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層電視臺編輯記者作為電視媒體的重要組成人員,肩負著挖掘價值信息、開展高質量新聞報道的重要工作,這對他們自身的基本素質及個人修養而言都是一種考驗,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下,行業的進步對基層電視臺編輯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聚焦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現實情況,尋找其存在的不足與局限,并以此為核心導向,探尋提高基層電視臺編輯記者基本素質的有效策略,以期推動媒體行業長遠發展。
關鍵詞:基層電視臺;基層媒體;新媒體格局;新聞編輯記者;基本素質
現代技術的革新推動著媒體行業的發展,全新的媒體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媒體行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對新聞媒體從業者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尤其是對基層媒體工作者來說,新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這就要求其擁有較高的基本素質和較強的專業水平。為此,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必須重新審視自身行業地位,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目標,加強專業技能學習,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
一、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的現狀與不足
(一)態度缺失,責任感不強
新聞報道不同于一般娛樂報道,其需要極強的嚴謹性、責任心,需要新聞記者身赴一線,深入基層,通過反映基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想法,向社會傳遞積極、正確、正能量的信號,而基層電視臺作為地方政府的“傳聲筒”,還肩負著傳達政治思想、時政方針等政策內容的重要職責,是拉近政府與群眾距離的橋梁。與此同時,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基層電視臺還有著承擔輿論導向、提高電視媒體公信力的重大責任。因此,態度與責任是基層電視媒體開展新聞編輯工作的重要前提。
但反觀現實情況,有些基層電視臺為了進一步提高自身流量,博得公眾眼球,不惜放棄基本工作原則,故意夸大事實,在語言表達時含糊不清,造成公眾的誤解。還有部分基層媒體信奉“拿來主義”,為了降低新聞制作成本,選擇在各大門戶網站、社交媒體網站、短視頻平臺盲目進行新聞采集,直接對網絡信息進行粘貼發布,嚴重損害了基層媒體的聲譽和形象。
(二)思維固化,洞察力不足
思維是主導行業與個人進步的內在驅動力,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下,只有擁有開放的、先進的思維意識,才能打破傳統媒體產業邊緣化的僵局,進而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邁出屬于自己的步子。但是,由于我國基層媒體長久以來都被局限在傳統媒體工作模式中,一些從業者的思維已經套上了沉重的枷鎖,面對新媒體時代一時間難以轉變。再加上多方因素的限制,基層媒體無法吸引高素質人才的進入,導致人員結構混亂,思想、思維差異較大。
此外,部分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由于多方因素的限制,洞察力、前瞻性不足,面對新媒體格局的形成以及自身行業的停滯始終處于逆來順受的狀態。究其根本,其眼界被局限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無法對現代媒體的行業規則、發展規律有深入的理解與認識,無法窺視到媒體行業的根本,進而無法進行高質量的新聞編輯工作[1]。
二、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一)卓越的前瞻意識
融媒體時代下的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要及時從傳統媒體時代走出來,跟上當前時代的發展腳步,更要擁有卓越的前瞻意識為今后的發展做規劃。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每天要處理大量的新聞信息,需要從其中篩選出符合公眾興趣及未來發展規律的新聞內容,這也要求其具有高度的前瞻意識,對新聞的發展走向有清晰的判斷,在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新聞并及時報道。前瞻意識還表現在對行業未來發展走向的理解與分析上。有很多從業者認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一樣,當其發展到某一階段的時候就會停下,但實則不然,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發展倚仗上有著很大的不同,新媒體是以現代技術為憑借,以此為運營和傳播基礎,只要新媒體所倚仗的技術處于發展狀態中,新媒體也必然會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而這一發展速度不僅不會放緩,還會越來越快。
(二)強大的專業技能
強大的專業技能是每位媒體工作者的必備素養。在新媒體時代,大量現代技術被應用到新聞制造與傳播當中,從基本的采編、拍攝、創作、后期再到之后的審核、報道、數據記錄等環節均實現了技術的革新。僅就新聞編輯技能而言,不僅要熟練掌握現代新聞編輯技術,還要充分了解當前公眾的新聞信息需求。
