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發 李 鵑
(1.桂林市臨桂區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廣西 桂林 541199;2.桂林市臨桂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廣西 桂林 541199)
無人機植保作業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尤其是在病蟲害防治層面,其效用與價值更是得到從業工作者的認可。柑橘是我國農業生產中重要經濟作物之一,其生產水平將直接影響農戶經濟收益以及水果市場的穩定,因此,相關部門應從技術應用角度入手,立足柑橘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改進柑橘種植產業質量以及對生態環境的正面促進效用。現階段,無人機在柑橘植保作業中依舊存在一定的問題,產業工作者應從柑橘植保工作具體需求入手,加強技術應用分析,注重體系規范化建設,消除潛在隱患與漏洞。
現階段,我國無人機在柑橘產業的應用尚未形成體系化與規模化,但無人機憑借其經濟、安全、高效、節水的運行特點,已得到眾多基層工作者的認可。無人機應用對于操作人員的技能水平與文化素養要求很高,飛行姿態控制、航線規劃等工作都要進行認真設計與計算,但是,柑橘種植戶的文化素養相對偏低,對無人機復雜的操作模式難以有效把控。此外,柑橘植保工作也存在較高的技術要求,操作人員應可有效應對不同的作業場景,而這就會對無人機的推廣與使用過程帶來巨大限制。
現階段,我國柑橘植保工作在藥劑使用方面尚未形成統一的規范與標準,尤其是各類突發性病蟲害的防治,其藥物的使用應根據病蟲害的種類以及實際影響進行調整。此外,無人機植保作業的用藥量與常規人工植保模式用藥量也存在差異,所使用的藥物類別以及助劑類別也會有所不同,若種植戶單純憑借經驗或人工作業模式下的具體操作機制進行無人機植保作業,其不僅會大幅降低柑橘植保工作質量,也會造成藥物浪費,對生態環境影響巨大,柑橘生產質量也受到干擾。
現如今,我國無人機使用領域尚未形成系統化的法律法規,多數地區對無人機的監管力度很低,與其使用相關的安全操作規范、農業噴灑章程以及各類藥劑配比標準等作業細節內容也沒有進行具體明確,這就讓實際工作的發展存在巨大制約,體系發展嚴重滯后。
無人機在農業種植領域有著極高的應用價值,但無人機價格很高,很多農戶無法承受,這也是限制無人機普及的關鍵因素之一。現階段,我國農業植保無人機的價格少則三四萬,多則數十萬,加之行業內部缺少有效的監管手段,配套服務嚴重不足,無人機產業發展速度受到很大影響。很多農戶知道無人機在柑橘植保領域的應用優勢,但無人機高昂的購入成本,讓很多農戶只能繼續使用人工或傳統的機械作業模式。
植保無人機田間作業階段,只需要2至3人配合即可完成,信號手可為遙控操作人員提供各項地域地標信息,而其他人員只需要將藥物與無人機電池送至指定作業區域即可。此外,隨著無人機作業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植保無人機已逐漸舍棄信號手這一崗位。根據實際應用測算,一架植保無人機每天至少可完成20公頃種植區域的藥物噴灑工作,與之相比,傳統人力作業模式每天只能噴灑0.7公頃左右,其效率優勢極為明顯。
植保無人機采用更為科學的藥物噴灑手段,可最大限度減少藥液浪費現象,并可解決農藥包裝廢棄物污染問題,對于區域環境保護工作意義重大。此外,柑橘多種植于山地,陡峭的山坡與復雜的地質地貌條件讓地面機械化作業面臨巨大挑戰,而傳統人工方式更是效率低下,其實施過程對操作人員身體健康也會帶來很大影響。無人機柑橘植保作業方式可全面克服地域限制,可實現藥物遠距離噴灑,避免操作人員與藥物進行接觸,并可控制藥物使用量,避免用錯、用混,同步提升人、農產品以及生態環境的安全保障系數。
農藥是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關鍵,而傳統人工或地面噴灑模式對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影響巨大。近些年,我國對農藥的生產與使用做出嚴格限制,高度農藥已逐漸淡出市場,農藥中毒事件爆發頻率得到控制。但我國城鎮化水平連年提升,農村青壯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農村勞動力缺失,很多老年種植戶對于各類藥物的使用不夠了解,在長時間接觸后依舊存在中毒的可能性。在此條件下,采用無人機植保模式可最大限度減少作業人員與農藥接觸的可能性,避免作業人員的健康受到負面影響。此外,無人機作業過程不需要其他機械設備進入種植區,這樣可以避免傳統機械模式下對種植物的破壞。
