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湣皓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通過專業知識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在提高學生對專業認知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在國家倡導應用型本科轉型背景下,實踐教學改革成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各專業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在廣西崇左市,廣西民族師范學院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肩負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責任。近幾年來,崇左市因地位位置的優越性和國家政策、廣西地方經濟政策的扶持,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崇左市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實踐教學改革成為行政管理專業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學改革任務,以適應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行政管理專業(本科)于2011年開始招生,截止2021年,已經培養了890名畢業生。從專業發展看,我國本科行政管理教育在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興起,本校行政管理專業起步較晚。因此,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在專業設置之初就根據學校與二級學院自身發展目標與特點,明確了行政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圍繞國家與地方治理現代化的需要,立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培養具有較高政治理論素質,掌握行政管理學科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和綜合實踐能力,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行政和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專業實踐教學在我校行政管理專業教育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行政管理專業使用的2021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的相關學分為24分,占總學分的15%。由此可見我校行政管理專業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視。
行政管理是一門具有“跨學科、復合型、應用性”特點,強調實踐性的專業。[1]我校行政管理專業在育人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最終構建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課程實踐、專業實踐和創業創新訓練三個模塊,專業實踐和創業創新訓練統稱為獨立實踐教學平臺。課程教學體系中不同模塊的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課程實踐。專業課的實踐教學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有不同的實踐形式,例如:政策案例分析、時政熱點辯論賽、翻轉課堂軟件的實訓、社會調研分析、模擬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聽證模擬等等。為了不斷提升課程實踐教學的質量,我校行政管理專業自2016年起購買了一批專業課的教學軟件,例如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系統、公共政策診斷分析、OA實訓系統軟件、行政公文寫作實訓平臺軟件、公共危機應急演練系統等等。并建設了可以同時容納近500人實訓的11間公共管理類專業實訓室,如辦公自動化實訓室、現代辦公實務開放實訓室、多功能行為觀察室、綜合會議室、城市管理虛擬仿真中心、城市管理虛擬服務中心等。通過完善實驗實訓平臺,行政管理專業在育人過程中不斷提升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提高了應用型管理人才的綜合素質。
第二,專業實踐。包括公共管理綜合實訓(含公共案例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應急管理、社會服務等)、專業見習(行業企業、專業考察等觀摩見習)以及專業實習(圍繞專業內容開展專業實習,實習時間不低于3個月)、畢業論文(設計)等多種專業實踐。通過建立起校外實習實踐基地,與地方的企事業單位建立起良好的實踐教學合作關系,每年定時安排學生到相關單位開展專業實習或專業見習。例如安排學生在崇左市江州區的政府部門或鄉鎮政府實習,以促進學生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了解。此外,崇左市崇善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會組織)依托學院平臺建設,在承接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項目中提供了專業實踐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參與基層治理、社會治理、邊疆治理,培養了學生的治理能力,有利于實現地方治理現代化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第三,創業創新訓練。含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完成5000字調研報告)及各類創新訓練項目。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是行管專業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的路徑。近三年(2019-2021年)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獲得19項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獲得3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參加各級“互聯網+”創新創業比賽最好成績為省部級金獎,進入國賽;學生發表與項目相關的論文14篇。
除此以外,我校行政管理專業注重引導學生參加與公共管理相關的全國各項學科競賽,提升專業實踐能力。近三年來,在全國高校經濟學綜合博弈實驗大賽總決賽、全國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技能競賽、全國公共管理案例大賽、全國跨境電子商務技能競賽、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等各級各類學科競賽賽事中獲得國家級獎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 6項;省級獎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金獎1項,銀獎1項,銅獎1項。2021年,行管專業學生獲得第五屆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廣西區賽)金獎。
開展實踐教學,涉及到教育者對實踐教學的認知問題,因為認知是行為的先導。當前我校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部分教師對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認知不足。雖然在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大綱的修訂中,實踐學時占課程總學時的比例不斷提高,并對教師開展課程實踐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綜合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仍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例如專業教師未充分使用實訓軟件以及實訓室指導學生開展專業實踐,并且未能將“第一課堂”(主課堂)與“第二課堂”(實習、見習、志愿者活動等)的專業實踐相結合,不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堅持扎根祖國南疆,突出“師范性、民族性、邊疆性”的辦學特色。因此,行政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除了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還應結合學校定位與辦學特色,培養符合民族地區與邊疆治理所需的應用型人才。但是,本校行政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沒有結合學校定位與辦學特色制定系統的目標體系,無法結合地方人才需求的特點與學生實踐能力的特點開展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指導。而且本校行政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在目標定位、內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與其他學校行政管理專業雷同,無法提高學生在當地就業時的競爭力。
