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站在國有企業視角,基于對A企業管理會計應用實踐總結,發現其存在對管理會計概念認識不到位、管理會計作用未充分發揮、管理會計人才匱乏3個方面問題。從實務的角度進行概念解析得出管理會計的發展需要管理會計人才、管理會計數據治理和管理會計信息系統3個核心要素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結論,為企業提高管理會計應用水平提供實務支持和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業財一體;管理會計
0引言
國家還在施行“雙循環”發展戰略,即要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經濟發展新格局,其中國內市場循環是基礎,國際市場是國內市場的外延,要充分利用兩個市場領域和兩種資源優勢。“雙循環”戰略發展為管理會計結構優化帶來了新契機。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財務會計是基本,管理會計是在財務會計基礎上的擴展延伸,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相互促進發展,要充分利用數據信息資源,為企業經營管理做好決策支持。“大智移云”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企業傳統財務會計向現代管理會計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催化,也給會計行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對企業業財一體財務共享明確了未來發展方向。
1背景介紹
A公司為國有控股子公司,屬于科技服務型企業,主營業務包括
供應鏈管理服務、倉儲服務、
國內貿易代理、進出口代理、技術推廣服務、材料銷售、元器件銷售等,銷售的商品存在多品類、快流轉的特性。傳統的國有企業財務工作通常精確而不準確,財務報表數據能夠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但卻不能準確地反映企業真實經營狀況[1-2]。國有企業將大量財務資源集中在會計核算上,重會計核算,輕決策支持,財務會計職能突出,管理會計職能未有效發揮。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傳統的財務會計報告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經營需求,財務的決策支持職能越來越重要,信息共享的需求越來越大,迫切要求企業提高經營質量和效率,對管理會計的職能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而管理會計報告中包含的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多維需求。
2國有企業管理會計實踐應用存在的問題
2.1概念認識不到位
近些年,國內雖然對管理會計研究探討話題熱度很高,但是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說對其概念定義并不清晰,認識并不準確。概念的模糊會制約企業管理會計的體系化、系統化發展。管理會計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其涵蓋的內容包括管理會計學(理論)、管理會計員(崗位)、管理會計師(資格)、管理會計課(培訓)、管理會計工具(實踐)、管理會計活動(職能)等,在企業中存在未知未做、未知已做、已知未做、已知已做的情況,而在國有企業中大多存在未知已做的情況。A公司在其內部制度和機構設置上并未明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崗位和定位,但卻在實際工作中,明確了核算管理、績效管理、預算管理、資金管理、稅務管理、成本管理、價格管理、資產管理等職能或機構。管理會計的本質是會計。管理會計本身不是管理活動,而是為管理活動提供有效信息,哪里存在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哪里就有管理會計,管理會計是為企業管理服務的會計。
2.2管理會計作用未充分發揮
隨著“大智移云”等信息技術的交融滲透,社會已然進入數字化時代,企業內外部形成了大量數據,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對于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不斷提升。信息化處理技術相較于人工準確度更高,處理效率也更高,可以最大限度地規避人為因素所產生的失誤,進一步降低信息溝通成本。當前,國有企業雖然很重視信息化發展,但整體仍處于通過財務會計進行信息化處理的初級階段,各業務信息系統只能滿足各自需求,信息化系統處理水平相對較低,整體發展相對滯后,創建全面的管理會計系統的基礎較為薄弱,各個系統形成的大量業務數據并未與財務數據進行融合,數據應用范圍不廣、程度不深,很少涉及管理會計和業財一體的信息系統,數據的決策支持作用未能充分顯現,從而制約了管理會計在國有企業的應用和發展[3]。A公司有較為完善的財會制度體系,每年董事會向經理層下達年度經營目標,公司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根據經營目標向各分公司、部門分解下達預算指標,但是業務端信息與財務端信息分散,分屬不同業務域,無法及時掌握合同簽訂、執行進度、貨物流轉、資金回收、發票開具核銷等信息,業務流、貨物流、資金流存在脫節的情況,內部信息溝通不暢,難以為公司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2.3管理會計人才匱乏
