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點點 ,田 波 ,金詠梅 ,李重熙 ,滕 芬 ,劉 俊
(1)大理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云南 大理 671000;2)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一科,云南 昆明 650041)
目前全球艾滋病疫情依然十分嚴重,截止2020 年底全球HIV/AIDS 存活3 700 萬,中國存活105.3 萬,云南省存活人數超過11 萬人[1]。自1996 年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出現并廣泛推廣運用以來,有效延長HIV/AIDS 患者的生存時間及預期壽命,極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艾滋病已經成為一種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傳染病[2]。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針對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做了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歧視、抗病毒藥物的不良反應、焦慮、抑郁和睡眠障礙等因素對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方面,通過文獻檢索筆者發現目前國內外鮮有對比不同抗病毒治療方案患者的生存質量差異的研究報道,因此筆者采用橫斷面調查的方法對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進行生存質量問卷調查,得出不同抗病毒治療方案患者的生存質量量表得分情況,比較不同抗病毒治療方案之間生存質量得分情況,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現場隨機選取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3 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艾滋病抗病毒門診就診的患者1 243 例。納入對象診斷標準均需符合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21 版)[3]納入標準:(1)年齡18歲及以上;(2)臨床資料完整;(3)對自愿參加的患者要求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妊娠、哺乳期婦女;(2)患有嚴重的神經意識障礙者。本研究經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2021120611)。
本次研究采用橫斷面調查方式,需詳細告知研究目的及意義,在取得患者同意后對其進行問卷填寫和抽血化驗。收集資料包括:(1)一般資料:性別、職業、收入、年齡、婚姻狀況、民族、居住地等;(2)艾滋病相關臨床資料:感染途徑、服藥類型為含EVF、NVP、DTG、BIC、LPV/r 等方案、(3)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for HIV brief version,WHOQOL-BREF)包含了4大領域,共31 個條目,分別涵蓋了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境領域和總的生存質量及健康狀況,評分標準為得分越高,就說明生存質量情況就越好[4]。
由Excel 表建立數據庫,用SPSS26.0 軟件處理數據,正態分布數值均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變量、單因素分析采用t檢驗比較2 組數值變量差異,方差分析3 組及以上數值差異、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納入1 243 例艾滋病患者中以男性居多,占64.2%(798 例),女 35.8%(445 例 );平均年齡為(42.54±12.10)歲;90.4%(1 124 例 )經性傳播感染HIV;抗病毒治療病程1 a 以上的患者89.1%(1 108 例 );服用整合酶抑制劑的患者27.8%(345 例),非核苷類似物57%(709 例),蛋白酶抑制劑15.2%(189 例)。單因素結果顯示,男性、高學歷、居住在城市、3 個月內無飲酒、30 歲以下人群生存質量總分高于相對應的女性、低學歷、農村、3 月內有飲酒史、30 歲以上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未婚者生存質量總分高于已婚、離異/喪偶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高CD4 水平(CD4≥500)者生存質量總分高于CD4 水平較低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男男同性人群的生存質量得分高于高于異性傳播及吸毒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服用抗病毒治療方案含整合酶抑制劑患者生存質量得分高于服用抗病毒治療方案含非核苷類似物、蛋白酶抑制劑患者,其中服用不同抗病毒治療方案患者兩兩比較結果顯示,含EVF 方案的患者生存質量得分低于DTG(P=0.001)、FTC/TAF/EVG/c(P=0.035)、BIC/FTC/TAF 組(P=0.008),NVP 組生存質量得分低于DTG(P=0.001)、FTC/TAF/EVG/c 組(P=0.042),DTG 組生存質量得分低于BIC/FTC/TAF 組(P=0.0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HIV/AIDS 患者社會人口學特征及單因素分析()(1)Tab.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univariat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HIV/AIDS()(1)

表1 HIV/AIDS 患者社會人口學特征及單因素分析()(1)Tab.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univariat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HIV/AIDS()(1)
