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曉兵 婁士強
(山東福生佳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有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做優,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種為國為民真誠奉獻的精神,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一支勇于攻堅克難的干部隊伍、一支充分組織起來的職工隊伍,歸根到底,為國企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黨的力量就在于強大的組織力,在國企發展的過程中,黨組織組織力的提升也正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最近一二十年,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為黨組織組織力的提升帶來了新的抓手。黨建業務與新信息技術深入融合,“互聯網+黨建”應運而生。具體到國企領域,信息化、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給黨建工作創造的新動能,也正成為國企發展的巨大推動力。
國有企業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處于相對特殊的地位,歷來被稱為“共和國長子”。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除一般性的黨務工作之外,與其他領域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做好國企黨建,將信息化手段充分運用到工作之中,首先要認識到國企黨建的特別之處,針對具體問題給出相應的對策。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有企業經歷了幾輪改革,每輪改革的歷史背景不同,頂層設計也有不同特點。1978年至1992年是國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關鍵詞是“讓利放權”,國有企業擁有更大的經營自主權,因計劃經濟體制的逐步破局,國企面臨的市場環境也在漸漸放開。前期的承包制與后期的股份制不斷發揮作用,無論改制與否,國企的經營意識呈現上升態勢。1993年至2003年,國企改革從政策調整階段進入制度創新階段。改革方向是建立“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和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解困”成為這一階段國企改革的關鍵詞.2004年至2014年,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繼續深化、國有資產管理方式的變化和資本市場的改革使我國的國企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2002年,中共中央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了深化國有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20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要“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國企改革逐步轉向以產權多元化和治理結構建設為中心。
市場經濟帶來的競爭壓力,現代企業制度帶來的沖擊,產權改革對治理結構帶來的新變化,乃至國企人員身份的逐步轉變,種種變化對原有的國有企業領導體制造成的巨大的沖擊,國企出現黨的領導弱化、黨建工作淡化、黨性意識虛化、組織功能邊緣化等現象。2015年,中央先后對50多家大型國有企業進行了巡視,不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企業建設忽視黨建工作、黨員領導干部忘記黨員身份等,成為90%以上被巡視國企的共性問題。一些企業不重視黨的建設,有些單位黨組織紀律意識淡薄,執行監督寬、松、軟,責任追究不到位,個別企業基層單位存在群體性腐敗風險。
尤其在一些單位,企業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不能把“關鍵少數”的引領作用和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領導核心作用結合起來。部分國企班子成員只管業務、不管政治,不能有所區別地加強黨員隊伍的建設。與此同時,黨組織組織生活不規范已成某種常態,黨員隊伍軟弱渙散,甚至存在整建制長期不按規定交納黨費的情況。
上述問題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國企黨建也迎來的新的機遇期。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給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信息技術的深度發展則為國企黨建提供了新的動能,國企黨建引領企業發展有了新時代的特征。
2015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堅持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意見》強調,國有企業改革正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黨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堅持黨的建設與國有企業改革同步謀劃,充分發揮黨組領導核心作用、黨委政治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加強和完善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使國有企業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成為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為實施重大戰略的重要力量,成為壯大綜合國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為我們黨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勝利的重要力量。2019年12月,中共中央發布《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要求國有企業黨組織“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強化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
