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素芳
(山西省大同市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試驗中心,山西大同 037000)
左云縣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北以明長城為界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地處毛烏素沙漠的南邊緣,是草原游牧文明向中原農耕文明過渡,森林向草原過渡,半沙化區向沙漠區,干旱向半干旱過渡的農牧交錯地帶。國土總面積1314km2,轄8 個鄉鎮,145 個行政村,總人口14.9 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0.64 萬人,耕地總面積58.3 萬畝。全縣海拔1020~2013m,平均氣溫5.5℃,無霜期121d。境內煤炭資源豐富,生態條件優越,是全國重點產煤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近年來,左云縣緊抓住發展養羊的機遇,立足“以農載牧、以牧富民” 的戰略定位[1],已形成了“五園區一基地”,全縣建成90 個的標準化養羊小區(圈舍面積共計33 萬多平方米)。
近年來,左云縣委、縣政府按照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展思路,緊緊抓住各類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左云縣自然生態地理區位和傳統養殖三大優勢,立足“以農載牧、以牧富民” 的戰略定位,始終把發展羊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創收主要途徑,初步形成了“五園區一基地”(即:以富泰養殖園區為中心的張家場片區、以白羊牧歌園區為中心的張果窯片區、以圓通泰養殖園區為中心的任官堡片區、以恒達養殖園區為中心的小京莊片區和旭金恒旺養殖園區為中心的黃村片區;還有一個管家堡種羊繁育基地)的發展羊產業總體架構和以大園區、大項目為引領中小微養殖企業的羊產業發展格局,形成了一種具有左云特色的“種草養畜、自繁自育” 飼養模式,造就了一條“糧草兼顧、發展畜牧” 的產業路徑,成功跨入全省20 個重點養羊縣和畜牧業強縣的行列。
截至2021 年底,全縣標準化養殖小區已達到130個,棚圈總面積達到38.4 萬多m2,新增30.4 萬m2(其中,標準化養羊小區達到105 個)。全縣牛飼養量13134 頭,羊飼養量353154 只,雞飼養量58302 只,豬飼養量47453 頭;肉產量6090t,蛋產量514t,奶產量1296t。其中僅養羊總產值就達到2 億元,農民人均增收4360 元,從而使羊產業成為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畜牧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支柱產業。
左云縣素有“白羊大地” 之稱,因春秋時期游牧民族北狄白羊部落逐水草在此定居而得名[2]。數千年來,地處邊關要塞的左云,雖歷經朝代更替、戰火紛爭、民族交融的洗禮,但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這里的人民,則將幾千年前輩們傳統的養羊和消費習慣一直延續至今。生活在這一草原游牧文明與華夏農耕文明結合部(牧區與農區過渡帶)的左云農民不僅對養羊有著先天的歷史情感,更有著養羊增收致富的現實需求。
左云既地處黃土高原與蒙古高原的過渡帶,又地處北緯40 度左右肉羊養殖的黃金帶。冷涼的氣候特征不利于病蟲害的發生和發展,雨熱同期的氣候條件又有利于牧草和飼料作物的生長,適合草食畜動物的飼養。而作為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易飼養、群眾又樂于飼養的養羊業,無疑更具發展優勢。特別是通過多年的退耕還林還草,全縣境內有宜牧草地81萬畝。81 萬畝草地包括天然草地15 萬畝、灌叢草場面積40 萬畝、疏林草場面積3 萬畝、人工草地23 萬畝(多年生牧草11 萬畝、當年生牧草12 萬畝)。成片草場分布比較密集,牧草資源豐富,為發展養羊產業提供了可靠的飼料條件。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抓住實施《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 等項目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左云縣牧草豐富的資源優勢和傳統的養殖優勢,按照“以農載牧、以牧富民” 的思路,通過出臺優惠政策大力扶持,整合惠農項目強力推進,撬動社會資本多元投入等手段,堅持“種草養畜、自繁自育”,突出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推進、龍頭企業培育壯大、種羊繁育服務體系建設、質量安全體系保障和自主優勢品牌創建“五大工程” 建設,羊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①發展速度快;②建設標準高。所有養殖小區全部按專業標準進行設計和建設,基礎設施實現全配套,具備了科學生產的良好條件;③發展效益好。2021 年全縣農民人均養羊收入達到4600 元;④發展格局初具規模。全縣涌現出根源牧業、白羊牧歌、圓通泰等一批養殖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生產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帶動起900 戶飼養50 只以上能繁母羊的養殖大戶。培育出適合左云養殖的新品系“雁云白羊”[3](擬定名),組成了自主優勢羊肉品牌“白羊牧歌” 和40 余人的經紀人隊伍,并與蒙羊牧業集團簽訂《肉羊產業發展戰略合作意向書》。初步形成了左云縣打得出、叫得響、效益好的集自繁、自育、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羊產業鏈,呈現出鄉鄉有龍頭、村村有大戶,以大項目、大園區、大養殖戶示范引領,中小微養殖戶普及的羊產業發展格局。
