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成厚
(濱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青田街道辦事處,山東濱州 256660)
關鍵字: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探究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中,農作物病蟲害防控的最新要求是綠色防控,通過綠色防控實現病蟲害有效管控,從而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實現農作物安全生產。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降低農藥依賴,同時還能實現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往往可以保證農產品安全生產,使得農產品的品質得到有效保障。盡管我國農業整體上處于穩步發展階段,不論是產能還是規模都有了一定的擴增,然而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要針對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實現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
通過采取合理改善農作物的生產條件,運用合理的栽培技術來維持農作物的有效產出,強有力地阻礙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危害,這是農業調控措施常見的辦法。在實施這一調控辦法的具體防控過程中,要做到合理有效地對各個步驟進行落地,比如,在田間清潔過程中,要按照規定步驟進行清潔,同時對于中耕除草、選擇抗性良種等不同環節也應當采取合理農業措施調控,通過間作套種以及輪作[1]等不同的農業辦法,對農作物生長環境條件進行調控以及合理配置。將“防”作為主導是當前農業防控采取的主要手段,在進行有序防控時,一定要將其與農作物的生長、生產過程進行有機結合,針對不同季節以及不同地區,結合當地土壤特征對作物的病蟲害進行合理把控。
化學防控是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技術中的重要防控辦法,在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具體防控過程中,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非化學防控措施通常會被作為綠色防控的首要選擇。由于在這一過程中未必能完全做到禁用化學農藥等化學制劑,因此在農藥選擇方面,一定要傾向于更加環保的農藥類型[2]。同時,還要做到對相關化學農藥有確切了解,能夠做到針對不同的農作物病蟲害進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案,在農作物遭受病蟲害后,能夠進行正確判斷,通過科學的藥進行全面防控。
農作物病蟲害物理防控辦法指的是在對有害生物的習性進行分析了解的前提下,科學地通過采取光、水、波、電[3]等不同方面的物理防控辦法進行防控。比如,可以通過色板誘殺、燈光誘殺以及銀膜避蚜等不同的物理防控辦法,對農作物蟲害進行防控。另外,還可以合理利用放射線來對害蟲進行照射來達到抑制繁殖率的目的,甚至包括在農作物收獲前對其果實進行防蟲網的設置,都能達到防控病蟲害的目的。相比于化學防控技術手段,物理防控的安全性較高,不過由于其成本相對較高,導致物理防控的推廣難以全面鋪開,也為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帶來一定難度。
農作物病害:蘆筍立枯病。癥狀:隸屬于土傳病害,也被叫枯萎病,病害初期表現為極其個別的蘆筍變黃,中期病害開始擴散,植株整體枯萎,同時嫩莖染病后葉及莖部變為褐色,并且出現縱裂現象,染病植株往往根部能看到明顯斑點,該斑點通常為褐色,病害后期部分腐爛并出現白色、粉紅色的霉狀物質。傳播源頭:這類病菌屬于尖孢鐮刀菌蘆筍轉化型,通過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的形式存在,轉年等到作物生長時期,借助于作物的灌溉水及雨水等條件,其生孢子大量傳播,將作物的傷口作為侵入點,對作物進行侵害。
防治途徑:可以同時采用農業防控、物理防控及化學防控3種綠色防控辦法進行防控。首先,要注意蘆筍的育苗地并不適合連作,可以施行3—4年的輪作制度。其次,要加強對蘆葦生長期的管理和維護,做到科學雜草,每逢雨后要做到及時排水,以防止孢子入侵危害作物。最后,一旦作物染病,要在病害初期及時通過噴灑或者是澆灌的辦法來進行防治,可以采用36%的甲基硫菌靈六百倍液、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1:1:160的波爾多液等化學制劑,進行強有力的防治。
與農作物病蟲害相關的綠色防控技術往往在農作物生產當中占有重要作用,對其產量和質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但由于政策、經濟多方制衡,當地農業發展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一旦經濟扶植力度不夠,將直接導致農作物生產和發展無法擁有與之相適應的先進農業技術,也就導致了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過程中,沒有對應的科學化防控技術來作為強有力的支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綠色防控項目的有效落實。
當前的農業形式主要還是建立在以家庭為單位的承包制度上,因此,通常進行農耕的主體往往是年齡相對較大的農民群眾,由于年齡因素、文化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很容易造成他們對高科技的農業技術手段接受力較差的狀況。在對施藥方法以及相關技術沒有得到良好宣傳的前提下進行種植,往往會導致農作物出現病蟲害現象,廣大農民群眾對綠色防控理念沒有引起高度重視,致使綠色防控的應用與推廣不力。
現代綠色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技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大力宣傳,并且收到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宣傳的主體多為年齡相對較大的農民群眾,加之受到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多數農民群眾在對農作物病蟲害的綠色防控過程中缺乏主觀能動性,在具體對作物的綠色防控中參與度不高。