(三)高效的學習能力
人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并具備高效的學習能力以應對今后行業的發展。新媒體時代下,媒體技術迎來全面革新,給從業者的工作帶來極大便利。與此同時,公眾的新聞信息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必須要具備高效的學習能力,能夠滿足公眾的多元化新聞獲取需求。
(四)敏銳的政治素養
基層電視臺有著強大的政治職能,肩負著主導社會輿論、傳達時政方針的重要職責,因此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也需要具備敏銳的政治素養。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范圍更廣,產生的影響也更大,任何一個現象級的新聞事件都能直接影響到社會輿論與討論風口。如今,每個人都能參與到信息傳播中,任何一方都能對社會輿論形成影響,一旦有一些負面的、錯誤的、低俗的信息被廣泛傳播,必然會對公眾意識及社會安定造成威脅。因此,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應具備敏銳的政治素養,堅持新聞專業主義,為公眾發聲、為基層發聲[2]。
(五)優秀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推動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持續進步的重要基本素質之一,更是推動媒體行業長遠發展的不竭動力。新媒體時代下,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要全面提高自身創新意識,打破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工作模式的枷鎖。一方面,創新能力要聚焦在對新聞的探索與開發上,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一切以公眾需求為出發點,拒絕新聞內容的同質化、泛娛樂化,杜絕噱頭產品,要發散自己的思維,發揮自己的想象,調動自身的情緒,通過對新聞背景的了解、內容的剖析,創作出更加貼合公眾的新聞作品;另一方面,必須將創新意識付諸實踐,大膽進行嘗試,避免紙上談兵,要通過不斷實踐檢驗其可行性,總結實踐經驗,進一步優化、完善和創新實踐方案,推動行業發展。
三、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提高基本素質的有效策略
(一)樹立社會責任感
“態度決定成敗”,基層電視臺開展新聞報道更需要認真、負責的態度。為此,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必須及時端正自己的從業態度,始終堅持新聞專業主義,切實深入基層生活,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切實將群眾意見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現階段,基層電視臺最需要也是最緊缺的便是對基層的關注與反映。因此,要在新聞報道中將基層群眾最迫切、最真實的需求體現出來,不斷提高自身職業責任感與社會責任感。要對當前的社會輿論做出正確引導,不僅要傳播新聞信息,更要主動獲取新聞信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行使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權。要始終站在客觀、中立的角度去思考、創作、編輯,將新聞事件完整、真實地報道出來,避免因主觀傾向、個人感情色彩而誤導公眾。此外,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努力為基層群眾發聲[3]。
(二)加強品牌建設
新媒體時代,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使原本競爭激烈的媒體市場更加擁擠不堪,要想在如此環境下脫穎而出,就必須要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設,全面利用自身的社會公信力優勢,建立起特色的、新穎的、獨具一格的品牌形象。
首先,基層電視臺作為地方媒體,在地方有著強大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因此,可以將公信力與權威性作為品牌核心,以廣大基層群眾為基礎,加強宣傳力度,穩固自身地位。
其次,充分利用網絡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媒體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創建官方賬號,與電視業務形成配合,通過剪輯電視節目、突出核心內容的方式將電視內容以圖文、短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公眾,并依靠受眾的點贊和轉發實現自身曝光度和知名度的提升,進一步擴大受眾規模。
最后,開辦線下活動,活動主題根據最新的輿論話題靈活進行選擇,以線下活動的方式將新聞媒體概念具象化,讓人看得見、摸得著,打破長久以來公眾對新聞媒體的刻板印象,拉近媒體與公眾之間的距離,進一步強化基層媒體公信力,樹立優秀的品牌形象[4]。
(三)開發超前意識