2.2.1 黨委重視,政府支持,大力發展羊產業的環境已經形成
近年來,左云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先后出臺了《左云縣發展養殖業貸款貼息扶持的實施意見》 《關于鼓勵農民人工種草種灌發展庭院養羊業的實施意見》 《關于進一步推進全縣羊產業的實施意見》 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通過多方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同步整合所有惠農項目等手段,統一規劃養殖園區。累計投資2.7 億多元,全縣建成90個的標準化養羊小區(圈舍面積共計33 萬多m2),已形成了以根源牧業公司為代表的個人投資、以白羊牧歌畜牧產業園為代表的合作社投資和以圓通泰、恒達等為代表的“合作社+農戶” 投資等多種投資形式的運營模式,帶動起全縣2 萬多農戶從事養羊業。一系列有效措施,形成了全縣上下大力發展羊產業的濃厚氛圍,這是左云縣建立并實施好“糧草兼顧” 型農業結構,做強做大羊產業的有力保證。
2.2.2 龍頭引領,整體跟進,大力發展羊產業的基礎已經扎牢
為了使全縣羊產業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實現量的膨脹與質的提升。近年來,左云縣全力推廣適合本地養殖,繁殖率高,起群快,比較效益好的杜寒羊、杜湖羊作為主養畜種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縣養羊規模在短短5 年的時間內,出現了良性發展的局面,并涌現出黑土口生態園有限責任公司、白羊牧歌畜牧產業園、圓通泰養殖園區等一批養殖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培育出900 戶飼料飼養50 只以上能繁母羊的養殖大戶,初步形成了圈舍標準化養殖與農戶家庭散養相結合的飼養模式。園區養殖以育肥為主,散養戶以繁育為主的,相互促進補充。
2.2.3 整合力量,多元打造,大力發展羊產業的科技服務保障體系日趨完善
為確保羊產業的健康安全發展,職能部門在科技培訓指導與服務方面加大力度。①組織農業、畜牧、科技等部門定期對從事畜牧養殖業的農民、基層畜牧獸醫系統的技術人員進行分期分批的專業技術的培訓,使廣大養殖戶和基層技術人員的科學飼養管理水平得到穩步提升;②依托根源牧業種羊場與天津奧群牧業有限公司等外地大型養殖企業合作,每年定期舉辦人工授精培訓班和養羊知識培訓班,分別對專業技術人員和全縣的養殖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極大地提高了養殖從業人員的科學養羊技術和基層畜牧技術人員推廣應用適用新技術的能力;③分別聘請高級技術人員兼任左云縣養羊產業技術顧問,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服務支撐。特別是近五年同期發情、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兩項技術的應用和“雁云白羊”自主品系的培育,為左云縣羊產業實現優種化、科學化、現代化、規?;B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保障左云縣“糧草兼顧” 型農業結構和羊產業的技術支撐。
2.2.4 政府主導,企業推進,自主優勢品牌創建工作已然起航
創建自主優勢品牌,是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羊產業經濟效益,做強做大羊產業的保證。近年來,在左云縣相關部門的積極支持引導下,經“白羊牧歌” 畜牧產業園的努力運作,已成功地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注冊了“白羊牧歌” 肉羊品牌,現正在積極申報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和有機綠色食品。可以預見以綠色、生態、有機為優勢的左云羊肉品牌在晉北乃至于京津地區站穩的基礎上,實現打出山西走向全國的設想將很快成為現實,這是左云縣建立并實施好“糧草兼顧” 型農業結構,做強做大羊產業的發展趨勢。
2.2.5 健全機構,強化管理,安全發展的保障機制已經形成
為了確保全縣羊產業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發展,近年來,我們把畜產品質量安全作為一項民心工程,先后建立了7 個鄉級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制定了《推進規模健康養殖的實施方案》[4],扎實開展集中免疫、畜產品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等相關工作,狠抓從源頭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實現了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這是左云縣建立并實施好“糧草兼顧” 型農業結構,做強做大羊產業的安全保障。