新時代為國企黨建提出了新要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在以黨建促發展、以組織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組織保證的實踐中,許多國有企業將目光瞄向了信息技術,“互聯網+”在國企黨建中的應用成了新的手段。從實踐情況來看,互聯網+國企黨建大致有三種模式,不同國企黨建工作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各有側重點。第一類集中于互聯網宣傳交流平臺的使用,開通以黨建宣傳為主題的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媒體號等,同時通過即時通訊軟件加強交流;更進一步則是搭建黨建主題官網,集中展示黨建信息和黨建動態。由于技術門檻和投入門檻較低,80%以上的國企采用這種形式。第二類利用現有黨建云平臺,根據不同的關注點選擇云平臺包含的一項或幾項功能,以組織入駐的形式開通相應功能,供黨組織和黨員使用,如入駐人民網打造的人民黨建云等。對企業而言,入駐式勢靈活,門檻較低,但這種形式對云平臺的建設運維方的技術能力以及對黨建業務的熟悉程度要求較高。第三類則是單個國企獨力投資建設的黨建信息化平臺,由國企內部電子信息化平臺延伸而來,如中石油集團開發建設的石油黨建平臺、中國郵政旗下中郵先鋒平臺等。此類平臺使用主體為本企業,以宣傳教育功能為主,相對于開放性黨建云平臺,對于企業的技術能力和投入能力要求較高,適用于這種模式的多是以央企為主的大型綜合性國有企業。在此之外,“互聯網+”國企黨建還有一種特殊形式,那就是在以省為單位建立起來的省級黨建平臺,如云南省委組織部的云嶺先鋒、吉林省委組織部的新時代e支部等。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由于黨組織隸屬上沿用屬地管理方式,總部與分支機構往往分立與不同的組織樹分支,有黨建主體責任的總部機關黨委并不能通過平臺了解分支機構的黨建工作情況,在提升國企黨組織組織力、增強政治功能方面作用有限,在以黨建促發展、促中心任務完成方面更是缺乏有效手段。
出于信息安全的考慮、集中調度要求和資源集約需要,國企黨建必然需要引入“互聯網+”,一方面要以省級統建平臺為基礎,不作重復建設、不搞“孤島煙囪”,另一方面則要結合國企組織架構特點,通過數據互通和特色應用建設,實現具有國企特色的新平臺。
各領域基層組織建設確實有不同的工作重點,但總的要求是一致的,黨建工作的規定動作在各領域也有很強的共性。出于黨建工作尤其是基層組織建設標準化、規范化的要求,綜合考慮技術資源、服務資源的集約統籌,同步考慮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需要以省級為單位,依托省級電子政務網整建制建設黨建工作平臺。平臺建設堅持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統一技術規范、統一平臺接口、統一身份認證、黨員實名注冊登錄,實現對全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一網覆蓋同網管理”,統籌推進全省“互聯網+黨建”工作。與此同時,省級平臺建設堅持要按照中組部對于組織人事信息系統建設的規范要求,預留發展黨員紀實、組織關系轉接、組織生活等業務數據接口,以便央企等能夠實現跨省區的業務關聯和統一管理。省級平臺的數據中臺和各業務系統,為國企黨建工作提供了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的基礎。為黨員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組織工作線上化也為國企內的黨務工作者減輕工作負擔,可以將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黨建工作質量和黨建業務創新上。
依托省級統建平臺建設國企智慧黨建平臺,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原則,在按標準化、規范化要求開展國企黨組織建設的基礎上,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納入其中。要建立有別屬地管理的、符合國企自身治理結構的組織目錄樹,既做好黨建工作線上線下統籌結合,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同時又要圍繞“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以黨建帶動企業發展和社會責任履行。
無論是各級國資委統籌還是由企業發起自建,平臺要聚焦工作指導、督導考核和大數據分析三項功能,有針對性地開展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工作指導功能以公文流轉為主要形式,將國有企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和行業動態精準傳達到相應企業黨組織;督導考核以項目管理或節點考核的形式,將國資主管部門(各級國資委)和企業總部決策部署的重點任務進行跟蹤管理,對以黨員干部為主的責任人進行考核評估,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完成質量。
工作指導和督導考核的業務數據與國企黨組織、黨員基礎數據相結合,多維度匯聚數據信息,依托平臺對數據進行整合分析,綜合量化積分和行為記錄兩種方式,對國企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進行綜合展示和分析研判。通過大數據平臺達到輔助決策的目標,為管黨治黨、選人用人、業務推進提供有效決策支撐。
國有企業推進黨建信息化建設,借助大數據分析平臺,對業務指導范圍內的企業黨組織和經營主體,實現了態勢感知,有助于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有效破解業務指導關系與組織關系不一致的難題,促進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相輔相成。
黨建工作、任務督導以及業務流轉形成的數據,與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相對應,綜合黨組織和黨員各項數據標簽,為黨員隊伍提升和未來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推進提供數據決策依據。對照黨對國企的要求和國企對黨員干部的要求,為黨員隊伍提升提供指導,為黨員教育、干部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以國企黨建信息化平臺為依托,以人為本才能抓住發展的牛鼻子。通過數據驅動發現規律、總結經驗,以數據為依據精準化推進黨員教育、干部培訓,有效提升黨員干部的政治意識、道德品質、業務能力、知識水平,是信息化手段帶給國企黨建的不竭動力,是以國企黨建引領國企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