現階段,無人機柑橘植保已成為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植保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價值正快速凸顯。現代農業種植更為看重品質以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效用,因此,無人機作為一款安全且高效的柑橘植保作業工具開始得到全社會的認可與關注。為消除無人機應用環節存在的隱患與漏洞,相關部門應不斷加大技術投入與管理,加大作業人員培養,注重對各項作業技術規程的統一化與制度化,盡可能提高無人機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優化無人機植保環節的作業效能與安全性,以此保證無人機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施藥技術管理是提高無人機植保作業效果的關鍵要點,綜合當前無人機植保作業應用案例,藥劑使用不當是造成植保作業效果不佳的核心因素。因此,基層農業部門應不斷加強技術宣傳工作,確保農戶可充分了解各類藥劑的具體使用方式,科研機構也要積極開展新型農藥制劑的研發工作,并對無人機噴施系統進行改造,從而不斷提高植保作業的效果與質量。地區基層農業部門可建立專業技術團隊,依照區域柑橘產業發展現狀以及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點,以面向無人機植保作業為目標,研發更具應用潛力的藥劑類型,并保證噴施過程的均勻性,控制藥劑用量,避免病蟲害防治工作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此外,水分散粒劑、水劑、微乳劑等也有著一定的殺蟲效果,工作人員可視實際情況使用。藥劑使用量需根據柑橘的生長情況以及病蟲害的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并注重無人機植保作業的特點分析,對相關藥劑噴灑過程進行調整與管控。實踐應用表明,天氣因素對無人機植保作業質量影響很大,如降水、風向、風速、濕度等,這些天氣因素也要納入無人機植保作業環節的方案制定與分析過程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作業施工水平。
無人機飛行速度較快,植保作業效率很高,但柑橘種植過程中,其實際情況十分復雜,種植區域的地形與區域面積大小也會存在巨大差異,若采取傳統人工地形勘測方式,其不僅會影響到無人機植保作業效率,也會在準確性以及作業質量方面埋下隱患。因此,相關部門應從柑橘植保安全保障角度入手,明確無人機植保作業實施規范,明確農藥噴灑標準以及相關藥劑的配比等內容。地區農業部門應在科研機構的配合下,建立完整且科學的服務平臺,全面推動無人機植保作業的自動化與智能化,并為各項監管措施的落實奠定有利條件。無人機植保服務平臺建設環節,政府部門也要加大航空植保法規建設工作,明確安全監管機構的責任與義務,切實有效的強化無人機作業監管力度。此外,服務平臺的建立亦可推動各項安全監管工作的有效落實,政府相關部門也要加大無人機市場監管,針對所有無人機植保企業進行嚴格檢查與審核,確定其設備不存在問題后方可接入平臺。
除以上幾點措施之外,地區農業部門也要不斷推動統防組織建設工作,減少無人機造價成本過高帶來的負面影響,讓無人機植保作業可在柑橘產業中得到進一步的優化與推廣。統防組織建設是從整體角度入手,立足高質量農業生產,統一資源配置,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水平,減少農戶的經濟成本投入,盡可能保證農戶經濟收益,并提高無人機在柑橘植保領域的應用范圍。如果種植戶的實際種植規模很小,使用無人機開展植保工作的成本很高,政府相關部門可設立專項補貼政策,并推動基層農業技術團隊的建立,組織建設專業化的工作團隊,以低廉的服務價格為農戶提供植保作業服務。例如,我國南方某地農機化推廣站將植保專家、植保無人機、農資與無人機飛手組織到一起,并在領導部門的監管下,與無人機企業合作,建立一體化無人機植保服務,柑橘生產綜合效益得到明顯改善,種植戶的經濟收益得到進一步增長。
