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媚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各行業對專業技能型一線人才的需求量持續增長,與此同時,對于人才的綜合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主動承擔起為我國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高水平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強調了對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重要性,并明確提出將培養當代大學生擔當民族復興大任作為新時代教育目標。因此,高職教育要加強對學生擔當精神的培養,并遵循大學生社會責任擔當意識培養的相關理論,積極探索實踐路徑,不斷完善學生擔當精神培養體系,增強學生的擔當意識,讓學生能夠自覺承擔起民族振興的時代責任。
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綜合我國發展情況和條件,提出了在2035年到2050年期間,將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強國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當代青少年群體這一中堅力量。當代大學生作為我國青年群體中的先進代表,未來將會全程參與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中,只有當他們將自己個人理想與國家理想保持一致,勇于承擔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才會為國家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在高職教育中落實學生擔當精神的培養,增強學生的時代責任意識,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具有重大意義。
2.實現立德樹人根本育人任務的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檢驗高校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實現以德育人、以文化育人,切實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一個嚴于律己、嚴格遵守公共道德的人。為此,高職院校必須要立德樹人內化到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各個環節中,構建起學生擔當精神培養體系,全方位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讓學生成為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擔當意識的青年,促進立德樹人育人根本目標的實現。
3.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新時期對于現代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全局戰略的高度提出,在學校教育中應通過“五育并舉”的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但由于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多數高職院校都將辦學重心放在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上,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相對欠缺,導致高職學生社會責任擔當意識、時代責任擔當意識薄弱,這不論對于學生個體而言還是對于國家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通過構建完善的學生擔當精神培育體系,加強對學生擔當意識和精神的培養,可以促使學生對自身的責任形成有更加全面正確的認識,促使他們從自我價值實現的角度,自覺承擔起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責任,從國家發展層面,自覺承擔起對社會責任、歷史責任和時代責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培養目標模糊。新時代下高職學生擔當精神的培養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勇于承擔起民族復興重任的人才。但是就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擔當精神目標的設置來看,普遍存在目標空乏,未能充分考慮到職業教育特色和新時代對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導致學生擔當精神培養體系的頂層設計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在這種擔當精神培養體系下,培育工作者缺乏明確的方向指引,對于學生實際行為的指導性不足。另外,由于擔當精神培養目標過于空乏,也會讓學生難以真正了解擔當精神的真正內涵,對自己身上的具體責任不能產生清晰認知,進而在今后的學習和發展中,無法承擔和履行自己身上的責任。
2.培育內容不夠具體。學生擔當教育培育內容是高職院校學生擔當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影響學生擔當精神的培育效果的直接因素。在新時代下,擔當精神也被賦予了全新的內容和內涵,因此,在高職院校的學生擔當教育內容的選擇上,相關教育工作者也應樹立起與時俱進的理念,根據時代發展的形勢,不斷更新和完善擔當精神教育的內容。從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擔當精神的培育現狀來看,依舊是停留在較低層次,而出現這一現象的重要因素就是擔當精神教育內容過于泛化,不夠具體,缺乏實質性的內容。具體表現為在高職學生擔當精神培育內容中對于是什么責任、如何履行這些責任等缺乏明確的解釋和引導,難以用具體的內容對學生的言行進行規范和評價,進而影響到擔當精神培養的實效性。
1.樹立全新的擔當精神培育理念。在新時代下開展學生擔當精神的培育,必須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回應時代呼聲,充分體現出時代特征。高職院校應樹立起與時俱進的學生擔當精神培育理念,可以靈活地根據時代發展對培育目標和培育內容作出調整,保證學生擔當精神培養體系的先進性和時代性。首先,高職院校應準確把握新時代下學生特點。在這一過程中,高職院校相關人員可以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新時代學生的重要論述,分析和總結出新時代下大學生的特征和成長規律。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讓培育工作人員定期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訪談等活動,及時了解到學生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科學的學生擔當精神培養的目標。其次,配合國家發展進程。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國家發展進程方面的論述進行學習,找準我國發展新的歷史定位,并將其與學生擔當精神培養目標相結合,讓學生可以正確、清晰地認識到中國發展形勢,并自覺將自己的個人理想追求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相融合。最后,緊盯世界現代化發展進程。高職院校應通過對當前世界發展趨勢的分析和判斷,在學生擔當精神培育內容中,將中國命運與全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充分彰顯大國擔當精神,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學習,了解世界現代化進程中所面對的危機和造成的災難,意識到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并將個人理想追求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聯系,增強學生的時代責任意識。
2.優化學生擔當精神培育內容。在高職院校中落實學生擔當精神的培養,并非只是喊喊口號,而是要構建起完善的擔當精神培養體系,將擔當精神的培養落實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中,促使學生將責任擔當意識內化為思想觀念、外化為行動實踐。為此,高職院校應對學生擔當精神培養的內容進行優化,推動擔當精神培養在高職教育中的進一步落實。首先,高職院校應結合新時代下擔當精神的新內涵,將政治責任感、社會責任感、生命責任感、學習責任感、網絡責任感等內容納入到學生擔當精神培養體系中,并對這些責任的內容、履行方式等進行細化,為高職院校學生擔當精神培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明確方向,同時也讓學生更好地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培養他們勇于承擔、自覺履行的精神品質。比如,以愛國教育為核心的政治責任的擔當精神培養中,高職院校就可以圍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引導學生堅定不移地擁護中國共產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升學生的政治責任擔當意識。具體到教學實踐中,教育人員則可以通過將時事政治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對國家發展形勢進行分析,促使他們將自身發展與國家發展前景緊密結合,提升學生的政治責任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
3.營造良好的擔當精神培育環境。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環境對于學習者學習動機和學習效率都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在對學生擔當精神培養的過程中,應注重培育環境的營造,讓學生在良好環境的熏陶下,激發社會責任擔當的情感,自覺承擔起自己身上的責任。首先,高職院校可以借助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將擔當精神的培養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定期開展責任系列的文化活動,通過文化感召、情感互動等方式,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擔當意識。其次,高職院校可以充分發揮出傳統宣傳媒介的作用,借助墻面標語、展板等宣傳方式,營造出濃厚的擔當精神學習氛圍,增強學生對擔當精神培養的認知和重視。在宣傳過程中,高職院校相關人員需要注意,宣傳內容應盡可能貼近新時代主題和學生最關注的話題,吸引學生注意力,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最后,高職院校還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開拓網絡宣傳途徑,通過校園網站、論壇、微信、微博等平臺進行擔當精神教育的宣傳,打造良好的校園網絡環境,牢牢把握擔當意識培育的話語權,在無形中增強學生的社會和時代責任擔當意識。比如,在“互聯網+”時代下,高職學生每天都會通過互聯網接觸到海量網絡信息資源,但這些網絡信息質量良莠不齊,學生極易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出現思想上的偏差,對于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失去正確認知,做出一些有害自身或社會的行為。針對這一現象,高職院校應借助新媒體手段,在網絡平臺上加大擔當精神內容方面的宣傳,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自覺肩負起網絡責任擔當,規范自身的網絡行為,共同為營造綠色網絡環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綜上所述,在高職教育中加強對學生擔當精神的培養,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育人任務的有效途徑,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高職院校應意識到學生擔當精神培養的重要性,并就現階段高職學生擔當精神培養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結合高職教育的特征和學生發展需求,不斷完善高職學生擔當精神培養體系,切實提升學生的擔當精神,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讓他們今后可以自覺承擔起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