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偉
(吉林化工學院)
無人機主要是指利用無線遙控設備以及自備的相關程序控制裝置操作的不載人的飛行器,無人機本身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科技行業,最初是應用在軍用領域之中,在近年來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其他行業的發展背景支持下,無人機應用逐漸從軍事領域向民用領域延伸,所涉及到的應用范疇也不斷地拓展,現階段在農林植保、電力巡檢、安防監控、地理測繪、快遞物流、醫療急救、環境保護、高速公路管理、水利應用、航空測繪、旅游業、海事監察、氣象監測和反恐防暴等領域應用廣泛。而高職院校的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也在市場環境變化的背景下逐漸應運而生,為強化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工作,通過全面探索和細致分析,提出新形勢下“崗證課訓賽五位一體”高職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在此背景下,加快高質量無人機應用人才培養創新工作的落實,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輸送大量的優質人才。
隨著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全面推進,很多高職院校的教育指導人員在人才培養方面實施精準的分析和科學的探索,在不斷地實踐操作的數據支撐下,也取得了高效的成績。為了滿足市場本身對于無人機應用技術人才的實際需求,2015年,教育部批復新增高職“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專業代碼560610)。國內相關的高職院校大力加快技術創新,開設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培養無人機應用技術人才。同時在此背景下培養的實際規模逐漸地擴張,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地加快。據《無人機世界》調研結果,截至2020年12月,國內高職院校開設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達到312家。其中,河南省開設該專業的高職院校數量最多,達到34家。通過反復的探索和不斷的實踐,不難看出,在未來開設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數量將不斷增加。走訪調研吉林省高職(含本科辦高職)結果顯示,開設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或方向的院校有11家。據民航局工作報告,截至2020年末,全行業注冊無人機共52.36萬架,2020年無人機經營性飛行活動159.4萬小時,同比增長36.4%。高職院校開設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培養高質量的無人機應用技術人才不僅僅可以滿足當前企業的發展訴求,也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國家綜合國力提升的實際需求。
當前高職院校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技術發展的趨勢逐漸呈現良好的態勢,2019年無人機駕駛員被人社部確定為未來15個新職業之一。在實施無人機專業建設以及人才培養工作任務推進的過程中,并沒有較為成功的經驗進行學習,因此實際的發展過程需要不斷地探索,教育發展基礎相對較為薄弱。通過調研和數據結果分析可知,無人機技術涉及機械、電子和通訊等多學科內容,需要相關的院校從自身的辦學實際特點進行分析探索,從而進行人才培養方式的調整,現階段無人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多數都是在一些原有的專業上進行修改實現的,而無人機行業本身的發展速度較快,新興的應用場景逐漸地凸顯,行業內部以及企業本身對專業人才的崗位要求也有一定的變化,導致無人機人才培養方式的相關要求也呈現出不同的變化,因此無人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亟待完善。
首先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高職院校本身已經逐漸意識到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社會無人機培訓機構之間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性,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僅局限于完成無人機飛手訓練,更需要將專業技能人與市場技術需求融會貫通,掌握無人機技術的操作方式和操作基本原理,明確無人機的架構模式,學習無人機的組裝、維護以及開發設計等相關的能力。在直觀的感受上,知識體系的構建本身就可以為學生實踐探索能力培養提供高效的支撐,可以有效影響學生理論知識學習探索的積極性,而知識的缺失也會限制無人機技術專業人才的發展,讓其始終局限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之中,缺少創新意識,難以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另外無人機知識結構體系本身就需要通過反復的實踐探索和專業分析進行進一步的論證補充和完善梳理。
