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紅
(呼倫貝爾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000)
犢牛血痢通常由犢牛胃腸炎疾病引發,感染胃腸炎疾病的原因很多,如營養不良、病菌侵襲以及中毒等,因此,在確診前,應先對血痢的引發原因進行分析,明確其病發根源是營養不良還是病菌侵襲,才能對犢牛血痢進行有針對性的防治。本文通過對犢牛血痢的發病特點、臨床表現以及病死犢牛的剖檢變化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幾點防治措施,以期為犢牛血痢疾病防治提供參考。
犢牛在出生6 個月后到兩年之內是血痢疾病的多發期,老齡牛群體發生血痢疾病的頻率次之,而青年牛大部分比較健壯,很少感染血痢疾病。處于血痢病潛伏期的犢牛或者已經具有血痢感染癥狀的病牛是犢牛血痢的主要傳染渠道,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病牛經過治療已經痊愈的,基本不會再次感染。無論公牛還是母牛都有可能感染血痢,且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在4—7 月份,隨著氣溫逐漸提升,雨水量逐漸上漲,發病概率也隨之升高。主要是由于此時間段草木還青,飼養戶往往會將牛群進行舍外放養,為血痢的傳播創造了條件,如果此時有攜帶病菌的牛排出糞便,在雨水的作用下,可能致使水源、草地或者牛舍發生污染,從而導致犢牛感染血痢。
犢牛血痢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精神疲乏,對乳汁的攝入量明顯變少,同時伴有高燒現象,最高溫度可達40℃以上。此外,患病犢牛的糞便也會出現一定黏性,且出現腹瀉。在發病初期,糞便一般呈粥樣、黃色,但隨著病情的逐漸加重,糞便形態多轉變為水樣,同時伴有惡臭,還有一些患病犢牛會出現血便癥狀。在發病后期,患病犢牛一般會有嚴重的腹瀉表現,并出現明顯的脫水反應,致使其移動速度變得極為緩慢。
犢牛血痢在出現并發性感染癥狀時多表現為肺炎、關節炎等。因此,如果沒有及時控制患病犢牛的病情,則有可能導致病情的進一步惡化直至無法治愈。有些患病犢牛在感染血痢病后,可能會出現有時干便、有時稀便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及時有效的治療,否則患病犢牛很有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死亡。對瘤胃進行聽診檢查時可以發現,其內部有流水聲反饋,且心臟跳動頻率明顯比健康犢牛緩慢。
對血痢病死犢牛進行剖檢工作時可以發現以下現象:皮毛相對于健康犢牛的皮毛要粗糙,淋巴結位置一般會呈現一定程度的水腫現象,且伴有腸黏膜脫落表現,腸道容物相對較少,內容物狀態也較為稀薄,通常還會包含一些血凝塊在其中。從十二指腸到直腸的部分,一般會存在黏膜出血現象,而膽囊則比健康犢牛明顯腫大,其他臟器官與正常犢牛基本一致。
