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錚濤 王鑫歆
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學校體育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社會群體對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伴隨“雙減”政策的推行和落實,學生的課余活動時間富裕起來,該如何有效安排這些時間?學生、家長、學校都不約而同地認識到體育教育是填補這些時間空缺、對學生進行身心教育的最佳選擇。
在兩辦《意見》和“雙減”政策的推動下,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白峰小學引進跆拳道項目,并從三方面著手:開拓跆拳道新課程;浸潤跆拳道文化;拓寬課后新渠道。基于“學、練、賽”模式開展跆拳道教學,從而實現“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的新時代體育教育目標。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學生接觸體育的時間和空間得以拓展,為高效落實“雙減”政策下的各項任務,學校應依據學生體育學習的特點,在完成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加大力度增設學校體育校本課程,組織更有活力和吸引力的教學活動,從而滿足當下學生對體育學習內容的多元化需求。筆者依托學情將跆拳道元素融入課程進行內容創編,并將其有機滲透進各個板塊之中。
為了更好地達成“五育”并舉的目的,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依托體育與健康課程,在滿足學生基本體育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將跆拳道精神“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融入課程建設,又將項目基本知識技能融入教學內容,增添了課程的趣味性、多樣性及競賽性。基于此,筆者還研發了跆拳道特色的校本教材。
1.激發動力,評價多元化
考核評價是衡量學習成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單一的考核體系已不適宜當下,在“雙減”背景下,既要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又要凸顯學習成果的多元化。基于學情,筆者采用跟蹤式評價,結合師評、他評、自評,以學習全過程為考核范疇,多角度、全方位地觀察每一名學生(圖1)。
圖1 多元化評價體制
2.文化發展,創設“成長銀行”
為更有效地落實“雙減”政策,滿足學生體育需求,校園跆拳道文化的發展需從多角度開展,筆者基于學情,創設了特色獎勵機制“成長銀行”。學生在日常教學、競賽等各類相關活動中積極參與并表現優異,即可獲得成長“銀行幣”,可在成長兌換處兌現相應比值的學習文具,在激發學生參與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財習慣(圖2)。
圖2 “成長銀行”系統
為更好地開展體育課外活動,迫切需要更新增加課外體育活動內容,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的需要。筆者基于學情一改傳統方案,通過將跆拳道元素注入體育活動、大課間、校園文化節等來提高內容多樣性、趣味性及競技性,營造濃厚的跆拳道特色文化氛圍。
“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以“天天不重樣,日日有提高”為宗旨,結合跆拳道舞自主創編了動感“跆操”,將跆拳道基本動作如手刀、直拳、格擋、腿法等貫穿其中,整套操節奏感強、動作有力。“跆操”結束后,各班到達指定區域,自行組織跆拳道相關活動,全體師生一同參與其中,大大增強了大課間活動的興趣性、娛樂性和團體性。“跆操”大課間逐漸成為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單憑借大課間活動轉變體育現狀的效果是有限的,學校以“多方向,趣發展”為宗旨落實“雙減”政策,以跆拳道項目為中心,開設一年一度的跆拳道文化節系列活動,其中包括組織學生讀(跆拳道相關資料雜志)、寫(我會跆拳道作文大賽)、看(跆拳道比賽視頻)、講(學習跆拳道心得體會)、賽(跆拳道知識競賽、黑板報大賽)、展(跆拳道繪畫、文藝匯演)讓學生體會跆拳道的魅力,學習跆拳道的精神。
跆拳道項目除具備健體性、啟智性、育心性及知禮性以外,還有一定的對抗性。筆者所在學校每年會以年級為單位,舉辦“峰峰杯”班級聯賽,內容包括品勢、跆舞和小型對抗賽。聯賽期間,參賽隊員積極備戰,后勤隊員為各自班級制作個性化旗號,設計宣傳語,組建啦啦隊……學校還根據綜合表現,從中選拔優秀學生,組建校跆拳道訓練隊,以代表學校參加各類賽事,為校爭光為目標,積極認真地訓練。
“雙減”政策本質上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課后托管服務作為學校教育的延伸部分,是與“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教育目標一脈相承的。如何規劃課后托管課程,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基于學情,專門針對課后服務開設了“1+2+N”課程菜單,助力學生多元化發展。
體育是德智體美勞“五育”中最不可或缺、最能體現素質教育的學科,學校體育更是肩負著“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職責,但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可制定統一的發展規劃。筆者所在學校乘“雙減”之風,掌“跆拳”之舵,分別從學生自選、教師推薦、家長提意三方入手,先由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2~3個發展分支(如競技、品勢、特技等);隨后相關教師會根據學生的自選結果,結合其各項素質、性格等進行精準評估,給予推薦建議并下發評估表;最后學生將評估表交于家長審核。最了解孩子的莫過于自己的家長,家長會進行綜合選擇,最終進入學校新型選課系統,為孩子選出一條適合其發展的分支,校方會為其制定個人發展規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名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課后延時托管服務是實現“雙減”政策落地的一項重要措施,其不僅可以減少學生因無人看管所引發的意外事件,保障其身心健康發展,亦可以利用課后服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活動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個性發展,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筆者學校堅持服務家長、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除文化課課后延時托管服務以外,專為跆拳道開設了課后托管服務,每一名學生一周可申報兩次,分學段、分發展分支進行授課。聚焦“減負”,課后托管服務豐富了學生的課后生活,讓每一名學生“學在校園、樂在校園”。
體育家庭作業是家庭體育與學校體育的紐帶,是學校體育的延伸和補充。有研究數據分析表明,有無作業的兩個班的學生運動參與程度有顯著性差異,體育家庭作業能夠彌補體育課堂中的不足,將體育延伸到課堂外。但體育家庭作業不同于文化課作業的直觀性和監測性,一成不變的作業會導致學生出現排斥性和惰性,甚至出現不做作業的情況。因此,筆者所在學校以培養學生興趣、激發自我能動性為出發點,開設了自主“N”菜單(圖3),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抽測內容,其內容是國家對不同年齡段學生體質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周一至周五每日一項每天不重樣;二是跆拳道自主內容拓展延伸,每名學生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且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自我作業設計,運動負荷、達標標準都由學生自己設立,要求學生全力以赴,以激發學生的自我內驅力;三是學生為家長制定作業,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位孩子,將角色互換,讓孩子做家長的老師,由學生去教授家長自己在學校所學的跆拳道內容。此過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鞏固自我技術,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培養親子默契。
圖3 自主“N”課堂
“雙減”政策的推進必然會面臨諸多新的難題和挑戰,筆者所在學校通過跆拳道項目“賦能”,將繼續完善和推廣實施跆拳道文化建設,力求通過此項目,高效落實“雙減”政策,增添學校體育內容的豐富性,滿足新時代學生對體育運動多元性的需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