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 辰
運動技能遷移是指已經形成的運動技能對新技能的形成產生積極影響,能促進新技能的形成和發展,也稱運動技能的積極遷移或正遷移。折返跑作為體能類練習內容,在技能類項群中同樣運用廣泛。因此,在浙教版水平二“多種形式的折返跑方法”單元構建中,可根據項目共性特征,將折返跑技術遷移到籃球教學中,形成共性結合,做到內在統一,達到“用教材教”的目的。
跑是人體基本活動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礎,同時也是生存、運動的必要條件。
在體育與健康教材中不難發現,各類運動項目基本上都離不開跑,尤其是技能類項目對跑的要求更高,它需要依靠步伐、速度、方向等方面的變化和隊員配合達成技戰術的實施。因此,拓寬跑類教材的價值,將跑有機地遷移到技能類項目中去至關重要。在《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了跑類教材的價值,即豐富學練環境,感知多種形式跑的方法,淡化技術細節,發展跑的能力。如何高效、快速、有目的地“跑”成了關鍵。
折返跑練習主要圍繞該技術特點進行,即降低自身重心,側身蹬地制動,轉體蹬地擺臂加速跑,并通過不同方向、距離的練習來達成目的。在籃球教學中,也不難發現,無球跑位、傳切配合、攻防對抗等技術都跟折返跑技術有關,兩者在快速變向、積極制動、急停急起等技術上有相同的內在特征,即“快”和“變”(圖1)。

圖1 折返跑與籃球內在特征
現代籃球主要朝著“高超技術、高速度、強對抗”等方向發展。高超技術作為比賽制勝的關鍵,需要依靠體能提供支撐,才能順利施展。而“快”作為把握比賽節奏的關鍵因素,將折返跑技術遷移到籃球教學中,從動作層面和技術層面兩個維度出發,為高超技術的實施提供保障。
1.動作層面:速度快
動作層面上,速度快是指在時間和任務要求比較明確的前提下,完成動作速度快。在籃球教學中,可以作為擺脫防守、組織進攻的有效手段,如籃球運球上籃、籃球運球急停急起、籃球行進間傳接球等,這些技術動作都需要建立在速度優勢下才能體現。因此,在動作層面上,需通過單一練習:折返跑技術練習;組合練習:折返跑動接球、籃球快速運球折返、變向折返跑動擺脫防守等形式相結合的教學,將折返跑技術有機地遷移到籃球教學中,為籃球技戰術的實施提供保障。
2.技術層面:運用快
技術層面:運用快主要表現在時間、任務都不明確的情況下,簡言之,就是在比賽的環境中貫穿技術層面的教學,達到會運用的目的。比如,可以通過1v1、2v2等小組比賽,結合折返跑技術特點,開展“變向折返跑擺脫防守后接球投籃、快速變向過人、折返跑動接球”等技戰術教學,將折返跑技術遷移到籃球教學中,達到技術層面運用快的目的,從而促進運動技能水平的提高。
當“快”成為比賽主流,要想贏得比賽,“變”是關鍵。折返跑技術除了快之外,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折返瞬間的動作變化,表現為積極制動、改變姿態、快速啟動,以達到變向的目的。遷移到籃球教學中就是為了達到擺脫防守、發動快攻、創造進攻時機的目的。從不同方向的轉變、不同速度的轉變、步伐節奏的轉變三個維度出發,結合籃球項目特點實施折返跑技術遷移,圍繞“變”的特點展開練習,為籃球教學提供更多可能。
1.不同方向的轉變
不同方向的轉變是指根據任務要求,完成不同方向的跑動練習,如折返跑練習中可以利用六角靈敏圈、“雪糕筒”等器材作為任務點,擺放在不同方向進行練習,遷移到籃球教學中,與籃球無球跑位以及籃球運球相結合,通過設定不同方向的任務要求,將若干個不同顏色的“雪糕筒”、敏捷圈擺放在不同方向,在無球跑位和運球下完成挑戰。如在“W、N、Y、V、L、Z、T”圖形跑中,持球人可以在無球或有球的情況下,按照一定的任務要求,達成快速折返、變向的目的。
2.不同速度的轉變
不同速度的轉變是指根據任務要求,完成快慢交替、頻率變化的跑動練習,如折返跑練習中可以利用不同高低“雪糕筒”、不同數字標志盤,結合“點鞭炮、打電話、捕魚”等游戲進行練習,遷移到籃球教學中,進行針對性快慢交替跑,以此來擺脫防守或接應同伴傳球,并結合無球跑動、有球進攻加以練習,達到推進比賽進程,贏得比賽的目的。因此,在特定情境中,將折返跑技術結合籃球比賽情境,通過速度快慢變化的練習,使學生有意識、有目的性地完成挑戰,提高比賽意識。
3.步伐節奏的轉變
步伐節奏的轉變是指在不同環境下,根據任務要求,利用步伐節奏變化提高靈敏素質。如折返跑練習中,通過原地小步跑、側滑步、高抬腿等步伐,加入跨步跳、快速跑、交叉步等節奏變化,達到提高步伐靈敏的目的。遷移到籃球教學中,可以是側向跑動傳接球、快攻運球急停急起、運球+三步上籃,快速跑起跳搶籃板球、側滑步防守等,從而達到搶斷、擺脫防守、發動進攻、提高控球能力的目的,以適應更多復雜多變的比賽環境。
將折返跑技術遷移到籃球教學中去,一方面,豐富折返跑練習方法,促進折返跑技術提高;另一方面,拓寬了教學視野,與籃球項目形成了內在聯系,達到了折返跑技術從單一技術向運用層面發展的目的。
籃球是一項高強度、對抗性的運動項目,需要參與者快速奔跑、突然與連續起跳、敏捷反應與力量抗衡[3]。在技術遷移的實踐中,需要做到折返跑技術與籃球技術融合在一起實施教學。將折返跑技術遷移到籃球教學中應把握閉合性和開放性相結合、單一練習和組合練習相結合的原則,以突出比賽特點,為籃球比賽服務。
折返跑技術屬于封閉式運動技能,其特點是能事先知道下一個動作該怎么做,所處的外在刺激都是靜止的、封閉的。而籃球項目屬于開放式運動技能,很大程度上受外部刺激的影響。將折返跑技術遷移到籃球教學中,一定要把握閉合性和開放性相結合的原則。練習基本動作的同時,加上環境的變化,提高折返跑技術運用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如《籃球行進間運球》一課,折返跑技術可以通過分組練習場地(圖2)來實施籃球行進間運球策略,達成遷移的目的(表1)。

