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安琪 劉慧楠
(作者單位:南京傳媒學院)
通過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結合場域理論,本文對新媒體場域內涵作出如下總結:新媒體場域即在互聯網等新技術構建的傳播環境中,以網絡為載體,實現信息傳播和互動,具有多元化內容屬性的產品,可以吸引廣大網絡用戶,且具有競爭和對比的各種關系總和[1]。
基于傳媒行業情況,黨中央提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的要求,新聞媒體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更是改革的重點。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為例,其在2018年基于“臺網并重、先網后臺”的思路,調整新聞傳播布局,逐漸將重心向互聯網領域傾斜;2019 年成立新聞新媒體中心,專門負責新媒體領域發展事務,推出《主播說聯播》短視頻欄目[2]。該欄目以《新聞聯播》當日播發的內容為基礎,結合網友意見選擇重要事件,由當日節目主播用“接地氣”的方式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解讀和點評,打破了傳統主流媒體嚴肅的刻板印象。2019年8月份,《主播說聯播》在抖音、快手、嗶哩嗶哩(bilibili,又稱“B站”)、微信、微博、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每日發布,打造完善的多媒體傳播矩陣,同時也積極與其他主流媒體如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協同合作,擴大新聞傳播覆蓋面,在多方支持下,這一節目瞬間爆火,深受廣大網友青睞。
當前主流傳播渠道包括微博、微信、抖音、快手、B站、西瓜視頻、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其中微博和抖音的受眾群體最為廣泛。微博依托用戶基數大、信息交互快及裂變式傳播等特點,成為《主播說聯播》最先爆火的平臺。《主播說聯播》在該平臺上爆火,證明其傳播方式和內容與當代青年群體的閱讀習慣相契合[3]。除此之外,《主播說聯播》在微信、B站、央視新聞客戶端、抖音、快手和西瓜視頻等平臺,也受到青年群體的關注,成為當前重要的新媒體場域。
綜合來看,當前《主播說聯播》的傳播渠道及其建設情況存在以下特點:第一,傳播渠道多,幾乎涵蓋所有的主流新媒體平臺;第二,受眾覆蓋面廣泛,雖然不同平臺存在差異,但總體上以中青年用戶為主;第三,只在微博和抖音平臺有專用賬號專門負責發布欄目信息,在其他平臺欄目信息多與其他信息混同發布。
與此同時,在發布方式方面,媒介融合成為主要趨勢,尤其在新時期,實現多種傳播方式在特定傳播場域中融合發展成為必然趨勢。《主播說聯播》在多平臺實現同步發布,雖然節目內容相同,但在不同傳播場域,依據不同平臺的用戶群體的閱讀習慣和傳播模式,有針對性地作出調整。綜合來看,《主播說聯播》在不同平臺上的發布方式如表1所示。
結合表1內容,在發布方式上可以總結如下成功經驗:第一,因“媒”制宜,科學結合媒介特點,靈活調整發布方式;第二,基于不同平臺受眾閱讀習慣,科學設置發布方式;第三,主動設置議程,并掌控輿論走向,適當引導輿論發展;第四,科學劃分設置欄目,打造獨特的品牌辨識度標識,提升核心競爭力。

表1 《主播說聯播》在不同平臺上的發布方式匯總
筆者以《主播說聯播》欄目為例,選取2020年8月1日到2021年2月28日第一次發布的單個節目作為分析單元,對該時間段的內容進行研究。由于不同傳播渠道用戶閱讀習慣的差異,傳播內容和時長也會存在差異,為了確保研究結果具有說服力,主要從微博、微信等內容較完整的平臺上取得研究樣本。
經過系統性梳理,筆者最終選取了186份節目樣本,對取得的節目樣本進行了分類和編碼,如表2所示:
筆者結合表2對樣本內容的分類和編碼,對其展開詳細分析,最終得出結果,如表3所示。

