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龍,王振
(費縣馬莊農業技術推廣站,山東費縣 273400)
在紅薯的高產栽培過程中,需要結合種植區域的特點,并選擇優良的品種,采取科學合理的種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促進紅薯種植技術的不斷發展。
紅薯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由于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能夠給人體提供必需的營養元素,所以是人們的主食之一[1]。同時,紅薯的葉子、根莖等部分還可以作為家畜的食物來源,通過加工后,將紅薯的葉子以及根莖等部分進行儲存,可以為家畜的常用飼料,使紅薯的利用率得到提高。由于紅薯在食用中可以加工成紅薯片、紅薯粉條等食用物質,所以紅薯作為主食,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極高的利用價值。在紅薯的種植中,紅薯對肥料的需求以硫酸鉀為主,氮肥次之,其中氮、磷、鉀的比例按照2:1:3進行施肥,有利于確保紅薯的生長。通常在紅薯的生長過程中,紅薯在生長過程中需要獲得大量的硫酸鉀肥料,尤其是當紅薯的根膨大時,需要的硫酸鉀更多。
在種植紅薯時,選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不同地區的氣候、溫度、雨水不同,所以在種植紅薯時,就需要根據地區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紅薯品種。在選種的過程中,選擇品質好、抗病蟲能力強的紅薯進行種植,由于山東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域,因此選擇結薯早、表皮光滑的紅薯品種較為合適。當選種完成后,需要對紅薯進行消毒,使用溫水或者50%多菌靈500倍液進行浸泡十分鐘,可以有效地對紅薯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
當選種完成后,選擇地勢較高的田間種植紅薯效果最好,能夠避免山東地區夏季的水災情況,由于紅薯具有耐旱的特點,但怕水災,因此地勢較高的地區適宜種植紅薯[2]。而對土壤的選擇中,選擇沙性土壤種植紅薯效果最好,這是因為沙性土壤有利于排水,而且也有更好的透氣性特點,選擇這種土壤種植紅薯,可以高產。
種植紅薯時,通常使用覆蓋薄膜可以制造出溫床效應,使紅薯的產量得到提升,肥沃的土地可以提高紅薯的產量,因此可以在土壤中加入適量的農作物或者家畜糞便,使土壤內的肥力提升。在播種紅薯苗的時,要遵循從大到小的擺放原則,同時適當的灑水后,覆蓋細土,最后再加入薄膜覆蓋,有利于紅薯幼苗的快速生長和發育。在日常的農作物管理中,為了加強對紅薯幼苗的田間管理,需要及時對紅薯補充肥料,同時要做好修剪幼苗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幼苗的生長。
做好田間的除草工作,有利于使紅薯在生長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養分,由于山東地區的氣候特點,使得田間的雜草生長較為茂盛,同時田間中碎石也較多。因此在除草時,可以先使用除草劑噴灑田間,然后再通過人工的方式拔除雜草,在對土壤的施肥過程中,將有機肥和化學肥料混合在一起,不但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而且也能避免化學肥料對原生態種植的破壞。
由于土壤的質量是決定紅薯種植產量和品質的關鍵因素,所以在種植紅薯的過程中,要避免土壤板結的情況,因此農戶要及時做好松土處理。在起壟的過程中,為了確保紅薯幼苗在生長中能夠獲得足夠的光照率,就必須保證起壟高度與起壟過程具有一致性特點[3]。
