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學生收費管理是高校一項非常重要的財務管理工作。學生收費管理業財融合對深化管理會計在高校的應用、促進高校治理能力提升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基于業財融合視角,深入、系統地研究高校學生收費管理的管理目標,針對收費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重塑業財融合理念、搭建數據共享平臺、實施收費管理流程一體化、形成多部門協同聯動的欠費催繳工作機制等有效措施,建立學生收費管理新的發展管理模式,實現工作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高校;業財融合;收費管理;數據共享
0引言
學生收費管理是高校一項政策性強、敏感度高、涉及部門多、涉及群體大、影響面廣的重要財務管理工作。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日益多元的辦學形式、復雜多樣的學生類型、類別甚多的收費項目、繁雜多變的收費標準使原本就繁重的學生收費工作更加困難。收費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學校的財務狀況,體現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學生收費是國家對高校開展的一系列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這無疑也對高校強化內部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應準確識別形勢帶來的變化,深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適應現代管理會計發展要求,借助大數據時代的新技術破解財務管理過程中信息不共享等問題,實現業財融合。業財融合是為學生收費管理建立的新的發展管理模式,即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互聯共享,實現工作效益最大化。業財融合對于解決學生收費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實現收費管理工作的網絡化發展、管理—治理型發展和綜合性發展,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1高校學生收費管理業財融合的意義
1.1有利于深化管理會計在高校的應用
2014年,《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出臺,要求立足發展實際,推動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對管理會計概念進行了界定,指出管理會計是一種主要服務于單位內部管理需要的業財融合的管理活動。為有效推進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的應用,2016年,財政部出臺《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強調單位進行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和開展管理會計實際工作中應遵循業財融合原則。管理會計的精髓在于業財融合。在管理會計中,業財融合是永恒的主題[1]。2021年,財政部發布《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再次強調單位要繼續深化管理會計應用,提升內部治理水平,完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架構,實現業務與財務系統融合共享,確保管理會計應用落實落地,取得實效。高校學生收費管理是需要財務、教務、研究生院、學生管理、學院、總務等職能部門協調配合才能做好的一項重要的財務管理工作。高校各部門更應積極、主動地推動管理會計在收費管理中的應用,借助“大智移云”技術將管理會計嵌入收費管理的關鍵環節,實現學生信息管理等業務與收費業務深度融合,推進管理會計在高校應用落實落地,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的功效。
1.2有助于促進高校治理能力的提升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校要完善治理手段,優化治理方式,提升管理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決策科學化的水平。加強校內各部門共同協作、基于各種信息化手段,實現會計與業務活動的深度融合,提高學生收費管理水平,是高校加強內部治理的重要工作內容。《規劃綱要》要求積極推動會計工作數字化轉型,加強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借助管理會計大數據提升單位自主治理水平和防范風險的能力。財政部印發的《會計信息化發展規劃(2021—2025)》要求探索建立跨部門的會計信息交換機制和共享平臺,深入推動業財融合,降低數據交換和比對成本,提高數據傳輸交換效率,提升會計數據化監管水平。學生收費管理業財融合,能夠提高收費工作效率,減少數據處理成本,提升學生繳費滿意度;能夠及時對收費業務關鍵環節、關鍵點的財務風險進行管控和預防,有效降低風險產生的概率,避免違規事件發生,提升高校內部治理水平,促進高校治理能力的提升。
