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娟
剖宮產,簡單來說就是從母體腹部做一個開放性切口進入腹腔,并剖開子宮,將胎兒取出的一種手術方法,適用于不能耐受陰道分娩的產婦。按照子宮切口的不同,可分為橫剖和豎剖兩種。剖宮產的優點在于能選擇特定的時間,由特定的醫生來做手術,能較快解決胎兒難產、胎兒宮內窘迫等緊急情況。但弊端是在手術過程中有可能發生麻醉意外、術中術后大出血、術中腹腔內臟器損傷等,且術后產婦的身體康復速度比較慢,剖腹產出生的寶寶對外界環境適應力相對較差。對于高齡產婦來說,由于骨盆關節變硬,不易擴張,子宮收縮力和陰道伸張力較差,容易因分娩時間延長而發生難產,此時醫生會根據情況選擇是否進行剖宮產。陰道分娩是指人類生殖的正常生理過程,也是女性的本能,母親和胎兒都有積極參與和完成分娩過程的潛力。對于健康、適齡、正常的足月孕婦來說,陰道分娩是一件自然的事。
原則上,在能夠通過陰道順產的情況下,盡量推薦順產。相對于剖宮產,自然分娩對母嬰具有以下好處:
第一,出血少,損傷低,恢復快。
第二,分娩的過程中,子宮的收縮有幫助惡露排出,也有利于子宮早日復原。
第三,自然分娩的母親產后身體恢復大大快于剖宮產,能夠有更多的精力照顧嬰兒;乳汁分泌也更豐富,能很好地完成嬰兒的母乳喂養。
第四,自然分娩過程中子宮的收縮以及產道擠壓作用,使得新生兒窒息和肺炎的發生率大大減少。
第五,胎兒在產道內受到觸、痛覺等影響,對今后的運動有好處。
第六,免疫球蛋白G 可在陰道分娩期間由母親傳給胎兒,因此自然分娩的新生兒具有更強的抵抗力。
第七,自然分娩能避免剖宮產手術帶來的許多并發癥。
第八,陣痛使子宮上段變厚,下段變薄,子宮擴張,產后子宮收縮力更強。
第九,長遠來看,產婦在陰道分娩后容易選擇避孕方法,且需要做人工流產時,不用擔心刮宮術造成子宮疤痕穿孔等問題。
第十,分娩時子宮收縮,可以讓胎兒的肺部得到鍛煉,有利于出生后呼吸的建立,促進肺部成熟,降低肺透明膜疾病的發生。
近幾年來,有剖宮產史的孕婦越來越多,發生子宮妊娠、危險性前置胎盤、子宮破裂等風險性也隨之增加。剖宮產術后,第二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可以再次選擇剖宮產,也可以選擇陰道試產。重復選擇性剖宮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子宮破裂和新生兒窒息的風險,但容易誘發手術相關并發癥和長期并發癥(如術中大出血、器官損傷等)。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經陰道試產成功后,可以有效減少母嬰并發癥,促使產婦快速恢復,利于嬰兒的健康生長。對于剖宮產后再次順產的成功率,各國的報告各不相同,約60%~80%,而子宮破裂、產婦出血、子宮切除術和圍產期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增加。研究發現,第二次妊娠陰道試產分娩失敗將導致產婦嚴重并發癥發生率增加14.1% ,圍產期嬰兒死亡達0.13%。因此,對于剖腹產后的第二次懷孕,希望順產的孕婦必須在分娩前進行全面評估。
首先,此次妊娠與前次剖宮產的間隔時間最好在3~5年,間隔最少在18個月以上。若時間過短,在順產過程中有可能出現子宮破裂;最長間隔不超過10年,否則剖宮產遺留的疤痕老化,會增加子宮破裂的風險。
其次,要考慮到前次剖宮產的手術方式。如果在正規大型醫療機構生產,一般是采用子宮下段橫切口,且子宮切口采用雙層縫合,這樣的手術方式適合以后陰道順產;反之,若使用其他的切口方式,采用單層縫合,會增加今后順產引發的子宮破裂風險,需要慎重考慮。
最后,如果出現了其他不適合陰道順產的情形,如骨盆狹窄、骨盆畸形等,也最好不要考慮陰道順產。若孕婦堅持陰道順產,則進行必要的孕前管理,如有計劃地進行適當的鍛煉,以增強盆底及腹部肌肉,保證產程的順暢。同時,定期產檢,監控胎兒和子宮狀況,將胎兒體重控制在六斤左右。若在臨近分娩期才決定進行陰道順產,會降低分娩成功率,增加子宮破裂的風險。
