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宗艷,郭殿林,趙杰,王麗,崔崇信
(黑龍江科技大學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才供應跟社會需求的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面對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本科高等學校如何培養能夠服務生產一線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是本科高校面臨的一大難題。在高校進行課程思政的研究和實踐,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從而為黨和人民培養具有家國情懷,有擔當,懂得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具有鉆研精神和創新精神的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應用型本科高校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強調“厚基礎,高能力,會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相應的課程來支撐,而課程的構建需要相適應的課程標準來參考。但是目前國家并沒有下發應用型本科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從而使得應用型本科課程標準建設存在照搬或直接套用傳統學科式教育課程標準的現象,然而學科式教育課程標準過分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不利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所要求的基本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本科專業課程標準建設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客觀現實需要。而《信號與系統》是應用型本科自動化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核心課,具有理論性強、涉及大量的理論推導和數學公式的特點。所以教師很容易將這門課程講成數學課,學生也很容易將其作為數學課來學。然而《信號與系統》課程實際上是核心課中的專業基礎課,起到一個從基礎課向專業課、從數學理論向工程應用過渡的橋梁的作用。因此,應用型本科自動化專業的《信號與系統》課程的標準建設對于應用型自動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十分必要的。
《信號與系統》課程是應用型本科自動化專業的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主要研究確定性信號經線性、時不變系統傳輸與處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多年來,教師教學過程中往往過多注重對專業知識的傳授,缺少人文社會科學的立場導向。因此,融入課程思政的應用型本科自動化專業《信號與系統》課程標準建設適應當今時代的需求。
因此,融入課程思政的應用型本科自動化專業《信號與系統》課程標準建設是十分必要的,此項工作的開展能夠對應用型本科自動化專業課程標準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促進自動化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開展,豐富應用型本科自動化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理論體系,拓寬應用型本科自動化專業課程標準建設思路,為自動化專業的專業課標準建設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經驗。
國外方面,德國的柏林工業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芬蘭多科技術學院、美國贈地學院都屬于應用型高校,這些學校的專業課程標準建設都具有比較科學、先進的方法,且均已趨于完善和成熟。
國內方面,圍繞高職院校的課程標準建設研究較多,而關于應用型本科課程標準建設的研究相對較少。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課程標準的開發主體、開發原則和包含要素等方面。沈陽工程學院李雙美研究了應用型本科《大學物理》課程標準的建設,李雙美認為課程目標的定位應重基礎,強應用,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夏建國認為應用型本科專業課程的內容一要重視基礎知識,提升專業知識;二要進行課程內容的重組,著力體現應用。通過加大實踐課時所占比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與應用能力;南京工程學院吳中江主張在應用型本科專業的課程實施過程中應綜合運用任務驅動法、案例分析法及小組合作法等教學方法,強化綜合訓練、仿真訓練、企業實訓等,做到理實結合。
關于應用型本科《信號與系統》課程標準建設的研究很少,多數研究圍繞課程標準建設的某些要素展開,如《信號與系統》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和實驗教學等。
國外高校雖沒有提出“課程思政”等主張和理念,但是他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卻類似于我國在高校提倡的“課程思政”教學理念。主要體現在將道德、倫理、價值理念等教育隱含在公民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歷史教育、民主主義等教育中滲透給學生,教師通過課上授課和課下實踐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不錯的教育效果。
