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鳳 陸亦農 張烈琴
[內容提要]高校旅游實驗室是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符合新時代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新疆科技學院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在旅游實驗室的教學現狀及當前旅游實驗室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基于教學視角,提出了將旅游實驗室的應用與教育教學過程相融合的改進策略。
國外實驗室建設較早,對于實驗室的建設,高校實驗室運作及安全措施的研究較多,更加注重實驗室的管理與創新,但是對于旅游實驗室的研究較少。國內對高校旅游實驗室的研究較多,在實驗室建設與學校課程體系等方面形成了共識。對于旅游高等教育、旅游學科建設、旅游專業教學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在旅游實驗室制度建設與改革發展方面研究頗為深入,但實證案例多集中在旅游專業發展比較成熟的高等院校,對于西部地區旅游實驗室的基礎研究幾乎沒有。新疆科技學院作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唯一的二本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正處在大力建設的關鍵時期,因此結合旅游實驗室開展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9年12月新疆科技學院通過了旅游管理實驗室建設方案,設立專項資金建設旅游實驗室,成立了導游實驗室、旅游綜合運營實驗室、旅游景區規劃實驗室、智慧旅游大數據實驗室、特色旅游文化體驗室、旅游研討室六個實驗室,滿足學校旅游管理專業基本理論實踐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引入“智慧旅游”人才培養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AI人工智能等先進科學技術在旅游行業內的應用,打造符合新一代智慧旅游行業發展的復合型智慧旅游人才培養中心。2021年7月新疆科技學院旅游實驗室已建成并驗收合格,進入可使用階段。
為了解旅游實驗室的教學開展情況,筆者進行了關于高校旅游實驗室在教學中的應用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新疆科技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各年級學生,主要以問卷星及發放紙質問卷的形式進行,本次調查共發放273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62份,有效率95.9%。
性別:數據統計結果為男生75名,所占比重28.6%,女生187名,所占比重71.4%。年級:大一113名,占比43.1%;大二 106名,占比40.5%;大三 41名,占比15.6%;大四2名,占比0.8%。
根據旅游學院本學期排課情況,各個年級均有一門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在旅游實驗室進行教學,在此基礎上調查學生對于增加旅游實驗室教學課程的意愿如下。學生希望適當增加的占比81.2%,不希望增加的占比6.9%,無所謂的占比9.2%,很反感的占比1.9%。說明大部分學生希望增加在旅游實驗室的課程,認為旅游實驗室可以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專業實踐能力。
學生希望教師在旅游實驗室采用教學方式的響應百分比分布為講授法占14.1%,翻轉課堂占16.1%,小組討論占15.1%,體驗式教學法占30.4%,情景教學法占23.4%,其他占0.8%。目前教師在旅游實驗室教學過程中常采用講授法、小組討論法和演示法等教學方法,學生希望體驗式教學法及情景教學法占比較高,新的教學方式更讓學生期待。
學生認為缺乏合理的實訓效果評價體系占比8.8%,教師實踐教學素質偏低占23.3%,實踐操作內容較少占比43.9%,實訓平臺學習難度大占比24.0%。說明學生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實踐操作內容較少、實訓平臺學習難度大及教師實踐教學素質偏低。學生最期待教學交流人員的響應百分比分布為高級導游員占30.4%,旅行社經理占20.7%,其他高校教師占29.9%,飯店總經理占16.6%。學生更希望具有實踐經驗的人員進行教學研討,他們的實踐經驗、經歷能夠為學生選擇就業方向提供參考,學生也希望有其他高校教師進行交流。
學生有平時去旅游實驗室學習意愿的占比77.9%,無意愿的占比22.1%,學生想在周末去旅游實驗室學習的占比52.7%,晚自習時間去學習的占比37.0%。其他時間的占比10.3%。說明大部分學生希望旅游實驗室開放時間為周末及晚自習時間。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飯店、旅行社、景點景區等旅游支柱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然而許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所規定的相關課程偏向于理論課,實訓課時明顯不足。西部地區很多高校尚未建立旅游實驗室,在教學過程中,旅游管理實踐課程未有條件完成,因此課程設置中理論課居多,實訓教學內容大多以導游詞講解、某地區旅游市場調查、旅游相關軟件的實訓等為主,這些實訓內容未能全面體現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實踐目標,尤其是旅游大數據分析方面的實踐安排較少,在大數據時代,旅游業對于旅游大數據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高等院校尚未根據旅游新業態和企業新需求來修訂相應的旅游實踐教學內容,出現了旅游實踐教學目標與旅游企業需求之間的脫節。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除了具備旅游專業知識體系外,還應具備應用技術型人才的綜合素質。專業教師應具備一項或多項實踐型技能,如中級或高級導游員、高級調酒師等相關職業等級,或在飯店、景區、旅行社等企業擔任過總經理、部門經理,具有企業實際工作經驗和管理工作經驗,了解新時代旅游發展中對應用型人才的新要求。目前大多數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下。
第一,大部分教師從高校畢業后直接進校工作,尚未到企業進行實踐或實踐時間較短,未能達到中高級職業技能水平及管理水平。
第二,青年教師對于專業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研究新的教學方法與旅游專業課程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學效率挑戰較大。
