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瑤
(江蘇省宿豫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 宿豫 223800)
近年來,中國已經進行了改革,而相關的院校也做出了積極的反應。在這種背景下,中職院校也開始調整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兩者之間的教學安排,只有在基礎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實際操作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如果只有實操訓練,而沒有理論指導,那將變成重復性的工作,學生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據有關資料統計,每年有將近1000萬的高等學校畢業生,但是其就業狀況并不能與企業崗位匹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等學校沒有適當地安排實踐和基礎理論教學相結合。
眾所周知,在傳統教學中,大專院校遵循理論教學的模式,忽略了實踐教學。通常在教學過程中,在課堂的理論知識講授方面安排的時間,要多于實操性演練的時間。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中職學生走進工作單位后,只能局限于書本的理論,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很多的不規范形式,這不僅僅需要解決基本的理論知識問題,而且需要在教學中引入大量的實際操作來提高他們的技能,否則進入各個行業后,一些學生的能力無法滿足基本的操作和業務流程的要求,例如,對于企業的財務報表缺乏整體性的觀點,不能理解賬戶之間的勾稽關系等。這些基礎知識,在財會專業教學中,都被割裂開來,進行模塊化的學習,但是企業的具體業務并不能像教材一樣進行規范化處理,導致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進行任何科目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后,進行自我驅動,主動學習新知識和掌握新方法的能力。自主學習符合現代社會的信息發展規律。現在社會知識迅速更新,進入社會后許多教科書中的知識已經過時,特別是財會專業的法律法規。因此,有必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際上,自主學習能力有兩個方面:第一是掌握學習方法,,即學習的客觀條件;第二是自我學習的需要,即自我實現的內在動力。當中職學生真正想學習時,才能夠展現出自我學習的能力,這樣的學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于會計專業,每天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和復雜的數據,因此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觀察能力至關重要。觀察的關鍵是要有目標,通過數據的表現來分析財務數據背后的勾稽關系。例如,在財務管理的案例分析學習中,學生需要確定哪些要素是重要的,哪些要素是次要要素,哪些要素起決定性作用,哪些要素起輔助作用等。培養觀察能力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只有中職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財務管理指標,才能反映出其背后的聯系。因此,觀察能力的培養需要從基礎知識的鞏固入手,以長期訓練和有意識的觀察為主要方式。
綜合思維能力是指在看事物和處理問題時結合各種條件,并通過各種條件的有機結合,找到問題的最佳答案的能力。財會領域處理的大多數問題都是綜合性問題,涉及知識的許多方面,包括審計,會計,稅法,企業戰略等。現實中遇到的情況也是復雜多樣的,不僅可能有國內的會計準則、法律制度,還可能涉及到國外的會計準則、審計規范等,處理這些問題時,需要具備整體意識,正確運用國內外相關的法律法規,這就要求財會專業的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思維能力,在各種稅務、會計口徑下協調,最終為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
近年來,普通高等學校的招生不斷增加,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受到了生源質量的影響。中等職業學校招生的門檻越來越低。被招收的學生大多是初中畢業,甚至沒有畢業,基礎知識薄弱,整體素質大大降低。同時,這些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基本上還沒有接觸到社會經濟生活,對于企業中的具體財務處理也沒有了解,這些對于財會專業的中職教學來說,具有一定的困難。
教學最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獲得應掌握的能力。對于財會專業來說,賬本和報表不足以滿足社會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需要加強實操學習。在很多的中職院校中,由于沒有配備會計電算化等現代化的財務軟件,使得學生只能從教材中學習基本的賬務處理流程。然而這種手工賬的處理模式,已經被企業所淘汰,大部分企業都實施的是會計信息的電算化管理。這一問題需要在教學中加以注意。
