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玉龍 李 玲 顧 峰 馮煒雯 李華洋
(1.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商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2.中國礦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019年12月,農業農村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印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加快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2022年1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等十部門印發《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1]。
數字經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國家政策倡導壯大數字經濟,數字成為核心要素?,F階段,農村三產融合的發展路徑主要是利用產業集群、產業聯動的方式所形成的集聚效應來實現互融互動發展。數字轉型已成為全球爭奪競爭制高點的新賽道。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下,技術、產品的更新迭代周期加快[2]。
探索數字經濟有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符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驅動產業鏈整體提質增效的各級相關部門文件密集推出,進一步體現出本課題研究的緊迫性、重要性[3]。以江蘇盱眙龍蝦產業這一潛力巨大的特色產業鏈等為案例,貼合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江蘇省教育廳等研究課題指南的要求進行相關研究,有利于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驅動產業鏈整體提質增效;有利于整合資源,推進特色農產品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江蘇高職院校一直狠抓科研工作,不斷健全社會服務體制機制,對接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建立許多跨領域協同創新科技服務平臺,實現江蘇高職院校專業(群)科技服務平臺“全覆蓋”。江蘇高職院校遵循“依托政府行業辦學校,依托市場設專業,依托崗位定方案,依托基地訓技能”的辦學理念,緊扣區域產業鏈設置專業(群),聚焦區域電子信息、軟件服務、數字經濟、食品醫藥、建筑、農牧、衛生等產業,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積極開展“四技”(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服務工作。新時期,繼承和發揚江蘇精神,加強自身建設,仍是江蘇高職院校中的每位科研和社會服務人員的責任和使命。為了高質量完成江蘇高職院校2022年度科研、社會服務等指標任務,研究團隊主動與教研室主任、支部書記、實訓中心主任、專業(群)負責人和骨干教師等進行深入交流,發現以下幾個共性問題:縱橫向項目報賬比較困難、企業橫向項目資源缺乏、不會撰寫縱橫向項目申報書、不會發明財經商貿類的專利、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不高、縱橫向項目選題不太懂、社會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
根據2022年中央一號等文件精神,針對數據經濟與鄉村振興科技人才培養路徑的研究專題,結合研究條件和自身研究優勢,確定了數字經濟背景下江蘇高職院校培養鄉村振興科技人才的路徑、江蘇特色農產品產業融合發展等課題。研究團隊查閱了大量相關文獻和權威政策文本,了解了國內外研究現狀,奠定了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通過調研和統計分析,梳理出盱眙龍蝦作為江蘇特色農產品典型案例,以此研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理論依據并在揭示其實踐意義的基礎上,分析了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狀與問題,提出數字經濟背景下江蘇產業聯盟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基本思路、發展要求、主要目標和主要任務。綜合借鑒國際經驗,選取特色農產品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有成功經驗的美國、荷蘭和以色列等國,從理念、體制機制、路徑、模式和政策等方面進行比較研究,總結這幾個國家的經驗和做法,得出一些對我國有益的啟示[4]。同時,選取典型案例做分析研究,總結其成功推動江蘇特色農產品產業融合發展的經驗,為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戰略構想提供參考。從動力機制、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監督機制、激勵機制和人才培養機制等方面探索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然后,運用訪談法、文獻資料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江蘇當下存在的問題。結合比較研究、案例研究得出的總結與啟示,提出數字經濟背景下江蘇特色農產品產業融合發展的最優路徑[5]。
盱眙縣發展蝦稻共生產業助農增收,構建江蘇千億級龍蝦特色產業。蝦稻產業鏈數字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機制與作用分析,聯盟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作為龍蝦產業“三產融合”(三產融合包括作為第一產業范疇的龍蝦養殖、稻米種植、農產品等,第二產業范疇的冷凍小龍蝦、龍蝦半成品、甲殼素產業鏈,以及第三產業范疇的冷鏈物流、餐飲、教育培訓等)發展路徑的比較優勢研究,目標是探索數字經濟背景下江蘇特色農產品產業融合發展的最優路徑。以蝦稻共生產業鏈為典型案例,提出江蘇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路徑,為江蘇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智力支持。加強生態旅游、“互聯網+”、文化影視,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開展深度研究;組建蝦稻產業鏈數字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合力推動蝦稻產業鏈多環節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江蘇省淮安設施農業智能化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淮安市數字農業產業協同創新聯盟、江蘇淮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淮安市數字農業產業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技術集成與功能架構,即“互聯網+特色產業”(采用VR技術推廣特色產業,構建美麗鄉村生態旅游與科技扶貧平臺,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大數據共享平臺(物聯網、產業輿情、產業鏈管理數據的融合,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與數據可視化共享);人工智能+物聯網(基于作物圖像AI識別技術,建設作物質量等級判定物聯網平臺,開展“互聯網+智能化生產管理”在線服務);農業產品溯源(構建基于物聯網大數據與二維碼應用的農業產品溯源及數據分析共享服務的創新型應用系統);產業協同創新(構建政府—高?!a業三螺旋模式創新服務平臺,實現園區政策扶持、產學研協同全產業鏈綜合管理服務);特色產業輿情(通過特色產業輿情分析,溝通產業鏈信息流,實現產品精準生產與營銷,降低種植戶和特色產業風險)[6]。
