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連軍 蔡慧茹
兒童扁桃體、腺樣體肥大是引起小兒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主要病因,臨床主要表現為睡眠質量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嚴重者可導致智力低下[1]。目前主要采用扁桃體合并腺樣體切除術治療,受手術時間短、刺激強及術后咽部疼痛等諸多因素,患兒麻醉恢復期常出現疼痛、譫妄、躁動等癥狀,目前預防躁動的主要措施為應用鎮靜鎮痛藥物,但這些藥物容易引發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2],增加窒息風險,并延長麻醉恢復時間。右美托咪定為α2受體激動劑,作用于中樞藍斑核團,具有良好的鎮靜、抗焦慮和催眠作用[3]。本研究擬觀察右美托咪定對小兒扁桃體和腺樣體切除術后早期鎮靜、鎮痛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批準,并與患兒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選擇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宿遷市中醫院行擇期全身麻醉下扁桃體和腺樣體切除的48 例患兒,年齡2~10 歲,體重10~40 kg,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為Ⅰ級或Ⅱ級。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右美托咪定組和對照組,每組24 例。右美托咪定組男16 例,女8 例;平均年齡(6.00±1.96)歲;平均體重(30.88±5.09)kg;平均術前mYPAS-SF 評分(30.63±4.02)分。對照組男14 例,女10 例;平均年齡(6.75±2.17)歲;平均體重(30.21±5.92)kg;平均術前mYPAS-SF 評分(31.08±4.92)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麻醉方法 患兒入室后開放上肢靜脈通路,靜注咪唑安定0.05 mg/kg,面罩吸氧,常規監測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兩組麻醉誘導均注射異丙酚2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順式阿曲庫銨0.25 mg/kg。肌松完善后插入氣管導管,右美托咪定組泵入0.1 μg/kg 右美托咪定10 ml,10 min 內注完;對照組靜脈持續泵注等容量生理鹽水,10 min 內注完。兩組持續泵入異丙酚3 mg/(kg·h)和瑞芬太尼 10 μg/(kg·h)維持麻醉,直到手術結束停止。待患兒恢復自主呼吸、潮氣量(VT)>6 ml/kg、脫氧5 min、血氧飽和度(SpO2)>95%且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恢復后拔除氣管導管,繼續面罩給氧,保證患兒生命體征平穩后送PACU。對蘇醒期躁動嚴重患兒,根據患兒情況予以靜脈注射異丙酚0.5~1.0 mg/kg 或芬太尼1~2 μg/kg。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比較兩組疼痛、譫妄及焦慮評分 分別記錄T1、T2、T3、T4、T5、T6 和T7 的POCIS評分、mYPAS-SF 評分、PAED 評分情況。①術后疼痛評分:采用POCIS[4]對患兒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其中0 分表示無疼痛,1~2 分為輕度疼痛,3~4 分為中度疼痛,5~7 分為重度疼痛。②術后譫妄及焦慮評分:采用PAED[5]對患兒譫妄情況進行評估:量表包含5 個項目,總分20 分,其內容包含認知改變、意識紊亂等,分值越高表示兒童蘇醒期譫妄傾向性越強。③術后焦慮評分:采用漢化版mYPAS-SF[6]對患兒焦慮情況進行評估,分值23~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兒童焦慮狀態越嚴重。
1.3.2 比較兩組麻醉恢復情況 記錄兩組氣管插管拔除時間(手術結束至拔出氣管插管)、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手術結束至自主呼吸恢復)、拔管后PACU 停留時間及鎮痛藥物補救率。
1.3.3 比較兩組相關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記錄PACU內心動過緩、惡心嘔吐、喉痙攣、氧飽和度下降等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疼痛情況比較 右美托咪定組T1、T2、T3、T4、T5、T6 和T7 的POCI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POCI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POCIS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譫妄情況比較 右美托咪定組T1、T2、T3、T4、T5、T6 和T7 的PAED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PAED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PAED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焦慮情況比較 右美托咪定組T1、T2、T3、T4、T5、T6 和T7 的mYPAS-SF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mYPAS-SF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mYPAS-SF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 兩組麻醉恢復情況比較 兩組術后氣管插管拔除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后 PACU 停留時間及鎮痛藥物補救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麻醉恢復情況比較[ ,n(%)]

表5 兩組麻醉恢復情況比較[ ,n(%)]
注:兩組比較,P>0.05
2.5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兩組PACU 均內未出現心動過緩、惡心嘔吐、喉痙攣、氧飽和度下降等不良事件。
圍術期小兒氣道管理是小兒扁桃體和腺樣體切除術的重要內容。研究表明,小兒扁桃體切除術后蘇醒期喉痙攣的發生率高達20%[7-9],這種喉部肌肉反射性痙攣收縮狀態導致氣道關閉,阻止新鮮氧氣進入肺部,可導致嚴重的低氧血癥[10-13]。由于口咽部神經支配豐富,在該部位進行手術操作的刺激強烈,可引起強烈的應激反應,臨床需完善鎮痛鎮靜措施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合理選擇麻醉藥物至關重要,既要求能減輕手術刺激導致的應激反應,又要不影響麻醉蘇醒質量,不增加麻醉后不良事件發生[14-16]。
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度選擇性的α2受體激動劑,主要通過其內源性的促睡眠途徑產生鎮靜及催眠的效果,具有較強的抗交感興奮、抗焦慮、鎮痛及鎮靜作用,不僅能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更具有呼吸抑制發生率低的優點[17-19]。研究顯示[20,21],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兒童扁桃體和腺樣體切除術后躁動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患兒麻醉誘導完畢給予0.1 μg/kg 右美托咪定泵入后,評估T1、T2、T3、T4、T5、T6、T7多個時間點的POCIS 評分、mYPAS-SF 評分及PAED評分,右美托咪定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其術后早期右美托咪定組疼痛、焦慮及譫妄均得到明顯改善。兩組氣管插管拔除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后PACU 停留時間及鎮痛藥物補救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術后均未出現嘔吐、抽搐、呼吸暫停等不良事件。表明在全身麻醉過程中輔助應用此類藥物安全可行。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下小兒扁桃體和腺樣體切除術中的應用安全可行,可以有效緩解患兒術后早期疼痛、焦慮及譫妄情況,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