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云
為了落實“雙減”政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必須落實語文課堂的有效性。習作例文作為部編版教材的一大亮點,教材編制的意圖是給學生習作搭建支架,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發展,教師應充分發揮習作例文的有“例”功能,助推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
審題立意是習作的重要環節,很多學生在理解習作題意時存在困難,特別是中年級的學生,語文素養無法支撐其獨立理解題意。還有一些學生是看到作文題目不知道如何下筆,該怎么確立自己要表達的主題。習作例文在作文教學之前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審題立意。
三年級上冊的習作單元《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要求把最近觀察時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事物”和“場景”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抽象。此時教師可以借助習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愛家鄉的楊梅》促進學生理解,幫助學生明晰事物的概念,對繽紛世界的理解更加具體真實。四上習作《生活萬花筒》選一件印象深的事情按一定的順序寫清楚,習作中提供的題目《信不信由你》《她收到了禮物》不夠具體,學生看習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船》,認真閱讀后對于本單元的習作主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圍繞著“杏”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作,以“小船”這一印象深刻的事物為題也是生活中難忘的事情。
寫作之前,確立習作動機對于小學生而言非常重要。習作的動機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探尋語言背后作者寫作的奧秘,怎么把文章寫清楚、寫具體。以四上習作例文《我家的杏兒熟了》為例,學生以讀者的身份閱讀例文,教師再提問:這篇文章是寫給誰的,怎樣寫才能讓讀者看明白?不難發現,作者在描寫奶奶“打杏”“分杏”的動作、語言很清楚,讓人一讀就明白。學生明確習作目標,在下筆前有讀者意識,不自覺地想到如何寫才能讓別人看得懂,這樣的習作意圖貫穿全程,幫助學生下筆立意。五上習作《介紹一種事物》選擇一種了解并感興趣的事物介紹給別人。在寫作文之前,可以詢問學生打算介紹給什么人。因為是介紹事物,要讓被介紹的人聽得懂,最好還能和你一樣感興趣。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讀者意識,在寫作文之前就先想好怎么介紹能清楚,介紹什么能讓人感興趣。習作例文《鯨》《風向袋的制作》的功能就是幫助學生尋找方法:列數字、作比較,介紹需要準備的材料和工具、制作步驟和制作過程等。
在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喜歡拿幾篇優秀范文讓學生模仿,忽視了個性化表達。范文的作用是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他們選擇最恰當的素材。習作例文就是最權威的范文,節省了教師四處尋找素材的時間,靠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大部分小學生害怕寫作文是自覺無話可說,不知道寫什么內容合適。因為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大部分是處于沉睡狀態,統編小學語文習作例文的設置就承擔起了喚醒學生沉睡經驗的任務,提供習作素材。五下五單元習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寫的是天真可愛的小朋友,容容取報紙和追問“我”兩件事是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的事。《小守門員和他的觀眾們》寫的是在學校的活動中同學們的不同特點。習作《形形色色的人》中,學生遇到的困難是不知道哪些內容可以展現人物的特點,幾篇精讀課文重在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然而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相去甚遠,不能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習作例文中選取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小事,讓學生明白可以寫日常生活也可以寫學校生活,可以寫自己成長中的朋友,還可以寫同學,用看似平常的事情寫出人物的特點。從而打開了思路,明確了習作方向。
喚醒生活經驗之后,如何在紛繁的生活經驗中選擇最恰當的材料,是體現小學生習作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習作例文可以幫助學生根據所需的內容勾連生活,選擇合適的材料。六上五單元習作《圍繞中心意思寫》,要求學生選擇一個感受最深的漢字寫一篇習作。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的方面或選擇不同的事例來寫。六年級學生選擇事例寫作文不難,但是要圍繞中心意思以一個漢字來選材難度就提升了,很多學生選擇的事例不能突出中心意思。利用習作例文《爸爸的計劃》《小站》,觀察作者是怎么選擇內容寫清楚的。首先要認真讀例文,用一個字概括中心意思。《爸爸的計劃》學生很自然地概括出“嚴”字。《小站》圍繞“小”字,表達了小站雖小但很有人情味的主題。這兩篇例文旨在告訴學生如果從題目入手選擇內容不行,可以從不同方面來選擇。
在習作評改環節,教師對習作的修改就是出示范文讓學生看一看再修改,沒有具體的指導,習作評改課就會流于形式。

統編教材的每個習作單元都有兩篇習作例文,可以讓學生對比著找出異同點。三下五單元習作《奇妙的想象》要求學生寫一個想象故事。而這個單元的精讀課文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想象題材,怎么想象才奇妙、有趣,但是沒有告訴學生寫想象的方法。學生讀兩篇習作例文,發現《一支鉛筆的夢想》和《尾巴它有一只貓》的想象都很豐富,也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是正著想象,后者是反著想,學生的思路拓寬了。
在習作評改環節,教師可以對比習作例文和學生習作,尋找相似處和不同點,讓學生尋找差距。六下三單元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在精讀課文中學習了名家的寫作技巧,在習作例文中又呈現了兩篇貼合學生心境的例文《別了,語文課》和《陽光的兩種用法》。學生可以在習作完成之后對比著修改,例文的作者寫的也是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讓學生尋找和他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引導學生發現習作例文的精妙之處再修改習作。
由此可見,習作例文在整個習作教學中,可以穿插在習作前審題立意,也可以運用于習作中豐富習作內容,還可以在習作評改環節對比評價再修改。習作例文作為一個獨立的板塊,貫穿在習作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例”盡其用,發揮例文價值,提升習作單元的習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