想要保證農作物的產能以及農產品的基本質量,一定要在整個農業發展中對農作物生長生產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監管。其中,農作物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十分重要,有關部門務必要對其推廣力度進行鞏固和加強,可以采取以下幾種防控技術推廣措施。
第一,明確推廣地區,劃分推廣任務。在對農作物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進行推廣時,要明確推廣目標,劃定推廣的范圍。在推廣地區確定后,要設計與當地基本情況相符合的具體詳細的推廣方案,同時在方案中應部署好基本推廣任務,并且根據任務進度進行監督,以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第二,專職專人指導,全面推廣技術。在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方案確定后,就要對方案進行具體實施,這一階段一定要配備專業技術過硬的技術人員,對農民群眾進行全方位的技術指導,實現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的目標。第三,做到因地制宜,推廣科學防控。不同的地質地貌、不同的環境往往導致農作物不盡相同,因此要針對不同的農作物,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對防控技術進行科學推廣,切記以點概面、以偏概全。
3.2.1 合理制定農業生產管理方式
農作物生長具有一定自然規律,尤其是獨特的生長周期及生長速度,只有合理按照農作物自然生長規律進行科學化生產,才能保證農作物在各個階段不被病蟲侵害,進而確保農作物產量及質量。在合理制定農業生產管理方式的同時,還應加強技術層面創新。首先,為進一步提高農作物在防控制病蟲害方面的性能,對諸多病蟲侵害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保證農作物在關鍵生長發育時期免受病蟲害侵襲。在農作物生產管理具體過程中,要將不同種類的農作物與其相對應的種植方法相互對照,用符合其發展的方式進行種植和培育。另外,還要確保農作物所在的田地做到科學輪作,適當對農作物的生產進行加速,最大限度減少在農作物病害防控方面的投入成本。
3.2.2 結合當地生產條件改善種植環境
為防控農作物病蟲害,有效控制病蟲害傳播以及蔓延趨勢,一定要做到與本土農業耕地條件相適應,將改善種植土壤環境作為農業防控技術改善措施的一個切入點。針對農作物不同生長周期采用不同的策略,選用抗病蟲品種,是防治病蟲害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在初始階段要對農作物品以及土地進行評估,農作物是否適應土壤、品種農作物是否具有較高產能,其抗病蟲害的能力是否足夠,抗倒伏的能力是否具備,在農業防控技術的初期要嚴格執行一系列的篩選工作。
另外,要對農作物生產地區土壤成分做詳細的科學性分析,在播種前要對農田實施科學化翻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農田土壤的深度,為土壤病蟲害滅殺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在播種過程當中,還應合理控制播種的密度及播種時長,在農作物的種植以及生長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地的土壤結構及具體的環境來進行科學施肥。要對當地基本氣候條件及地理環境等外部因素進行考量,從而減少農作物病蟲害現象的產生。
3.2.3 加強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
農業病蟲害具有一定的生物習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是安全有效的手段,科學應用電波光等物理手段,實現無污染防控。同時,色板誘殺、燈光誘殺、設置防蟲網、保護益鳥等物理手段,也可以起到有效防控病蟲害的目的。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都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雖然成本需求較高,工作效率不如藥防效果明顯,但是是一種長久的環保型手段。
3.3.1 提供資金支持
任何一個項目的推廣和發展都離不開經濟基礎來作為支撐,農產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以及應用更離不開資金的注入。由于當前農業領域的技術水平并不十分成熟,因此要想提升技術水準一定要加大技術研發,在研發的過程中勢必要增加資金方面的投入。同時,廣大農戶群眾在進行農耕時,由于本身收益不高,在進行農作物病害綠色防控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專業人員進行指導,沒有相關部門進行幫扶,群眾往往不懂更不會主動積極參與到綠色防控中。因此,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進行資金上的支持,二者相結合才能共同促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全面推廣。
3.3.2 提升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
想要將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進行全方位推廣,一定要建立在“人”的基礎上,只有全面提升推廣人員的綜合素養,才能為實現合理推廣提供有效助力。提升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實際上并不難,農業相關部門可以采用對其整體進行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在提升其業務能力的同時,也要培養綠色防控的思想意識,在具體推廣的過程中能夠使農民群眾具有主觀能動性,積極為農作物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