其次當前的專業師資力量相對較為單薄,作為新專業,要想實現職業教育“五個對接”的落實,就要有專業的教師進行細致化的指導,但是當前的無人機技術的教師缺乏問題較為凸顯。多數的無人機技術專業教師都是機電、電子或通訊等其他專業教師轉崗而來的,對于無人機專業教學工作缺乏系統訓練,尤其是專業能力以及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探索能力相對較高的教師尤為缺乏,師資隊伍的缺失已經成為限制高職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三是實習實訓的困難相對較多,“崗證課訓賽”相互銜接作用發揮不明顯。“崗證課訓賽五位一體”的推進主要是通過理實一體化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無人機相關的技術和技能,但是由于無人機機型本身的數量相對較多,更新換代的速度相對較快,在進行制造生產的過程中本身就要消耗較高的價值,因此在進行實訓的過程中,受實訓場地小的制約,存在炸機、損耗大和耗材支出較高等問題。很多訓練環境場地由于受到室外飛行空域管制的影響,就需要實施室內場館建設,但是由于室內場館建設成本較高,且加之無人機飛行速度較快,螺旋槳轉速較高,一旦出現操作失誤,就會導致安全風險隱患的產生,正是因為諸多因素的限制,導致高職院校學生實訓的機會相對較少,專業能力培養難度較大。
最后校企合作機制建設不全面,使得校企合作落實難度大。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作的實現要在現有的發展背景下與時代發展相結合,通過產學研用交融的方式,以提升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雖然現階段無人機制造的企業相對較多,但是實際的規模相對較小,行業內部的應用場景范圍相對較大,多數校企合作都是在AOPA、ASFC和UTC等相關培訓考證層面之中,沒有構建系統的共贏發展機制。
“崗證課訓賽五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之中,“崗”主要是指無人機技術崗位群,“證”主要是指從事無人機技術手段資格證書或是初級的從業資格證書等,“課”主要是指無人機技術專業課程的相關體系結構,“訓”主要是指對于無人機技術崗位能力的實訓操作項目,“賽”是指體現無人機技術應用的職業技術技能比賽。這種模式下主要是在廣泛拓展人才實際需求的背景下,加快對于市場調研分析同時吸納行業一線專家相關建議的基礎上,針對于無人機技術的崗位職責要求,參照相關的無人機相關的職業資格技術標準和崗位操作能力,明確當前相關的課程內容,同時將職業技能大賽項目內容的技術技能要求與教學內容充分地融合,科學合理地設計課程體系結構,合理地選定教學內容,將課程內容和工作的實際過程全面地融合在一起,課程本身與職業資格證書以及實際操作能力訓練充分地融合在一起,通過比賽的方式提升技能訓練內容,這樣可以有效地改進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從而全面實現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育人環境質量。一是要將崗位技能的相關要求和課程內容相融合,設置定崗定課,充分彰顯無人機崗位的實際需求以及職業發展的實際規律。無人機專業要以校企合作的全面開發為基礎平臺,以全面培養高端技能專業人才為培養工作任務目標,依據知識內涵以及專業能力的實際要求,從而有效地確定相關的課程學習情景狀態以及無人機崗位教學任務。二是要以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為基礎導向,將相關的無人機資格證書獲取與課程體系內容相融合。做好課程規劃、安排,制定相關標準,選擇校企合作編制的專業課教材,選擇與資格證書考試相關的專業書籍,真正意義實現專業教學與職業資格考核的全面對接。三是要以學生職業技能發展培養為核心教學任務目標,充分結合無人機崗位的實際能力基礎要求,全面形成系統的無人機職業技能教學模塊,確定實訓課程內容和教學標準,進行課程教育改革和實踐探索的背景下促進理論和實踐教學任務的有機融合,全面落實“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構建。四是以技能大賽為契機,做好教學質量優化,結合當前職業技能大賽對無人機專業技術的指導要求,與設備發展動態和行業企業對無人機技能人才的基礎要求,動態地調整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基礎能力,制定出“崗證課訓賽五位一體”符合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全面推進的背景下,要想實現“崗證課訓賽五位一體”高職無人機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作為相關的院校要始終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指導的核心目標,基于服務發展管理工作要求,全面推動就業規劃發展,將學生的綜合教育指導工作和當前的無人機技術專業的培養相結合。以課堂思政教育指導為基礎,通過校園文化活動展示、校內外社會實踐探索以及實訓教育推進為核心,逐漸地形成一種德育與教育課堂相容的德育教育工作環境,全面深入學生的生活環境,以校園拓展和企業發展要求為基礎,構建出合理化、全面化、高效化的專項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建立,以協同育人管理平臺構建為基礎,從外部、內部、自我三個方面對無人機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統籌,確定正確的教學任務目標。同時通過多樣化的專業文化活動方式實施教育指導,充分利用多項活動展示教育教學成果。
“崗證課訓賽五位一體”的推進有效地規避當前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教育指導過程中,校企合作但是不融合的問題。因此只有以全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式,逐漸地形成互利共贏的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教學管理合作機制,這是培養技術技能型無人機技能人才的基本保障。通過與無人機的相關企業和行業組織進行相互之間的合作交流和溝通,組建多方協同參與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堅持以學生的就業為導向,深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以及專業素質水平,以保證相關的無人機用人單位全面地參與到人才的專項培養工作之中,共同做好無人機的組裝測試、基礎調控、維修處理、設備操控和數據分析等崗位技能和素質要求的規范。同時定期修訂無人機應用技術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基礎能力和核心能力。同時結合不同能力的內涵確定分別支撐這些相關的能力成長的典型工作基礎任務與具體的知識、技能核心要求。2020年,吉林省糧食總產量達到760.6億斤,連續8年突破700億斤。2021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8523萬畝。無人機在農田藥物噴灑、農田信息監測、農業保險勘察、播種、授粉、施肥,了解農作物疾病癥狀等方面,應用廣泛。根據區域特點,明確學生“1+x”無人機職業技能證書的真正實際需求。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急需培養大批無人機應用技術技能人才,為吉林省農業快速發展服務。將職業技能的培養過程全面地與學生的培養融合在一起,促進教學指導工作的全面推動。
