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
(四川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裝配式建筑是建筑行業的發展方向,和傳統施工工藝對比來說,裝配式建筑PC構件是在施工之前生產的,按照需求運送到施工現場,在現場澆灌亦或組裝,為此施工速度大幅提高,同時項目的建設質量也有了保證。PC構件是裝配式建筑的構成內容,應當關注、促進PC構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PC構件裝配式施工指的是在建筑工程建設期間用預制混凝土構件施工。PC構件生產在生產車間完成,預制構件生產完畢后,運輸到施工現場安裝、拼接等。安裝拼接等需依托專業的機械完成,比如用吊裝的方法運送預制構件,安裝后進行混凝土灌注,構成整體。PC構件裝配式建筑有自身的突出優勢,例如,能夠大幅減短施工時間、能夠讓建筑的各種功能保質達成,為此,裝配式建筑大量運用到各種建筑工程中。另外,裝配式建筑施工也節能,不管是電力能源還是水源,消耗量都少于傳統建筑施工,生態效益突出,有助于建筑行業的發展。
PC構件的裝配式建筑施工,首先需要從工廠將成品PC構件運輸到施工現場,因此需要結合PC構件的重量、體積、類型等選擇合適的吊裝設備與方式。在進行吊裝的過程中,施工方還應考慮施工現場的情況,確定合適的起吊方式與放置位置。在吊裝PC構件的過程中,為了避免PC構件,應做好幾點:
(1)工廠生產出成品PC構件后,為了保證PC構件以最佳性能投入到建筑施工中,吊點的位置一定要選擇好。通常選擇PC構件生產脫模處為吊點位置。快速選擇合理吊點位置不僅可以保障PC構件的質量,還可以節省吊裝的時間。
(2)為了不損傷PC構件,施工方要保證PC構件起吊與安裝的受力狀態一致,并將PC構件固定,避免PC構件在吊裝、運輸的過程中出現倒塌、翻轉等情況。
(3)在吊裝PC構件的過程中,施工方應遵循由遠及近原則,在PC構件吊裝時做好PC構件的檢查驗收工作,確保施工順利進行。
在PC構件吊裝作業完成,其他配件還未完成安裝時,結構總體不夠穩定。為保證施工順暢實施,應當采用一定的方法對PC構件進行加固,常用的固定方法有2種,其一是斜撐固定,其二是固定角碼。結合施工現場的狀況,選用恰當的加固措施[1]。在對PC構件進行固定時,先要調整PC構件的定位數據,包含PC構件所處部位的高度等,在恰當的位置,對PC構件進行加固,以確保PC構件穩定性。需注意的問題是,在采取措施對PC構件加以加固時,在確保建設質量的基礎上,盡可能提升施工效率。另外,不管采取何種加固舉措,都應當依據施工要求,嚴控加固設施拆除時機,在拆除時,為防止偏斜、傾倒,應當依照有關規定拆除,確保實操的規范性[2]。一般狀況下,應當在漿液灌注7天后可拆掉PC墻板斜撐,應在拆除前進行所灌注漿液強度檢測,達標后再拆除支撐設施;PC構件梁的支撐,應當在漿液灌注14天后拆除,此時強度能夠達到設計要求的80%。
2.3 構件連接技術
安裝PC構件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各種連接技術,其中以墻板鋼筋連接技術為主,此項連接技術的好壞決定了裝配式建筑施工的整體質量,因此項目各方以及負責安裝PC構件的技術人員應重視。在連接預留鋼筋的時候,一般采用灌漿法和套筒法。以套筒法為例,在進行連接之前需要對套筒進行清理,并采用現澆混凝土的方式將墻體與現澆主體梁連接起來。在裝配節點的施工過程中,必須遵循相關技術準則和施工要求,要保證混凝土的密實性與強度[3]。在連接相鄰PC墻板的過程中,通常采用螺栓連接或焊接的方式進行連接。實現鋼筋與墻板的連接,要控制好連接的精度。
此項技術一般在墻板安裝、連接完畢后,結合設計確定的PC構件控制尺寸,合理調節墻板的位置,主要是對PC構件的安裝、連接情況進行檢測和調整。在調整位置之前,需要了解預埋鋼筋的位置,用調整連接支撐板兩端螺栓的長度對墻板的方向和位置進行調整,通過不斷調整的方式達到PC構件安裝、連接的精度要求。
PC構件后腳部位的混凝土澆筑是重點加強施工人員對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重視。裝配式工程管理人員在施工開始前,需要對各個步驟以及相關規定進行交底,確保使用的模板、材料等符合要求,之后才能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還需要對PC內部以及鋼筋材料上的污染物進行清理,避免造成縫隙,并根據材料的需求,選擇澆筑方式。完成以上工序之后,需要在墻底部做30~50 mm的泥漿澆筑,再對整個號墻柱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施工,并需要對分成材料的厚度進行提前計算控制,將其控制在40 mm左右[4]。同時為了避免出現離析或空洞,需要依照快插慢拔的原則進行混凝土振搗。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選擇合適的養護方法,進行持續1周的養護,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對于有防水性能的混凝土澆筑,則需要進行持續2周以上的養護。