超前意識是前瞻意識的綜合,具體到實際工作便是發現力、挖掘力、執行力,這看似是三個不同的能力,但在實際工作中三者密不可分。首先,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要找到符合社會需求、公眾需求、價值需求的新聞事件;其次,挖掘新聞事件的內在價值與影響,堅持深度報道,始終將公眾需求及社會需求放在第一位,挖掘新聞事件的積極意義,加強對基層社會情況的真實反映,對于現實生活中切實存在的現象、事件及時挖掘,探尋其背后的真實原因和影響,從多個角度開展細致分析;最后,強大的執行力才能精準、快速、切實地將工作落實到位,從而將客觀、真實的新聞信息呈現給公眾。
超前意識的開發能夠進一步加強新聞從業者對新聞媒體行業發展規律的認識,也能全面了解公眾對新聞信息的未來需求,甚至可以預測之后新聞輿論走向,以此做到未雨綢繆,時刻走在時代的最前端。
(四)強化基層意識
基層電視臺本身就是要深入基層,通過反映基層群眾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想法,向社會傳遞積極、正確、正能量的信號,必須要強化其自身的基層意識,牢牢與基層群眾捆綁在一起。為此,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必須要積極參加各種基層活動,開闊視野,多走動、多學習,切身體會基層群眾的生活,嘗試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去審視,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細節,能夠捕捉到基層生活中細微的變化,將其作為增添新聞感染力的有力論證[5]。
(五)優化心理素質
在大多數人看來,心理素質與新聞編輯職業沒有太大的聯系,認為新聞工作者只需要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即可,但其實,強大的心理素質也是一位優秀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是開展高質量新聞工作的重要前提。新聞工作者所要編輯與報道的新聞多種多樣,有許多新聞事件都直接地反映出最真實的社會狀況,這也就決定了大多數新聞事件都是具有很強沖擊力的,無論是直接的視覺沖擊還是間接的情感沖擊,都需要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對其進行處理。必須要及時意識到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要廣泛閱讀相關書籍和讀物,掌握修身養性的方法與技巧,進而全面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在面對任何新聞事件時都能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處理新聞事件,使其能夠真實、客觀地呈現給公眾[6]。
(六)注重人才引進
人才引進向來是基層媒體的重要課題,新媒體時代下的基層媒體需要新鮮的血液來激活這一龐然大物。一方面,基層媒體要拓寬自身人才引進的渠道,本著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規范招聘程序,依照公平就業的原則開展人才引進工作。同時,重新定義人才的標準,除要對應聘人員進行相關的專業技能考核與綜合素養考量外,還要注重其個人品質、道德修養等基本素質。同時,要充分利用人才資源的優勢,根據專業人才的特性將其安置在不同部門和不同崗位,在幫助其適應工作環境的同時也帶動老員工的積極性,營造和諧競爭的良好環境;另一方面,加強對現有員工的培養,選派成績突出的媒體人才進行中長期的學習深造,重點培養一批具有融媒體思維的人才隊伍,將其作為基層電視臺的先鋒力量。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為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帶來全新的發展平臺,現代技術、現代思想都將成為其長遠發展的重要助力。但在此之前,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需要滿足新時代對其基本素質和專業水平所提出的要求,進而在這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媒體大環境中脫穎而出。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要重新審視行業發展,正確認識自身基本素質,強化超前意識、基層意識,突出基層媒體的價值與意義,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行業競爭力,為推動媒體行業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艷輝.新媒體下電視新聞采編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J].中國傳媒科技,2021(12):99-101.
[2] 李婷婷.論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新媒體編輯[J].傳媒論壇,2020,3(16):47+49.
[3] 艾爾肯·扎克爾.基層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基本素質提升策略[J].記者觀察,2019(29):112.
[4] 姚莉敏.新媒體時代電視編輯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J].傳播力研究,2019,3(27):153+155.
[5] 鄭永欣.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編輯工作[J].采寫編,2019(4): 71-72.
[6] 周明瑾.提高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基本素質的探討[J].記者觀察,2018(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