突出的表現是:在整個養殖產業鏈,尤其是羊產業鏈條上缺項還太多,且不說因品牌建設滯后,市場銷售平臺搭建不夠,畜產品加工有名無實,飼料加工幾乎空白而造成產前、產后利益拱手讓人,就連中間的飼養效益這一塊也要受制于人。這些要命的短板如不盡快補齊,勢必影響左云縣畜牧產業進一步做強做大。
為了切實加快左云縣科學、可持續的“糧草兼顧” 型農業結構建設步伐,使左云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民人均收入盡快實現倍增,調動相關業務部門,充分發揮“糧草兼顧” 型農業結構領導組統籌協調作用,做好項目的規劃設計和督促檢查,進而把這一關乎左云農業發展及農民增收的示范項目做大做實。
認真落實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牧業項目、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項目、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草食畜棚圈建設項目等,加大棚圈建設、牧草種植、青貯窖建設、機械設施方面的扶持性投入,不斷增強全縣規模飼養能力。同時按照“資金來源不變,管理渠道不亂,使用方向不變” 的原則,繼續整合科技培訓、水利、林業、農業綜合開發等資源,科學規劃,捆綁實施,推動種草養羊業發展和提高。
著力將縣財政每年計劃拿出的2000 萬元的羊產業發展基金,一部分用于配套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種羊生產繁育的補貼、規模養殖園區的補貼、中小養殖戶的補貼、種植草玉米等,另一部分用于當年生飼草的補貼、購置畜牧機械設施的補貼、飼草料加工場建設的補貼、人工授精站點建設的補貼、疫苗接種免疫的補貼。繼續實行貸款貼息、能繁母羊進行保險補貼等,以加快推進左云縣羊產業發展的規?;藴驶推放苹ㄔO進程,使左云縣在“糧草兼顧” 型農業結構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的模式,走出左云農村經濟全新發展的格局。
①搞好服務保障。采取發放資料與上門指導,日常科普與集中培訓。在畜牧部門強化技術服務的同時,繼續從中國農大、山西農大、省農業農村廳和市農業農村局常年聘請8 位專家教授,作為產業發展與技術顧問,在推廣同期發情、胚胎移植技術的同時,利用雜交技術培育自主品系“雁云白羊”。既從園區規劃建設、肉羊繁殖與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提供系列化的技術支撐,又為全縣羊產業發展提供優良保障。②強化安全保障。縣財政要專項列支建立防控激勵機制,強化動物疫情監控,扎實開展春秋集中免疫和日常補免,規范畜產品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等工作,為全縣羊產業發展提供安全保障。③實施品牌戰略。鼓勵和引導養羊龍頭企業,打好綠色、生態、有機“三張牌”,積極運作申報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原產地標記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以提升了左云羊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①在工作思路創新上,堅持“自繁自育、種草養畜” 的發展思路,加速轉變傳統養殖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合理布局、分期實施、穩步推進的方針,繼續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推進、龍頭企業培育壯大、種羊繁育服務體系建設、質量安全體系保障和自主優勢品牌創建“五大工程”,積極構建良種繁育、肉羊育肥、科技服務、產品加工、產品營銷、循環發展的生態畜牧產業體系,推動羊產業發展的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實現經濟效益穩步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和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②在服務機制優化上,要繼續強化已有的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的同時[5],進一步加強畜牧技術部門的運作,定期對人員進行培訓,提升服務能力,從而為強化產業發展,把左云羊產業這個品牌做強做大,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③在服務能力提升。根據左云羊產業快速發展的實際,立足于政府為養殖場戶提供更加優質服務的需要,我們要因勢利導,創新工作思路,創新服務手段,在不增加政府財政負擔的前提下,遵循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走市場化運作之路。積極整合資金,積極推動疫病防控和繁育改良服務購買社會化服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