第三,科研是高校教師不斷提升自我的必要途徑,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研究,高校教師的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再者,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主要針對學生的實習,尚未建立校企聯動機制,為教師在企業的專業學習提供平臺。
高校旅游實驗室建設注重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文化軟環境方面的關注度較低。學院旅游實驗室管理制度正在初建中,如實驗室使用操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開放制度、管理人員考評制度等。高校之間尚未建立共享機制,國內外知名高校旅游實驗室先進的管理經驗及模式未能及時傳遞到其他高校,旅游實驗室的管理處于不斷的探索中,對于旅游實驗室設備維護及運行管理等方面未有明確安排。在科研方面,尚未建立專業的技術培訓平臺,進而發揮旅游實驗室的技術優勢,教師的教學、科研、技術未能深度融合,對教師課題方面的幫助較小。旅游實驗室除教學時間外,其他時間對學生是不開放的,學生想在晚自習時間及周末到旅游實驗室進行實踐練習的需求無法滿足。
首先,借鑒國內外一流高校旅游實驗室成功的經驗,著手構建與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相適應的旅游管理課程體系,注重建立實訓課程體系,建立科學的旅游管理課程評價體系,嚴格課程管理,提升旅游教學質量。例如構建旅游大數據分析課程教學體系,智慧旅游大數據實驗室,硬件設備支持Photoshop、Cool 3D等常用教學軟件,可將物聯網技術與智慧旅游相關的應用場景進行結合實訓。通過智慧旅游實驗室軟硬件設備提供數據采集清洗、數據分析和數據可視化。以庫爾勒4A級旅游景區天鵝湖景區為例,可從攜程、美團旅行、飛豬等網站,爬取一定時間段內的游客對天鵝湖景區的評論文本,存儲備用,對存儲的數據進行清洗,運用數據分析工具對所獲得的網絡評價文本進行分析,構建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并評分,將數據分析結果進行可視化,進一步分析景區需改進的問題,為提高天鵝湖景區服務質量提供參考。
第二,重視特色課程建設,旅游學院已成功申報《環塔里木紅色旅游線路設計》課程為一流課程,以此課程為先導,以新疆南疆地區旅游實踐課程為起點,逐步推進全疆旅游實踐課程發展,構建特色的一流課程體系。
第三,構建課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將1+X旅游大數據分析、研學旅行策劃與管理(EEP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初級、中級、高級)培訓與課程內容相結合,實現課堂教學與證書考試相融合,1+X旅游大數據證書由上海棕櫚電腦系統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管理,為全國各個高校提供相應的培訓及考試,主要內容包含旅游大數據思維指導、旅游數據收集與采集、旅游大數據管理與治理、旅游大數據分析與賦能四部分內容。將這些內容與旅游相關課程相融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實踐型技能人才,拓展學生就業渠道。
為加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很多高校與企業建立了合作,構建校企共同體,為師生的實習實踐提供平臺。
第一,旅游學院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企業中為教師提供頂崗鍛煉的平臺,實現教師與企業中高級職業人才與管理人才的對接與交流,逐步提升教師實踐能力。
第二,術業有專攻,想要將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培養為職業的高級調酒師、高級營養師等難度很大且效果不佳,需要轉變策略,邀請巴州旅游企業從事旅游相關服務的一線操作人員與中高層管理人員進學校,進行技術講座,或以兼職或外聘等形式充實到實踐教學師資隊伍中,與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進行課堂聯合教學,將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提升進行空間的融合,展現新的教學模式。
第三,注重旅游管理課程設計革新,充分利用旅游實驗室的軟硬件設施,創新教學方法。旅游綜合實驗室具有數字旅游綜合教學平臺、模擬旅行社綜合經營管理教學平臺、VR旅游教學控制系統等旅游教學軟件。旅游景區規劃實驗室可使用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綜合實訓平臺進行旅游資源調查、旅游資源評價、旅游景區規劃、開發實施及管理等。在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各旅游實驗室的軟硬件設施來創造性地生產出基于所學知識和內容的新方案、新設計等,突出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創意表達。
組建一支高技術高水平的旅游專業教師管理隊伍,首先,旅游學院已設置旅游實驗室中心主任,在開展旅游實驗中心教學活動時由主任統一管理領導。專任教師根據研究方向選擇小組,實行小組負責制,實現精細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第二,推動實驗室的開放共享,建立與國內成熟高校的合作,邀請旅游實驗室專業管理團隊進行參觀訪問,以講座、會談等形式講授先進的管理經驗,如在河北援疆教師團隊中引進旅游管理專任教師及實驗室專業管理人才對旅游學院教師進行專業的指導,提升學院教師綜合能力,提高旅游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操作及維護技能。第三,注重實驗室文化建設,在經驗豐富的教師帶領下,推行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形式,逐步形成良好的實驗室氛圍。第四,結合圖書館數字化管理模式,建立旅游實驗室預約系統,盡快實現開放式管理,學生能夠利用課余時間,在旅游實驗室進行相關的知識研究與探索,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旅游實驗室對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科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推動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了基礎環境支撐,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要不斷探索特色化旅游管理實驗教學體系,為開展全面旅游教育,培養符合智慧旅游時代需求的人才提出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