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技術的出現為各領域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助力,而以數據集散為中心的新聞傳播行業更是憑借大數據時代的有利環境和卓越技術實現了生產方式、傳播模式、內在發展技術的革新?;诖耍疚囊源髷祿r代為背景,分析了大數據時代下新聞傳播的基本特征,而后對現階段新聞傳播存在的局限進行挖掘,以此為基礎,提出大數據時代下開展新式新聞報道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新聞傳播;創新;新媒體
大數據時代,常規新聞傳播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新聞需求,新聞傳播市場迫切需要一場全面的改革,從而進一步推動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而大數據技術作為當前最有效、最前端的核心技術,是新聞傳播獲得產業升級的強大助力,需要憑借大數據的優勢地位帶領新聞傳播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因此,新聞媒體必須要明確當前時代下新聞傳播的基本特征,重新審視自身工作模式,深度剖析自身不足之處,大膽嘗試與大數據技術進行融合,促進自身產業的成長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
一、大數據與大數據時代
大數據是現代技術革新后的衍生產物,互聯網信息技術與移動智能技術的發展與配合將信息數據的數量推到了頂峰,造就了如今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的海量數據,這些數據也隨著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得以保存,大數據時代也正式到來。如今,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深入發展,各行各業均開展了以大數據為核心的產業升級,新聞傳播也同樣受到了大數據技術的影響。
(一)大數據概念
大數據技術是一種以云計算技術為基礎、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載體的現代數據技術。大數據技術可以對互聯網中大量的數據進行收集、篩選,由云計算技術完成數據的處理,并將最終有價值的數據進行保存。根據網絡權威定義可以了解到,大數據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幅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其擁有著鮮明的技術特征與獨具一格的技術優勢,是現階段行業發展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大數據的現實價值
聚焦現實,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是人類技術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進步,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也為各領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助力。大數據在現實生活中最大的價值便是它能夠對各種數據進行處理與整合,小到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基本信息、工作生活,大到一個國家的人口分布、經濟發展、基礎建設等,它能夠深度挖掘這些數據的價值,將其中有效數據完整地呈現出來[1]。與此同時,大數據作為一種定向可控的數據技術,其功能的變化取決于使用者的需求,其靈活的特性為不同領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二、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的基本特征
(一)精準性
精準性是大數據時代下新聞傳播的重要特征。大數據技術能夠對大量的有效數據進行處理并篩選,深度挖掘其中的價值和意義。將這一特性置于新聞傳播中,就意味著新聞媒體能夠全面掌握受眾的基本信息,通過了解受眾的各種信息,實現針對性新聞信息的推送。
(二)互動性
互動性增強是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的重要特征。常規新聞以單向傳播為核心,受眾始終處于被動接收的狀態,無法自主選擇,也無法與媒體進行溝通和互動;而媒體也因為無法了解受眾的真實想法,從而無法做出合理的調整。但是在大數據時代,受眾與媒體之間的壁壘被打破,可以通過評論、留言、私信、郵件等多個方式與媒體進行溝通和交流,實現了雙向交互。
(三)多樣性
大數據時代,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信息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對新聞內容、形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公眾的新聞多樣性需求,新聞媒體利用互聯網對各領域、各地方、各類型的新聞進行大量的采集和整理,并嘗試將音頻、視頻、文字、圖片進行多種搭配,在確保內容多元化的同時也保障了傳播方式的多樣化,以此打破公眾對常規新聞的固有認識,滿足公眾的新聞需求。
三、現階段新聞傳播存在的局限