企業經營運轉離不開專業的經理層團隊,任何業務的開展推進都需要相應的專業人員執行。管理會計因其兼具實踐性、理論性、專業性和綜合性,更是不能離開專業的人才隊伍。人才是現代企業競爭中最寶貴的資源,人才對企業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國有企業在選擇和應用管理會計工具時,不能照抄照搬,而是需要有專業的人才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適應性改進。只有真正符合企業實際的管理會計才能夠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然而,我國管理會計發展整體尚不成熟,由于缺少專業理論的培訓條件和實踐應用的基礎環境,國有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水平整體較低,管理會計人才數量與企業發展需求嚴重不匹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開展側重會計核算監督層面,呈現出實務性和基礎性特征,整體人才結構較為單一,核算型會計人才居多,管理會計人才稀少。加之在大多數國有企業的財務隊伍中,年齡偏大的會計人員占主導地位,他們雖然經驗較為豐富,但是知識結構相對老化、更新較慢,思想創新能力也有所欠缺,很難適應市場環境多樣化迅速發展的趨勢。企業未有效建立健康的管理會計人才梯隊,在人才選用、培養和晉升方面也稍顯乏力。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為提高內部管理水平,提升經營投資決策能力,就需要培養出更多的專業化管理會計人才,不但要對管理會計的理論和實踐都有深入了解,還要對會計信息及背后業務實質進行全面分析,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建立健全相應的人才培養體系,這樣才能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4]。
3國有企業管理會計實踐應用問題探究
3.1基于實踐角度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概念解析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定位和側重點不一樣,財務會計主要是確認、計量、反映、監督,主要服務于外部利益相關者,如實反映企業經營情況,是面向過去的會計;管理會計主要是進行預測、決策、控制、評價,對過去數據回溯分析、現在數據整合重構、未來數據建模預測的過程,主要服務于內部利益相關者,能夠更好地為公司管理運營提供決策支持,是面向未來的會計。財務會計的工作方式較為單一、工作內容相對簡單,而管理會計的工作靈活性、復雜性更高,所運用的計算原理、工具、研究方式的難度,以及與業務的緊密度都比較高?;谄髽I實踐角度來看,本文認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本是同源,不能割裂獨立來看待,不論是財務會計還是管理會計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源——會計,分流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5-6],二者核心職能都是服務于企業管理。如果把會計工作職能比作流水線,會計信息就是原材料,財務會計是信息加工者,會計報表、報告是按照會計準則生產的標準化產品;管理會計是基于戰略層、經營層、業務層不同客戶需求的信息加工者,管理會計報表、報告是經過再加工的企業個性化定制產品。由于不同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發展環境不同,對會計信息的要求不同、需求也不同,財務會計反映的信息是會計準則所要求的基本信息,管理會計反映的是經營者所需求的再加工信息。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數據信息越來越多,賦予會計的含義也愈來愈豐富,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需求也愈發迫切。管理會計應該全方位地為企業的業務服務,與業務部門溝通,深度融入業務部門,與管理者溝通,深刻理解管理者需求。財務會計更多關注的是“我要表達什么會計信息”,管理會計關注更多的是“管理者需要什么信息”。管理會計業務職責站位不局限于財務部門,而是擴大到業務部門乃至整個企業。企業的經濟業務是會計核算的源頭,而會計數據呈現的是業務發生的結果[7-8]。單純的會計數據意義并不大,只是一個標準化會計產品,而數據背后的經濟業務才是更重要的。會計數據是企業識別經營管理問題的起點,而不是問題的終點,問題的終點依然在業務端。管理會計人員根據會計數據識別出業務部門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時與業務部門溝通求證,共同尋求解決問題之道。用業務聽得懂的語言,用管理者聽得懂的語言去表達會計信息,是會計人員融入業務的關鍵,是財務與業務深度融合的關鍵,也是財務會計轉型為管理會計的關鍵。
