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偉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港小學,江蘇連云港,222042)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融入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理念,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增強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創新學習合作交流活動,組織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并有效增強合作交流能力,提高綜合水平.在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下,學生獨立思考問題,鍛煉了其思維能力,充分掌握數學解題技巧,形成了數學學習體系.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豐富數學教學方法和策略,完善數學教學模式.
為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應用現狀,本文主要對A省L小學的師生進行調查,其調查主題主要以“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為主.本文隨機選擇L小學中的40名學生和其3名教學教師作為調查對象,針對40名學生,主要以調查問卷形式進行調查,共發放40份調查問卷,回收40份有效的調查問卷,針對3名數學教師,主要以訪談形式進行調查.
首先,為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重視程度,調查問卷主要設置1—3題,第1題:“你喜歡哪一種授課方式?”,第2題:“你是否了解‘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第3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應用‘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進行教學?”.針對第1題的答案如表1所示:

表1 “你喜歡哪一種授課方式?”調查結果表
針對第2題的答案如表2所示:

表2 “你是否了解‘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調查結果表
針對第3題的答案如表3所示:

表3 “教師是否應用‘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進行教學?”調查結果表
從表1-3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喜歡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但大部分學生不了解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針對教師對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使用情況,大部分教師偶爾應用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方法[1].上述數據可以證明大部分學生喜歡在討論活動中進行學習,熱衷于小組式學習方式,但部分教師沒有尊重學生的想法,依舊應用傳統方法展開教學活動,使學生不能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影響數學教學效果.教師沒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不符合教育改革方向[2].數學屬于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在教師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情況下,學生的成績水平難以得到提高,使數學教學工作受到嚴重阻礙[3].
其次,為分析教師對導學式小組合作教學方法的應用情況,調查問卷主要設置第4—5題,第4題:“教師是否進行分組工作?”,第5題:“教師的課件內容中是否擁有導學式小組合作活動?”
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教師并沒有進行課前準備工作,在課前,沒有對學生進行分組,也沒有將導學式小組合作活動相關內容體現在課件中.教師不重視導學式小組合作教學活動,部分教師進行形式化工作,僅利用2—3分鐘的時間進行分組和討論,學生無法在討論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也不能得到相關結果,導學式小組合作活動沒有發揮實際作用.教師忽視導學式小組合作教學方式,不能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思考空間,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情和整體學習效果,不利于教師繼續組織數學教學活動.同時,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備課,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和完善,并制定教學計劃,若在教學過程中發生意外情況,教師無法按照教學計劃繼續進行教學活動[4].在導學式小組合作教學理念下,教師不需要進行大量備課工作,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依舊沒有進行備課工作,使導學式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沒有發揮實際價值.
最后,由于在導學式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中,評價是重要環節,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是否融入評價模式是一項重要調查指標.針對此問題,調查問卷共設置第6—7題,第6題:“教師是否重視教學評價環節?”第7題:“教師應用哪幾種教學評價方法?”其中,第7題為多選題.針對第6題的答案如表4所示:
針對第7題的答案如圖3所示:

圖3 “教師應用哪幾種教學評價方法?”調查結果圖
從表4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認為評價環節沒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授課過程中添加教學評價的頻次較少,難以發揮評價環節的價值.從圖3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應用教師評價方式的頻率較高,應用學生互評或學生自評評價方式的頻率較低,學生難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無法及時改正,同時,學生缺失學習動力[5].
在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將學生放在主體教學位置,為學生創造合適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可以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并主動融入教學活動中.教師將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并發揮學習主動性,有效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在利用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展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關注學生在小組中的合作狀態,當學生遇到難題時,為學生指引一個方向,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6].在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指引下,教師根據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互相學習,及時發現對方的優點,在合作學習和交流溝通中獲得學習方法和經驗,同時,針對小學生的獨特性格特點,教師組織學生相互探討,實現共同進步目標.
例如,教師在講解《多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內容過程中,融入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理念,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組織學生利用多種方式求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還沒有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只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或其他圖形形式,利用學過的圖形面積公式求解相關內容.在小組討論過程中,部分小組發現可以將平行四邊形畫在方格紙上進行求解,如圖4所示:

圖4 方格紙求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圖
小組認定一個方格的長度為1 cm,一個方格的面積則為1 cm2,查出平行四邊形共包括的方格數量,然后估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除此之外,部分學生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然后將平行四邊形轉變為長方形形式進行求解,如圖5所示:

圖5 轉化法求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圖
小組利用長方形的面積求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發現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兩種方法都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師給予鼓勵和認可,使學生擁有繼續探索的信心.通過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學生在小組內自由討論,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課堂主導能力.
在引入導學式小組合作教學理念下,教師需要重視整體教學活動,完善準備工作,為創建導學式小組合作活動奠定堅實基礎.在準備階段,首先,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融入導學式小組合作教學氛圍中,肯定導學式小組合作活動的重要價值;其次,教師仔細分析學生的性格特點,將不同類型的學生放置在一個小組中,使學生可以在組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學習其他同學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達到導學式小組合作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最后,教師重新整理課件內容,為學生提供適合小組合作討論的題目和內容[7].除此之外,在應用導學式小組合作教學方式之前,教師為學生講解導學式小組合作活動的實施價值和相關要點,使學生充分理解相關內容,并在實踐活動中及時表現自己.
在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引入導學式小組合作教學方式,并對其教學效果進行檢驗,綜合評價學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創造全方面發展的機會.教師綜合教師評價、生生評價、學生自評等評價模式,針對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綜合評價,使學生可以得到全面的自我認識,及時發現并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對學生在此過程中取得的進步進行鼓勵,使學生擁有學習、探索動力[8].
例如,教師在講解《負數的初步認識》課程內容過程中,教師應用導學式小組合作教學方法,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要求學生通過自己對負數的理解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負數形式.其中,部分小組發現溫度有零上和零下,零上的溫度屬于正數,零下的溫度屬于負數,部分小組發現可以自主定義正負關系,若定義向東走為正,則向西走為負.從討論過程中,教師發現部分學生已經對相關知識擁有模糊的概念[9].為幫助學生鞏固負數的知識,教師為學生畫出一條坐標軸,要求每一組學生按照坐標軸進行走步,若教師提出“+3”,代表向東走3個格.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在學生評價活動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10].
綜上所述,導學式小組合作教學方法是一種高效教學方式,符合教學改革發展方向.應用在教學活動中,能體現學生的主導位置,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沉浸入授課環境中,凸顯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價值,為學生給予全面指導.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親身體驗解決問題過程,使學生擁有較多交流的機會,并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整體教學效率,推動教育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