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長華 張恩生 李權 范柯
(山東科技大學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黨支部要擔負好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1]。加強基層黨建關系到黨建工作的科學發展,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響應各項政策號召方面的作用。在新時代,只有不斷提高基層黨建方面的工作熱情,加強工作建設,才能更加充分的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優勢,為我黨持續提供新鮮活力,促進黨的全面發展,為黨的各項工作順利進行提供更強力的保障;促進基層黨建工作健康發展,可以增強黨在基層群眾中的影響力,同時可以為我黨提供持久穩定的戰斗力。
高?;鶎狱h支部是高校進行黨建設的最基礎單位,為黨的建設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高校黨支部的架構大多以黨員的身份進行劃分,并建立相應的黨支部,如教師黨員、學生黨員,教師黨員中還根據其工作性質不同,分為專任教師黨員、機關教工黨員等[2]。長期以來,高?;鶎狱h支部作為黨的建設的最基礎戰斗堡壘,在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團結并帶領廣大師生發揮先進模范作用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使黨在建設中不斷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但隨著高校的不斷增多、高校基層黨支部的規模和體量不斷擴充,導致基層黨建在發展中出現了新問題,例如黨支部發展活力減弱、黨建成果不夠顯著、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有所欠缺等,使高校基層黨建雖然擁有較為有利的發展陣地,卻難以充分利用并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使基層黨建的發展優勢無法表現出來,從而無法滿足新時代對高校基層黨建和高校改革發展的需求。
當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固定模式,由于在較為固定的分類模式下形成了以專任教師黨員為主的“專任教師黨支部”、以機關教師[3]黨員為主的“機關教師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三種較為分明的支部類型,使高校基層黨建普遍存在著“教”“學”相離的情況。這種傳統模式雖然有組織上的合理性,但已經無法適應當前高?;鶎狱h建工作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建設的迫切需要,三種類型黨支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理論學習“蜻蜓點水”,沒有深入研討意識。部分黨支部的日常學習僅停留在閱讀材料、觀看視頻、抄寫筆記的層面,在學習過程中思考不深入、交流不充分、討論不廣泛,使得黨的“三會一課”制度難以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對于黨中央的重大理論方針、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等重點宣傳教育內容僅僅停留在紙面理解,無法真正做到入腦入心。
(2)黨日活動和業務學習沒有通過實踐過程進行深入結合。許多支部以日常任務活動代替支部活動,將黨日活動當做可有可無的部分附帶來做,甚至敷衍應對,黨員自身沒有意識到黨日活動的重要性和實際意義,導致黨日活動停留在形式層面,無法發揮應有作用。
(3)黨支部缺乏生機活力。由于支部內黨員年齡跨度較大,使支部在活動組織和黨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例如黨支部書記在團結領導支部內資歷較老黨員時常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態,使部分支部缺乏凝聚力、行動力和戰斗力,難以健康有序的開展相應工作。
(1)機關教師黨支部一般以相應的部門屬性為依托,組織機構部分重合,在功能上相對單一。[2]
(2)支部成員一般分散于各個部門,由于工作接觸較少,平時交流較少,使支部凝聚力較差。
(3)機關黨支部與學生接觸交流相對較少,不利于及時了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脫離了高校教育的主線。
(1)學生黨支部一般以專業劃分組建,學生流動性強,支部穩定性差,導致了學生支部難以維系良好的傳承性。
(2)學生黨員年紀較小、入黨時間短、理論學習較為薄弱,對黨的工作部署、理論知識和各種政策方針的認知受個人經驗、社會經驗、人生閱歷以及知識儲備等因素的影響,普遍存在認識不夠深刻、思想意識層面主動性較差的問題,在理想信念的培養和理論學習等方面缺少有效的引導。
因此,有針對性的改變高校基層黨支部的建設模式,為高?;鶎狱h支部的發展注入新活力是當前高校黨建需要攻克的重大課題。
師生聯合黨支部是指基于系(部、所)或專業由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共同組建的黨支部,師生聯合黨支部的核心要義是“師生聯合”“師生共建”[3],通過老師+學生的組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在支部內實現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目的,通過聯合形成的新組織,可以實現單個組織或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或工作,通過聯合充分發揮“1+1>2”的作用。山東科技大學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黨委現有黨員(含預備黨員)178人,面對當前社會變革的新形勢、新變化,積極加強和創新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開展特色黨支部建設創新工作對于推動二級學院黨建工作發展、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在新時代新背景下,結合學院主業工作和專業特色,在原有教師和學生工作基礎上成立了安全與環境工程協會,調配骨干教師資源與社團學生緊密聯系,選拔優秀教師黨員以“建堡壘、創特色、增活力”為主線聯系社團教師與學生,將師生通過社團緊密聯系起來,結合教育部高校黨組織“對標爭先”建設要求,不斷增強學院黨建工作的影響力和滲透力,通過社團的小范圍黨建活動推動引導全院師生投入學院中心工作的發展,增強了學院工作的執行力和工作效率,實現了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增進共識的發展目標。同時,社團將學科特色同黨員思想意識引領、理想信念培養、個人價值觀形成等內容有機融入學生學習生活、日??蒲薪虒W,在特色黨建活動、黨日活動的引領下,使支部內黨員真正理解“聽黨話、跟黨走”的深刻內涵,安全與環境工程協會也被打造為基于特色社團組織為載體的基層師生聯合黨支部特色品牌。
基于學院專業特色建立的科研創新和志愿服務社團組織為師生聯合黨支部的建立提供了絕佳的平臺和生存土壤,教師和學生通過社團組織的特色業務緊密聯合在一起,使得黨建工作有跡可循、有力可依。在社團建設中積極落實高?;鶎狱h組織改革發展的要求,在人才培養、學科發展、科研管理等方面將黨的建設和群團組織建設融合在一起,充分調動師生,并引領帶動師生投入黨建群團建設工作,提高工作的積極性、行動性,保障落實各項重大改革要求。