2高校學生收費管理存在的業財融合問題
隨著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及培養方式的多樣化,高校學生收費工作呈現出學生類別多,收費標準、收費項目多,學籍異動多,住宿信息變動頻繁,收費量大,收費工作繁重等特點。理論界和實務界對高校學生收費管理業財融合問題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為學生收費管理問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和實務上的指導。基于業財融合視角,高校學生收費管理主要存在溝通不暢、數據不共享和部門聯動催繳機制缺乏3個方面的問題。
2.1受傳統觀念和“部門化”束縛,業財融合理念未樹立,財務與業務溝通不順暢業財融合,顧名思義就是組織的業務運營與財務管理的融合,其本質是業務工作催生并牽引財務工作發展,財務工作支撐并推動業務工作經營,共同為組織發展和價值創造的目標而融合管理。業務和財務之間的關系猶如“一枚硬幣的兩個面”,其本身就是天然融合的。業財融合是組織的天然屬性、必然要求[2]。然而,隨著高校規模擴大化、職能分工精細化,部門職能管理的專屬性、專業性被過于強化。同時,受傳統管理觀念和“部門化”影響,各部門為了自身的利益,存在“守好自己一畝三分地,不管他人萬畝園”的本位主義傾向,致使業務和財務在某種程度上被人為分割開來。業務部門認為學生收費與自己無關,是財務部門的事情,即使參與到學生收費過程中,也是在幫財務部門做事,存在“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的觀念。受“部門化”束縛,業務部門認為每個部門都有各自的工作內容、工作目標及工作職責。同時,財務部門也認為自己沒必要參與到業務部門工作中。2個部門之間人為設置職能壁壘,阻礙了溝通和交流,即使有溝通和交流,也是消極、敷衍、被動的,導致高校收費管理工作效率下降,違背了組織分工的本意,異化了組織管理的初心。
2.2學生收費管理業財融合數據共享平臺尚未建立,數據不能互聯互通、實時共享高校各部門都有自己一套獨立的系統,分別由不同的軟件公司基于不同部門的業務需要在不同時期為它們所研發,一般是孤立、單向的。“孤立”意味著只能服務于本部門,“單向”意味著不能與其他系統交互數據。然而,學生收費不只是一個收費部門就能完成的工作,收費前、收費中都需要各部門及時提供和更新相關信息。可以說,相關業務部門的各類學生信息與學生收費管理工作都緊密聯系在一起,學生信息每出現一項異動,收費管理數據就要做相應調整。但部門間的系統未能實現整合,收費管理數據共享平臺尚未建立,造成業務數據與收費數據嚴重脫節,不能互聯互通、實時共享。實踐中,靠人工線下傳遞信息,常常使收費數據更新滯后,數據實時性、準確性差,容易出現錯收、漏收、多收、少收等問題。會計信息是在業務信息基礎上形成的,其質量依賴于前端業務處理的及時性、完整性及合規性。如果前端學生信息處理得不及時、不嚴謹,就會影響后端收費信息的精準性,影響學校非稅收入的順利實現。同時,由于系統之間脫節,會計對業務實時控制與監督的職能也無法有效發揮。
2.3針對學生欠費缺乏多部門聯動的催繳機制,催繳效果不顯著高等教育屬非義務階段教育,高校有權依據物價主管部門核定的收費標準向學生收取學費和住宿費。按時足額繳納學費和住宿費是學生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雖然高校采取多種辦法對欠費學生進行催繳,但目前高校學生欠費問題依然嚴重。學生欠費一方面是出于個人或家庭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管理部門之間溝通不順暢、不及時,信息不對稱,不能進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在催繳欠費時沒有形成多部門聯動的協調機制,缺乏一套完整的催繳流程,催繳工作往往成為財務部門的“獨角戲”,催繳效果大打折扣[3]。加之平時學院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誠信教育不到位,沒有讓學生意識到欠費是一種失信行為,可能會給自己帶來負面效應,學生資助部門沒有向學生宣傳國家“獎、助、貸”及困難學生可以申請學費減免的相關優惠政策,致使部分學生因不了解相關政策而欠費。學雜費催繳不及時,易導致學生欠費時間跨度長,給催繳工作帶來一定難度。一旦催繳失敗,就會形成壞賬,給高校財務造成不利影響。
3推進學生收費管理業財融合具體措施
3.1改變傳統觀念,重塑業財融合理念,回歸管理本源
人是組織管理的主體,觀念是行為的先導,“觀念可以改變歷史軌跡,觀念同樣也能創造奇跡”[4]。可以說,重塑業財融合理念,不僅是適用新形勢下管理會計發展的一種需要,而且是業界對管理回歸本源的一種期待。從表面上看,業財融合是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融合,其實質上人與人之間觀念的融合。解決收費管理業財融合問題,當務之急是收費人員和業務人員要改變傳統觀念,跳出本部門固有的“一畝三分地”,從大局出發,立足本職,放眼全局,以寬廣的心胸、博大的情懷擁抱業財融合,為順利完成高校收費工作、實現高校可持續發展而推進業財融合。觀念轉變和理念重塑是對組織文化的一種重構,是單位“一把手工程”,需要得到領導的理解和認同。領導對業財融合理解和認同的高度,決定了業財融合落地的深度和實效。高校領導要高度重視,組織開展對收費及業務人員業財融合專題培訓。通過培訓,可以梳理溝通中存在的問題,化解彼此的分歧,了解相互需求,統一收費思想,確立共同目標。只有樹立正確的業財融合理念,溝通時才會不偏頗、不抵觸;遇到因權利或利益博弈而不能達成共識的業財融合問題,需要領導出面協調解決。當然,業財融合在收費管理中真正落地落實,還需通過制度加以固化。
