摘要:君子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君子文化是促進小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重要教育資源。君子文化融入小學德育,首先要引導學生認知君子之道,其次應強化學生感悟君子之品,最后在于培育學生養成君子之格。課程教學、校園文化、習慣養成是君子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的基本途徑。君子文化應全面融入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讓學生內化于心、浸化于常、外化于行。
關鍵詞:君子文化;小學德育;人格;過程;路徑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100
1君子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的價值探析
“君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概念?!兑捉洝分袑Α熬印钡拿枋觯骸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本游幕且环N主體文化,依托“君子”主體而存在。君子文化是儒教文化的精華,儒家學說中的“君子”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蘊含做人的道理與智慧?!皭蹏?、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體層面的集中反映。君子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來源。君子文化倡導的人生價值、人生態度、行為方式,對實現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的價值觀,起著引導、促進和實踐的作用,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迅速又極具可塑性的階段。把君子文化融入小學德育,是傳承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是遵循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促進小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需要。君子文化融入小學德育是促進小學生品德形成的重要途徑,是生命奠基工程,也是社會奠基工程,旨在將君子文化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各項事業相結合,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將君子文化融入小學德育,就是在兒童的心田里播下良善的種子,給孩子安一顆仁心,讓學生從小時時學德,處處講德,凈化學生靈魂,培養德才兼備、心懷天下的君子。
2君子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的過程探究
2.1引導學生認知君子之道
認知是人認識外界事物的基本過程,或者說是對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是人們確定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態度和行為準則的內在依據。君子文化融入小學德育,首先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君子”蘊含的道理。通過學習、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認知君子文化,體會君子所具有的精神品質,升華思想境界。要讓學生知“道”,“君子”是幾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同推崇的人格模式,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的深層精神追求和獨特精神標識,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塑造的理想人格目標。引導學生認知君子之道就是要引導學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涵養,汲取善良、誠信、禮貌、孝道等傳統文化精華,浸潤學生靈魂。
2.2強化學生感悟君子之品
情感是人們對思想和行為進行價值判斷時所引起的體驗。人們的任何行為都伴隨著一定的情感。情感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是將認識轉化為行為的催化劑,對行為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君子文化融入小學德育,關鍵在于引導和激發學生對君子品格的情感認同??梢越Y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通過組織學習革命英雄、功勛模范、道德楷模等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讓學生感悟君子之品。要讓學生明白,君子素養是個體的核心素養,君子為人處世的行為表現,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的現實反映。君子文化融入小學德育,重在引導學生向古今君子,特別是身邊的模范人物學習,培養學生對君子的崇敬之情,進而激發起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3培育學生養成君子之格
行為指個體在認識、情感支配下的有意識的實際行動,是衡量個體思想水平的主要標志,也是認知、情感的外在表現。心理學家榮格說:“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為人格”。教育家杜威說:“一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形成人格?!本游幕谌胄W德育,就是通過開展君子文化教育,把君子文化的學習變成引領學生人格養成的活動,培養學生從小做君子,做愛國之人,做誠信之人,做有禮之人,做孝道之人,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君子文化是人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融合的產物,更是“知”與“行”的統一。君子文化教育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人格教育,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君子文化中蘊涵的精神實質,更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仁義禮智信”等優秀品質,注重培養樂觀豁達、陽光自信、積極向上的人格特征,養成君子人格。
3君子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的路徑探索
3.1君子文化融入課程教學,讓學生內化于心
課程內容是君子文化的重要載體,課堂教學是君子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君子文化融入小學德育,應注重挖掘小學各門課程中的君子文化元素,使學生在課堂上形成對“君子”概念的全面、深刻、理性認知。比如,在《語文》課程中,結合文言文教學,通過開展“國學經典閱讀與賞析”教學活動,強化學生對傳統君子文化的理解。在《音樂》《美術》等課程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古典音樂、優秀國畫、書法藝術所承載的中國古代君子審美價值取向的育人功能,比如,通過書法教學,培養學生養成心定氣閑的君子之氣、謙和穩重的君子之風。在《道德與生活(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中,注重君子修身養性知識的傳授,開展體驗式教育,增強學生感知和體悟,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品質和陽光心態。君子文化融入課程,不僅增長學生的國學知識,而且豐富學生學習品質內涵,提升文化品位。