一般分為4 個步驟:第一步,先對患病犢牛做抗菌消炎處理。獸醫人員應做好止血措施,同時還要防止患病犢牛的體液流失,可以靜脈注射38℃的混合藥液,其中包括50mL 的慶大霉素與維生素C 的混合液以及400mL 含5%葡萄糖的氯化鈉溶液,每日注射一次,需要連續注射4d;第二步,補充患病犢牛的體力與能量。獸醫人員可以利用強心補液來補充患病犢牛的體力與能量,所需藥品為10%的安鈉咖10mL、維生素B120mL、安乃近25mL 以及含10%葡萄糖的氯化鈉溶液400mL,將這些藥品充分混合后加熱到38℃,再對患病犢牛進行靜脈注射,每日注射一次,需要連續注射2d;第三步,糾正患病犢牛體內的酸中毒。糾酸排毒需要利用混合藥液,其中包括含5%葡萄糖的氯化鈉溶液250mL 以及5%的碳酸氫鈉注射液200mL,將這些藥品充分混合后加熱到38℃,再對患病犢牛進行靜脈注射,每日注射一次,需要連續注射2d;第四步,改善患病犢牛的腹瀉情況、避免細菌在患病犢牛體內的繁殖以及抑制患病犢牛腸道內容物的發酵。所需藥品為規格1mL 的1%硫酸阿托品注射液,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入患病犢牛的體內,每日注射一次,需要連續注射2d。再為患病犢牛口服規格300mL 的0.1%灰錳氧溶液,每日服用一次,需要連續服用2d。然后轉變為口服0.15g/kg 的磺胺脒,每日服用兩次,需要連續服用4d。
針對犢牛血痢的中藥治療方法比西藥治療方法療效相對較慢,但更具有安全性。首先,可以為患病犢牛灌服止痢散。止痢散的主要成分包含趕風紫40g、龍芽草40g、金銀花25g、訶黎勒25g、熏梅25g、野丈人30g、黑槐花30g、赤術30g、黑地榆30g 以及甘草15g,將這些中藥全部研為粉末狀,再用塑料包裝以每劑300g 的重量分別密封保存。灌服方法為將這些中藥通過適量開水沖調后,待溫度適合入口時為患病犢牛灌服,每日早晚各灌服一次,通常體重在200kg 左右的患病犢牛一次灌服一包即可。止痢散中的野丈人、龍芽草、黑地榆、黑槐花、訶黎勒、趕風紫以及熏梅等中藥在藥方中起主要作用,具有清腸熱、止血以及止瀉等療效。特別是龍芽草在止血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適合各種類型的患病犢牛,除了可以增加患病犢牛的血小板含量與血鈣含量,還可以提升凝血效率,激發血管的收縮功能。而野丈人對痢疾具有針對性療效,除了能清熱解毒,還具有涼血功效,被廣泛用于濕熱痢疾與病毒性痢疾中。此外,赤術與金銀花分別具有燥脾、去濕利水以及清熱解毒等功效,有助于犢牛血痢的治療。其次,針對犢牛血痢還可以用以下藥方,即黃壽丹30g、金藥樹30g、訶黎勒30g、豕苓30g、赤術30g、熏梅30g、金銀花30g、車苦菜30g、血箭草30g 以及20g 甘草,研制成粉末,灌服方法為將這些中藥通過適量開水沖調后,待溫度適合入口時為患病犢牛進行灌服,每日灌服一次,可結合實際癥狀對藥品進行增減。如癥狀比較嚴重,排泄物中只有血沒有糞,且散發刺鼻臭味、舌苔呈黃膩現象,需要增加以下藥品:炒蒲黃30g、川軍炭40g、干歸40g;腹瀉癥狀極為嚴重的需要增加以下藥品:云苓30g、車前子30g;患病犢牛排出的是干燥糞便,但其中混雜有血液,需要減去車苦菜、豕苓,再增加重皮30g、大黃以及枳殼30g 到藥方中。
飼養戶應加強飼養管理,防止犢牛產生過度疲勞的現象,確保母牛擁有充沛的乳汁來喂養犢牛。此外,飼養戶應具備保護水源的意識,以防水源被病毒污染,從而降低犢牛血痢的感染概率。在犢牛飼養過程中,一旦發現有產生血痢疾病的臨床表現,應及時將其與健康牛群進行隔離,同時對牛舍以及牛群的活動區域進行消毒處理,消毒劑可以采用10%的氫氧化鈣水溶液或漂白粉。另外,針對犢牛的糞便也要進行科學處理,避免發生血痢疾病。