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與實踐技能需要高校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協調育人、共同培養才能更好地實現,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推進與落實實踐教學的主要平臺,是促進多元主體在產學研方面協同創新的重要橋梁。[2]因此,本校行政管理專業長期以來都扎實推進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目前與崇左市發改委、城建局、教育局、國土資源局、崇左市江州區組織部、民政局、扶綏縣委組織部等近20家企事業單位、基層社會組織協同育人。但當前政校企合作不夠深入,仍停留在學校與企業、 政府簽訂實習基地合同的層面。政府、學校、企業在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沒有進行充分的研討,協同育人的觀念淡薄。而且企業、政府等實踐基地構建協同育人的體制機制,缺乏科學的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無法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基地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綜上所述,當前行政管理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未能充分有效利用,不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關鍵在于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3]因此,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實踐教學能力,給予學生實踐方面的引導。但本校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師以青年教師為主,大部分老師都是畢業以后就直接進入高校工作,缺乏在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工作的經驗,指導學生開展實踐存在能力不足的情況。為解決“雙師型”教師不足的問題,學校曾制定激勵機制,對于利用寒暑假到專業相關的企業或者政府部門參加掛職活動的老師給予生活補貼和工作補貼。但該制度僅實行兩年就停止了。因此,當前本校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師實踐教學水平不足,不足以滿足人才培養中實踐教學的需要。
為解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探索中遇到的問題,結合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的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路徑優化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中“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背景,對行政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在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除了要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責任感,學習行政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增強學生的專業素質與就業能力,突出“應用型”的專業特征。[4]如此,才能滿足國家推動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人才需求。教師應主動轉變觀念,加強對實踐教學的認知,積極探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改革路徑,有效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培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標。因此,我校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應以地方需求為導向,凸顯我校“師范性、民族性、邊疆性”的辦學特色。在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內容、質量評價等方面都應該開展實地調研,通過與地方的企業、政府開展深度合作,了解崇左市當前社會與經濟發展中的人才需求情況,從而強化專業實踐教學特色。當前崇左市開始發展中泰產業園、糖業以及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行政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針對地方中小企業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鄉村治理與社會治理需要的管理型人才等方面的需求,對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進一步優化,強化專業實踐教學特色。
在行政管理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過程中,應健全政校企協同育人體制機制。只有構建起資源共享、多元主體合作的育人平臺,才能有效整合校內外的實踐教學資源,以協同育人的思維推進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成效。具體路徑包括:(1)在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結合實踐基地的人才需求與特點,優化相應的實踐課程,提高實踐基地與行政管理專業協同育人的精準度。(2)以項目驅動拓寬政校企協同育人的具體路徑。在推進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項目、專業學科競賽等各類實踐項目對于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作用。并積極引導學生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以及解決實踐基地亟需解決的重點問題為項目主題,以項目推動專業教師與實踐基地的協同育人。(3)完善實踐教學基地的質量評價與監控機制。健全的協同育人管理制度是推動行政管理專業實踐基地建設與發展的保障,尤其是實踐教學基地的質量評價與監控機制,決定了校內外資源能否通過規范的評價標準與評價內容、科學的質量監控體系協同指導學生的實踐過程,提高協同育人的質量。
通過加大投入,進一步優化實踐教學所需的人力物力等基礎資源。[5]并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訓,提升教師在實踐教學方面的能力。具體路徑包括:第一,與實踐基地的合作單位合作,鼓勵教師在假期到合作單位掛職鍛煉,促使教師在掛職鍛煉過程中充分挖掘科研與教研的素材,總結凝練實踐教學的整體思路,融入對學生專業實踐的指導中。第二,聘請與專業相關的企業、行業專家參與到實踐教師隊伍的建設中,與專業教師協同指導學生的專業實踐的同時,也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將培養“雙師型”教師作為推進實踐教學改革的重點工作。第三,加大對行政管理專業課程實驗實訓平臺的建設。包括進一步完善現有實訓室的功能,并根據實驗實訓課程的需要,購買或升級相應的實驗實訓軟件及平臺。與此同時,加強教師在實驗實訓軟件使用方面的培訓,提升實驗實訓的質量。
我校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臨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應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培養符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