在對山東地區紅薯進行撫育管理時,需要注重紅薯栽培的時間,通常栽培的時間選擇每年的四月份栽培,這是因為四月份氣候溫度比較適宜,適合種植紅薯。在種植紅薯時,將紅薯苗的壟距保持在80 cm左右,可以有效的將紅薯苗置入地表的同時,使紅薯葉子裸露在地表外,不但能夠吸收足夠的日照,也能更好地獲得地表養分。
雖然紅薯在生長過程中具有耐旱怕洪的特點,但并不意味著紅薯不需要水分,因此在紅薯的種植過程中,必須定期給紅薯進行澆水。如果在種植紅薯時發現有死亡的紅薯幼苗時,應該及時處理掉死亡的幼苗,并補種新的幼苗。在對紅薯定期澆水時,應該挖好排水溝渠,山東地區每年的6—7月份是雨季,如果沒有及時挖好排水渠溝,就會使用秧苗受積水的浸泡而死亡。
種植紅薯時,還要給紅薯噴灑一定量的硒肥。硒肥分為兩種,一種是無機硒肥,另外一種是有機硒肥。無機硒肥含有一定量的鹽,雖然價格便宜,但對紅薯有著一定的毒素和副作用,所以不宜選用無機硒肥;有機硒肥具有安全、無毒特點,被廣泛應用于紅薯種植當中。在噴灑硒肥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富硒技術,將有機水溶解后噴灑在紅薯苗的葉面,當紅薯苗吸收掉這些有機硒肥后,可以直接將肥料吸收到根部。在噴灑有機硒肥時,分兩次,每次有機硒肥和兌水量是不同的,每次兌水都是45 kg,但使用的有機硒肥分別是3包和6包,可以有效地確保紅薯根部能夠吸收到足夠的肥料。
通常在晴天或者陰雨天的下午時間段,隨采苗隨插苗的方式,對每壟斷插一行,其中行株的間距保持在75×23 cm之間。如果種植的紅薯是用來作為出售商品時,可以將種植的間距縮短,使用紅薯種植的密度提高,但如果種植的紅薯是用于加工,那么可以使用的加大種植間距,通常情況下,種植紅薯苗時,每667m2的種植密度為3 500~4 200株為宜[4]。當插植后的15天左右,通常是紅薯的定根返青階段,由于紅薯的需水量不多,消耗的養分也比較少,可以采取重點查苗補缺保全苗的方式,并且在五個工作日完成栽插。
由于山東屬于北方,所以秋季時間相對較短,對紅薯的收獲中,要注意天氣和氣候的變化。通常情況下,當溫度低于15℃時,紅薯就會停止生長,當溫度低于9℃時,就會出現凍傷的情況,所以在收獲紅薯時,需要在氣溫低于15℃時進行收獲。此時收獲的紅薯產量和品質是最高的。按照以往的經驗,收獲紅薯通常是在霜降前后幾天進行,并且在挖紅薯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避免對紅薯造成損傷,這是因為當紅薯出現損傷以及開裂等情況時,紅薯的保存期就會大幅度下降。
為了提高紅薯的產量,需要將優質的有機肥作為主要肥料,由于沙質土的保水保肥能力比較差,因此一般需要使用半腐熟的有機肥作為基準肥,對于黏質量土使用腐熟的有機肥[5]。結合翻耕地作壟后,使用草木灰100~150 kg/667m2,或者使用含鉀肥較多的優質農家肥3 500~5 000 kg/667m2,經過分層施用后,對施用的草木灰中使用銨態氮肥或者人糞尿混施,從而可以避免造成氮素揮發損失的情況,同時還要切忌,紅薯要禁忌施用氯作物,所以不能給紅薯施用氯化鉀,否則會嚴重影響紅薯的產量。
通過對紅薯薯藤浸鉀后,可以有效提高紅薯的成活率,并且還能夠促進紅薯的早發,在對薯藤進行浸鉀時,將0.5 kg的硫酸鉀與25 kg的水進行充分攪拌混合,可以配置出濃度為2%的鉀液,并將剪好的甘薯藤苗放在鉀液中進行浸泡,同時可以將頂葉露在水面,通常只需要浸泡大約1 h即可取出晾干,隨后對其進行栽插。
一般在栽培紅薯40天后,使用硫酸鉀10 kg/667m2,并在薯苗基部的7~10 cm的位置開一個穴孔,并對該位置覆蓋稍許的土壤,有利于更好地促進薯苗塊根的形成和膨大[6]。但是當薯藤長到1 m左右的時候,針對沒有風和露水的造成,需要對紅薯地使用50 kg/667m2的草木灰,并將草木灰撒施在紅薯的葉面上,可以很好地防止薯藤的徒長,并促進薯塊的膨大。
通常在紅薯的生長后期,針對紅薯頁面噴施鉀肥液后,往往會有明顯的增產效果,所以在紅薯收獲前的40~50天時間,可以使用1%的硫酸鉀溶液、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者5%的草木灰浸出液對紅薯葉面進行噴灑。噴灑的時間間隔為每周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即可,每次噴灑時,每畝地噴灑施鉀肥溶液在15~100 kg/667m2左右為宜,并且盡可能的選擇在傍晚時分噴灑,有利于紅薯葉片更好地吸收,提升肥力。
