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濱
(漢中市消防救援支隊,陜西 漢中 723000)
隨著我國建筑業的不斷發展,近年來國內高層建筑數量越來越多,其施工流程也越來越復雜。相較于普通建筑而言,對高層建筑的穩定性、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而消防監督管理是保證高層建筑居住安全的重要保證。目前,高層建筑的消防監督管理工作存在著一些問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為各行各業帶來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將該技術用于高層建筑的消防監督管理工作中,對進一步提升建筑物的消防性能、促進安全運行均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對物聯網技術在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中的應用進行深入探討。
物聯網技術是基于傳統傳媒領域下的第三次信息革命科技產物,通過各類傳感設備,物聯網可在既定的協議下實現物體與互聯網的連接,通過各種信息傳播媒介,實現對各類物體的精準識別、定位、跟蹤及監管[1]。物聯網技術本身與傳媒技術相關,也可以說物聯網技術起源于傳媒領域。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技術人員應明確物聯網技術的優勢,結合時代發展特點,將物聯網技術與各類科學技術結合起來,尤其是無線傳輸技術等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需要借助比較完整的系統,此系統應具有較好的通信功能、無線信息傳導功能以及數據處理能力。在大數據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物聯網系統也具備了一定的智能識別和自動化處理能力,從而促使物聯網系統可同時具備感知能力、網絡傳輸能力以及個性化的應用能力。物聯網技術可通過建立信息保護機制,提供安全、個性化的實時檢測、定位、聯動報警、指揮調度、遠程控制、決策支持、在線升級等多種管理及服務功能。物聯網是物與物、人與物之間信息的傳遞技術,現階段物聯網技術已被逐步應用到多種管理體系中,其主要的技術類型包括以下方面。
2.2.1 傳感器
GB 7665—2005《傳感器通用術語》中給出了傳感器的定義,其是一種可按一定規律將可感知的被測量轉換成可輸出信號的器件或裝置。傳感器技術是一種可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之一。射頻識別(RFID)電子標簽是一種重要的傳感器技術,可通過將無線射頻與嵌入式技術相結合,對物品進行自動識別,目前,該技術在物流管理方面有著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2]。傳感器技術可用于測試及自動控制,可將某一形態的信息通過準確傳遞、檢測轉換為另一形態信息,是物聯網技術的關鍵類型之一。
2.2.2 嵌入式系統
在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嵌入式系統技術在小到MP3 終端產品,大到航天航空業的衛星系統中均起著重要作用,該技術集計算機軟件、硬件設施,傳感器、集成電路、電子應用等技術為一身,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對我國的工業生產及國防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2.3 智能系統
智能技術是實現物體具備智能性特征的關鍵技術,通過將智能系統植入相應物體,能使物體主動、被動地與用戶進行溝通。現階段智能技術在人們生活中已十分常見,也是物聯網技術的關鍵技術之一。
物聯網技術的架構體系主要包括感知、網絡和應用3 個層面。全面感知為物聯網的核心能力,以現階段廣為覆蓋的移動通信網絡作為主要基礎,可有效形成高標準、高產業化能力的系統感知網絡。而物聯網技術與信息化相結合,通過合理利用信息資源、提高質量并降低成本,也可為廣泛智能化應用提供解決方案,物聯網技術主要被用于多個行業。
2.3.1 醫療行業
自麻省理工學院首次提出“物聯網”概念后,該技術早期依托RFID 相關技術及設備,實現了對物品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后來也逐步在醫療行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該行業中的“物”主要泛指與各種醫學服務相關的事物,主要包括病患、醫護人員、醫療設備設施及藥品等。通過各種傳感設備對病患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以此作為臨床診療的主要依據,為醫療物聯網的主要應用模式,通過感知醫療服務對象,并完成數據的交換及連接,對實現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均有重要意義。
2.3.2 安全防護
近年來,物聯網技術下的傳感安全防護最早被用于浦東機場及上海世博會。首批銷售成功的傳感防護設備是由無錫傳感網絡中心售出的。由數十萬余個微小傳感器構成、組建的傳感網可廣泛散布于區域內的墻角、路面,通過對傳感器接收到的聲音、圖像、震動頻率等信息進行綜合判斷、分析,可實現對系統侵入對象的有效識別,以此構成的安全防護系統可對侵入性攻擊起到相應的阻擋作用。
2.3.3 污水處理
目前,城市污水處理問題日益嚴重。將物聯網技術用于污水處理運營平臺,通過對企業運營過程中實施數據的統計、分析及挖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管理者提供豐富的生產、運行信息,也可輔助管理者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法及決策。
2.3.4 其他行業
