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璇
摘? 要:音樂能夠洗滌學生的心靈,給他們以美的享受。合唱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其既能夠調動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又能夠讓學生在音樂旋律的跳動中逐漸形成感知能力,提高審美水平。教師要以教材為基準,從曲目選擇、興趣引導、加強交流等方面不斷優化合唱教學方式,提高合唱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審美素養。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審美素養
合唱是演繹音樂的方式之一,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合唱是指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一種藝術門類,也是聲樂領域中傳播極廣的一種藝術形式。合唱不僅能夠調動全體學生參與教學、共同演繹優秀的音樂作品的熱情,還有助于學生鞏固音樂基礎知識,使學生在有序的合唱組織、優美的和音旋律中感受到音樂之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合唱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推進學生音樂審美素養的深入發展。
一、選取合適曲目,奠定合唱基礎
合唱效果與旋律的編排方式有關。單聲部、雙聲部和多聲部是合唱的常見形式。單聲部能夠突出主要旋律,提升學生的凝聚力;雙聲部或多聲部的合唱方式,需要將學生分為不同聲部,各司其職,考驗學生的協調性,也能夠增強歌曲的層次性。據此,教師可以選取的曲目主要有兩類:一是專門為合唱表演而編排的曲目。例如,湘藝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以下統稱“教材”)六年級上冊《歡樂頌》這首曲目,其節奏歡快、旋律簡單、歌詞易懂,學生容易接受,且參與度高,適合進行合唱教學。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聲部,男生負責低音聲部,女生負責中音和高音聲部。女聲清亮柔和,男聲渾厚有力,能夠產生富有層次、盛大歡快的合唱效果。二是對教材原本曲目進行改編,增加聲部來訓練學生對旋律的整體感知和對節奏的把握。例如,在教學教材二年級上冊《大鐘和小鐘》這首曲目時,教師可以組織一個聲部負責演唱描述大鐘的歌詞,另一個聲部負責演唱描述小鐘的歌詞,不同的聲音交匯在一起,既有所區別,又相得益彰。由此可見,合適的曲目是提高合唱質量的基礎,能夠將男、女聲的音色特點更好地展示出來,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
二、靈活設計教學,激發合唱興趣
教師應當靈活采取多種教學方式,科學設計合唱教學內容,促使合唱教學順利進行。合唱并非是單一的齊唱,而是一種多元的綜合藝術,這也啟示教師在合唱教學中要吸納更多的藝術元素,適時優化、創新合唱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唱表演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例如,在歌曲的改編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嘗試從單聲部到多聲部等不同的合唱方式。教師還要提醒學生考慮合唱環境因素,室內合唱更具藝術表演的欣賞性,應當選擇高雅、優美的作品;室外合唱更注重調動觀眾的情緒,應當選擇歡快激烈、厚重深遠的曲目。另外,教師可以在合唱編排中加入器樂伴奏、舞蹈、朗誦、武術等藝術元素,使合唱表演更加精彩,拓展學生的藝術審美視界,增強學生對多元藝術的感知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三、加強溝通交流,提高合唱效率
合唱教學是集體性的教學活動,需要師生雙方和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為完成好曲目的演唱相互配合,以收到完美的和聲效果。合唱一般是由一個或兩個聲部組成。由于每名學生的音色、音高、音強不同,每個聲部也有不同的聲音特色,所以任何一個人的聲音都關系到整個合唱的成敗。在合唱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建立起對集體責任的認識和體會。如果合唱教學中出現了雜音或不協調的部分,教師要組織學生溝通、磨合,增強彼此之間的默契,提高合唱效果。教師可以依次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觀點進行演唱示范,表達自己的審美見解,然后整合學生的觀點進行評價,提出指導意見。通過合唱教學中的溝通交流,學生能夠發現并彌補自身對音樂審美的不足,努力使自己的聲音與合唱效果相協調。
合唱教學的開展可以增添學校學習環境的藝術氣息,凈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合唱教學質量,有助于完善美育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可以通過選取合適的合唱曲目、靈活設計合唱教學方式、加強合唱教學中的溝通和交流等措施提高合唱教學質量,強化音樂審美教育,使學生的合唱更加協調,豐富學生的音樂審美認知,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吳貴龍. 小學合唱教學中審美情趣培養的策略探討[J]. 當代音樂,2017(1).
[2]鄭建清. 小學合唱教學中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J]. 當代教研論叢,2020(7).
[3]付珊珊. 探討小學合唱教學中學生審美情趣培養的策略[J]. 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
[4]武磊. 談小學合唱教學中審美情趣培養的途徑[J]. 才智(下旬刊),2019(3).
[5]陳果果. 淺談中小學合唱教學中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J]. 大眾文藝,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