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艷 樸雪梅
(唐山學院外國語學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教育部關于“金課”建設的要求,對《基礎日語》課程提出了新的挑戰。“金課”的“高階性”要求教師把《基礎日語》語言知識、能力和人文素養有機融合;“創新性”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要做好整合規劃,把學術上的研究成果適度地、適時地引入到具體的每一堂課中,在教學模式上,更是需要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選取一種或多種教學組織方法來保障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激情。“挑戰度”則要求《基礎日語》課程科學“增負”,這就需要教師巧妙地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在教學內容方面進行甄別,在教學設計上加以考究,在教學評價方面讓其得以體現,讓所增之負擔,最大程度上具有豐富性和趣味性。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更喜歡利用網絡等多媒體獲取他們所需要的的各種學習資源,他們對互聯網的接受、學習能力很強,這就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展開提供了保證。所以SPOC +翻轉課堂與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成為高等學校《基礎日語》課程改革的新模式。
《基礎日語》是日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跨越四個學期,高達500多個課時,在日語人才培養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要通過日語語音、文字、詞匯、語法等內容的學習,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具備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教師通過教學激發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探究潛能,以輸出為驅動,培養學生在真實語境下完成語言交際任務的能力。培養學生跨文化思辯能力,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在新《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求下《基礎日語》的課時在大幅減少,此外傳統的《基礎日語》教學主要以教材為主,過于依賴課堂,課堂中教師講,學生聽,或是偶爾輔以學生練的模式使當代大學生們感覺單一、無趣和懈怠。
2.1轉換師生的教與學的思想理念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任課教師最為熟識和舒適的授課方式。建設線上教學資源,進行翻轉課堂對很多教師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他們不僅需要轉化觀念,還要學習一些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而且課下的備課、輔導答疑的任務也會隨之增多,所以教師既需要有積極進取的態度,還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另一方面,學生雖然熟識媒體手段,但是自發的學習具有隨意性、不受教師監督和制約。讓學生積極主動、自愿地參加線上教學,這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新的學習思維,并對其進行線上資源使用的講解和培訓。
2.2甄選分類《基礎日語》課程的教學內容
《基礎日語》課程承擔著日語專業基礎階段絕大多數單詞、語法知識點的講解,以我校使用的《新經典日本語基礎教程》為例,教材包括基礎會話、應用會話1、2、正文、語法、注釋、練習A、練習B、練習C、關聯知識、文化專欄等部分。我校教學團隊教師們首先對這些豐富的錯綜復雜的知識,進行全面的梳理和研討。然后通過研討、問卷、以及基于以往教學的經驗上,整理出可以做翻轉課堂和線上教學的知識點和教學板塊,最后再制定流程、進行具體的分工與實施。
我們經過集體研討和調研,以及問卷星的調查,弄清了學生重難點的語法和知識。在具體建設上,視頻錄制和選取上為:動詞的分類、活用、形容詞和形容動詞的變化、句子的時態、授受表現、使役、被動、假定、敬體和簡體、形式體言、陳述性副詞、感嘆詞、常用助詞;新詞推送:挑選一些人民網日語版上的熱詞、新詞;推送材料上:選取一些難度適中的日語小故事和時事新聞;文檔和文案上:把一些課上的教案和PPT上傳到資料平臺,供學生課下預習和復習使用;作業庫:精簡和精化練習,保質保量地做到練習的精準對接。
教師們通過參加培訓,向有經驗者請教,自學和集體研討等方式,儲備理論知識,掌握錄課技能和技巧,廣泛進行慕課和微課的學習,并甄選和錄制了一些符合本校學生需要的、講解清晰的重難點語法視頻,導向積極的課程拓展資料、進行匯總后,將其投放到了學習通平臺,來保證不同水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
《基礎日語》課程選擇網絡教學平臺是學習通,并主要利用學習通平臺進行翻轉課堂。傳統的日語作業大多是預習單詞和語法、背誦課文等。這樣教師很難全面監控。讓學生去學習通平臺完成單詞的背誦和觀看語法視頻的作業,教師就很容易獲取學生學習的時長、完成狀況,并能更好獲知學生的問題,更好地做到了備知識和備學生。學生則是通過課前對知識點的預習,帶著問題來聽課,并在課上發揮主體學習地位,參與課堂教學。