物聯網技術利用新一代IT 技術,可通過云計算系統將抽象的信息進行收集、整合后,以可視化、客觀數據的形式展現給相關管理監控人員;還可實現對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建筑、供水、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的有效管理,對提高行業的資源利用率及生產力、降低運行成本、實現減員增效均有重要意義。下文將以高層建筑的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為例,重點分析物聯網技術的具體應用情況。
不同國家對高層建筑的定義存在一定差異,美國將7 層以上、24.6 m 高以上建筑物定為高層建筑,日本將8 層以上、31 m 高以上的建筑定為高層建筑,我國相關條文中則規定,10 層或10 層以上、高28 m 以上的住宅及高24 m 以上的民用混凝土結構為高層建筑。目前,我國規定6 層以上建筑就應當設置電梯,而對于50 m 以上的高層建筑更是提出了特殊的防火要求及規范。消防監督管理是我國行政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對各建筑、住宅消防工作進行檢查、監督,對業主進行相應的消防宣講,同時對各公共消防設備進行維護是各消防監管人員的重要工作[3]。但目前高層建筑的消防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高層建筑具有更多的火災隱患,在發生火災事故時,火情蔓延速度也相對較快,在撲救難度較高的情況下,人員疏散困難,人群密集后易引起恐慌,因此,在對高層建筑開展消防監督及管理工作時通常會涉及較多方面。但目前國內大部分高層建筑的消防監管工作存在一定疏漏,各級管理仍缺乏相應的監管制度及體系,這對消防監管工作順利推進造成了嚴重影響。
目前,普遍存在高層建筑產權所有人對建筑物的消防監管工作未引起足夠重視的現象。其所聘請的相關消防宣講、檢測、維保人員普遍素質有待提高,并未經過專業的消防培訓,在不夠健全的監管體系下,多數人員的工作態度不夠端正,并未將高層建筑的消防監督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加之高層建筑的消防監管工作本身較為復雜,大部分建筑也缺少相應的消防演練,這些都導致高層建筑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災情,相關人員難以立即做出響應。
高層建筑本身存在較多安全隱患,其實際的消防管理工作必然較為復雜,不同于普通建筑,高層建筑的消防施工理論上應當更加嚴格,但受多種因素影響,現階段多數高層建筑的安全運行仍存在較多漏洞,相關監管人員平時工作任務量較重,工作壓力較大,在傳統的消防監督管理手段下,無法保證工作效率,其監管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
在充分明確物聯網技術的基本內涵及主要技術類型后,將其用于高層建筑的消防監督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相關部分對工作開展的成本,另一方面還可優化現階段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相關流程[4]。當前物聯網技術在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此前各高層建筑的產權人及業主對于建筑內的消防監管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并未建立系統的消防管理體系,現階段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具體內容主要包含防火監督及管理、滅火及搶險、事故調查及數據統計3 個方面,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為防火監督及管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原理,對近年來高層建筑消防事故的發生情況及事故原因進行收集、整合,歸納出相應的關鍵原因后,結合數據結果制定相應的消防監督管理制度,通過明確不同消防事故的防火、滅火措施進行有效規范,在每個關鍵環節設定相應的觸發機制,細化相應員工的工作職責,以此可實現對消防工作的有效監督和管理。
消防設備設施是消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室內外消火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機械防排煙系統等均為消防的主要設備設施。此前大部分高層建筑物的相關管理人員疏于對以上設備設施的定期檢修、維護,因而導致部分高層建筑在真正發生火災時,上述設施并未切實發揮其主要功能。基于物聯網技術可在以上設施中置入智能芯片,以此對不同設施的使用情況、使用年限等進行動態化監測。相關管理人員可通過對所獲取數據的有效分析,判定某一設施是否需要維護或更換,這樣才可保證在真正發生事故時可憑借相關設施進行及時處理[5]。
火災是一種可對人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危害的事故。一旦高層建筑發生火災,無論是搶險救援還是人員疏散方面,均存在較大困難,在極為混亂的事故現場僅憑消防人員和物業管理人員難以實現對受災群體的有效管理及救援。通過物聯網技術可將事故現場的人員數量、分布位置等信息進行全面收集,一旦發生事故,憑借相應的傳感設備等可將數據及時傳遞給相關指揮人員,結合數據及樓道結構圖,在既定的救援程序下,實現對建筑物內不同區域人群分別進行疏散的目的。
相較于普通建筑而言,高層建筑發生火災等事故的風險相對較高,因此,在構建高層建筑相關消防監督管理體系時,應提出更高、更嚴格的要求。現階段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很大程度上為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工作開展提供了便利。基于物聯網技術也可實現對消防監管體系的構建、對消防設備設施的管理以及救援搶救工作的有效指揮及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