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太芝
摘? 要:鄉村學生受地域、家庭等因素的影響,閱讀意識淡薄,閱讀量少,閱讀習慣很難養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文章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入手,廣泛開展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進鄉村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鄉村學生;閱讀習慣;家校聯手
良好的閱讀習慣既可以拓寬視野、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又可以提升學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表達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會使學生終身受益。在多次的學生家訪中,筆者發現很多偏遠的鄉村學生沒有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大部分學生沒有閱讀習慣的原因是家長受教育程度低,不會指導和引導孩子進行閱讀。這些家長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認為孩子在學校學習,一切都交給教師。家庭中很少有人閱讀,沒有閱讀氛圍,更沒有閱讀或者引導孩子閱讀的理念。有些家長片面地認為,讀書就是學習課本,課外書就等于優秀作文集、各學科練習冊。這樣一種狹隘的概念也束縛了學生的閱讀廣度。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如何讓鄉村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入手。
一、學校——開展閱讀教學,激發閱讀興趣
1. 安排專人教專課
為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學校可以設置閱讀教學課,每周每班一節課,配有專門的教師教學。按學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制訂不同的閱讀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2. 固定每天閱讀時長
根據21天法則,學生培養一個習慣大約需要三周,而重復90天以上,則會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因此,在學校可以利用早讀或午休后的時間進行集中閱讀,使學生在每天固定的閱讀中形成閱讀的意識,加之教師的引導,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 設定不同的主題
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教師設定不同的主題。例如,以“我和我的故事書”為主題,可以設定共讀一本課外書、共議一個小故事、共評一個人物、復述同一個故事的“四個一”活動。以“讓名著走進課堂”為主題,讓一本本中外名著走進課堂,走近學生的身邊,放在學生的案頭,成為他們的“朋友”。同樣的書讓不同的學生閱讀、討論,可以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對閱讀的興趣。
4. 舉辦多種活動
教師還可以根據自身班級特點組織活動。例如,組織“爭讀閱讀章”活動。學生每讀完一本書可以獲得一個讀書章,十個讀書章可以獲得一個“讀書之星”稱號,獲得五次“讀書之星”稱號的學生可以獲得“讀書狀元”的稱號。每周統計一回,每月評比一次。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喚醒學生的閱讀熱情。
中、高學段的學生還可以開展讀書續寫活動。例如,選擇一本你認為非常精彩的書,總結出主人公的性格、愛好和興趣,為他們續寫一段新的故事,在交流活動中講給同學們聽,比一比誰續寫得更加精彩。這樣,將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書籍內容的了解深度。
二、家庭——家校聯合,改變傳統閱讀觀念
1. 開家長專題講座
學校可以通過召開專題家長會講座,幫助每位家長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家長對課外閱讀的認識,并鼓勵家長閱讀,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通過這種方式,在家庭中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 辦親子共讀活動
學校可以開展親子共讀一本書活動,組織家長與孩子共同讀一本書,召開分享會。利用訪談的方式,家長與孩子分享各自對所讀內容的理解和心得體會,使個體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家長會發現孩子思想上的成長,親子溝通也更融洽了。還可以采取孩子讀給家長聽或復述給家長聽的方法,讓孩子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讀給家長聽,誦讀時要帶入感情,這樣可以讓孩子以主人公的角度更深刻地了解內容。讓孩子將所讀書籍復述給家長聽,既加深了孩子對書籍內容的了解,又鍛煉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聽書的過程中,家長還可以與孩子互動,通過探討、交流,加深對書中的精彩片段的記憶,增強孩子讀書的樂趣。
3. 設家長分享平臺
學校可以邀請家長開分享會,讓家長從自己的角度談見解。面對同樣的孩子,他們有共同的語言。在分享平臺中,大家可以談育子心得,分享閱讀方法。“同位感”會迅速拉近家長之間的距離,效果顯著。
三、社會——搭建社會平臺,營造閱讀氛圍
為了進一步創設閱讀環境,營造閱讀氛圍,學校還可以引入社會力量,開展以閱讀為主題的一系列相關活動,如開展“開一次圖書推薦會”“辦一場圖書義賣”“做一期大學生回鄉講座”“讓一本書漂流”等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營造出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1. 開一次圖書推薦會
在圖書推薦會上,學校可以設置“最佳推銷獎”,評選“優秀推介員”。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本書,將自己認為書中最精彩的、最吸引人的內容,用自己的方式推薦給大家。通過“優秀推介員”的評選,引導學生在強化閱讀深度的同時,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促進學生之間的廣泛交流。
2. 辦一場圖書義賣
義賣是由學校搭建的交易平臺。圖書來源于社會捐助、教師捐書、學生個人收藏等不同渠道。在義賣這一平臺中,學生既可以是賣家,又可以是買家,每個人都可以買到極其優惠的、自己沒有閱讀過的書籍。這樣身為學生的買家與賣家有了一次廣泛交流書籍的機會,營造“愛讀書,讀好書”的氛圍。
3. 做一期大學生回鄉講座
學校可以邀請高校在讀大學生利用假期返鄉時間為學生做講座,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大學學習與生活中的經歷、見聞與學生分享;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難忘的經歷向學生講述,告訴學生外面世界的精彩。大家在交流中紛紛講述閱讀的重要性,結合自己的經歷分享讀書的方法。這些都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
4. 讓一本書漂流
在活動中,師生可以為每一本圖書貼上由圖書主人親手設計的精美的漂流卡,每名閱讀的學生將會在漂流卡上留下自己名字,寫下自己的心得,這樣傳遞的不再單單是一本書,更多的是一種學習方式,一種讀書情懷。
四、結束語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談及讀書的好處,人民群眾多讀書,我們的民族精神就會厚重起來、深邃起來。由此可見,讀書對一個人、對一個民族的重要性。學校、家庭、社會聯手為學生搭建閱讀平臺、營造閱讀氛圍、培養閱讀習慣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實現的目標。筆者認為,教育者應該根據時代的不同,探索適合的、能夠引導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斷改進,長期不懈地堅持下去,為培養鄉村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不斷努力,讓終身學習的理念在鄉村學生的身上扎根、生長,這將為整體提高學生素質邁出堅實的一步。
參考文獻:
[1]張東敏. 家校聯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 閱讀與作文,2018(31).
[2]溫醒娥. 家校聯合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J]. 課外語文,2018(31).
[3]陳天嬌. 家校合作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相關思考[J]. 西部素質教育,2017,3(13).
[4]王云芳. 家校合育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J].甘肅教育,2020(9).
[5]張燕. 家校合力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J]. 青海教育,2018(5).
[6]郁金星. 淺談家校配合,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J]. 學周刊,2016(6).
[7]張啟勝,張霞. 凝聚家校合力? 培養學生良好習慣[J]. 教學與管理,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