在基本職業會計課程和主修課程的評估中,依舊以傳統的試卷考試模式為主,期末測試題也只是教材知識點的還原,大部分是文字記憶題、選擇題以及會計分錄題等形式。能夠檢測中職學生分析財會問題的綜合性運用題目較少。而中職學生往往通過考試之前進行臨時的記憶背誦,來實現通過考試的目的,這樣一來,達不到評價學生對于會計實務掌握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師的教學考核中,中職院校也通常是以課時和學生考試成績分布來評判,這就導致很多教育工作者會將重心放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中,而減少實訓的時間。
在對于會計賬務處理程序、財務管理基本指標等基本知識的同時,還需要結合教育內容安排實務操作,例如ERP沙盤模擬,憑證填制訓練、審計底稿編制、企業增值稅的流轉過程、以及財務軟件的使用等。這些實操訓練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而言,是不可缺少的,這能夠讓中職學生將抽象的財會知識轉化為運用能力,更好的結合現代企業當中的大會計、大財務的發展。此外,還需要在實訓過程中,加入財務信息的共享和業財融合的訓練,以培養學生的會計整體觀念,不僅需要增強其業務處理能力,還能夠加強會計管理能力。
會計專業就像爬樓梯。如果學生無法跟上一個環節,則可能對未來的課程產生重大影響。在實踐過程中,如果中職院校的學生沒有把實際和理論結合到位,學生將不知道該操作和操作本身的意義。因此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也非常有幫助。會計專業應反映相應的崗位能力,專業知識不可忽視。核心課程必須和實踐相互相應,為學生模擬一個真實的職位環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職場的壓力和競爭。以提高學生就業率為導向,以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為中心,以實踐為教學基礎,使學生能夠在最有利的環境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例如:讓學生多參與一些校企結合的實習,將學校和企業相結合,并利用實踐機會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 確保在學生的學習階段不間斷地進行實踐教學。從練習會計的基本技能開始,到在學校進行全面的模擬實習,再到高級職位實習。通過全面的培訓和實習,掌握職業學生的特殊會計技能,并利用實踐機會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改革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應為學生即將進入的行業做準備,并根據企業對學生的需求,創建一批優秀的人才。會計專業不是在就業后將所學知識的生搬硬套,我們必須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學生需要知道在發生問題時如何解決。他們應該向學生解釋一些公司實踐中發生的情況,以便學生有能力應對他們認為是教育成功的問題。轉變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融合知識和實踐,積極適應社會的步伐,努力改變自己,適應社會的步伐,只有經過創新和改革,才能發現學生的經營和實踐能力。實踐得到改善,這是建立大學的重要意義。
例如:案例分析是財會專業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運用案例分析教學一方面可以增強中職院校雪中對于分析問題與處理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大量案例分析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還可以對企業中存在的隱患進行了解。案例分析所給出的條件是復雜的,其中既包含了有效條件還包含了無效條件,甚至存在隱含條件。學生們要想把這個案例分析透徹,就需要較高的觀察能力,見微知著,抓住關鍵條件來解決問題。
企業現在需要高度專業和高素質的學生。所謂的較強的專業素養是指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基礎知識透徹,實踐能力強的學生,在這里中職院校可以模擬一套適合學生學習和教師講解的專業培訓課程。主要是適應社會的變化和學生自己做出相應變化的原因。旨在提高學生能力的系統性創新培訓計劃。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素質,增強責任感,教導學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
例如:《審計抽樣》的教學中,可以采用的是問題指導法進行學法指導。先舉出一個例子:某集團計劃制作一款零食產品,但是不知道多少的容量最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那公司應該怎樣進行市場調研?出現了問題就要去解決,學生們提出要進行抽樣調查。教師可以繼續針對不同年齡性別的人應該如何處理進行提問,要讓學生們不斷參與這個問題的思考過程,讓他們從實際角度思考所學知識如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讓大學教育更加普及,但間接性的導致了對于中職院校的招生和就業壓力增加,也對招生生源的把控有所下降,中職人才的就業競爭力與往期相比在目前用工市場中急劇下降,在這種愈發嚴重的挑戰下,中職院校的就讀師生,必須要具有更扎實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豐富的理論基礎知識,才能在供求不等的勞務市場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所以中職院校的財會專業必須要堅持不斷地改革和創新,保障可以培養出符合用工單位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