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杰
地方鐵路是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網的組成部分,是國家鐵路網的延伸和補充,是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的重要公共基礎設施。地方鐵路不但能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經濟、便捷的運力保障,還可以將廠礦和經濟開發區連接起來,加速地方資源開發,振興地方經濟[1]。
寧(武)靜(樂)鐵路位于忻州市寧武、靜樂縣境內,貫穿寧武煤田腹地,是山西省中長期鐵路網發展規劃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準軌地方鐵路。寧靜鐵路是國家在建設神朔、朔黃鐵路時為照顧山西老區人民開發資源、脫貧致富而建設的一個扶貧開發項目,由國家計委計交通〔1992〕840號和山西省計委晉計設字〔1992〕1301號文批準建設。寧靜鐵路起點與國鐵北同蒲線寧武站接軌后,向西行7公里在本線寧靜西站與朔黃鐵路并站聯軌,向南設姜莊站、馬營海站、東寨站、化北屯站、小石家莊站、永安鎮站以及靜樂站,經靜靜鐵路至國鐵靜游站。
寧靜鐵路為一次設計分段施工,線路正線全長93.641公里,其中寧(武)化(北屯)段54.64公里,于1993年開工建設,2001年開通運營;化(北屯)至靜(樂)段39.001公里,于2004年開工建設,2008年3月開通運營,年設計運輸能力1200萬噸。寧靜鐵路穿越山西省五大煤田之一的寧武煤田腹地,吸引范圍4000平方公里,包括寧武、靜樂、原平、軒崗、嵐縣、婁煩等地。
寧靜鐵路管內8個裝車站場,19處貨臺,均具裝卸條件,儲裝總面積約43余萬平方米,擁有優越的配煤條件。為積極落實國家節能環保政策的要求,有效改善當地空氣質量和人居環境,加強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寧靜鐵路沿線貨臺正逐步完善環保設施,進行全封閉改造,采用H型鋼實腹式骨架膜結構,內設照明、火災報警、防雷、自動化監控、霧炮噴淋等控制系統。目前已實現寧靜線主要發運站臺環保煤棚全覆蓋,為煤炭發運提供優良、便利的條件,是寧武、靜樂兩縣最大的煤炭發運基地。
寧靜鐵路與北同蒲線寧武站接軌,向西行7公里其寧靜武西站與朔黃鐵路并站聯軌,作為寧靜鐵路延伸的靜靜鐵路已經開通,形成北上與北同蒲、朔黃鐵路相連,南下通過太興鐵路與瓦日鐵路連通南北暢通的121.56公里鐵路通道,成為三干線鐵路的路網連接線,增強了相鄰線路的運輸機動性,同時也彌補了朔黃、國鐵支線不足的缺陷,有著顯著的區位優勢。寧靜線在山西中部地區,與北同蒲線形成了并列的縱向結構,具備了北同蒲寧武—太原的分流條件。寧靜線可極大改善當地交通狀況,完善區域路網結構,并在寧武站與寧岢線相連,有一定的國防意義。
寧靜線的起點與北同蒲線的寧武站接軌。北同蒲線北起大同站,南至太原北站,全長334.6km,全線掛網電氣化。北同蒲線在大新站與平朔支線接軌,在朔州站與神華集團神朔線接軌,在寧武站與寧岢線、岢瓦線接軌,在原平站與京原線接軌,在太原北站與西山支線、太嵐線接軌[2],在韓家嶺站與大秦線、韓原線接軌。
由寧靜線發運的大宗貨物主要經北同蒲線、大秦線到達沿線各站,而大秦線途經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全長653km,是我國第一條以開行重載單元列車為主的雙線自動閉塞電氣化鐵路運煤專線,是我國北路煤炭運輸的重要通道[3]。
遷曹鐵路北起大秦鐵路遷安北站,北端分別與大秦線、京秦線相連接,南端分別到達唐山港的曹妃甸港區、京唐港區。
朔黃線正線總長591.8km,西起山西省神池縣神池南站,與神朔鐵路相連,東至河北省黃驊市黃驊港口,是國家重要的“西煤東運”鐵路運輸通道。它橫跨山西、河北兩省,與大秦、北同蒲、京廣、京九、京滬等重大干線接軌,與神朔鐵路連接而形成了全長約860km的東西向大干線。它是我國“八縱八橫”路網中的貨運北通道,區位條件得天獨厚,在全國鐵路路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特別對加快沿線地方經濟快速發展、保證華東、東南沿海地區能源供應、擴大我國煤炭出口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寧靜鐵路外運量的70%~80%流向朔黃鐵路。2012年寧靜鐵路寧靜西站與朔黃鐵路并軌擴能改造完成,改擴建5股到發線架設接觸網,實現了電氣化,與朔黃鐵路由過去單向交接改造成雙向交接,與朔黃鐵路創建了方便、快捷的交接平臺,年煤炭發運量有了較大提升。
