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鑫,石 會
癲癇是臨床常見神經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意識喪失、口吐白沫、行為障礙等,如未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將導致病情反復發作甚至終生不愈,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1-2]。目前,藥物治療是其主要治療手段,丙戊酸鈉片是臨床治療癲癇的常用藥物,其可通過抑制興奮性氨基酸,增強抑制性氨基酸發揮良好作用,但長期使用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氧化應激損傷,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部分患者療效欠佳[3-6]。因此,臨床逐漸將其研究方向轉向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認為,癲癇可歸為“癇證”“癲證”范疇,其主要病理病機為風火上擾阻滯經脈,蒙蔽神竅,治則應以平肝熄風、清熱瀉火、疏通經絡、醒腦開竅為主[7]。井穴刺絡放血療法是中醫治療中著名的急救措施,其以三棱針等針具刺破十二井穴,放出少量血液,以達清熱解毒、疏風通絡、醒腦開竅之功效,目前,其已被廣泛應用于顱腦損傷、腦水腫、中風等急性中樞神經損傷疾病的治療中,并取得較好效果[8-9]。但該療法與抗癲癇藥物聯合治療癲癇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癲癇68例進行分析,探討井穴刺絡放血療法聯合抗癲癇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癲癇135例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案分為觀察組68例和對照組67例。觀察組男39例,女29例;年齡20~64(42.36±5.14)歲;病程0.5~7(3.95±1.27)年;發作類型:全面性發作15例,局部發作53例;發作頻率1~4(2.14±0.42)次/月;持續時間3~8(5.37±0.49)min。對照組男37例,女30例;年齡21~67(41.57±4.65)歲;病程0.7~8(4.18±1.35)年;發作類型:全面性發作12例,局部發作55例;發作頻率1~5(2.21±0.50)次/月;持續時間2~8(5.28±0.41)min。2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癲癇相關西醫診斷標準[10];符合《中醫病證診療標準與方劑選用》[11]中風火上擾證癲癇的辨證標準:主癥表現為四肢強直拘攣,猝然仆倒,口吐白沫,口中有聲,不省人事等;次癥表現為痰鳴漉漉,口臭便干,煩躁不安,氣高息粗;舌苔黃膩,舌質紅,脈弦滑;均經腦電圖、MRI等檢查確診為癲癇;年齡>18歲;治療依從性良好;無心腦血管疾病;臨床資料完整;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孕期及經期女性;伴有其他精神疾病;嚴重創傷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腎、心功能不全者;針刺部位感染者;伴有嚴重傳染性疾病者。
1.3方法 對照組給予丙戊酸鈉片(陜西興邦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61021048)600~1200 mg分2~3次口服。連續治療4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井穴刺絡放血療法。選穴:主穴取手足十二井穴;配穴:風痰阻絡加雙合谷、雙豐隆穴,肝陽亢盛加耳尖放血,痰熱腑實加雙豐隆、雙內庭穴。操作方法:①井穴刺絡放血法:協助患者取臥位,充分暴露十二井穴后,常規消毒,以一次性針灸針(直徑0.30 mm×25 mm)迅速刺入穴位0.1寸,捻轉出針,出針時搖大針口,擠出2~5滴血,以無菌棉球按壓止血,十二井穴輪換進行。隔日1次。②耳尖放血法:操作者常規消毒雙手及患者耳部,將患者耳朵揉搓至發紅后,向前折耳,暴露耳尖穴,以三棱針快速刺入并拔出,擠出8~10滴血,以無菌棉球按壓止血,1/d,左右耳交替進行。連續治療4周。
1.4觀察指標
1.4.1臨床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2]制定癲癇療效評估標準,比較2組療效。基本痊愈:腦電圖恢復正常,發作完全控制,隨訪1年無發作;顯效:腦電圖明顯好轉,發作頻率減少>75%,再次發作時間在隨訪7個月后;有效:腦電圖有所好轉,發作頻率減少50%~75%,隨訪6個月內出現復發,但發作癥狀顯著改善;無效:均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2腦電圖分級:采用腦電圖儀(上海伊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NATION-BTV測定)2組治療前后腦電圖分級,包括重度異常、中度異常、輕度異常、正常4個等級。輕度異常:額區出現高幅β波,α波不穩定、調節差,同一導聯>1 Hz,θ波活動增多,過度換氣后出現高幅θ波;中度異常:α波消失,或活動頻率降低至每秒7~8次,彌散性θ波活動增多,過度換氣后成組出現高幅δ波;重度異常:α波節律消失,彌散性θ、δ活動占優勢,出現陣發性δ波,誘發或自發產生主波幅尖波、棘波,出現暴發性平坦或抑制活動。
1.4.3神經遞質:于治療前后抽取2組晨空腹靜脈血3 ml,3000 r/min離心12 min(離心半徑10 cm),分離取血漿,置于-20 ℃低溫保存。以高效液相色譜儀(濟南上地電子科技有效公司,型號:LC-10Tvp)檢測多巴胺(DA)、5-羥色胺(5-HT),以氨基酸分析儀[圣賓儀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型號:ICS-3000]測定谷氨酸(Glu)。
1.4.4氧化-抗氧化指標:于治療前后抽取2組晨空腹靜脈血3 ml,3000 r/min離心12 min(離心半徑10 cm),分離取血清,以比色法檢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試劑盒均由上海恒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髓過氧化物(MPO)水平,試劑盒由上海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5不良反應:比較2組頭痛、嗜睡、頭暈、暈針發生情況。