管理會計信息邊界范圍很廣,一切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其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管理會計報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本文對管理會計報告按照需求對象進行分類,描述使用主體、報告分類、報告內容,見表1。
3.2基于業財一體發展下企業管理會計實踐應用——以A公司為例
近年來會計行業一直在推崇業財融合,本文認為,從實踐的角度來說,業財本來一直就是融合的,從來沒有不融合。企業的經營業務活動和財務會計的計量,其流程本身就是業務流和價值流的融合,比如采購原材料就一定要在財務賬上反映,沒有業務何來財務?所以,企業經營運轉過程中,業財一定是融合的。但是企業普遍存在業財融合的原則模糊、融合的程度不深、融合的效率不高、融合創造的價值不大等問題。本文認為,推動業財融合本質上不會創造出新的價值,而是提高運轉效率、提高決策科學性、降低內部溝通成本,減少內部摩擦成本,財務需要依托于業務的價值而創造價值。業財融合也不是一次性的融合,是以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和效率的目標導向下,業務與財務逐步相互滲透融合。企業內部每個部門都有其重要性,財務與業務部門分屬于不同業務領域,分工明確,但合作有限,相互融合更多的是技術和人員的融合,各部門需要基于本位但不局限于本位。
近些年,基于互聯網、大數據、財務機器人、財務共享、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化、智能化等飛速發展的先進技術,開始出現智慧財會的概念。本文認為,財會最核心的是信息,而不是通過何種技術呈現信息,技術只是工具,其在財會工作中是催化劑、加速器,技術可以促進、提速、細化信息的顆粒度,甚至可以重構會計信息的呈現方式,但其并不是會計本身,亦不是會計的構成部分,未改變會計的本質。數據是根基,沒有數據,任何技術都難為無米之炊。數據共享可提高信息流轉效率,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行為創造數據、數據表達行為、數據驅動行為,而數據的唯一性和應用的多維性顯得尤為重要。
管理會計不應該為了應用而應用,并非越高級、越先進的工具就越好。管理會計可以舶來本土化,外來內化,一定要立足企業自身實踐,根植企業發展戰略、行業環境特征、商業模式和業務流程,基于企業現實需求,為企業所用,防止過度管理和無序應用,匹配經營管理水平和需求,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好的應用效果。如果管理會計不能為企業所用,不但沒有創造價值,反而會產生更大的資源浪費[9]。
A公司基于業財一體規劃,組建了由公司高層、業務骨干、平臺開發人員構成的項目團隊,與平臺方共同進行頂層設計,由各業務骨干與系統開發人員進行業務層設計。A公司與某公司合作開發進銷存平臺,層層推進運行,主要構建了由客戶管理、合同管理、結算管理、進銷存管理、報表5個功能模塊組成的系統,將業務輸入、業務流程、名稱信息、產品規格、人員角色、數據等信息標準化,以合同管理為核心,從客戶信息采集及變更、合同簽訂及執行、商品出入庫到發票開具和核銷、資金支付和回收,實現了合同執行進度、合同信息統計、業務員合同簽訂統計、庫存情況查詢、應付賬款查詢、應收賬款查詢、商品毛利率查詢等業財信息可視化。A公司基于業財深度融合理念,在一個系統中實現了從業務員、會計員,到中層管理者、高層管理者,都可同一時間看到同樣的數據,基本實現了業財一體、數據實時共享,將銷售與財務融合,將采購與財務融合,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一體化,為公司管理會計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A公司進銷存平臺主要功能架構見圖1。
業務、財務數據按照標準化、規范化的規則進入共享平臺,提高數據的通用性,對不同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標準化作業,形成標準化數據,根據外部需求生成標準化財務會計產品,根據內部需求生成個性化管理會計產品?;谛畔⒓夹g的升級、融合、變革,平臺作為信息中樞實質上管理著企業近乎所有的經營管理等業財數據。各業務域專注于核心業務,按照統一的業務處理標準和工作流程,使更多的業務和財務數據在統一標準規則下生成、審核、控制,強化橫向、縱向、分類、匯總等方式的可比性。擴大財務會計數據范圍,作為企業數據中心平臺與各業務系統進行融合,形成管理會計信息基礎,使數據平臺成為企業最重要的經營決策支持平臺。
3.3管理會計人才培養
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以后,我國會計職業從業門檻大大降低,從業人數不斷增加,呈現出基礎財務會計人數眾多、高端管理會計專業人才稀缺的特征。要有效解決這一現實問題,第一,國家層面要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建立健全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力制度體系,從高校教育體系的完善、教學模式的創新等層面入手,實現理論教學同實踐教學的有效對接,從源頭上提升人才隊伍的專業性,為社會經濟發展培育更多的管理會計可用之才;第二,企業層面要建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制度,從業務實踐層面建立管理會計培養流程,明確人才培養發展規劃,建立人才“蓄水池”,重視對專業人才的再教育工作,加大對從業人員的理論指導與實踐培訓力度,創新考核評價機制,為管理會計人才的成長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