教師與學生是學校中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師“教”生“學”是師生聯合黨支部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和學生在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中互相溝通、啟發、交流、思考,產生理念的碰撞,知識的傳承與發展。高校的黨建工作也是依托于師“教”生“學”進行支部建設與發展,基于學院專業特色社團的師生聯合黨支部通過教學融合的方式,有效化解了單個教師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背離而產生的弊端,通過兩者聯合有效彌補了單個組織存在的不足,使高校黨支部在發展中形成良性循環[3]。
師生聯合黨支部可以將教師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各自的優勢有效結合。教師黨支部在學科建設和教育培養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在支部文化傳承方面的作用,可以使支部內學生充分感受支部生活,利用學生在群體中的傳播作用的社團的吸引力不斷吸收新的學生黨員加入支部,為支部建設帶來新鮮活力,同時有效帶動支部內教師進行思想革新,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的過程中增加支部精神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開展基于社團組織為載體的教師黨支部的穩定性和學生黨支部的活躍性研究,增強支部的朝氣活力。
教師黨員在年齡、黨齡、社會閱歷、眼界視野、理論知識等方面的水平高于學生黨員,在支部中發揮著“領航員”的作用,引導學生研究理論知識,深入了解政策方針,在發揮教師“育教”作用的過程中,促進教師黨員主動學習,同時側面避免了教師在理論學習過程中浮于表面的情況。學生黨員在支部中充當學習者的角色,教師在專業和黨建兩方面的授課使得學生黨員都能認真完成知識的吸收,通過教師的引導,深入理解理論和政策知識。同時,師生聯合黨支部為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創造了一個相互學習的平臺和條件,在觀點碰撞、思想交融的過程中,促進教師和學生在群團活動中共同學習提高。
在特色社團的基礎上,專任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在師生聯合黨支部可以通過黨日活動、組織生活會等方式實現專業學習與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無縫對接。專任教師黨員在學科發展、專業建設等方面肩負著重要使命,同時在自己研究的領域有著較高的研究、科研水平,在社團活動中可以將學科教育融入黨日活動,使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習過程中同時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教師在各項活動中同時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以學科教育促進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反哺學科教育,兩者有機結合達到良性循環的模式[4]。
教師黨支部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傳統性,這種規律性的發展有利于精神文化在學生黨員中的傳承,而學生正處于思維、思想活躍創新的階段,在促進支部創新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能夠有效突破傳統黨建活動的固定模式,創造性地開展特色、新穎的支部活動。高校支部建設需要在不斷探索、創新中傳承文化與傳統,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一味創新,師生聯合黨支部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創造優勢,也可以有效實現支部文化、精神、傳統的傳承,不斷為支部開展主題活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使支部在不斷傳承、創造創新中不斷發展。
充分利用學院人才優勢,從優秀青年教師和輔導員中擇優選拔支部教師成員,將學院優秀學生黨員吸納為支部成員,按照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促進人才培養、強化團結服務師生的指導思想,以安全專業協會與環境專業協會為依托,成立“新領帶”創新實踐師生聯合黨支部。從支部人員組成上來說,是教師引領、學生為主的師生混合黨支部;從分類方式上來說,將支部黨員根據其特長分為社會實踐黨小組和科技創新黨小組,形成混合模式的基層黨支部設置。
以培養黨員政治意識為本,理論學習為源,突出政治功能,加強黨員教育,認真在支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形成常態化、制度化的教育培養模式,規范落實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嚴格規范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明確學習內容、規范學習安排,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并通過黨員帶動群眾的方式使當時學習常態化制度化,開展“黨史故事黨員講”系列活動,全體黨員深刻學習黨史故事,黨史故事周周講,以生動飽滿的方式在支部活動中展示演講,營造支部“黨史”學習氛圍,推動黨史學習成為廣大黨員的自覺行動和日常習慣,扎實提高基層黨支部政治水平。
開展“心連新”師生聯合工作模式,教師和黨小組學生緊密聯系、互相幫扶,促進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在教師的教學科研、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形成自主意識,在日常的支部建設中找準支部工作與中心工作的結合點、著力點、落腳點,根據支部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方向制定特色工作制度。
抓好日常,嚴在經常,搭建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渠道,設置黨員先鋒示范崗,充分發揮優秀黨員“關鍵少數”的引領示范作用,引導師生聯合黨支部的黨員在日常生活、教學科研中展現黨員風采、積極努力發展、樹立先鋒形象,以此激勵全院支部積極落實各項工作;同時在日常管理中細化合格黨員標準,健全黨員評價激勵機制,引導黨員在促進個人發展的過程中為支部、為學院做出貢獻,展現作為、實現價值。
支部教師在支部活動中引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帶動支部學生黨員學習積極性和探索性,全員參與科技創新競賽,人均獲得十余項科技競賽成果;學生在志愿實踐中帶動教師更好的服務社會,社會實踐黨小組同南辛、北下莊等附近社區建立長期聯系,帶領支部全體成員定期進社區開展宣講服務,提高黨員整體服務意識。
基于社團組織為載體的特色基層師生黨支部建設是適應新形勢的高校黨建創新的有效方式,在支部融合的有效實踐中促進了高校黨建的發展,發揮師生聯合黨支部的自身優勢,同時要在實際支部建設中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探索出適合師生聯合支部建設的有效方案,在揚長避短的不斷嘗試中促進高校黨建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