在線下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做好課堂的組織者與指導者,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獨立思考、實踐、討論、交流和合作,來解決好學生在翻轉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合理利用翻譯講授、情景教學、互動教學、任務型教學、交際教學等教學方法,精講細練,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推進教學內容。并一定對他們線上預習進行抽查,如匯總課前預習的整體情況,部分同學作業出現的問題,展示優秀作業和視頻,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到同學們的學習狀況和效果,發揮同學之間的激勵機制。此外還把線上教學的材料適時適度地引用到課堂上去,讓學生產生共鳴。新時代的大學生更適合賞識教育、他們更多是越得到肯定越努力,所以翻轉課堂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他們的激勵機制。
4.1建設線上平臺課后練習的資料庫
線上練習平臺的建設我們仍然注重以“輸出”為驅動,通過讓學生提交線上音頻、視頻作業的方法、逐步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從“害羞說”轉變到“想要說”、“喜歡說”的學習狀態。我們充分利用學習通、外研隨身學、人民網日語版,中國慕課等線上教學資源,建設課后線上練習平臺。線上練習的設置要適當精準,并具有多樣性,比如讓學生結組來練習日語會話、觀看視頻寫出讀后感,或是進行一些簡單新聞材料的翻譯等。這樣能更好地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輸出,增強他們自信心和能動性。
4.2合理有效地規避線上平臺弊端
過多地占用學生的課外時間,會給學生帶來逆反的心理。所以線上學習的作業要有彈性,有的作業是要求全員參加,有的材料則是需要供上課未能完全吸收的學生復習鞏固用,而有的則是需要供有能力學生提升拓展使用,做好作業的劃分,放寬任務點的設置,適當地使用學習通的拖拽功能,在監控學生的基礎上,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并嘗試著選擇相信學生們對自己的認知以及自律性。
4.3激發、增強學生在線上平臺的活躍度
00后的大學生們,更注重個性,喜歡發表自己見解,抒發自己的情緒、或是分享自己的經歷和體會,以求與他人的共情。線上教學平臺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很好的發表建議,進行相互交流的場地,教師要尊重現代大學生的個性,對他們的言論具有一定包容度,適當啟用討論、投票等功能,讓線上教學平臺成為一個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心理狀況的一個窗口,有趣的第二課堂。
4.4優化考核方式
要保障線上教學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除了平臺材料的豐富性和實用性,還得具有一定的導向型,把線上教學的表現適當地納入考核體系。以本校為例,學生的最終成績=70%考試成績+30%平時成績,考試成績=20%的口語成績+80%的筆試成績,在期中、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中增設的網上在線學習的考核情況,建立一個動態的形成性評價體系,能客觀地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4.5做好教學反思
衡量所有課程教學改革的標尺都是教學效果。所以實施一段時間后,我們要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下,貫徹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專業定位,通過問卷調查、教師訪談、數據統計、對比分析等方式,咨詢學生對于SPOC+翻轉課堂在《基礎日語》教學中的應用的意見,并匯總建議,做好教學反思。在此基礎上及時調整教學錄制內容安排,精磨視頻錄制的方法和技巧,反思應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升理論,以期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
將SPOC+翻轉課堂應用到《基礎日語》的教學中,收獲到很多成效。一、拓展了教學內容,豐富了教學資源,更好達到“金課”兩性一度的要求。二、建立新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合理利用了碎片化時間,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個性化地安排學習內容,增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三、使學生的學習更具了目標性、課堂的講授更具針對性,教師的指導更有了個性,提高了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四、通過課前準備、課中強化和課后鞏固的教學模式,避免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單調和枯燥,有助于建立更好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活潑生動有效的課堂。五、建立形成了一個更好的動態評價體系,全方位,動態監管評價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階段效果,整體成效。
教學團隊在今后SPOC+翻轉課堂在《基礎日語》課的實施過程中,將不斷探索和學習、進一步發掘、錄制出更多更好的視頻學習材料、合理地調整線上教學量和度,努力實現日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