(一)過于追求時效性
過于追求時效性是現階段新聞傳播的通病?!昂苌儆腥藭浀玫诙€登上月球的人是誰”,同樣,也很少有人會記得第二個發布信息的人是誰。新時代下,媒體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誰首先完成信息的報道與傳播誰就能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如果過于追求時效性,便容易忽略新聞的質量與真實性,許多媒體為了搶發新聞,對信息的來源不加審核,導致虛假內容頻頻出現[2]。
(二)新聞內容泛娛樂化嚴重
現階段新聞內容泛娛樂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可否認,娛樂新聞能夠緩解公眾壓力、帶給公眾樂趣,是公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調劑品。但是,大量娛樂新聞的出現導致新聞市場出現一邊倒的趨勢,大量媒體紛紛以娛樂新聞為主要內容,在互聯網中大量報道娛樂新聞,導致整個媒體市場陷入娛樂旋渦。這就導致公眾出現審美疲勞、閱讀興趣缺失等情況,影響媒體行業的發展。
四、大數據時代如何開展新聞報道
(一)數據主導,創新素材采集方法
大數據時代,移動設備成了新聞傳播的主要載體,公眾也更偏向于使用手機等移動設備獲取信息。這意味著,新聞從業者必須要重新規劃新聞素材的采集模式,嘗試以數據為主導,借助計算機技術與大數據技術實現新聞素材的有效收集、篩選、分析等環節,在更短的時間內找出更多有宣傳價值的新聞素材。與此同時,還可以加強網絡監控系統的建設,對特定的行業、地區進行監控,確保能夠在新聞出現的第一時間進行收集,掌握一手資料,把握新聞傳播的主導權[3]。
新聞從業者應進一步加強對現代技術的了解與使用,從內容和形式入手,全面調整素材采集形式,通過對大數據有效使用,盡可能掌握更多、更有價值、更多元化的新聞素材,并結合受眾的特定需求進行篩選、完善。與此同時,數據主導下的新聞傳播可以有效地與受眾形成互動,受眾可以表達自身的新聞需求,媒體可以利用技術采集每位受眾的基本信息,構建用戶畫像,為其推送更加精準、更加有效的新聞信息。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公眾對新聞種類的需求也從最初的單一變為多樣,新聞媒體可以通過對各大門戶網站、社交媒體網站、短視頻網站的數據監控了解當下的新聞熱點,結合大量的數據分析,選擇部分具有多元化和創新性的信息和元素,使新聞傳播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提高受眾的閱讀體驗。
(二)網絡主導,加強網絡平臺使用
大數據時代,出現了各種不同功能的用戶平臺,這些平臺有著龐大的受眾基礎,且在各自的領域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新聞媒體可以借助這些平臺實現自身新聞報道的有效傳播,并借此拓寬自身受眾群體,提高品牌知名度。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平臺雖然都屬于網絡平臺,但其用戶的特征和需求卻存在較大的差異,不同平臺用戶所表現出的特點不同,為此,新聞媒體必須精準把握用戶特點,了解用戶特征,基于他們的需求進行新聞推送,實現新聞報道的有效傳播[4]。
第一,以微博為主的社交媒體平臺。微博作為我國最大的社交媒體網站,每天要產生上億次的信息傳播以及幾十億的信息總瀏覽量。基于此,新聞媒體可以借助微博實現基礎用戶規模的擴大與更新。微博有著完備的信息發布管理條例,以及成熟的信息傳播體系,能夠幫助新聞媒體開展有效的新聞傳播。同時,微博還具有以分鐘為單位進行更新的熱搜榜,通過微博,新聞媒體可以第一時間了解當前的熱點新聞和輿論中心,從而進行有選擇、有針對的新聞報道。
第二,以抖音為主的短視頻平臺。短視頻平臺作為新媒體時代的產物,在短時間內便獲得了龐大的受眾基礎,更是一度成為當前最具影響力的信息集散中心。截至2022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9.62億,占到整體網民的91.5 %,如此龐大的受眾規模并非一般互聯網媒介所能達到的。為此,新聞媒體可以借助短視頻平臺提升自身知名度,打造現象級IP。與此同時,短視頻作為當前大火的新聞傳播形式,更是新聞媒體實現有效傳播的重要途徑,媒體可以同時在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平臺進行新聞發布,雙線程新聞報道將會呈現出“1+1>2”的效果[5]。
第三,以上所提到的網絡平臺均具備成熟的信息社交屬性,公眾可以自主選擇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二次或多次傳播。為此,新聞媒體應當在新聞報道中加強對公眾分享意識的引導,鼓勵公眾將新聞信息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達成“分享即社交”的互聯網新聞業態。
(三)形象主導,樹立優秀媒體形象