靜靜線位于山西省中西部地區靜樂縣和婁煩縣境內,西部與呂梁市嵐縣毗鄰,南部與太原古交市、北部與忻州市岢嵐縣接壤,地處寧武煤田,自寧靜線靜樂站引出,南端與太興線靜游站接軌。該線可將嵐縣、婁煩等地的煤炭資源吸引過來,向北增加寧靜鐵路在朔黃、國鐵方向的發運量,向南與太興線相連并經太興鐵路在白文站實現與瓦日鐵路連接,到達山東日照港,形成寧靜鐵路的南通道。
靜靜鐵路是山西省“十二五”重點規劃建設項目之一,已于2021年9月30日開通,正線全長27.296公里,設靜樂、王端莊、河西、靜游4個車站,其中靜樂、靜游為既有接軌站,王端莊、河西為新建站。
寧武縣長河洗煤有限責任公司位于寧武縣余莊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該公司主營原煤洗選、加工及煤炭銷售業務,多年來在同類企業中發展良好。為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公轉鐵”政策的有效落實,響應國家及地方環保政策號召,寧武長河鐵路專用線擬于寧靜線姜莊—馬營海區間K18+600附近接軌。寧武長河鐵路專用線項目已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以及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文列為2022—2023年鐵路專用線重點項目(發改基礎〔2021〕1746號)以及山西省2022年重點工程項目(晉政辦發〔2022〕15號),設計年發運量初期300萬噸,遠期500萬噸。該專用線可補充大秦線和朔黃線運量不斷增大的需求,同時為寧靜線提供更多的煤源保證。
煤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初級產品,今后一段時期我國能源消費仍需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長距離、大運量、節能環保、經濟便捷、安全高效既是鐵路煤炭、礦石等大宗貨物運輸的行業優勢,也是其基本要求。
作為山西省六大煤田之一的寧武煤田,是全省的重要動力煤基地,位于山西省中北部,西南緊鄰呂梁山隆起帶,東部為太行山板內造山帶,北部為陰山造山帶,主要包括寧武縣、靜樂縣以及朔州市部分地區[5],寧武煤田整個區域內主要由兩個向斜和一個背斜構成,石炭—二疊系與侏羅系含煤地層并存[6],NNE向分布,長約160km,寬約20km,含煤面積約3706 km2,煤炭資源總量501億噸,儲量巨大保有資源儲量34164億噸[7]??刹擅簩?~5層,總厚度在11.5m~22m左右,主要開采石炭系2#、5#煤層及侏羅系2#、3#煤層,煤種為氣煤、氣肥煤及少量1/3焦煤。經寧靜鐵路發運的煤炭,主要來源于沿線周邊及陜西府谷一帶,寧靜鐵路沿線煤礦26座,設計產能為6550萬噸。寧靜鐵路的年設計運輸能力為1200萬噸,經過多年不斷改造,可達2000萬噸以上。因此,寧靜鐵路是寧武煤田外運的重要通道,為大秦線、朔黃線和中南部出海通道輸送量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形成了以寧武煤田基地為起點、出省鐵路干線為主體,寧靜鐵路及煤炭發運站為支撐的“礦路站港”一體化煤炭物流供應鏈網絡。
在寧靜鐵路北端30公里輻射范圍內,有山西忻州神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煤礦、晉能控股煤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煤礦、山西寧武大運華盛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煤礦等18座礦井,煤質好,產能足。隨著煤炭市場的不斷發展,已形成了以寧靜鐵路寧武端為中心的煤炭物流集散基地。
近期擬在寧靜鐵路北端附近建設雙萬噸物流園區,目前已列為山西省2022年重點工程項目。該物流園建成后,將輻射整個晉北地區,可以更好地滿足寧武縣及周邊煤炭貨物裝卸發送、保證貨物運輸,同時也可以有效降低污染、保護環境,提高裝車效率、加快機車車輛周轉,為朔黃線、大秦線提供有效的貨物來源支撐,也可以充分利用朔黃鐵路返向運輸成本比較低的優勢,帶動港口及周邊省份的各類貨物運輸到晉西北,有利于鐵路與地方的共同持續發展。
在寧靜鐵路南端靜樂站附近,有山西大遠煤業有限公司、陽泉煤業集團天安煤礦有限公司、霍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所屬煤礦等6座礦井,年產能約820萬噸。隨著靜靜鐵路的開通,打通了寧靜鐵路的南通道,以寧靜鐵路靜樂站為中心的物流集散地已初具雛形。