表1 HIV/AIDS 患者社會人口學特征及單因素分析()(2)Tab.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univariat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HIV/AIDS()(2)

表1 HIV/AIDS 患者社會人口學特征及單因素分析()(2)Tab.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univariat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HIV/AIDS()(2)
EFV:依非韋倫,NVP:奈韋拉平,DTG:多替拉韋,LPV/r:洛匹那韋/利托那韋,FTC/TAF/EVG/c:恩曲他濱片/丙芬替諾福韋/艾維雷韋/可比司他,BIC/FTC/TAF:比克替拉韋/恩曲他濱片/丙芬替諾福韋。*P < 0.05。
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差異的影響因素年齡、性別、婚姻、居住地、治療時間、學歷、CD4、飲酒史、感染途徑、服藥類型設置為啞變量納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有飲酒習慣(β=-1.670)與生存質量總分呈負相關;男男同性傳播(β=4.790);大學以上學歷(β=2.320);服用含整合酶抑制劑如含DTG 方案的患者(β=7.014)、FTC/TAF/EVG/c(β=8.765)、BIC/FTC/TAF(β=13.141)與生存質量總分之間存在正相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HIV/AIDS 患者生存質量得分多因素分析Tab.2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quality of survival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HIV/AIDS
參加本次橫斷面調查的患者,以男性為主占64.2%,符合目前云南省感染者男性居多的特點[5]。整體來看,感染者整體文化水平偏低,以性傳播為主。多數患者接受長期抗病毒治療,服藥類型中以服用國家免費藥為主,尤其是接受含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患者比例最高57.1%(EFV47.8%、NVP9.2%),整合酶抑制劑和蛋白酶抑制劑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這與整合酶抑制劑進入醫保,患者使用增加有關[6-7]。
本研究中生存質量平均得分男性(67.67±9.86)分,高于女性(66.53±9.45)分,可能和患者抗病毒治療方案中使用整合酶抑制劑比例高于蔡衍珊等[8]報道,且使用整合酶抑制劑患者生存質量高于使用非核苷類藥物有關。國內外研究[4,9]認為得分高與男性在各個方面調整心態能力強、抗壓能力強,而女性依賴性更強,心理更脆弱有關。不同感染途徑生存質量得分中MSM 人群得分(70.28±10.23)分最高,高于異性傳播及吸毒人群(P< 0.05),得分高可能與MSM 患者普遍學歷高,收入較高有關,與楊燕君等[10]的報道結果類似。未婚者生存質量得分(68.20±9.94)分,高于已婚及離異患者,P< 0.05,與閆麗等[11]的研究結果類似,對此結果謝年華等[12]的研究認為與未婚患者較少受到家庭矛盾影響,生活壓力更小、能夠更多的得到家人的支持有關。筆者的研究也發現,免疫功能較高的患者(CD4≥500)得分高于免疫功能低下組。Ahmed A 等[13]的研究也有相同結果并認為: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療后CD4 水平越高,對疾病治療越有信心,生活質量也會越來越好。本研究中城市居民生存質量得分(67.66±9.74)分,高于農村患者(65.97±9.56)分(P< 0.05),該結果與王華東等[14]的結論一致。在治療時間方面,結論顯示治療時間1 a 以上患者得分(67.49±9.78)分,分高于治療時間不足1 a 的患者(65.36±9.03)分,(P< 0.05),與岑玉文等[15]的報道一致。不同年齡組得分中30~49 歲患者得分(68.15±10.58)分,高于其他年齡組,P< 0.05,與陳宇婧等[16]的報道一致,可能與中青年正是家庭經濟支柱,抗壓能力更強,而年紀越大,身體機能及心理狀況變差影響生活質量有關。但與楊俊等[17]研究結果不一致。
本研究中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核心藥物EVF、NVP 為非核苷類抗逆轉錄病抑制劑,LPV/r 為蛋白酶抑制劑,DTG、BIC、EVG 為整合酶抑制劑。不同核心藥物抗病毒治療患者生存質量得分NVP組得分(65.66±6.32)分,低于DTG 及EVG 組得分(P< 0.05)。含EFV 方案組(64.18±6.79)得分低于含整合酶抑制劑的BIC 組(68.26±11.28)分、EVG 組(68.24±9.50)分、DTG 組(67.36±5.96)分均(P< 0.05),不同抗病毒藥物得分高低可能與藥物毒副反應有關,據國外報道,約有25%~40%艾滋病患者在使用含EVF 方案的過程中會發發生神經精神不良事件[18-19]。國內研究報道,患者接受含LPV/r 方案治療1 a 后血脂異常率約83.9%,三酰甘油異常率約80.6%[20-21]。而整合酶抑制劑的毒副反應較少有關。整合酶抑制劑方案中含DTG 方案組得分低于含BIC 方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可能與DTG 中樞神經系統毒副反應在整合酶抑制劑中發生比例較高有關[22]。
生存質量多因素相關結果顯示,不飲酒、高學歷者的生存質量比飲酒、低學歷者高,不同藥物類型選擇與生存質量得分密切相關如:使用整合酶抑制劑的患者生存質量得分高于使用非核苷類抗逆轉錄酶藥物及蛋白酶抑制劑的患者,與Hunduma 等[15]報道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1)不同抗病毒治療方案HIV/AIDS 患者生存質量得分存在差異,使用整合酶抑制劑患者生存質量得分高于使用蛋白酶抑制劑及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患者;(2)目前昆明地區抗病毒治療方案中含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比例最高57.1%(EFV47.8%、NVP9.2%),含整合酶抑制劑27.8%(DTG10.2%、BIC8%、EVG/C9.6%),含蛋白酶抑制劑15.2%(LPV/r15.2%),免費抗病毒方案仍然占相當高的比例,醫保及自費類整合酶抑制劑占據一定比例;(3)不飲酒、高學歷、不同抗病毒治療方案選擇與生存質量得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