通過故事開展教學活動是最受小學生歡迎的教育形式之一,它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想象力。在聽故事、看故事、演故事中,小學生與故事中的人物進行情感交流,進而理解故事體現的生活意義、處世原則和人生智慧,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君子文化融入課程教學,可以運用中國先賢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等豐富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育學生崇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觀念,塑造中國精神、傳遞中國力量。
開展好君子文化教育,關鍵在教師。將君子文化融入課程教學,要注重加強對教師進行教育培訓。通過邀請知名學者開展講座等方式,深入解析君子文化,深入學習君子文化的精髓和意義,掌握君子文化教育的規律和特征,自覺擔負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職責使命,做君子文化的積極踐行者、傳播者、弘揚者。
3.2君子文化融入校園文化,讓學生浸化于常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毙@是學生共同生活、學習、成長的大集體,校風不僅影響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更影響小學生思想品德發展。將君子文化融入小學德育,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強化校園環境建設可以營造君子文化育人氛圍。對校園建筑物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性設計,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發揮其育人價值,將君子文化融入到校園人文景觀建設之中,營造君子文化育人的顯性環境。精心設計、布局合理、格調高雅、特色鮮明的校園環境,給學生潛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使學生感到心曠神怡,發自內心地熱愛校園環境,自覺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真正使校園文化環境起到塑造學生品格的育人作用。學??梢越ㄔO君子文化特色校園,每一條道路、每一塊墻壁、每一處景點都可以飄滿濃濃的書香,浸透傳統文化的氣息,體現君子文化品位。從國學經典中精選古代君子名言警句,精心設計,在教室、走廊、櫥窗、墻壁、校刊、板報、班級中展出,讓這些名言警句銘記于學生心中,時刻規范著學生言行。校園里處處營造君子文化,讓學生時時感受“君子文化”育人的影響力、生命力。情景交融、潤物無聲,彰顯著環境育人魅力。
制度文化是君子文化融入的重要方式。學校每個季度開展的“道德講堂”,每月舉辦的“家長學?!保恐荛_展的“校園文明監督崗”、國旗下講話、班隊會等活動,每天的班級晨讀、午讀及活動課時間開展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都可以將君子文化融入其中,全面融入學校常態化教育教學管理之中,貫穿于學校德育工作全過程。
校園文化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通過舉辦經典名篇名作朗誦、君子文化主題征文、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感恩勵志演講比賽、孝老愛親講故事比賽、中華優秀傳統節日班級板報評選等校園文化活動,可以使學生參與其中,展示君子文化風采,親身感受中華君子文化魅力。
結合社會教育,積極整合社會資源,進行君子文化教育。通過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場所,因地制宜地開展不同的主題實踐活動??梢越M織學生走進博物館,了解家鄉、了解歷史,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之情。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君子文化的經典影視作品,建設君子文化相關網站,開辟君子文化專欄,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傳承和弘揚君子文化,擴大君子文化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3.3君子文化融入養成教育,讓學生外化于行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本游幕瘧谌胄W生文明養成教育,最終體現在學生的行為之中。應將君子文化融入校園日常管理和班級建設之中,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君子”行為習慣。結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通過開展“節約用水、反對浪費”活動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習慣。通過君子文明禮儀宣傳活動,培育學生文明禮讓之風,教育學生做一個懂禮行禮的人。通過開展優秀班集體創建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激發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教育引導學生熱愛集體、關心集體,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服從集體決定,努力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為集體爭光。在集體中養成團結、謙讓、互助、合作的好品格。
學生君子文化養成教育應做到課上課下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統一,將君子文化從學校延伸到社會、進入到家庭,全方位融入學生日常行為教育。組織學生走進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感受君子之“仁”,走進養老院、孤兒院獻愛心,踐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感受君子之“義”。組織學生參加“交通安全文明勸導行動”,讓學生體悟君子之“禮”。參加“315普法宣傳活動”,強化學生學習養成君子之“信”等。
優良的家風、家教是君子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家長文明素養是良好家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隱性德育資源。應整合社區、家庭、學校教育力量,加強家校合作,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家長課堂、家長熱線,更新家長教育觀念,通過講座、團體輔導等多種方式對家長進行培訓,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家長培訓,營造和諧家庭氛圍,弘揚以“孝”為核心的中華優秀家庭傳統文化。通過孝道故事講解,教育學生在生活中積極踐行,比如,在父母生日時表達感恩祝福,在父母生病時主動關心陪護,在父母需要時積極理解支持等。在端午節、中清明節、重陽節、中秋節等中華優秀傳統節日,組織提倡舉辦家庭活動,激發學生愛國、愛家、愛老、愛親的深厚情感,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傳承君子文化,將君子文化外化于行,逐漸養成君子人格。
參考文獻
[1]程碧英.論君子文化融入立德樹人實踐的語境生成[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6):70-74.
[2]張國龍,凌麗君.君子文化與君子人格[J].人民論壇,2019,(14):126-128.
[3]程碧英.論君子文化的時代內涵[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5):79-82.
[4]史少博.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君子品格[J].社科縱橫,2018,33(07):110-113.
[5]張述存.論君子文化及其當代意義[J].貴州社會科學,2016,(06):10-15.
作者簡介:朋玉環(1982-),女,漢族,安徽太湖人,本科,安徽省銅陵市北京路小學語文教師,班主任,銅陵市“優秀輔導員”,銅官區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