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
(棲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山東棲霞 265300)
對于我國來說,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而農業執法的有效開展是控制農產品質量的關鍵。可以看出,農業執法工作在具體開展過程中體現出了系統性、復雜性等基本特點,其也是一項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工作。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社會不斷地發展,農業生產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導致農產品質量管理受關注程度更高。現階段,我國農業市場上低品質農產品依然存在,這些農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勢必直接損害消費者的自身利益,并且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要進一步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管控力度,明確農業執法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之間的關系,從而使農業執法更高效、更精準。
現階段我國農作物種植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到多種病蟲害的侵擾,而農藥是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方式。由于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種植戶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專業知識體系不夠完善,導致其在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時,科學防治意識較差,農藥使用不科學、劑量不合理。例如,在選擇農藥時,可能選用了一些劇毒、高殘留的農藥,導致最終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現象經常出現,嚴重地影響了農產品的品質。
雖然我國很早便已經明令禁止使用劇毒、高殘留的農藥開展農業生產工作,但在很多偏遠地區,依然有一些企業及經銷商鋌而走險,生產銷售此類農藥,很多農村種植戶不了解具體的農藥選用標準,此類農藥在我國基層農業生產中依然有廣泛的使用群體[1]。通過標準化的農業執法可以對不法企業及經銷商及時治理,保證農業種植戶農藥選擇的科學性,降低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
在開展農業生產工作時,化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養料,對提高當前農業總產量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但是在田地中施加化肥時,由于很多種植戶對化肥具體作用機理的認知較為片面,因此并沒有嚴格地按照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的方式開展施肥工作,導致很多地區田間施肥以無機肥為主,化肥施入過量的情況經常出現,種植區域內土壤層逐漸變淺,土壤營養逐漸流失,內部有益生物嚴重失衡,不利于農作物的后期生長。此外,如果化肥選用不合理或施加量較大,很可能會導致土壤板結、酸堿度失衡、重金屬含量超標的情況出現,進而使得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體內逐漸積存多種有害物質,最終影響了農產品品質。
隨著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規模逐漸擴大,多種與農業生產有關的資源、設施種類越來越多,尤其對于化肥來說,種類來源十分復雜,有相當一部分化肥是假冒偽劣產品,這些化肥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質,并且出現氮磷鉀含量不達標等現象,嚴重地影響了化肥的功能發揮[2]。如果種植戶選擇了品質低劣的化肥,不僅不會促進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反而會抑制農作物的生長,影響最終農作物產量及質量。而通過開展科學的農業執法,可以有效地理清當前農資市場的化肥來源及準備情況,進而保證化肥品質,有效促進我國農作物健康生長[3]。
種子質量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種植戶的收入,種子也是農業生產最為重要的資源,保證種子選擇的科學性,可以為農戶帶來更為實際的經濟效益。但目前來看,在我國農業市場中,假冒偽劣的種子依然存在,如果農村種植戶選擇了假冒偽劣種子,很可能會面臨較大的經濟損失,嚴重的還會導致絕產絕收現象出現。嚴格的農業執法可以使種子質量得到有效管控,實現對種子來源的深入追溯,可以明顯降低假冒偽劣種子在市場銷售的幾率。
在開展區域內農產品質量的安全管控工作時,當地政府部門要發揮帶頭作用,會同當地公安、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一同開展農藥市場規范檢查工作。應該成立專門的檢查小組,重點對當地存在的農藥經營規模小、秩序亂等問題進行排查,確定各農藥經營單位當前的情況,尤其要對那些無證無照經營的農藥經營主體予以嚴厲處罰,并依法取締。對經營主體進行嚴格地進貨查驗,保證進貨渠道正規、藥物組成成分科學[4]。同時,還應該向當地農藥購買者提供正確的購藥及用藥指導,從而做到科學選用農藥。
從當前我國農業執法情況來看,綜合執法專業水平并不高,歸根結底,這與執法團隊的人員自身責任意識較差、專業水平較低有直接關系。因此,今后應該定期組織執法人員參加相關農業執法知識培訓活動,在培訓過程中,不僅要提升執法人員的專業知識掌握能力,使其對行政執法案例有具體認知,同時還應該培養起執法人員的責任意識,使其意識到自身崗位工作的重要性。通過扎實地開展執法案例分析,不斷強化執法人員對具體案例的認知程度,并且從案例中吸取相關執法經驗,進而達到豐富辦案經驗及提升辦案能力的目的[5]。
同時,還應強化執法人員對有關農業執法文件的學習,使得每一個執法人員都對最新的農業執法文件內容有具體了解,熟悉工作程序。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系統的農業生產技術、熟悉法律、具有較強責任意識的執法人才。
今后要加強農產品產地生產流程監管力度,主要是指對農產品產地環境情況及生產流程進行動態化監測,并對其進行定期評價,及時公布當地生態環境質量變化情況。當確定生態環境不符合農產品的生產條件時,要將該區域劃定為禁止種植此種農產品的區域,這一過程要由當地政府下達相應的批準文件。對于農產品生產者來說,應該合理使用農業資源,保證農業投入品安全,同時還要及時回收清除農用薄膜及其他包裝物,避免對后續農業生產工作的開展產生負面影響[6]。同時,在農業規范化生產過程中,要注意對廢水、畜禽糞便等進行及時清理,實現對上述廢水廢物的無害化處理,從而防止其對周圍生產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也使得有機農家肥利用更為科學合理[7]。
今后,我國在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時,想要使其綜合工作效果得到保證,必須要正視農業執法與農產品質量安全之間的關系,強化農業執法力度,尤其要注意加大對當前農資市場的監督管理力度,引導農民通過正確路徑購買、使用農業投入品。此外,還應進一步提升當前我國農業執法團隊綜合素質,對相關執法人員進行持續性培訓,提升其專業知識水平及責任意識,這也是促進我國農產品高質量安全生產的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