大數據時代,社會新聞信息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各路新聞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使原本就競爭激烈的新聞媒體市場變得更加擁擠,同時也給新聞媒體形象的樹立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一方面,大數據時代下,新聞媒體的行業門檻大幅降低,越來越多的非新聞專業創作者參與進來。其中,部分不法機構為了獲取利益不惜犧牲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經常炮制一些虛假的、錯誤的、存在不正確導向的新聞來博得大眾的眼球,以此來制造流量和熱度,而后從中獲取高額的利益;另一方面,自媒體的出現使每個人都有了傳播信息的權利,但有許多自媒體從業者出身基層,并不具備專業的新聞技能,也不了解新聞專業主義的內涵,在新聞信息的傳播與報道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導致公眾被誤導。這些錯誤的、虛假的、帶有明顯誤導性的新聞不僅侵害了公眾的權益,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和諧安定,也給新聞媒體的聲譽造成了損害。
為此,新聞媒體必須始終堅持新聞專業主義,做好信息的篩選工作,保留真實的信息,發布和深入解讀真實的信息數據。要做到深入基層,對任何新聞信息都要進行多層核查,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并且在新聞的創作與報道中,保障絕對的客觀性,語言、文字、圖片、數據、視頻、音頻等因素都必須要達成高度的匹配性,避免出現理解偏差等情況。與此同時,還應當對那些錯誤的、虛假的信息進行抵制與澄清,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解釋,保障公眾權益,維護社會安定和諧,并以此樹立優秀的媒體形象。
(四)算法主導,合理安排算法機制
過去,“算法”一詞往往是被用于互聯網時代的底層邏輯,但是在大數據時代下,算法已經被成功地應用在新聞媒體行業,為廣大媒體機構和公眾服務。大數據時代已被看作由算法支配生產內容的新聞時代,新聞的整個傳播過程都向著科技化、邏輯化、智能化、數據化等方向發展。此種傳播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新聞媒體的傳播效率與精準度,為公眾帶來良好的信息服務,但同樣,受到技術算法的制約,許多新聞中并沒有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態度,無法充分發揮新聞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一切都是由數據加工而成,缺乏更加深層的思考。在算法盛行的時代,智能化信息逐漸改變了公眾的新聞習慣,也更加樂于追捧智能信息,公眾如果對某一個新聞類型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和欲望,那么經過大量數據的計算及底層邏輯的運算,這一類型的新聞將會大量地、頻繁地推送給用戶,即使用戶對此類型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算法仍然會不知疲倦地進行推送,即使是調整方向,也需要漫長的時間。
為此,大數據算法雖然便捷、高效,但不能對其產生依賴性,必須要合理地安排算法機制,重新發揮新聞從業者的主觀性和專業性。新聞從業者作為擁有高水平專業技能的新聞人才,在進行新聞傳播時會對新聞內容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并將新聞事件層層剖析,適當融入一些感性因素,使公眾可以快速地接受。
新聞媒體可以嘗試降低數據算法的全面應用,在其中插入一些具有現實主觀思考、情感思考的鮮活因素,使新聞從冷冰冰的機制當中走出來。一方面,重新規劃底層算法機制,更新大數據系統,對用戶的新聞喜好作出更精準的判斷,能夠通過公眾對新聞瀏覽的時長、點贊數量、關注數量進行合理的新聞推送,并加強對受眾的數據監測,及時為公眾提供反饋渠道,實現更精準、更人性化的新聞推送服務;另一方面,提高新聞從業者的專業素養,通過提升其思維意識、工作能力、學習能力、專業技能,使其更快速地適應當前的新聞媒體環境,對新聞傳播提出更具創新意義的想法與方案,針對用戶需求作出理性判斷,彌補數據算法的不足。
五、結語
大數據技術作為現階段的前端技術,其算法與模式能夠為新聞傳播行業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要加強與大數據技術的融會貫通,形成技術內化,以卓越的現代技術促進自身產業的進步與發展。為此,在大數據時代下,新聞媒體勢必要牢牢抓住技術優勢,重新審視自身產業模式,追本溯源,明確公眾需求,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規劃藍圖,以更快捷、更真實、更客觀、更精準的新聞傳播服務獲得公眾的青睞,從而實現與技術接軌、與時代接軌的美好愿景。
參考文獻:
[1] 李莉.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的創新方向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22(6):38-40+43.
[2] 余嵐.大數據時代下新聞傳播的措施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1(16):40-41.
[3] 陳鋒.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的核心競爭力研究[J].傳媒論壇,2021,4(3):4-5+8.
[4] 劉曉瑾.淺析大數據時代下電視新聞傳播的創新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3):159-160.
[5] 葉志衛.探析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的核心競爭力[J].新聞傳播,2020(1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