我國的各大高校也作了很多相關研究和實踐,北京聯合大學韓憲洲認為課程思政是對新時代高等教育更好發揮“四個服務”功能的理念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其核心是要求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這三句話的總要求融入各類課程和教育教學全過程、各方面,在立德樹人上實現同向同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孟繁杰等人通過在課堂上適時地講述中國的發展、中國夢、大學歷史、大學故事、身邊的故事等內容的方式讓課程思政在《信號與系統》課堂上隨時飄香;長安大學羅向龍等從培養學習興趣、激發愛國熱情,提高科學素養、培育工匠精神和提升抗壓能力、培養創新思維等幾個方面開展對《信號與系統》課程的思政教學和改革,并對實施步驟進行了探討,使專業課與思政建設有效融合,為構建新時代的全新課程教學體系做了有借鑒價值的探索;海軍潛艇學院程普等人提出挖掘《信號與系統》課程思政元素需要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來實現,比如在講解傅里葉變換時通過對這一理論產生的背景、歷史以及發展過程等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在課程思政改革過程中建設了《信號與系統》課程思政案例庫,固化專業課的隱性思政資源,對《信號與系統》及其他課程思政建設都具有一定的借鑒與推廣價值;延安大學馮娜娜等教師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間,充分挖掘專業課中思政元素,針對《信號與系統》理論性強、知識面廣等特點,輔以雨課堂,采用引導式、啟發式和故事性方法開展教學,挖掘疫情下思政元素與知識的有效融合,實際教學效果表明思政視域下的《信號與系統》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實現“教”和“育”的有機統一,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專業知識、過硬專業技術、較高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而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是培養價值取向正確,具有責任感和擔當,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依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思政培養目標對本課程提出的要求,凝練《信號與系統》課程目標,進一步優化課程知識點,通過調研企業、行業、用人單位及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和深入挖掘隱含于課程內容的思政元素,整合出體現應用型、融合課程思政的課程內容體系,在此基礎上,通過探索有效的融入點及融入途徑,制定出新的課程實施方式,包括以何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能夠滿足企業、行業、用人單位及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信號與系統》課程需要講授的知識點及挖掘出的思政元素在哪個教學知識點、以何種形式、何種切入點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以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并通過確定評價主體、改革考核方式、確立評價方法構建新的《信號與系統》課程的評價體系,進而建設《信號與系統》課程標準。通過實踐,總結其優缺點,進而持續改進《信號與系統》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要素,實現閉環效應。以期實現《信號與系統》課程教學將知識能力培養與立德樹人并重,發揮好本課程的育人功能,培養出既有扎實專業知識、過硬專業技術、較高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又具有價值取向正確,具有責任感和擔當,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為提高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根據課程思政目標,工學課程要注重強化學生的工程倫理教育,可從《信號與系統》課程的相關概念、理論、方法的緣起、歷史、發展及相關科學家的故事等幾個方面充分深入并循序漸進地挖掘《信號與系統》課程思政元素。比如,在講解“信號的分解”這一知識點時,通過介紹信號分解的目的是為了便于研究信號傳輸與處理的問題,分解的方法是將一些信號分解為比較簡單的信號分量之和,來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和學習中利用分解的思想將復雜的問題分解為簡單的任務和模塊,然后各個攻破,從而取得最終的勝利和成功;在講解信號和系統既可以在時域內進行分析又可以在變換域(頻域、復頻域和z 域)內進行分析的知識點時,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一個事物從而實現對事物的全面認識;在講解沖激信號、傅里葉變換、拉普拉斯變換和抽樣定理等知識點時,可以通過介紹和分享狄拉克、傅里葉、海維賽德、奈奎斯特等科學家的故事引導學生學習發現科學問題、提出科學問題并解決科學問題的思路,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努力奮斗的志向。
通過調研企業、行業、用人單位及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對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出的要求及對《信號與系統》課程教學提出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的要求,整合重構《信號與系統》課程教學內容,實現企業、行業、用人單位及地方經濟發展需求與《信號與系統》課程內容的結合。
具體實施思路和途徑如下:抓住每年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招聘會的機會,通過與相關人員溝通了解當前行業、企業及用人單位對自動化人才的需求情況,包括數量、層次、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另外做到與畢業生保持良好的聯系,以便及時了解行業對自動化人才的知識結構的更新需求;同時密切關注地方經濟發展的政策和動向,進而做到能夠及時把握地方經濟發展對自動化人才的需求。通過以上途徑一般只能獲取行業、企業、用人單位及地方經濟發展對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而無法獲取對《信號與系統》課程提出的要求。所以,需要進一步分析以凝練出行業、企業、用人單位及地方經濟發展對《信號與系統》課程的要求。
目前,國家沒有關于應用型本科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本文從課程標準建設的必要性、建設現狀、建設思路、關鍵問題及解決途徑等幾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旨在融入課程思政的應用型本科自動化專業《信號與系統》課程標準建設方面給出一些指導思路和可行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