倒在時,應該先剪去晚紅薯秧苗頂尖的2~3節莖,然后按每4個節莖截取為一段,將每段上面的兩節莖的葉柄和葉片剪去,保留下面的兩節莖的葉柄和葉片,倒栽在壟廂上,以留出一個葉柄基部露出壟面為宜,苗距一般為15 cm左右。倒栽的紅薯雖然比順栽的生長緩慢些,但由于莖中輸導組織輸送根部吸收水分及有機物的方向逆轉,其輸送速度減慢,這樣有機養料會大量積壓在根部,有利于對營養的吸收,使薯塊膨大,可提高產量50%以上。
針對晚紅薯主莖長至40~50 cm時,選晴好天氣上午摘去頂芽,通常分枝長至30~35 cm時,繼續把頂芽摘除,可抑制莖蔓徒長、避免養分消耗、促進根塊膨大,使用紅薯的產量可增加20%~30%。
如果晚紅薯進入塊根膨大期,表土層會出現裂縫的情況下,可以對用清水糞肥750~1 000 kg/667m2,對磷酸二氫鉀500 g,也可用過磷酸鈣5 kg、草木灰50 kg,分別浸泡過濾,混合在糞水中,早晨或傍晚沿裂縫灌施,施后用土填塞裂縫,可增產20%~30%左右。
當晚紅薯秧長至50~60 cm長時,就需要對每667m2噴縮節胺10 ml或助壯素20~25 ml,能起到控上部促下部、促使塊根迅速生長作用,從而能夠增加紅薯的產量,使紅薯產量提高15%~20%。
在防治紅薯病蟲害的過程中,采用水旱輪作的方式,同時選用抗病品種優良的紅薯品種,有利于提高紅薯的抗逆性[7]。在種植紅薯的過程中,要注意有機肥的使用量,并采用深溝高壟的栽培方式,防止出現積水,將那些殘葉和雜草及時進行清理,有利于實現集中無害化處理。
采用物理方法對紅薯病蟲害進行防治時,能夠很好地殺死粉虱、黃板誘殺蚜蟲等蟲害。如果紅薯在生長中出現卷葉蟲時,可以使用人工的方式,捏除新卷葉蟲,并且摘除葉子,然后將這些帶有蟲害的葉子進行集中殺死,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滅蟲燈誘殺成蟲。
化學防治紅薯病蟲害時,需要根據病蟲害的特點進行防治,首先是黑斑病,可以使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2 000倍液浸莖部6~10 cm的位置進行插桿。而對于薯瘟疾病,則需要防治紅薯小象甲和莖螟等蟲害的傳播,當紅薯苗中出現薯瘟時,應該及時拔除病株,并將病株帶出田間進行焚燒處理。對于薯瘟位置撒入石灰,有利于防治薯瘟對其他紅薯苗造成的傳染,如有必要,可以使用6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或者30%的氧氯化銅溶液。而對于斑點病的化學防治中,對于病株體進行清除外,還需要在發病初期使用65%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進行噴霧處理,每周噴灑一次,共噴灑3次即可[8]。而對于根腐病的防治,可以使用77%的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10天噴灑一次。如果紅薯種植中出現小象甲蟲害,那么在插植前可以使用40%的樂果乳油或者50%的辛硫磷乳油對紅薯幼苗進行浸泡,浸泡后晾干幼苗然后種植。在秋后或者春初時節使用40%的樂果乳油噴灑那些需要越冬的紅薯苗,可以有效防治小象甲蟲害。當紅薯種植中出現地下害蟲時,常見的地下害蟲有地老虎、蠐螬等蟲害,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液200 g并伴20 kg的土壤作用于667m2范圍內,共同施肥,有利于很好的殺死地老虎等病蟲害。
為了提高山東地區紅薯的產量和品質,采用科學的栽培種植技術,從選種、整地、壯苗、除草、施肥、澆水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著手,可以提高紅薯的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