盱眙縣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是淮安市十多年的數字農業應用工程的實踐結果。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背景下蝦稻全產業鏈產業融合態勢流程如下:蝦稻共生微生態(蝦稻米、稻米蝦),育苗—種植養殖—質量監控—農產品加工—農產品物流—農產品銷售—特色餐飲,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三產服務貫穿蝦稻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政產學研用產業聯盟助力農業農村數字經濟,推進鄉村振興。
為進一步提升江蘇高職院校廣大教師商業文化的開發研究能力,踐行“兩在兩同”(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在現代化新征程上建新功),“探析中華商業文化、培養優秀商貿人才”教師科研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培訓過程中,首先講解了高職院校為什么要重視行業文化、核心概念界定、魚骨圖分析研究法、文獻綜述、商業文化的層次結構;然后介紹了商業產生和發展及商道文化,強調中國商人精神以愛國主義為前提;接著重點講授了科研的現實意義,在跨境電商中再創全球化中華商業文化;最后鼓勵大家做到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增強對商業文化的認同、肯定和堅守,要盡快出一些商貿文化方面有形成果,最終讓學生受益,把江蘇高職院校辦成省內一流、國內領先、國際有一定影響的高水平的、有特色的院校。
江蘇高職院校財經商貿類研究方向包括:(1)產業創新、結構變遷和發展;(2)全球生產分工與經濟增長;(3)數字經濟發展與轉型。與財經商貿類教師分享江蘇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科研能力提升的方法和途徑,教師要想成功發表高質量文章,需要大量的數據作支撐,多關注研究過程和實證分析,研究方法要規范,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是數據分析模型的基礎。高職院校要有意識地組織教學科研工作,充分利用政府、行業、企業、校友等資源,組成師生科研團隊每年深入至少1 000家企業開展問卷調查,做出科學統計分析,撰寫高質量的研究報告。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非常熱門,每年可以利用寒暑假發動在校大學生到江蘇省各大中城市的相關企業實習,組織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江蘇高職院校的教師要經常關注和研究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努力提升在這些方面的教學科研能力。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產業的不斷融合,各行各業的關系日益緊密,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更重視團隊的合作,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才能夠有效彌補自身的不足。江蘇高職院校各類教科研和社會服務項目需要加強團隊合作,進而可以充分發揮團隊成員各自的優勢和特長,積極響應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可以大大提高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效率,進而高質量完成江蘇高職院校科研和社會服務年度目標任務。
高職院校每年有很多國家級、省級、市級科研項目申報機會,江蘇高職院??蒲泻蜕鐣詹块T都及時通過學校OA系統、QQ群、微信群等平臺發布了項目申報的通知文件。江蘇高職院校教師如何把握好每次科研項目申報的機會,能不能成功主持科研項目,一直是高職院校思考的問題。
如何解決江蘇高職院??蒲许椖可陥蠓椒ê蛣撔聠栴}呢?科研項目申報進行團隊跨專業合作是創新的一方面,江蘇高職院校還要創新科研項目研究選題、創新研究內容、創新研究思路、創新研究方法、創新研究成果等。例如,江蘇高職院校想申報省級科研項目,江蘇高職院校就要先研究國家的發展戰略,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江蘇省教育廳和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等發展規劃及當年重點工作;江蘇高職院校若想申報市級科研項目,在上述內容基礎上,還要研究所在市的人民政府、市科學技術局、市社會科學基金等當年重點工作目標等。另外,科研項目申報書寫過程中,應注意創新研究內容、思路、方法和成果等。江蘇高職院??蒲许椖可陥笮枰獣缘膰野l展戰略有“一帶一路”倡議、“互聯網+”、鄉村振興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大運河文化帶、淮河生態經濟帶、南京都市圈等。江蘇高職院??蒲许椖可陥笙嚓P的新技術有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海洋技術等。
江蘇高職院校二級院部科研和社會服務部門人員應該全力協助做好保障和服務工作,遇到難題瓶頸及時溝通交流,形成江蘇高職院??蒲泻蜕鐣盏暮狭?。一線專業教師或團隊成功獲批了市級及以上教科研或社會服務項目。院??蒲泻蜕鐣詹块T除了及時提供幫助和保障以外,相關院部還應該給予其適當的正激勵。反之,對沒有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專業教師或團隊,院部也要進行適當的負激勵。對于江蘇高職院校二級院部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和水平確實不高的教師,要積極主動開展培訓和幫扶,進而高質量完成江蘇高職院校二級院部年度科研和社會服務等目標任務,真正提升江蘇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
江蘇高職院??蒲泻蜕鐣展ぷ鲝泥l村振興和數字經濟中獲取力量,是江蘇高職院??萍既瞬盘岣呖蒲泻蜕鐣绽碚撍?,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江蘇高職院校一直高度重視教師的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團結帶領師生們積極申報、主持省市級及以上鄉村振興、數字經濟、科技人才培養等課題,經常邀請省內外專家為本??萍既瞬砰_展專題培訓,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有效促進了江蘇高職院校鄉村振興科技人才的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