表1 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教學策略及目的

圖2 《籃球行進間運球》場地
在籃球運球穿越不同顏色障礙練習中,不僅要時刻觀察同伴,注意躲避,還要做到不丟球。這種復雜的環境真實還原了比賽特征,為比賽打下了基礎。
籃球是一項集運球、傳接球、投籃為一體的同場對抗性類項目。運球、傳接球、投籃等動作組合的運用是籃球比賽的特征,不能單獨分割。《綱要》中的“學練三個一”標準提到,單一技術動作學習以后,需要將技術動作融入到組合練習中進行強化和鞏固,最后再通過游戲和比賽加以運用。在折返跑技術遷移到籃球的教學中,把握單一練習和組合練習相結合,顯得十分必要(表2)。

表2 折返跑的運用方法
《折返跑的運用方法》一課,則是以籃球為載體,進行折返跑技術的運用,實現體能練習融入到技能類教學中,達到遷移的目的。從表2中,可以看出單一練習主要圍繞進攻方從A點到C點搶球情境,利用折返、變向動作來擺脫B點防守同學的過程;組合練習在單一練習的基礎上,通過抱球回、傳接球回等配合,回到A點的過程;游戲和比賽則是在傳接球的基礎上增加了運球、檔拆、假動作過人等技戰術,真實還原了籃球比賽中攻防對抗的片段,使教學真正服務于比賽,達到“會運用、會比賽”的目的。
總之,將折返跑技術遷移到籃球教學中,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籃球技術水平都有了明顯提高。“用教材教”的教學策略拓寬了教學視野,更是未來教學發展的趨勢,為“教會、勤練、常賽”的落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