在管理會計專業人才稀缺,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現實環境下,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著力于拓寬人才資源渠道,在重視內部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暢通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通道的同時,加強引進外部優秀管理會計人才,彌補人才空缺,是實現管理會計在國有企業有效應用和職能充分發揮的關鍵所在。企業管理者通過加強企業財務人員內外部培訓,幫助他們熟練掌握專業的管理會計知識、實踐案例技能和應用經驗,對于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工具、業務運營、企業管理等知識、規則、標準都要進行深入學習,做到全面掌握,此外,還可以邀請專業管理會計方面的學者來企業培訓,并鼓勵員工參加培訓,也可以與優秀的管理會計實踐應用企業建立聯系,到公司實地調研學習。
隨著企業發展對會計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財務會計隊伍中專業扎實、思想活躍、包容性強,同時具備專業能力、經營能力、人際能力、領導能力,以及大數據能力的優秀人才自然會轉型為管理會計人才。優秀的管理會計是脫穎于財務會計,具備基于業務背景下的數據分析能力[10-11],并應用于企業實踐,隨著信息自動化逐步替代財務會計基本核算職能,會計人需要清晰地認識到,不與計算機搶飯碗,要逐步進行角色轉變,轉型為管理會計,會計是終身學習的職業,隨著智能化發展,智慧財會也會逐步替代管理會計決策支持職能,會計人只有不斷精進、適應變化,順勢而為,有為才有位。會計人要做計算機做不了的,人機共存、人機和諧,在未來是常態,優秀的管理會計人才對于數據和其背后的經營思維有著清晰的認知,能夠感悟數據背后的實質,感悟數據間交互碰撞的靈性。
4結語
管理會計是企業的工具,核心是決策支持,本質是業財融合,其本身的價值在于助力企業實現價值而產生價值。管理會計職能在企業一直都存在,只是發展的水平相對較低、重視程度不夠。因為管理會計是個性化的,很難在各行業和各企業間按照固定模式進行全面推廣,管理會計要有更大的發展,其核心三要素是管理會計人才、管理會計數據治理和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三者相互促進,實現業務、財務、信息技術三位一體,拓寬和延伸企業經營管理的廣度和深度,多維度無邊界的全面滲透,使管理會計成為財務會計、業務管理、決策支持的有效中樞,對會計資源和業務資源進行高效的信息整合,真正形成決策的強有力支撐,為企業發展助力護航。
參考文獻
[1]田高良,陳虎,孫彥叢,等.“大智移云物”背景下的財務轉型研究[J].財會月刊,2019(20):3-7.
[2]徐晨,張英明,王嘉偉."數字經濟驅動財務轉型綜述與展望[J].財務管理研究,2020(9):1-5.
[3]張婷.國企管理會計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優化[J].財會學習,2021(6):97-98.
[4]張偉,張寶奎.淺析管理會計在國有企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8(8):60-61.
[5]胡玉明.再論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同源合流”[J].新會計,2021(12):4-11.
[6]徐灰拉,黃火灶.敬讀黨史對企業管理會計實踐與財務轉型創新的啟示:以廈門航空為例[J].財務管理研究.2021(12):24-38.
[7]胡玉明.“業財融合”:開啟一個封塵已久的話題[J].新會計,2019(8):6-11.
[8]李九斤,袁冬夢,徐妍妍.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基于美的集團的案例研究[J].財務管理研究.2022(5):1-8.
[9]胡玉明.管理會計的本質與邊界[J].財會月刊,2021(19):16-24.
[10]章麗萍,孔澤,尹依婷.“大數據+財務”管理會計人才培養與優化路徑: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視角分析[J].財會通訊,2020(23):158-162.
[11]牟曉婷,葉云.管理會計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路徑研究:基于職業能力框架視角[J].財務管理研究,2022(11):106-115.
收稿日期:2022-05-16
作者簡介:
陳博,男,1989年生,本科、碩士,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管理會計、內部控制、業財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