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家潔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0)
在教育改革逐漸貫徹落實的大背景下,許多高校在前期設置人才培養目標時,都開始將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教育緊密結合,由此形成了“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才培訓體系,即“1+X”證書制度。但在新的制度模式下,如果仍然沿用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必將產生一系列的不適應性,輕則導致人才培養水平無法得到提升,重則不利于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在下文中我們就從“1+X”證書制度出發,探討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求相應的應對策略。
1.1“1+X”證書制度簡要介紹
所謂“1+X”證書制度,其中的“1”指的是學歷證書,即要求學生能夠在相應的學校中達成學習目標、完成學制要求后獲得的文憑,“X”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單來說就是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的人才培養制度。如今在許多高校中都已經建立了“1+X”人才培養試點,希望能夠通過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更加完備的專業課程體系,將專業課程與職業標準相銜接,提升專業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就業能力。具體來說,“1+X”證書制度的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1+X”證書制度更有助于培養實踐型人才,積聚更多的社會人才力量,形成優質的社會經濟服務體系,促進產教結合,形成多元化的辦學體系。
其次,“1+X”證書制度要求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能夠將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適當調節人才培養模式,使培養體系能夠更好地適應發展趨勢,滿足就業要求。
最后,“1+X”證書制度使學生在在校學習期間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教學與考試相分離的人才培養模式,更有利于高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獲得相關行業的準入資質。
1.2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
在大數據技術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媒體領域、設計領域還是藝術領域都逐漸呈現出了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媒體發展形態日趨多元,尤其是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下,社會各界對于能夠運用數字技術,且具備媒體實踐能力和藝術設計能力的人才有著極大的需求。于是,許多高校開設了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致力于培養兼顧科學與藝術雙重能力的設計人才。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本身就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設計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學生需要主動適應新的數字媒體產業發展環境。但結合現實條件來看,大部分高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安排都是基于傳統的藝術設計專業進行的改革與轉型,因此,仍然無法滿足數字媒體行業不斷發展的需求。具體來說,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以下幾類問題。
2.1培養目標設定不明確,培養標準參差不齊
就當前情況來看,高校中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不僅致力于理論知識的傳遞,更注重實踐型人才的培養,希望學生能夠在有限的在校學習時間內,獲得專業能力方面的提升,并擁有相應的行業準入資質。但現實情況是高職院校仍然沿用著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內容較為單一,師資隊伍有待優化,缺乏充足的實訓機會,也未能主動與企業方面進行協作,導致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缺乏明確性,人才培養的標準也參差不齊。舉例來說,部分高校中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是由動畫設計專業轉型而來的,即便改變了專業名稱,但人才培養的內容安排仍然傾向于動畫設計專業的數字動畫、影視技術等;部分高校中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由藝術設計專業轉型而來的,但人才培養的內容安排仍然與原本的藝術設計專業大相徑庭,這無疑與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要求是不相適應的。
2.2缺乏系統的教學規劃,課程體系有待完善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課程的安排越來越無法滿足后續實踐教學工作貫徹落實的要求,理論知識教學、專業能力培養、實踐操作能力三方面的教學目標未能做到協調統一。結合現實情況來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開設以及相關課程體系的建立,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會有不同的教學安排。例如,低年級的學生需要學習計算機基礎、素描色彩、平面設計基礎等內容,隨著學習層次的提高,學習難度也會有所加大,但是,課程之間的銜接過渡和次序安排確實十分混亂的,導致某些課程對于處在該學段的學生而言過于簡單,某些課程對于處在該學段的學生而言過于困難,更為嚴重的是,課程順序不合理,還可能會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以及職業規劃的明確。
2.3教學層次的劃分混亂,課程內容仍需優化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本身就對于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一名優秀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不僅需要具備突出的專業技術能力,還應當擁有完備的綜合實踐能力以及豐富的創新思維。但現實情況是,許多高校在面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進行課程內容安排時,雖然會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設置基礎課程、技能課程、實踐課程等不同類別,但卻忽視了課程內容內部存在的交叉,這意味著學生寶貴的在校學習時間可能會浪費在反復學習同樣的課程內容上,學生無法抓住專業學習的重點。另外,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作為一類新興專業,對于教職人員的需求量較大,由于專業師資力量不足,某些院校偶有出現重復安排課程的情況,造成了不必要的教學資源的浪費。而師資力量的素養有待提升,也是專業實踐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大嚴峻問題。
“1+X”證書制度下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要求我們能夠充分考慮到“1+X”證書制度的各項要求,有針對性地建立起完備的實踐教學體系,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進步,讓學生能夠及時拿到進入數字媒體行業和文化創意行業的“金鑰匙”,找到適宜自己的發展方向,從而充分展現自身才能,實現個人夢想。具體來說,新制度影響下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3.1樹立明確的專業實踐教學目標
高校方面可以就現階段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適當的拓展,開拓更加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模式,例如,虛擬現實引擎開發、VR界面設計等。值得注意的是,還應在專業的教學目標中融入“1+X”證書制度理念,是實踐工作的開展能夠滿足職業技能開發的要求,面向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特色課程,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成長目標,讓學生能夠在畢業后靈活應對基本的圖像處理、應用設計、程序開發等工作,從而滿足程序開發、應用設計等不同崗位的要求,為學生今后的職業規劃奠定堅實的基礎。
3.2合理進行教學內容的規劃安排
很大一部分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都會投入到虛擬現實工作領域當中,而這項工作要求從業人員能夠具備相應的虛擬現實應用開發技能。結合當前階段的實際情況,虛擬現實應用開發職業技能的等級可以大致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級,每個級別的技能要求逐層遞進,高級要求從業人員能夠具備角色建模、場景建模、動畫制作、系統編程等多種技能。教學內容的規劃安排同樣需要考慮到“1+X”證書制度的要求,將證書考核知識體系與課程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主動的與體驗方面進行合作教學,根據企業所制定的工作要求,科學合理的調整實踐課程內容和課程順序安排。
3.3以實訓方式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1+X”證書制度對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產生的影響還應體現在專業課程實踐的創新與改革上。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為學生爭取參與企業實踐項目的表現舞臺,將實踐課程教學的形式逐漸體現出項目化的特征。學校與企業的合作無論是對于學校教學活動的開展,還是對于企業的人才培養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在“1+X”證書制度的影響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實踐教學可以將企業中現有的時間項目與認證考試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參與到項目實踐中了解一個項目從最初建立到完成交付的流程,讓學生能夠獲得技術、技能兩大方面的提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除此之外,學校方面也可以積極與企業共同建立實訓實習基地,鼓勵企業中的優秀人才來到學校開展講座或進行實踐教學,與學生共同分享實踐操作的經驗,高校也可以為企業提供開展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特色活動的環境,或為其提供設備等條件支持,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對企業的情況有更多的了解,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
綜上所述,“1+X”證書制度目前已經融入了許多高校的課程規劃中,尤其是對于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1+X”證書制度不僅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引導,同時也能助力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數字媒體藝術設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多種多樣,包括培養目標設定不明確,培養標準參差不齊,缺乏系統的教學規劃,課程體系有待完善,教學層次的劃分混亂,課程內容仍需優化。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當在實踐和改革的過程中,不斷的探索應對方案,給予“1+X”證書制度足夠的重視,深入領悟“1+X”證書制度的內在要求,通過樹立明確的專業實踐教學目標,合理進行教學內容的規劃安排,以實訓方式提高實踐教學水平,讓學生能夠在在校學習階段獲得扎實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基礎,同時擁有突出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強而有力的創新精神,將自己培養成為一名可持續發展的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