表2 研究樣本分類與編碼表

表3 調查結果統計表
結合研究結果,可以得出選題領域、包含新聞事件數目、包含網絡熱詞/“梗”數目、是否提到網友觀點、情感屬性、背景音樂類型、是否有音效、主持人是否有特殊體態、字幕中是否有表情符號幾項內容對《主播說聯播》欄目在新媒體場域傳播和對用戶群體的吸引力上有深遠影響。具體來看,基于不同場域的傳播特點,設置新聞事件數目是該欄目在不同平臺得到良好傳播的關鍵。同時,結合不同平臺用戶的興趣,適度引用網絡熱詞或者“玩梗”為其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積極在傳播內容中引用網友觀點可有效提升大眾參與討論、轉發的熱情。除此之外,在傳播過程中,情感屬性和背景音樂類型會影響大眾對傳播內容的喜好。如果傳播內容的情感屬性定位準確,搭配的音樂合情合理,其在傳播范圍和傳播效率方面更具有優勢。最后,傳播內容中是否有音效、主持人是否有特殊體態、字幕中是否有表情符號,也會影響大眾對傳播內容的評價,當音效適當、主持人互動得宜,字幕出現適時,可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傳播內容得到大眾青睞[4]。
本文結合《主播說聯播》節目的成功經驗,對新媒體場域主流媒體話語權創新性建構給出以下三點實用性建議。
主流媒體相較其他媒體而言,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占據優勢,具體來看,可分為內部優勢和外部優勢兩部分。其中內部優勢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信息方面,主流媒體多與政府存在緊密聯系,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很多“獨家信息”,如政策變化、文件出臺等,這在新聞傳播中占據“時效性”“權威性”優勢;二是技術方面,主流媒體成立時間較長,漫長發展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新聞生產模式比較完善,與自媒體相比,在新聞品質方面更有保障,再加上部分主流媒體自身經營能力較強,有雄厚的財力支撐自身技術改革,其在新興技術應用和探索方面甚至比新媒體更具有優勢;三是人才方面,基于主流媒體的重要性,其在人才選拔時“門檻”相對更高,篩選指標更為系統完善,所以成功入選人員的綜合實力和素養普遍較高,再經過實踐培訓和前輩指引,專業知識更為扎實,這也為主流媒體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外部優勢主要包括品牌優勢和影響力優勢兩個方面:品牌優勢在于我國主流媒體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且發展時間更長,使其自身品牌在大眾中具有更高知名度;影響力優勢在于長期發展使其具有良好、堅實的受眾基礎,盡管新媒體憑借高效性和新穎性能夠吸引一部分受眾,但主流媒體的地位很難被撼動。基于此,主流媒體在進行話語權創新性重構過程中科學梳理自身優勢,結合新媒體時代技術特點,整合優勢資源,依據統籌規劃思想進行新媒體場域布局,完全有可能保持長久生命力。例如,《主播說聯播》就是借助主流媒體新聞節目《新聞聯播》的優勢,短時間內吸引大量觀眾關注,無形中弱化節目前期推廣的難度和成本,再加上現代化技術支持下的流暢畫質和節目特效,都為《新聞聯播》這一主流媒體新聞節目實現話語權創新性重構提供支持[5]。
新媒體時代,新聞行業以創新為動力推動自身發展是必然趨勢,基于時代背景,主流媒體想要保持長久生命力,創新發展路徑是關鍵。筆者結合《主播說聯播》節目成功經驗,從文本表達和語態方面入手,提出創新性建議,例如在新聞中加入網絡熱門詞匯、網絡“熱梗”、表情包,配以個性音效,改變傳統說教式語態和命令式語態,積極推動個人視角表達、營造平等傳播環境等,可實現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時,打造獨特的“語境、語態、文本表達”風格[6]。這種創新思路為主流媒體話語權表達形式改變提供借鑒,可助力其適應新媒體場域發展規律,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因此,主流媒體依據自身在新聞可信度方面占據的優勢地位,在新媒體場域中構建平等的交流氛圍,在保證內容真實性和時效性過程中,推出“親民化、接地氣”的新聞內容,堅持“內容深耕”,從表達和語態方面入手,增添播報內容趣味性,營造“熱點”,對建構話語權有積極作用[7]。
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發展,大眾對于社會事件的參與度明顯提高。以往傳統主流媒體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大眾在此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接收信息,無法表達自身的想法和意見。新媒體出現后,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本文以《主播說聯播》欄目為例,提出三點重構主流媒體話語權的建議,旨在為主流媒體從業人員提供借鑒,最大限度地發揮主流媒體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