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煒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首席專家、能源資源環境部主任
堅持農業增效、農村增綠、農民增收高效協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鄉村產業鏈,推動農村能源結構低碳轉型,提升農村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快形成農村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近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將“推動農林牧漁低碳發展”作為十大重點任務之一,未來生態農業、低碳農業、數字農業等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但也應看到,在帶來機遇的同時,“雙碳”戰略給鄉村振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要更加注重生產綠色化。鄉村產業小、散、弱特征明顯,特別是浙江民營經濟發達,在廣袤鄉村中家庭作坊式制造業眾多,生產經營方法仍較粗放,綠色技術集成創新不足,整體發展質量不高。“雙碳”目標下,必須統籌好綠色發展和產業振興的關系,兼顧保護與發展,從產業層面探索低碳化對策,強化低碳技術支撐,推動綠色低碳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
要更加注重生態系統化。鄉村振興戰略明確要求產業振興與生態振興并舉,農田、草原、森林等生態系統既是碳排放源,又是重要碳匯資源。在“雙碳”目標下,不僅要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更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動綠色發展,維持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多樣性和多功能性,充分發揮鄉村生態系統的碳匯作用。
要更加注重生活低碳化。農村居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讓農村居民愿意接受并樂享綠色低碳生活是推進鄉村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雙碳”目標下,要大力推廣綠色低碳生活理念和方式,鼓勵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綠色生活、注重垃圾分類、節電、節水、節能等,從而減少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
在“雙碳”目標下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要堅持農業增效、農村增綠、農民增收高效協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鄉村產業鏈,推動農村能源結構低碳轉型,提升農村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快形成農村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鄉村生態振興成為落實“雙碳”目標的新陣地。
打造綠色低碳鄉村產業鏈。提質升級鄉村工業平臺,推進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結合實際推動發展一批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運動休閑等新興產業。推進農業與制造、旅游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加快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統籌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產物加工利用,推動農產品加工綠色轉型。建立健全綠色流通體系,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推廣農產品綠色電商模式。
加快鄉村能源轉型發展。推廣農光互補、“光伏+設施農業”、“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等低碳農業模式。利用農戶閑置土地和農房屋頂,加快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建設。探索農田托管服務和合作社秸稈收集模式,推進農村生物質能源多元化利用。推動農產品加工包裝、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全產業鏈電能替代,推廣普及節能高效家電。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融資經營模式,引導社會力量進入農村能源站、綜合能源服務等可商業化運營領域。
提升鄉村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充分發揮土壤固碳、林草增匯的整體效應,結合“兩山銀行”建設,以市場化手段聯合高污染、高能耗企業開發碳匯生態產品,發展生態循環固碳項目,推動富民惠民。大力提倡農田施用有機肥,推廣保護性耕作,開展作物輪作與種植覆蓋作物,增強農業土壤固碳增匯潛力。全面推行林長制,組織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有效增加森林面積,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強化濕地保護,完善濕地分級管理體系,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
營造低碳文明鄉風。將雙碳政策目標和低碳生活理念根植入鄉村文化。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接地氣”的綠色低碳生活宣講和知識培訓,讓村民對低碳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入。另外,可以通過創建“零碳村”“零碳鎮”,開展典型示范、先進評選等活動,促進村民自覺養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