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英 尹 月
中老年人群為腦梗死的高發群體,大部分患者因發病后生活自理能力及神經功能喪失,有著極大的心理落差,從而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對病情恢復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甚至使病情不斷加重[1]。臨床上對腦梗死一般應用溶栓、抗血小板凝聚、抗凝等手段,但整體效果欠佳。相關研究顯示,對腦梗死治療中,采用丁苯酞聯合阿替普酶可以起到極好的治療效果,不但能夠改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也可促進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快速恢復[2]。鑒于此,本研究就丁苯酞聯合阿替普酶對患者腦血管功能的影響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中一東北國際醫院收治的80 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20 例,年齡48~78 歲,平均(63.01±5.01)歲,病程2.5~5.5 h,平均(4.01±5.51)h;觀察組男19 例,女21 例,年齡48~79 歲,平均(63.51±5.21)歲,病程2~5.5 h,平均(3.81±0.60)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首次發作;2)溝通能力好;3)意識清晰。排除標準:1)智力障礙或精神障礙;2)重要器官疾病;3)妊娠期或哺乳期;4)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
對照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J20160054)進行靜脈溶栓,注射劑量為0.9 mg,第一次以總劑量的10 %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之后1 h 內持續泵注剩余的劑量。然后使用依達拉奉清除自由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抗動脈硬化。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丁苯酞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治療,100 ml/次,靜脈滴注時間在60 min以上,2 次/d。兩組持續治療兩周。
1)使用經顱多普勒超聲(TCD)對患者的局部腦血流量腦血管儲備(CVR)、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速度(MFV)進行檢測。具體如下:患者取仰臥位,將探頭放在雙側顳窗,深度44~66 mm,對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信號進行反復探查,平穩后將探頭固定,獲取頻譜形態信息,對患者的MFV 統計,告知患者正常吸氣,然后屏住呼吸,共30 s,凍結屏氣結束時頻譜信息,對屏氣結束時的平均血流速度(MFV1)進行計算,保存結果后脫機分析。CVR=(MFV1-MFV)/MFV×100%。2)治療效果:按照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神經功能對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估。顯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降低85%以上;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NIHSS評分下降45%~85%;無效:未達上述標準。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3)并發癥:包括皮膚瘙癢、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4)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 指數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估,總分100 分,分值高則代表日常生活能力好。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MFV、CVR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MFV、CVR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腦血管功能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腦血管功能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Barthel 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Barthel 指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Barthel 指數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Barthel 指數比較(分,)
腦梗死即缺血性腦卒中,是指腦部血液供應不足缺氧,或者缺血而導致的局部腦組織出現軟化、壞死病灶的疾病。一般來說,腦梗死患者發病后,會有一些不良的癥狀,例如高熱、惡心、嘔吐、頭暈、頭痛等,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有效治療,還會引起一些其他的并發癥,從而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目前,對于腦梗死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藥物療法[3],因此尋找有效的治療藥物便顯得非常重要。
阿替普酶屬于第3 代新型溶栓藥物,可降低側支循環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微循環改善,血液黏稠度降低,起到血管再通的效果,但臨床實踐顯示,僅單一使用阿替普酶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溶栓治療,極易受到時間窗的限制,易出現出血等并發癥,同時擴張血管效果不佳[4]。丁苯酞可以有效擴張腦血管,改善局部腦組織血液微循環,增強抗氧化應激,并對線粒體進行有效的保護,使細胞能量代謝得到一定的改善,炎癥反應也能夠明顯減輕,進而有效保護神經元,修復神經功能缺損,同時不良反應極輕[5]。同時丁苯酞也能減輕腦水腫,改善側支循環,在縮小腦梗死面積的基礎上,對氧自由基的釋放產生抑制作用,使腦組織損傷減輕[6]。聯合使用阿替普酶、丁苯酞注射液,對腦梗死治療,可以將單一使用阿替普酶治療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將藥效發揮出來,保證療效[7-9]。阿替普酶、丁苯酞各有各的藥理作用,可在不同靶點發揮作用,于靜脈溶栓的時間窗內,均能夠改善腦梗死患者的預后。臨床實踐顯示,對腦梗死治療中,于溶栓時間窗內,能夠將閉塞血管開通基礎上形成新的側支循環,可將預后與神經功能損傷情況改善[10-11]。王學靜等[12]指出丁苯酞+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對急性腦梗死(發病4.5 h 內)治療能夠取得極好療效,可改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水平,與單一使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的安全性相當。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另外,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MFV、CVR 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Barthel 指數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采用丁苯酞+阿替普酶治療腦梗死,安全性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腦血管功能,提升治療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