鐵路是投資環境中的重要基礎設施[8]。由于寧靜鐵路沿線煤源豐富,自1993年開工建設伊始就吸引了眾多煤炭經銷商,紛紛對沿線站臺進行建設,或墊資給寧靜鐵路,或自建貨臺。寧武縣、靜樂縣政府也不失時機、緊抓機遇,充分利用寧靜鐵路的發展對當地的輻射功能,促進各方合作。尤其自靜靜鐵路開通以來,煤炭經銷商紛紛入駐,表達了投資建設貨臺設施及租賃運營等意愿。
寧靜鐵路的建設運營,滿足了沿線大型煤礦企業的運輸需求,并且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引導產業與人口向沿線城鎮集聚,加快該地帶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9],為當地貢獻了可觀的稅收,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寧靜鐵路的發展離不開太原局集團及國能集團的大力支持,自2001年開通至2021年共發運煤炭9000余萬噸。今后寧靜鐵路應保持與太原局集團及國能集團的緊密合作,建立順暢的協作共建機制,利用太原局集團和國能集團的管理優勢、路網優勢、維保優勢、運營優勢結合地方鐵路的貨源組織優勢、既有站場的設備優勢,著力構建與太原局集團及國能集團的全方位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充分發揮地方鐵路的網絡作用,保障向干線輸送貨源的穩定性,積極申請運輸計劃等各方面的支持,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以煤炭為主的貨物運輸是寧靜鐵路的主要任務。貨運量不僅關系到企業自身的發展,還關系到經濟效益和職工收入。寧靜鐵路可以利用同時與朔黃線和國鐵線的區位優勢,將貨物由包神鐵路、天津港等客戶,將其管內的煤炭、礦粉、鋁礬土等貨物經神朔線、朔黃線,在寧靜線或靜靜線后進入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管內后,再經太興線、南同蒲線發往晉中、臨汾、運城、呂梁等地,或探索反向運輸石油等非煤品類,實現運輸多元化發展。
寧靜公司可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提高效率的原則,從鐵路建設、價值鏈提升、產業鏈延伸、供應鏈集成上選擇戰略合作伙伴,如引入太原局集團或國能集團資本;亦可從煤炭倉儲基地建設、發運站建設、多元實體開發等方面入手,將資質高、信譽好、品牌強、實力硬的大型資源型民營企業作為合作對象,推動資本跨所有制運作,促進各類資本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山西寧靜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為寧靜鐵路的運營管理單位,于2020年12月改制變更為現名,為山西地方鐵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華遠國際陸港集團有限公司的三級子公司。寧靜鐵路可根據自身特點和業務目標,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規劃、組織、協調和控制,借其公司制改革以及改組設立華遠國際陸港集團有限公司的東風,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組織結構、經營方式、管理體系等方面不斷創新,為寧靜鐵路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鐵路作為傳統運輸服務行業,發展較為滯后。寧靜鐵路需要不斷提升運輸主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培育網絡貨運新業態,形成以客戶發單、貨運平臺服務為主要路徑,以“一站式”運輸為主要載體的“互聯網+地方鐵路多式聯運”物流新模式。
寧靜鐵路應積極努力地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不斷改進,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拓展多元經營,增強持續發展能力,發揮地方鐵路在綜合交通運輸中的作用,增強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保障能力,有效帶動地區相關產業發展,提高運輸效率[10],充分發揮鐵路運能大、效率高、排放少、占地省的比較優勢和骨干作用,持續吸引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散改集”,創建綠色運輸品牌企業,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