3.2搭建學生收費管理業財融合數據共享平臺,實施收費管理流程一體化第一,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收費管理業財融合數據共享平臺。高校學生收費管理業財融合數據共享平臺是實現高校收費與業務開展融合的基礎。業財融合數據共享平臺能有效緩解學生學籍管理部門、宿舍管理部門、學生助學貸款管理部門與財務收費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問題,保證部門間數據互聯互通、實時共享,提升收費數據整合能力,保證收費數據的準確性;能有效改善高校內部管控機制,拓寬部門間數據溝通渠道,保障業財信息溝通交流順暢、穩定、高效;教務、宿管等業務部門能及時利用學生繳費情況辦理學生注冊、選課、住宿等業務,財務收費部門能及時根據教務部門學籍異動信息、宿舍管理部門宿舍變動信息調整應收費數據,辦理補收、退費手續,有效避免線下傳遞數據帶來的信息滯后、數據準確性差等問題。
第二,實施多系統信息共享、多部門工作聯動的一體化收費管理流程[5]。一體化收費管理流程可有效緩解收費人員工作壓力,大大減少收費人員工作量,實現“信息多跑路、學生不跑路”的良好局面。財務收費系統直接從數據共享平臺提取學生基本信息,收費人員再根據學生信息在收費系統中設置應收學費、住宿費標準;通過繳費平臺,學生可以隨時查詢繳費信息,自動獲取并打印電子票據;根據繳費平臺反饋的繳費數據,學籍管理人員及時為學生辦理注冊、選課等事宜,宿管人員及時為學生辦理入住手續;學生通過繳費平臺繳納的費用直接上繳財政專戶,財務系統根據收費系統收到的繳費平臺反饋的繳費收據,自動入賬并生成記賬憑證;因學籍、宿舍信息異動需要退費的,收費人員根據學籍管理和宿舍管理系統推送的信息,及時調減應收數據并辦理退費,財務系統根據收費系統退費數據,自動生成退費憑證,退回的款項直接打到學生銀行卡中。教務、宿管、學工、學院等業務部門通過收費系統提供的學生欠費信息,及時督促學生繳費。實施一體化收費管理流程,實現信息傳遞實時化、收繳數據準確化、收入上繳及時化、票據打印自助化、憑證生成自動化,能夠保證資金安全,減少部門間的溝通成本,提高學生繳費滿意度,提升收費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3提高對學生收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形成多部門協同聯動的欠費催繳工作機制高校各部門要提高對學生收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充分認識到學雜費是保障學校正常運轉的基本條件。學院要加強對欠費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誠信教育,讓學生意識到按時繳納學費是其應盡的義務,欠費是一種失信行為,也是一種不光彩的行為;學生資助部門要向學生宣傳國家“獎、助、貸”及困難學生可以申請學費減免等相關政策,盡量減少學生因困難而欠費的現象;學籍管理部門要把好“先繳費、后注冊”的第一道關口;財務部門要做好繳費時間、繳費渠道、繳費方式等宣傳工作。在學雜費催繳過程中,高校應在學雜費收繳管理辦法中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和相應的獎懲機制,要求各相關部門通力協作、相互配合,形成多部門協同聯動的欠費催繳工作機制。
4結語
業財融合是管理會計的本質[1]。在高等學校中,深化管理會計的應用有利于推進國家財政體制改革,也是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的內在要求。學生收費管理是高校的一項政策性強、敏感度高、涉及群體大、社會關注度高的重要財務管理工作。本文從業財融合視角出發,深入、系統地研究高校學生收費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探討性地提出重塑業財融合理念、搭建數據共享平臺、實施收費管理流程一體化、形成多部門協同聯動的欠費催繳工作機制等有效措施,以改進高校學生收費管理現狀,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參考文獻[1]胡玉明.《管理會計基本指引》解讀[J].新會計,2018(3):6-13.
[2]王斌.論業財融合[J].財務研究,2018(3):3-8.
[3]賈永永.業財融合視角下高校學生欠費治理實踐與思考:以ZC高校為例[J].財務管理研究,2021(2):103-106.
[4]胡玉明.中國管理會計的理論與實踐:過去、現在與未來[J].新會計,2015(1):6-12.
[5]陳曉麗.基于信息化建設的高校學生收費管理研究:以QD職院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9):129-131.
收稿日期:2022-11-30
作者簡介:
王凱,男,1972年生,碩士研究生,高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學生收費管理。
夏坤,男,1981年生,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物業管理。
傅漢東,男,1981年生,碩士研究生,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學生收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