無人機電機轉速較高,其飛行過程受天氣因素與地形因素影響,加之柑橘植保場景十分復雜,無人機產業自身尚未形成統一標準化制度,業內準則不夠完整專業,這些問題都是導致無人機使用不穩定的關鍵因素。相關數據顯示,電驅動無人機故障率較低,但是,其載荷存在較大限制,混合油動力無人機載荷水平較高,作業穩定,但其故障率居高不下。無人機并非一種全新技術,但無人機的網絡化使用卻是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困局,后期維護網點建設層面更是未能有效跟進,維護過程十分復雜,這些都讓無人機的使用受到影響。因此,相關部門應不斷加大對產業體系的監管力度,加大技術人員培養以及工作人員實際能力的考核,并同時對各類無人機生產企業的售后服務與維修服務機制進行測評,建立無人機企業信用檔案,讓廣大消費者可放心購買無人機產品。無人機飛行速度較快,若現場管理不當,很容易對周邊人民群眾的安全帶來威脅,因此,監管工作也要加強對各類不良操作以及無人機潛在隱患的排查力度,不斷增強植保無人機的應用管理。
植保無人機在作業模式以及功能層面存在特殊性,因此,相關部門應對其使用過程進行嚴格監管,地方行政機關需對當地植保無人機的具體使用情況進行具體調研,并加大執法監督,嚴禁任何人員使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非法拍攝、運輸或干擾其他飛行器正常運行等行為。行政機關應對無人機的生產、銷售過程進行監督,并建立嚴格的無人機登記制度,對出售的植保無人機應進行必要的登記備案。此外,地方行政部門也要推動無人機操作技術培訓工作,并對那些考核通過的人員頒發資格證書,使其可處于行政管理之下,避免出現植保無人機無序使用現象。
以柑橘木虱為例,其爆發次數與氣溫直接相關。在我國南方地區,柑橘木虱一年可發生8代左右,其在冬季會寄生在柑橘葉片的背面,而在春季三月份的上旬就會在新葉片位置快速產卵繁殖,直接危害植株的生長。每年五月份是柑橘木虱的第一個發病高峰,七月份與九月份又會再次出現,并會造成時代重疊,對于柑橘種植工作影響巨大。對此,種植戶在實施無人機植保作業期間,應盡量在其產卵期間進行防治,并在高峰時期進行必要的監管,一旦發現蟲害跡象,及時采取必要的防治手段對其進行管控。
不同病蟲害在其防治環節也要注重用藥頻次與間隔的控制,既要保證對病蟲害的抑制效果,也要避免藥劑大量使用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以柑橘木虱為例,種植戶應注重柑橘新梢期與越冬期的防控,每期噴灑藥物兩次左右,每次間隔控制在14天左右,而每年的噴藥次數應控制在10次左右。此外,每次噴灑工作應做好無人機后勤保障,確定每次無人機使用量、電池容量以及藥劑噴灑能力等,結合技術工作者的指導建議進行具體規劃。
現階段,植保無人機的噴灑系統多為垂直向下的噴射方式,而這種模式比較適合較為低矮的作物或蔬菜,其可保證植株葉片受藥均勻,避免藥劑浪費。但是,對于植株個頭較大且葉片層次較多的作物,如柑橘,這種垂直向下噴灑的方式就很難照顧到葉片的背面與樹冠中下部位置。因此,科研人員應對噴灑系統進行改造,可使用渦噴煙霧系統,提高藥劑的穿透性,確保藥劑可噴射到指定區域,并依靠反彈氣流,讓藥劑附著在葉片背面,這樣可對柑橘木虱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現階段,植保無人機的續航能力多在20分鐘以內,在載荷也多處于5至20公斤范圍,而這種參數條件,柑橘種植戶想要開展無人機植保作業,需頻繁更換電池與藥液,嚴重影響作業效率。因此,相關企業與科研機構應加大植保無人機續航與載荷能力的研究工作,結合無人機材料的使用、自重優化等方向進行改進,從而提高其續航能力與實際載荷,盡可能拓展單次飛行的總時間與總作業面積。
植保無人機因其作業模式的特殊性,在藥劑使用層面與傳統人工作業方式存在很大不同,因此,種植戶應聽取技術工作者的建議,選擇適合無人機植保模式下的防治藥劑,并在實際應用中對藥劑的使用進行管理,對具體效果進行分析。相關企業與科研機構也要加大新型藥劑的開發,注重其藥劑利用率以及環保能力,減少柑橘植保作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最大限度拓展植保無人機的應用空間與潛力。
綜上所述,植保無人機在柑橘種植環節有著極為明顯的應用優勢,其不僅可以優化病蟲害防治體系,亦可避免藥劑使用對種植戶身體健康帶來的危害,優化藥劑使用模式,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針對當前植保無人機使用存在不足與缺陷,相關部門與企業應不斷加大技術工作的培養,強化一線作業人員的培訓,注重植保無人機專用藥劑開發,優化噴施系統,最大限度發揮植保無人機在柑橘種植體系中的價值,保證種植戶經濟收益,降低其種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