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民政廳
2021年,江西省聚焦“全面建設幸福江西”,致力數據賦能,加速資源并聯,全力打造應用牽引、縱橫互通、安全可控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將361萬低收入人口納入動態監測,精準救助幫扶,有效鞏固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促進共同富裕。
聚焦“前端”延伸觸角,變“被動救助”為“主動發現”。健全低收入人口主動發現機制,將走訪、摸排、發現潛在對象常態化。一是上門入戶訪出來。開展“黨建+社會救助”試點和“解憂暖心傳黨恩”活動,建立黨員干部到社區、到困難群眾家中報到制度,依托掛點干部、第一書記以及基層民政干部、網格員、第三方機構等開展走訪、摸排,2021年已走訪困難群眾50.5萬人次。二是服務熱線搜上來。省、市、縣三級開通12349服務熱線,建立首接負責、登記交辦、限時辦結制度。2021年已接聽群眾求助來電9530次。三是自主申報錄進來。在江西政務服務移動平臺“贛服通”APP開設民政專區,遇困群眾通過上傳身份證、人臉識別或電子簽名授權即可申請救助。2021年初上線以來,已受理1.5萬戶救助申請。四是系統數據導過來。分類匯聚鄉村振興、醫保、工會、殘聯等部門掌握的290萬名已脫貧、脫貧不穩定、邊緣易致貧對象,33萬名單次自付1萬元或累計自付2萬元以上醫療費的患者、0.55萬名困難職工、122萬名持證殘疾人等數據,搜集困難群眾信息。
暢通“中端”集成數據,變“靜態查詢”為“動態監測”。完善多平臺互聯運轉機制,最大限度強化監測效能。一是核對平臺持續擴容。編制家庭經濟狀況評估信息資源目錄,與10個省直部門、21家駐贛銀行以及電力、證券公司等對接數據,實現不動產、金融資產等36大類621項信息聯網查詢,根據指標體系、權重賦值以及運算邏輯自動評估。二是監測平臺跟蹤預警。在動態監測預警信息平臺上開設排查錄入、發現報告、數據導入、歷史數據自動抽取、對象立體畫像等20余項功能,設置因病、因殘、主要勞動力死亡等10項預警指標,形成數據比對與入戶查訪相結合的監測模式。實施部門間數據實時比對,制定監測規則和預警觸發場景,自動篩查潛在對象,標注風險等級后反饋給基層,實現精準找人、主動干預。三是救助平臺定時推送。通過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月均上掛救助對象信息190萬余條,供9個省直部門訂閱下載,有效打通了數據孤島。
錨定“末端”匯聚合力,變“單一救助”為“綜合施策”。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健全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機制,依托“助聯體”綜合施救。一是救助業務一門受理。在鄉鎮設立社會救助綜合服務窗口,根據數據比對預警信息,及時完成入戶核實,綜合評估救助需求,提出“一攬子”救助方案,及時推進審核辦理。二是救助對象一體互認。發揮城鎮解困脫困(社會救助)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推動制定了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支出型困難家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住房保障對象等一系列評估認定辦法,認定結果通過共享交換平臺互認互用,打破部門壁壘。三是救助事項一網通辦。推動將“單人保”、特困供養拓展至低保邊緣家庭中喪失勞動能力的重病患者,專項救助覆蓋低保邊緣和支出型困難家庭,急難救助擴大救助情形、取消戶籍限制。根據綜合評估結果,分層分類落實基本生活救助、專項救助、臨時救助或慈善救助,對特需群體“一人一策”提供服務型救助。2021年累計新增低保和特困對象12.7萬人,實施臨時救助13.3萬人次、專項救助720萬人(戶)次,支出購買服務資金超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