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秋
(內蒙古財經大學 內蒙古 呼和浩特 101000)
能力培養是高校教育應該做的事情,總體來說它反應的是學生完成某一件事情的效果,包含有價值觀念、思維能力、組織活動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專業實踐能力、計劃實施能力、創新能力等等,不是大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有著非常大的意義,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等綜合素養,同時提升他們高效、有計劃完成的能力,貫徹落實人才培養。
1.1“能力”
從狹義上來講,能力指基于個人特質動機和價值觀表現出的行為表現,學生如果能高效且優秀的完成某一件事,能夠克服這個過程中的種種困難,表示能力強,反之則能力較弱。它應包括包含有價值觀念能力、思維能力、組織活動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專業實踐能力、計劃實施能力、創新能力等等多個方面,我們對這些諸多能力進行綜合分析,有的能力與專業教學內容有著必然的關系,比如價值觀念能力,比如專業實踐能力等等,要求學生畢業走出校門后能夠用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去解決實際的行業工作或難題,這就需要展開實踐教學,學生將理論和實踐融為一體,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真正將大學知識化為己有。同時應具有嚴謹、科學的價值觀念,另外一部分,則和教學內容沒有聯系,比如計劃實施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等等,是輔助更好的完成工作的能力,也會在學生的生活多方面發揮作用[1]。
1.2多方面能力說明
(1)價值取向能力:價值觀取向的培養,是高校學生教學的重點,要讓學生具備正確的散三觀和人格,能夠明白好的事物以及不好的事物對于其他人土和社會的影響,不管是學習或工作中,了解多種事物形態、生態特征能多種特征,具備格物致知和科學探究、工匠精神等多種優良價值觀。
(2)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了解某一件事物的來龍去脈的能力。包括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等等,感受事物的本質、未來發展,而產生的多種思維方式,在學習上,指的是學生開動腦筋,客觀的分析、理性的看待、系統化概括、大膽的想象。
(3)組織活動能力:每一次活動的開展,或者說每一件事情的發展,都有著人的參與,有的人是領導者,有的人是服從管理者,每個人都應該有統籌安排多方面事物,完成有難度的事物的組織活動,做領導者的角色,在關鍵時候有當仁不讓的勇氣,有縝密策劃的組織能力[2]。
(4)計劃實施能力:它其實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計劃能力,一件事如果時間太長,學生遲遲看不到結果,或是遇到很多困難或者變得混亂,人心浮躁,很容易讓學生喪失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壓力,也容易讓學生止步不前,而對一件事有計劃的執行,將其系統化劃分,每個階段應該做什么事,應該完成怎樣的進度,這樣自然會讓做事更有條理。另外一方面則是實施,針對學生前期制定的計劃,科學完成,保證種事物的正常完成,與計劃相符,完善各個細節[3]。
(5)表達與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分為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要能夠清晰的反映自己的觀點,能夠讓別人理解你,而溝通能力則更加深入,表達是單向的,溝通是雙向的。要能了解對方的觀點,接受對方的信息,并作出回應。
(6)專業實踐能力:大部分專業課程教育的深入性不足,導致教學慢慢的流于形式,比如一些情況下,因讓教學內容較多的關系,再加上課時限制,教師有時候沒辦法面面俱到為學生講解,沒有帶學生展開實踐,沒辦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生理論知識學的再好,實際應用起來還是會出現問題。還是比較生疏,難以解決行業困難[4]。
(7)創新能力:比如教學投入不充分,未能帶學生感受前沿技術,只能開展淺顯的專業技術訓練,比如忽視了深入思維引領,學生基礎不足,專業性不高,都是導致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3.1教師需要重視起來
針對上文提到的多點能力,以及教學偏向于知識教育二忽視能力培養的現狀,需要教師明確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徹底重視起來,改變思想上的誤差,提升要素對待,嚴格要求,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最終目標,精準備課,持續關注學生的能力狀況,實行過程化管理,優化教學策略[5]。
3.2加大實踐教育
加大實踐性教育強度,要讓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而并非是理論知識的巨人,實踐應用的矮子。加強實踐教育體現在各個方面,首先體現在專業訓練基地以及其他實踐教育資源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保障實踐教學能有效進行,學校要給學生配置實踐操練的場地和資源地;其次體現在教師教學上,根據學校班學生數,根據現有的實踐資源,盡可能帶學生展開實踐,給學生出一些實踐難題,讓學生作用專業知識去去完成實踐操作,教師輔助學生完成實踐,給予學生正確指導,還可以在寒暑假期給學生布置更加深入的實踐性作業;最后,和社會單位接駁,帶領學生去參觀或頂崗實習,讓學生多觀摩、多練習、多操作,專業實踐能力水平也會隨之水到渠成提升[6]。
3.3優化學習過做事安排
很多時候學生的學習或做事安排都是混亂的,想到哪里是哪里,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這樣是不利于學生計劃與實施能力養成的,針對這一點,教師引導學生對任何事情抖計劃著去做,主要分為計劃制定、計劃實施和總結反思三個環節,引領學生收集多方資訊,制定詳細計劃,必須書面記錄而不是口頭的,然后嚴謹的執行,參與活動演練,最后總結反思。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開展項目化教學,要求學生按工程項目的標準,一步一步完成。
3.4開展教學活動學
上面提到的組織活動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等,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教學活動,重新制定教學方法,與說課教育參差混合,按照實際學校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比如讓學生上講臺陳述知識,做知識演講,比如組織一次知識辯論賽等等,在過程中也盡可能讓學生以及獨立完成,要求學生科學統籌安排事物的各個階段,及時發現問題,避免影響學生的積極性[7]。
3.5執行靈活的教學管理,強化交流對話
開展課程教學,可以較為靈活的進行教學管理,做到教學材料豐富、教學內容充實,學生實踐時間有保證,讓學生根據自己意愿、時間等展開自主專業技能訓練,可適當拓展到課外,實現課內課外的有機整合,靈活教學。同時,教師強化與學生的交流對話,也要注意讓學生有展示自己作品額額機會,多提問,多分享,多讓學生上講臺匯報工作,嚴厲打擊學生應付了事、相互推諉的現象,讓課程更有意義。
3.6思維能力和創新性培養
相應的,也需要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在專業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行讓學生自主學習,考核測試也更加偏向于創新性,主要考驗學生對于知識的創新、項目完成或科研能力,要求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知識體系,總結資料,繪制思維導圖,對知識的來龍去脈進行系統性梳理,提升認知,嘗試著去創新,大膽展開質疑假想,以此作為實踐提升的目標[8]。
3.7加強關注,加強評價與反饋
反饋與評價是每一個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教師對學生的實踐訓練情況持續關注,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側面啟發,當學生踟躕不前時鼓勵和引導,優化評價與反饋,綜合化、多元化評價,對不同學生的問題所在精確劃分,科學指導,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動態性把控,將有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效果。
綜上所述,綜合能力應包括包含有價值觀念能力、思維能力、組織活動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專業實踐能力、計劃實施能力、創新能力等等多個方面,基于能力導向,教師創新教學策略,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一定問題,需要重視優化才行多措并舉,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