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信念如同燈塔,它的燈光或許強烈,或許微弱,總能指引人們前行。
梁啟超堅信他一定能找出救國救民的良方,直到去世前不久還說:“我這個方子大概三個月后便可以到你們眼邊了。”他一生不停地探索,曾與康有為合作,也保過光緒,還曾試圖以己身影響袁世凱……他善變多變,甚至“不惜以今日之我難昔日之我”,但其救國救民的宗旨始終不變,他堅信終會遇見光明。
在不少領域都有非凡成就的實業家陳蝶仙,發現中國的牙粉市場幾乎被日本占領時,決心要創制中國人自己的牙粉。于是他開辦家庭工業社,找原料,降成本,做宣傳,慢慢摸索,不到半年,產品供不應求,將日本牙粉徹底打垮。
斯圖爾特·亞當斯發明布洛芬的過程漫長且煎熬。在和助手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地制備和測試數百種新型化合物無果后,助手們心灰意冷,直言“就到此為止吧”,但他沒有泄氣,還打趣說“我有種預感,我們就快要成功了”。十年后,他如愿以償找到了可替代阿司匹林的藥物(即布洛芬)。
有時,信念又如同溪流般在心田流淌,時而喧囂,時而寧靜,卻總能讓腳步專注而堅定。
年過九旬的馬玙碩果累累,如今仍堅守在結核病防治第一線,她說:“不能為患者服務的時候,才是我休息的時候,我要為病人做一輩子的功課。”秉持這樣的信念,她數十年如一日,跋山涉水,飽經風霜,盡己所能,為民解疾,置外在榮譽于不顧,永遠和顏悅色、春風細雨……
張益唐以一己之力,短期內破解了兩個被公認的世界尖端數學難題時,很多人以為他是無名之輩。殊不知,早在學生時代,他就立志解決數學史上懸而未決的大難題。為此,他沉寂多年,有很長一段時間在遠離核心學術圈的環境下獨立研究,也曾寄人籬下,甚至靠打零工度日。還有我國早期公共衛生事業的先驅李廷安、“中國半導體事業拓荒者”王守武、自強不息的國畫大師方召麐等,他們在各自扎根的領域中,在自我信念的驅使下,奮力書寫了一個個不朽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