首先,發病情況。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某飼養戶采用的是舍飼與放牧相結合的飼養模式,并已經按照相關規范對牛群進行了疫苗接種。但在飼養過程中,養殖戶發現有犢牛出現高燒、呼吸急促以及停止反芻等癥狀,排出的糞便較黏較稀。患病犢牛停止放牧后,與健康牛群隔離。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獸醫人員為患病犢牛注射2d 抗生素,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患病犢牛出現血便狀態。此外,健康牛群中又發現了幾例血痢癥狀的患病犢牛。調查發現,牛舍的整體環境相對較差,缺乏一定的保溫功能,且濕度相對較大,疑似由病菌引發的犢牛血痢。
其次,臨床表現。在本次實例中,感染血痢的犢牛均在哺乳期,50~80 日齡。在病發前期無異常表現,為突然性發病,患病犢牛的精神較為萎靡,眼球呈下陷狀態,鼻鏡較為干燥,患病初期犢牛的鼻涕呈清澈漿液性狀態,后逐漸發展為膿性鼻涕,結膜成發紺現象,行動較為遲緩并伴有低頭、呻吟以及磨牙等抵觸現象,且行走缺乏平衡,后肢肌肉打顫。患病犢牛在站立或臥地時,頭部有顧腹現象,后肢也有踢腹表現。食欲明顯下降,反芻能力也在逐漸弱化,伴有飲水攝入量增加,排尿量減少,并發高燒達41℃。患病犢牛在病發初期排出的糞便為粥樣化,呈黃白色,隨著病情發展轉為水樣化,顏色逐漸呈血紅色,散發出刺鼻性腥臭味,且內容物中包含脫落的腸黏膜、大量黏液以及尚未消化的凝乳塊。在病發的后期階段,患病犢牛的糞便排泄量減少,但次數明顯增加,同時伴有失禁表現。在嚴重腹瀉的影響下,患病犢牛的機體呈脫水現象。獸醫人員通過瘤胃聽診發現,胃部蠕動的聲音較弱、次數較少,腸部的鳴音聲音較大、次數較多,能明顯聽到流水聲;心跳頻率較低,平均60 次/min。觸診發現,右腹部有應激反應,患病犢牛有閃躲表現,對右腹部進行沖擊觸診無明顯震水音。
最后,犢牛血痢的有效防治。在本實例中,對犢牛血痢主要采用的治療手段是西藥療法。先為高燒的患病犢牛注射強心補液,退燒后,再為其靜脈注射混合藥液,其主要成分為10mL 的10%樟腦磺酸鈉注射液、500mL 含5%葡萄糖的氯化鈉溶液以及20mL 的維生素C 注射液,每日注射一次,同時,肌肉注射10mL 的阿尼利定,每日注射兩次,連續注射3d 為一療程。此外,針對沒有高燒的患病犢牛,采用的是高敏抗生素治療方案,靜脈注射混合藥液,其中包含330mL 的維生素K 注射液、500mL 含5%葡萄糖的氯化鈉溶液以及40mg/kg 體重的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每日注射一次,連續注射3d 為一療程。為了糾正患病犢牛的機體酸中毒現象,幫助患病犢牛止瀉,維持代謝平衡,還需為患病犢牛靜脈注射500mL 的含5%葡萄糖的氯化鈉溶液、1mL 的1%硫酸阿托品以及200mL 的5%碳酸氫鈉注射液等混合藥液,每日注射一次,連續注射3d 為一療程。
經過以上治療方法,在持續用藥2d 后,患病犢牛的癥狀明顯改善,血痢次數變少,同時進食量與攝入量逐漸提升。在持續用藥4d 后,患病犢牛普遍停止了血便,糞便形態也逐漸成形,有明顯的好轉現象。在持續用藥6d 后,所有患病犢牛都已痊愈。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向飼養戶進行了日常飼養指導,并科普了有關犢牛血痢的防治措施工作。如加強對牛舍環境的清潔、為牛舍增加保暖措施與通風措施、利用生石灰來保持牛舍地面干燥以及加強對水源保護的重視等。此外,對于出現犢牛血痢的病牛,應及時進行隔離,并將所有病牛活動過的范圍進行全面殺毒。
本文對犢牛血痢的發病特點、臨床表現、剖檢變化逐步進行闡述,并結合實例展示使用中西藥結合治療該病的方法及效果。對患病犢牛要加強護理,飼喂易消化飼料有助于犢牛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