課程體系的教育指導是實現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的融合,是為更好地將培養目標通過教學內容的組織搭設,形成一種系統的教學模式,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相關基礎知識和基礎內容,同時通過全面的分析和系統的梳理,將各部分的教育教學工作全面調整,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順序,從而促使各個部分環節之間形成全面的聯系,逐漸地構建成為支撐框架結構主體下的一個有機的系統環境主體。通過對無人機技術手段的發展態勢以及應用領域的探索和研究,重新梳理無人機崗位分析表,進一步明確和梳理無人機專業教育指導的工作任務,秉承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的相關指導要求和工作原理,實施教育指導模式的整合轉化,優化教學任務內容,做好不同課程順序的調節。另外以學生為核心,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大力推動項目教學改革工作推進,積極地適應現代化“互聯網+”的基礎要求,推動教學手段的優化,選擇部分專業課程內容,以慕課、專業教學平臺為基礎,實施無人機翻轉課堂以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同時做好學生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實施過程考核以及目標考核相結合的綜合評價管理方式,結合不同的專業課程的實際特點和基礎的要求分別的使用實際操作、競賽、提交總結的方式進行系統的評價管理,以保證評價的有效性,從而實現無人機應用人才培養目標的全面優化。
“崗證課訓賽五位一體”的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更關注的是技術的應用以及用人單位的適應能力。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能脫離學校的指導以及企業的參與,學校的教育指導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于知識內容的認識和理解,而企業的參與可以補充完善專業人才的核心要求,不斷地幫助學生認識到自我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優化。企業的運營管理過程中,場地環境、人力資源本身就是運營過程中的一項主要的部分結構,企業本身有著組裝調試、檢測維修、操控飛行、二次開發和設計制作的實際應用的場地,有經驗的技術人員也能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導。而這本身就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推進之中所欠缺的一項主要的內容,結合當前學校的實際特點,將無人機企業的實際運作中的具體環節充分地引入到學校中,降低當前企業運作的實際成本,可以有效地讓相關的教師以及學生參與到企業的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可以為學校的實訓基地建設,雙師隊伍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構建,加快無人機校企協同中心的優勢互補,在推動無人機高質量優質人才培養的背景下,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就業保障。
“崗證課訓賽五位一體”的高職無人機應用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改變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重構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從高職無人機職業崗位需要出發,兼顧高職無人機應用技術人才未來發展趨勢,將無人機崗位技能點、X證書考核點和技能大賽考點梳理后,融入到無人機理論和實訓課程中,在專業設置上以職業分析為導向,在培養目標上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在課程設計上以職業活動為核心,在教學內容設計上融合工作任務、技能訓練貼近實際應用場景。將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貫穿在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全課程體系結構之上,構建新型全面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不斷地通過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的方式,以保證“崗證課訓賽五位一體”的高職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有序推進。而通過全面優化教育教學質量,分析教學問題,精準施策,充分把握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務,以多種方式相結合推動教學改革,從而為培養更多優質的無人機應用專業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