2.1臨床療效 觀察組基本痊愈10例,顯效15例,有效30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80.88%;對照組基本痊愈6例,顯效12例,有效25例,無效24例,總有效率為64.18%。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腦電圖分級 治療前,2組腦電圖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腦電圖正常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中度異常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癲癇治療前后腦電圖分級比較[例(%)]
2.3神經遞質水平 治療前,2組神經遞質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DA、5-HT水平高于治療前,Glu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DA、5-HT水平高于對照組,Glu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癲癇治療前后神經遞質水平比較
2.4氧化-抗氧化指標 治療前,2組氧化-抗氧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MPO、MDA低于治療前,SOD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MPO、MDA低于對照組,SOD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癲癇治療前后氧化-抗氧化指標比較
2.5不良反應 觀察組發生不良反應6例(8.82%),其中頭痛、頭暈各1例,嗜睡、暈針各2例;對照組發生不良反應5例(7.46%),其中頭暈1例,頭痛、嗜睡各2例。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癲癇具有短暫性、反復發作等特點,若未及時治療,可損傷患者神經功能,造成認知功能障礙等,影響患者身心健康[3,13-14]。相關研究表明,癲癇是僅次于腦卒中的第二大常見疾病,我國約有超過900萬的癲癇患者,且每年新增發病例數在40萬左右,因此,積極探索治療癲癇的有效方法,對減輕患者家庭及社會經濟負擔具有重要意義[15]。
目前,臨床常用抗癲癇藥物主要通過抑制神經功能興奮,以改善臨床癥狀[16]。其中丙戊酸鈉已被廣泛應用于癲癇治療中,口服后可迅速在機體中擴散,并與血漿蛋白結合,通過調控細胞離子交換,平衡神經元細胞因子,拮抗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抑制神經遞質釋放,有效控制癲癇發作[17-18]。但相關研究指出,長期口服丙戊酸鈉會刺激中性粒細胞活化,造成氧化應激損傷,因此,臨床常聯合其他方法治療[19]。近年來,中醫因其不良反應小、治療后不易復發等特點備受臨床關注,其中井穴刺絡放血療法被廣泛應用于神經系統疾病治療中。《針灸大成》中有云:“刺手十指十二井穴……乃起死回生妙訣。”可見,井穴刺絡放血療法對癲癇、中風等急性中樞神經疾病具有較好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腦電圖正常患者占比均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中醫認為風火上擾證癲癇患者因風火挾痰,阻滯經絡,上擾清竅,而病作,治則應以化痰開竅、疏風通絡、瀉火化瘀為主。刺絡放血是一種獨特的針刺方法,主要通過在相應穴位或體表靜脈放血,達到治療效果。《內經》認為,刺絡放血可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調整陰陽[20]。井穴是十二經之根,點刺井穴放血易激發經氣,活血化痰、通絡疏風、清熱解毒,還能開竅醒腦、通陰陽[21]。因此,井穴刺絡放血療法聯合丙戊酸鈉治療風火上擾證癲癇效果顯著。
研究指出,神經遞質與癲癇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22]。其中抑制性、興奮性神經遞質不平衡是引發癲癇的重要原因,Glu為興奮性神經遞質,對神經元起興奮作用,可使神經元異常放電,從而誘發癲癇;DA、5-HT為抑制性神經遞質,DA水平過低會破壞癲癇發作的抑制環節,從而導致癲癇行為發作次數增加及癲癇發作時間延長,而5-HT水平過低會增加癲癇發作的易感性,臨床常通過升高其水平,抑制癲癇發作[23]。因此,采取有效治療方法升高DA、5-HT水平,降低Glu水平,維持抑制性、興奮性神經遞質的平衡,對促進病情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研究指出,癲癇發作時,其氧化-抗氧化系統處于失衡狀態,其中MDA屬具有一定的細胞毒性,其水平與機體氧化應激損傷程度呈正相關[24];SOD是抗氧化活性物質,可有效清除人體代謝中生成的自由基,其水平越高,表明機體抗氧化能力越強;MPO是一種過氧化應激酶,可參與機體炎癥反應,還可催化氧化物質,其水平過高將加重機體氧化應激損傷,導致癲癇發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DA、5-HT、Glu及氧化-抗氧化因子改善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原因可能為,井穴刺絡放血療法可通過拮抗鈣離子內流,抑制自由基產物生成,減輕氧化應激損傷;其還可通過刺絡放血調整顱內血液流量,改善腦組織供血狀況,抑制腦組織異常放電;且丙戊酸鈉可通過抑制興奮性氨基酸,增強抑制性氨基酸有效調節神經遞質水平,從而進一步抑制癲癇發作。此外,進一步研究發現,井穴刺絡放血療法聯合丙戊酸鈉片治療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井穴刺絡放血療法聯合丙戊酸鈉片可有效調節風火上擾證癲癇患者神經遞質水平,平衡氧化-抗氧化系統,療效顯著且安全性高。但本研究仍存在些許不足,受時間限制,本研究未進行長期隨訪并詳細統計癲癇發作次數,因此,臨床還應延長隨訪時間,以進一步探討聯合治療的遠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