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靜宇
從全國范圍來看,今年受局部疫情反彈影響明顯。通過G7大數據平臺監測的百萬貨運車輛來看,今年1月至5月份,全網的活躍車輛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0%左右。
隨著消費模式轉變、生鮮團購、生鮮電商平臺、餐飲連鎖化、平臺化趨勢逐步明顯,生鮮食品消費的新趨勢將重塑冷鏈物流配送行業,加快其數字化轉型。面對疫情影響,對冷鏈物流行業有哪些建議?
對此,易流科技張景濤董事長在接受采訪時說,疫情對生鮮供應鏈的影響整體刺激了預制菜的加速發展。原因有三:
其一,相當一部分不擅長下廚的人群,因靜態管控宅在家里,需要更加便捷易操作的預制菜;其二,初級農產品的分揀、包裝很難標準化,導致總體供應鏈效率不高。如果通過凈菜加工及中央廚房加工成標準的半成品或預制菜,則會進一步提高生鮮食材后段的標準化程度。預制菜標準化存儲時間更長,能夠更好應對被管控社區的食材供應。其三,中餐標準化、中餐食材工業化是行業的一個大方向,疫情下的靜態管控助推了這件事情。
這些趨勢正影響并重塑生鮮冷鏈物流配送行業,為相關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以宇培供應鏈為例,在靜態管控期間由于社區的消費品,特別是食品、食材的配送需求量暴增,為了保供的目標,宇培供應鏈采取了戰時的作業機制,人停車不停,人員三班倒。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完全滿足配送需要。因此只有苦干不行,還要巧干,要以更加高效的方式進行配送作業。
為了更好地應對挑戰、解決問題,宇培供應鏈也提出了智能調度的需求。通過智能調度系統,首先可以解決合理快速排線的問題。其次是可以解決合理調派車輛的問題。傳統調度,只考慮單個車的裝載率最高,但是單輛車的裝載率高不代表綜合的裝載率高和綜合效益高。通過智能調度,幫助決策人員選擇合適的線路、車型進行配送作業,最大可能地提高作業效率。
面對疫情對冷鏈物流行業的沖擊,張景濤董事長給出三點建議:
其一,站在食材供應鏈的角度看,打造柔性供應鏈,應急物流將成為焦點的問題。從政府或行業層面,對靜態管理區域的民生保障,需要一套更加有效的應急機制來應對。這套機制需要把我們的保供單位,以及我們物流的保供單位緊密、高效地調動起來,而這樣的一套機制,需要我們的相關行業主管單位能夠重視起來,讓我們的疫情防控應對更加高效,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對易流科技來講希望自身的數據能力、算法能力能夠對城市配送和應急保障提供服務,以便在應急保障機制中發揮我們的價值和貢獻。
其二,從供應鏈及物流企業的角度來看,進一步加強流程優化和高效作業的配套工具的配置(高效包裝、快速分揀、快速裝卸等)。
其三,冷鏈企業應該加快數字化轉型,加強用數智化手段來提高整體效率。企業數字化的基本路徑是物聯網化、數字化、智能化,企業需要結合自己的場景和管理需要來制定數字化戰略。對食品及冷鏈企業來講,品控及食品安全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企業數字化發展不僅要考慮如何提高效率,終極目標是要滿足消費者對食品供應鏈安全的追溯。同時,企業根據自身的資源和發展階段,來合理制定數字化建設的目標和計劃。
一面是中小企業客戶的數字化需求,一面是智能數字化的市場普及化,為此,易流科技開通了按次、按單、按天、按月收費的服務。“智能調度系統非常依賴算力資源,對服務器資源的占用比較大。我們也希望云服務器廠商能夠適當降價,讓智能調度的使用成本能夠降下來。”對此,張景濤董事長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