高層、多層居民樓以及相應的商業樓。這些建筑的陽臺、凸窗以及平窗外墻、樓梯等,都PC構件預制的。PC構件運輸到建設現場,選擇恰當的混凝土澆灌技術,進行組裝作業。下文將吊點設置、吊裝體系設立、吊裝精準度把控3個維度具體論述。
PC構件吊裝,若吊點設立不正確, 重心偏移,使PC構件損毀。應當結合施工的實際情況,正確確定起吊點,做好吊環或吊釘的預埋,所有準備工作做好后,實施起吊作業。本案中使用的PC構件比較簡易,使用AutoCAD軟件構建立體模型,設立UCS坐標,確定中心點,設立吊點,并實施吊環預埋作業。
營改增的政策執行以來,極大增加了企業對財務的管理風險。營改增涉及的企業財務管理內容需要進行調整,然而,相當數量的企業財務人員囿于自身水平粗淺且沒有對營改增的內容進行充分的系統化的業務學習,使得他們并不能對營改增政策的指定初衷有明確的認知,由此便無法知曉營改增政策的相關內容和細節,從而無法利用好營改增的政策利好為企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反而會由于對營改增的不了解容易造成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風險。
凸窗與平窗外墻的PC構件,都能夠依托“一”型吊梁進行吊裝,吊鏈使用的是兩爪型吊鏈,吊梁和吊鏈間的橫向夾角應當在60°以上,保證構件能夠以豎直的狀態起吊,吊裝應平穩水平;陽臺的PC構件,一般使用“口”型吊架進行起吊,一般使用四爪型的吊鏈,吊梁和吊鏈間的橫向夾角也要在60°以上,保證PC構件能夠以豎直狀態完成起吊;樓梯PC構件,因為是斜型架構,為確保構件在吊裝施工期間足夠平穩,應當使用四爪型吊鏈,其中兩爪較長兩爪較短,在吊裝時,吊鏈和樓梯踏步面所形成的角度不能低于60°[5]。另外,在選取吊鏈規格時,應當依據PC構件的質量和有關配件的尺寸精準計算,合理選擇。
PC構件吊裝偏差大,使構件間拼接縫隙增大,亦或垂直度不理想。為此在吊裝施工以前,應當依托吊車亦或塔吊等設施,另外輔以其他工具,正確調整PC構件的豎直度、水平度和位置,確保PC構件吊裝作業順暢、快速、安全實施。
3.3.1 對平、凸窗PC構件精度的管控
(1)水平度控制。在PC構件吊裝施工以前,使用水準儀測量構件所放置位置樓板的高度,把測量得到的數值和設計值對照,若2個數據存有偏差,可使用PC構件下部的鋼墊板科學調整;若仍舊和設計要求不一致,可用鋼墊板與千斤頂實施橫向調整,一直到符合設計要求。
(2)垂直度控制。在連接樓板與PC構件上部時,采用2根斜拉桿進行兩者之間的連接,再進行微調,使垂直度符合設計要求。在PC構件的下部設置2個“L”型角碼,用螺栓將該角碼與現澆樓板進行連接并固定。
(3)平面控制。PC構件出廠之前,要在構件上彈出控制線;起吊PC構件之前,在樓面上彈出所需的控制線;吊裝過程中,需要根據這些控制線進行微調,保障PC構件吊裝過程中的精準性。
3.3.2對陽臺PC構件精度的控制
(2)平面控制。陽臺PC構件吊裝施工以前,應當在下部陽臺PC構件上安裝三根槽鋼,使用鋼管,把2個槽鋼接長,讓其構成一個整體。然后和陽臺的鋼管支撐架相連且采用恰當的措施增固,以提升橫向的穩固性。PC構件吊到指定位置之后,靠近陽臺的槽鋼應當以較慢的速度下放到正確位置。
3.3.3 樓梯精度控制設計
(1)水平控制。PC構件吊裝施工以前,使用水準儀測量PC構件放置位置現澆樓梯休息平臺的高度,把測量得到的數值和設計值對照,如果這兩個數值存有偏差,可用提前埋設在現澆樓梯層板中的螺栓調整PC構件水平角度,一直到達到設計標準,最后以砂漿抹平到螺帽面位置。
(2)平面控制。和凸窗、平窗PC構件平面管控原理基本一致,樓梯PC構件在從生產企業運出以前,應當在構件上標記管控線;在PC構件進行起吊施工以前,應當在樓面上標記出管控線;吊裝施工期間,應當依據控制線恰當調節,基于此確保PC構件吊裝的準確性。
加強倉庫管控與運輸控制,應當按構件的特征,選取恰當的運輸模式與倉庫管控手段。在確定運輸計劃的時候,應當綜合考量,選擇科學的防護舉措,避免磕碰。另外,在運輸過程中應控制運輸速度,盡可能使用平板汽車運輸。倉庫應當潔凈,裝車與卸車熟練的技術應平穩,保證構件不受損壞。
安裝與調試,要求作業人員有熟練的技術。應當選用恰當的安裝方法。達到安裝調試有關設計要求,企業應當增強培訓,降低施工期間產生問題的概率,確保安裝效果,為項目質量提供保障。
養護作業方案的制定能夠為后期養護活動的開展指引方向。應當在施工明確養護計劃的具體內容,基于構件的特征與現實需要,選取恰當的養護措施,優化以構件特殊部位為對象的養護方案。對于澆灌項目也應當結合施工實際選用恰當的養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