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麗娟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遼寧阜新 123100)
遼寧黑豬是由東北民豬與巴克夏豬雜交后經40余年風土馴化而成的地方品種。遼寧黑豬因其肉質好、產仔多、耐粗飼、好飼養的優點,適合農村飼養,所以得到了廣大農民的青睞。但是,由于雜交改良技術的推廣、利益驅動、許多養豬戶盲目雜交等原因,使遼寧黑豬純種數量銳減。為了切實保護和開發這一品種,遼寧省在丹東市建立了“遼寧黑豬原種場”。經過系統選育和雜交組合篩選,遼寧黑豬生產性能得到提高。遼寧黑豬雖然存在生長緩慢和瘦肉率低(胴體瘦肉率50%左右)的缺點,但其表現出極好的雜種優勢。遼寧黑母豬與大約克夏、長白、杜洛克雜交生產的“約黑” “長黑” “杜黑” 二元雜交母豬,具有母性強、產仔多、生長快、效益好等優良特征。平均產仔數14.5 頭。三元雜交后代日增重798g,料肉比3.1:1,胴體瘦肉率能達到63%以上[1-2]。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也被稱為生長調節素A(somatomedin A),它與胰島素具有結構上的同源性,劉桂蘭等曾采用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聚合酶鏈反應(Cleaved Amplifica tion polymorphism Sequence-Tagged Sites,PCR-RFLP)分析了IGF2 基因中第8 內含子部分片段在豬資源家系群體中的Nci I 酶切片段多態性分布,發現IGF2 基因該片段中有兩個Nci I 酶切位點,在資源家系中均具有多態性[3-4]。IGF2 基因B 位點酶切末突變個體均比酶切突變的個體背膘厚低18.28%,肥肉率低22.43%,瘦肉率則高達81.71%,位點A 具有相同的影響趨勢;IGF2 基因發揮作用的方式主要為加性效應,可作為豬提高瘦肉率的候選基因[5]。
本試驗是以遼寧地方豬種遼寧黑豬和國外引進豬種杜洛克豬為試驗對象,利用PCR-SSCP 方法檢測得到的遼寧黑豬和杜洛克豬IGF2 基因3 種基因型,分析其與胴體指標和肉質指標相關性,以期從分子水平上探討改善肉質的機制,為我國地方優良豬種的育種改良提供理論依據[4]。
本試驗參照文獻[4]的方法采用聚合酶鏈式反應-單鏈構像多態性分析法(Polymerase Chain Reac 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方法對沈陽農業大學豬場的110 頭120日齡的純種遼寧黑豬和150 頭120 日齡的杜洛克豬進行IGF2 基因的多態性進行檢測,在IGF2 基因外顯子8(exon8)位點上檢測出AA、AB 和BB 3 種基因型。2011 年9 月2 日,體重60kg 左右3 種基因型的遼寧黑豬和杜洛克豬各選擇6 頭,共36 頭,同等條件下進行飼養。
當試驗豬體重達到100kg 左右時,試驗結束,將試驗豬禁食24h 后趕入屠宰場休息2~3h,避免應激。然后稱重,按照規范程序進行屠宰。為了測定準確,每頭豬屠宰期間有一定的時間間隔,確保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測量和采樣。
屠宰結束后,取試驗所需部位的肉樣,將其放入自封袋中并盡量排出空氣,編號封好后帶回沈陽農業大學實驗室進行分析。不能馬上測定的肉樣及時放入4℃冰箱保存。
(1)胴體重:屠宰后去頭、蹄、尾和內臟,分別稱量左右兩側肉半重量(包括腎臟和板油),兩側肉半的總重量即為胴體重。
(2)背膘厚:用游標卡尺測量左半胴體肩部最厚處、胸腰結合處、腰薦結合處三點的背膘厚,算出平均值即為背膘厚。
(3)眼積面積:在胸腰椎接合處垂直切下,用硫酸透明紙描出眼積面積,按照高×寬×0.7 系數的公式或用求積儀、圖像儀、坐標紙計算眼積面積。
(4)瘦肉率:瘦肉重占瘦肉、脂肪、皮和骨的總重量之比。