臨床對于頭胎剖腹產,二胎想要順產有明確的禁忌證:之前的剖宮產為古典式切口,如高縱切口、子宮下縱切口、倒“T”或“J”形切口等;具有子宮破裂史、子宮切口憩室或憩室修補史,以及其他子宮手術史孕婦;首次剖宮產發生產褥感染、晚期產后出血孕婦;機構無搶救條件。
總之,經過剖宮產的女性再次懷孕,若經檢查身體,決定分娩的三個要素(產力、產道和胎兒)都正常,并能相互適應,就可以經陰道分娩。需要提醒的是,分娩是一個自然生理過程,可很多女性將其當成是一件重大的應激事件。尤其是初產婦,隨著產期的臨近,心理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既期待寶寶的降生,又害怕疼痛和意外而緊張、焦慮,為胎兒性別煩惱,擔心產后無人照顧及經濟費用等。產婦一定要樹立正確觀念,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這樣才能在分娩時更加從容、輕松。
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提高和各種先進儀器的使用,如超聲波、胎心監護儀,產科醫生可以準確評估產婦的身體狀況,及時發現分娩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極大降低陰道分娩風險。同時,隨著剖宮產手術方法、縫合技術及材料的改進,健全的感染防制措施,減少了剖宮產的子宮破裂風險和瘢痕的生成。但我國部分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的孕婦,由于缺乏專業的信息及指導,在面對分娩方式時往往很難抉擇。對于符合條件選擇陰道分娩孕婦,醫護人員必須做好健全搶救條件、完善圍產期保健模式、嚴格控制產婦指標、充分的產前評估、產時加強管理及多學科協作,為產婦保駕護航,保證母嬰健康。此外,還要做好產婦出院后的護理指導工作,對家屬進行詳細專業的護理工作培訓,有利于產婦身體的快速恢復。
對于剖宮產或者陰道分娩產婦,應做好哪些護理?
產婦產后身體各方面都很虛弱,需要正確的護理方法得到快速、安全、健康的修復,為二胎生育提供保障。其基本護理常識如下:
(1)會陰護理。在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會陰損傷。會陰傷口的愈合與產后惡露、排便和排尿有關,護理不當可能導致產后生殖道感染,會陰傷口愈合不良,影響未來的生活質量。因此,要經常更換會陰墊和內褲,排便后用水清洗會陰,每天至少用醫用棉墊擦洗外陰一次,直到會陰拆線;分娩后,在會陰傷口的另一側保持坐位或臥位,這樣既可以使產后惡露盡量不侵犯傷口,也可以改善局部傷口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愈合。產婦產后皮膚非常敏感,容易發生感染,必須使用全棉制品;當會陰傷口明顯疼痛或異常分泌物時,應注意傷口感染,必要時到醫院檢查。
(2)飲食護理。產婦生產后,營養、水分嚴重流失,但還要承擔給寶寶喂奶的責任。因此,需要及時補充營養。開始時,可吃一些面湯、蛋湯、粥等易消化的食物,在脹氣之前不要吃糖果、牛奶、大豆制品等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待排氣后,吃營養豐富的食物。
(3)心理護理。產婦在產后往往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疏導,可能會越發嚴重,甚至引發產后抑郁,重則有自殺的可能性。因此,要觀察產婦的情緒變化,并及時予以干預。
(4)產后運動護理。手術時腹腔開放,會導致一部分空氣進入腹腔。但手術后多數產婦長時間臥床不動,導致腸蠕動減弱,容易出現腸脹氣和粘連。因此,產婦在術后麻醉消失,恢復意識后,必須進行適量的身體活動。24 h后可下床行走,以增加腸道蠕動,及早排氣,防止腸道粘連和血栓形成。且活動后血液循環會加快,可促進子宮收縮,有利于傷口的早日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