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斑禿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尚未明確發生機制,普遍認為與遺傳因素、情緒應激、自身免疫、內分泌失調等因素有關,給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質量帶來一定影響[1]。所以,積極治療斑禿具有重要臨床意義。關于斑禿的治療,通常采用局部用藥或系統用藥治療,旨在控制病情、緩解脫發、促進生發。結合臨床實踐觀察,常規治療方法在斑禿治療中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臨床療效,但是整體效果并不理想[2,3]。因此,進一步完善斑禿治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巴瑞替尼是一種口服小分子選擇性JAK1/JAK2 抑制劑,可阻斷酪氨酸激酶進而抑制JAK-信號轉導子、轉錄激活子(STAT)信號通路,以達到抑制炎癥目的[4]。2018 年,巴瑞替尼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2022 年,FDA 批準了巴瑞替尼用于治療嚴重斑禿。目前,關于巴瑞替尼治療斑禿的研究報道較少,基于此,本次研究選擇2021 年3 月~2022 年8 月就診于本院的58 例斑禿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巴瑞替尼對其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1 年3 月~2022 年8 月收治的58 例斑禿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與觀察組,各29 例。參照組男女比為17∶12;年齡29~79歲,平均年齡(42.11±12.30)歲;斑塊直徑1~10 cm,平均斑塊直徑(5.47±1.51)cm;病程0.5~5 年,平均病程(2.67±1.35) 年。觀察組男女比為19∶10;年齡28~76 歲,平均年齡(41.21±11.60)歲;斑塊直徑2~10 cm,平均斑塊直徑(6.11±2.03)cm;病程1~5 年,平均病程(3.13±1.4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神志清楚,依從性良好;②結合臨床表現、常規檢查等確診為斑禿,且符合《中國斑禿診療指南(2019)》[5]中相關診斷標準;③知曉研究內容及目的,并主動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認知障礙;②心理疾病;③對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④合并占位性病變、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凝血功能不全等;⑤研究過程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動退出。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給予患者米諾地爾酊(浙江萬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714,規格:60 ml∶3.0 g)局部外用,1 ml(米諾地爾50 mg,約7 噴)/次,涂于頭部患處,從患處中心開始涂抹,并用手按摩3~5 min,注意控制用量≤2 ml/d。
觀察組在參照組基礎上采用巴瑞替尼(Lilly del Caribe,Inc.,注冊證號H20190039,規格:2 mg)治療,患者先進行血常規、生化、結核感染T 細胞、胸部CT、乙肝、免疫等檢查,檢查結果確定正常后,再口服巴瑞替尼2 mg/次,2 次/d。
兩組均連續治療3 個月,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確定有無不良反應,針對異常問題進行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大幅度改善;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病情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不良反應:包括胃部不適、過敏反應等。③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74)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測內容包括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職能、心理功能,各項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55%,高于參照組的72.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2.3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職能、心理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職能、心理功能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參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斑禿是在有毛的地方出現圓形或者橢圓形的非疤痕性脫發,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青壯年多見。斑禿是一種突發性的斑片狀脫發疾病,毛發脫落區特點為圓形、橢圓形狀態,其大小不一、數目不等,脫發處的皮膚光滑,無炎癥、鱗屑、瘢痕[6]。斑禿的病因尚未明確,普遍認為與精神壓力過大、感染、免疫機能低下等因素有關,可見頭皮部位出現小片狀脫發,隨著病情的發展,脫發區域擴大,向周邊區域逐漸擴展,脫發的邊緣區域頭發比較松動,稍微牽拉就拔出頭發。患者脫發區域的直徑為1~10 cm 不等,有時候是單個脫發區域,有時候是幾個脫發區域,損害患者身心健康,甚至造成其他嚴重并發癥,增加治療難度[7,8]。面對斑禿的治療,多數情況下采用去除誘發因素、局部治療、糖皮質激素制劑等方法,或是進行系統藥物治療,然而整體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進一步完善斑禿治療方案成為當前研究熱點。
巴瑞替尼屬于小分子靶向藥物,是一種應用基因生物工程技術提取的高活性多肽免疫制劑,一般是指一些特殊的抗體,或者是機體免疫、炎癥調節分子天然抑制劑的重組產物,具有免疫調節活性,能夠抗炎和阻止疾病進展,可以幫助改善患者預后[9]。而巴瑞替尼片作為生物制劑,主要作用機制是抑制炎癥細胞的增殖和活化,主要用于對一種或多種抗風濕藥療效不佳或不耐受的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劉擘等[10]針對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開展研究,探究巴瑞替尼對其影響,借助濕疹面積及嚴重程度指數、瘙癢數字評價量表、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評估患者病情變化,同時對患者進行血常規、生化指標及總免疫球蛋白E(IgE)檢查,經過4 個月的治療后,患者病情均較治療前得到明顯改善,且隨訪期間患者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僅出現3 例胃部不適、3 例急性過敏表現,提示巴瑞替尼在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治療中的療效較高,且安全可靠,可作為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的理想治療藥物。近些年,隨著人們對斑禿病理特點認識程度逐漸加深,發現炎癥反應參與了斑禿的發生、發展過程[11]。巴瑞替尼為JAK 抑制劑類新藥,JAK 激酶屬于細胞內非受體酪氨酸激酶家族的重要成員,可通過介導細胞因子產生信號,經JAK/STAT信號通路傳遞,而JAK 抑制劑類新藥可通過抑制JAK/STAT 通路,阻斷炎癥反應,最終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12]。此外,口服選擇性、可逆性JAK1 和JAK2 抑制劑巴瑞替尼,可促進斑禿患者毛發的再生,緩解病情。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55%,高于參照組的72.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巴瑞替尼的治療效果更顯著,可滿足患者治療需求,使其獲益。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巴瑞替尼安全性高,可為患者用藥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治療后,觀察組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職能、心理功能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巴瑞替尼的遠期效果更理想,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水平。
綜上所述,斑禿患者采用巴瑞替尼治療,能夠取得較理想的臨床療效,且安全可靠,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介于相關報道較少,再加上本次研究樣本量不足、觀察指標不全面等方面的局限性,建議在今后工作中繼續開展大樣本量隨機對照試驗,以期豐富研究成果,指導其他研究的順利開展,以及提升我國斑禿患者治療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