(1)pH 值:用pH 計在宰后的第45min 和24h 時將探頭插入倒數第3 和4 肋骨間的眼肌中所測得的pH 值。
(2)肉色:將背最長肌放在4℃的冰箱中保存24h,然后取出切出鮮肉部分,在切面上覆蓋透氧薄膜靜置1h,對照標準比色板進行肉樣評分。
本試驗的數據結果用SPSS16.0 統計軟件中的單因素方差分析法進行統計分析,若經F 檢驗差異顯著者再用鄧肯法(Ducan)進行多重比較。所有數據均以平均數± 標準誤。
由表1 可知,豬IGF2 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對遼寧黑豬胴體重和眼積面積的影響沒有達到顯著水平(P>0.05);但是對背膘厚和瘦肉率的影響達到了顯著水平(P<0.05)。AA 型遼寧黑豬瘦肉率最高,背膘厚最低。

表1 I豬GF2基因不同基因型對豬胴體性狀指標的影響
豬IGF2 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對杜洛克豬胴體重的影響也未達到顯著的水平(P>0.05)。對其背膘厚、眼肌面積及瘦肉率的影響均達到了顯著水平(P<0.05)。AA 型杜洛克豬瘦肉率最高,背膘厚最低。遼寧黑豬的背膘厚均大于杜洛克豬,眼積面積和瘦肉率遠低于杜洛克豬。
由表2 可知,豬IGF2 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對遼寧黑豬宰后45min 時pH 的影響沒有達到顯著水平(P>0.05)。但對24h 時pH 的影響達到顯著水平(P<0.05)。不同基因型對肉色的影響達到了顯著水平(P<0.05)。對大理石紋和滴水率指標的影響則沒有達到顯著水平(P>0.05)。在肌肉嫩度方面,不同基因型對其的影響達到顯著水平,最嫩的基因型為AB型。不同的基因型間肌內脂肪含量影響達到顯著水平(P<0.05)。肌內脂肪含量最高的為AA 型遼寧黑豬。對肌肉R 值和肌肉Hart 值的影響均達到顯著水平(P<0.05)。在肌纖維直徑和肌纖維面積方面對兩者的影響均達到了現在水平(P<0.05)。肌纖維最細的為BB 型,但肌纖維面積最大的為AA 型。豬IGF2 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對杜洛克豬宰后45min 時pH 的影響也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對24h 時pH 的影響不同基因型間達到了顯著水平。在對肉色、大理石紋、肌內脂肪和嫩度方面的影響均達到了顯著水平(P<0.05)。在肌內脂肪方面含量最高的為AA 型的杜洛克豬。滴水率方面不同基因型間沒有達到顯著水平(P>0.05)。在對肌肉R 值的影響上不同基因型豬之間也沒有達到顯著水平(P>0.05)。在肌肉Hart 值方面,3 種不同基因型豬之間達到了顯著水平(P<0.05)。對杜洛克豬肌纖維直徑和肌纖維面積的影響都達到了顯著水平(P<0.05)。肌纖維直徑最細的為AA 型,肌纖維面積最大的為AB 型的杜洛克豬。從肉色指標進行比較,遼寧黑豬的肉色比杜洛克豬的肉色要深;大理石紋也明顯高于杜洛克豬;滴水率小于杜洛克豬;嫩度比杜洛克豬肉的嫩度小;肌內脂肪含量高于杜洛克豬;肌肉R 值低于杜洛克豬;肌肉Hart值高于杜洛克豬;肌纖維直徑也明顯比杜洛克豬細。

表2 I豬GF2不同基因型對豬肉質指標的影響
IGF2 基因多態性對遼寧黑豬和引進豬種杜洛克豬在胴體性能上都有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在肉質指標上,對24h 時pH、肉色、嫩度、肌內脂肪、肌肉R值、肌肉Hart 值以及肌纖維直徑和肌纖維面積等指標的影響均達到了顯著水平。
通過對遼寧黑豬和杜洛克豬的比較發現,遼寧黑豬在肉質方面好于引進豬種。而且從整體試驗數據中可以看出AA 型都為遼寧黑豬和杜洛克豬的優等基因型。因此,可以將AA 基因型作為遼寧黑豬和杜洛克豬生長性狀的候選基因型,為日后研究我國地方優良豬種的育種改良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