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瑜 趙浩然
(青島西海岸新區廣播電視臺,山東 青島 266499)
如今正處于手機、互聯網為媒介的新媒體時代,我國網民的數量日漸增長,新媒體時代豐富了人們獲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從而導致電視新聞媒體的收視率正在直線下降。在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媒體如何對自身傳播手段進行創新,提高對觀眾的吸引力,尤其要提高青年朋友對電視新聞媒體的關注,是如今所有電視新聞媒體人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大部分電視新聞節目都已經出現了極為嚴重的年齡老化趨勢,中年人以及年輕人更愿意選擇新媒體接收外界信息。雖然,在現代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中,電視新聞媒體不會消亡,但卻呈現出明顯的衰退現象,在新媒體時代中,電視新聞媒體應具有強烈的危機感,對自身傳播形式不斷進行改革與發展,促使自身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時代在不斷進步,媒體時代也一直在發展,隨著信息技術與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互聯網等各種新媒體形式層出不窮,人們的日常消費與獲取信息的模式發生了關鍵變化,給電視新聞等傳統媒體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新媒體的名稱是針對傳統媒體行業,如廣播、電視新聞、報紙等而言的,根據調查可知,現今的手機電視、網絡廣播、移動數字電視以及微博、抖音等自媒體的誕生都對電視新聞媒體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對傳統媒體行業的生存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危機,嚴重擠壓了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的生存空間。電視新聞通常情況下僅以報道、傳播資訊為主,新媒體時代產生的傳播技術以及媒介形態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給電視新聞媒體行業造成巨大沖擊。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個性鮮明、傳播渠道多樣且消息內容及時、豐富等特征,具有全息化、數字化的優勢,由傳統的一點對多點的傳播形式轉變為多點對多點的轉變形式,深受群眾喜愛。
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在傳播過程中僅僅只能單向對新聞進行播放,以十分單一的聲音以及畫面為主,受眾群體只能被動接受電視媒體傳遞的信息。但新媒體卻充分利用了網絡終端技術,不僅可以深入了解受眾群體的內心需求,向其提供碎片式的信息,還可以在媒體的傳播過程中充分利用文字、音頻、視頻等形式,保證傳播渠道的多樣性[1],可以充分吸引受眾目光,受眾群體可以通過自身需求以及喜好選擇合適的信息接收渠道。由于電視新聞媒體傳播途徑與播放形式過于單一,加速了受眾群體向新媒體轉移的速度。
傳統電視新聞的傳播時效性在新媒體時代中完全處于劣勢地位,嚴重降低了電視新聞媒體的市場競爭力。新聞事件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但因為電視新聞媒體在傳播過程中需要有畫面與聲音作為傳播符號,且其制作過程需要經過編輯、制片、審核等多個流程,從新聞采訪到播出所需要的時間較長,很大程度上地延長了受眾群體獲取外界信息的時長,而像抖音、微博、網絡視頻等新媒體行業在網絡大軍的鋪墊下,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新聞的實時傳播者,幾乎無中間環節,有效保證了新聞的時效性。
電視新聞媒體具有單向性的傳播特征,無法及時了解受眾的想法與意見[2],導致受眾在接收信息時毫無參與感。新媒體的發展加快了全民新聞時代的到來,利用電腦或手機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發表自身對公眾信息以及各類新聞的看法與意見,人們甚至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自行發布新聞內容。此種嶄新的傳播過程以及方式可以促使受眾與媒體行業之間進行融洽互動與交流,可以提高受眾群體的關注欲望。
電視新聞媒體由于其接收與傳播端具有的固定特征,導致新聞的傳播時間、傳播形式以及傳播內容都必須按照固有的形式,無法靈活地做出改變。過去電視機是信息傳播的唯一載體,從而會導致受眾群體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因時間原因接收信息失敗或信息收集不完整,并且無法對電視新聞進行記錄或保存。[3]與此同時,電視新聞都為線性播放形式,具有固定的播放順序,受眾群體無法根據自身喜好進行點播或跳過節目。電視新聞媒體是一種面向大眾的傳播形式,新聞整體的制作過程也必須遵從一定的原則與模式,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受眾群體的個性化體驗。例如,某條電視新聞僅由播報員放出部分采訪片段,但個別受眾卻喜歡觀看采訪的整個來龍去脈,或想對此新聞事件積極發表自身看法,但電視新聞媒體卻無法滿足其心理需求。
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在播放過程中仍舊存在宣傳模式單一、節目內容老套等現象,此種現象會造成電視新聞看點不足,無法吸引受眾目光。隨著如今時代與社會的快速發展,抖音、微博、快手等各種新媒體平臺層出不窮,在此種背景下,電視新聞媒體必須在自身播放形式以及內容下有所變革與創新,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例如,在傳統電視新聞播放過程中,受眾群體看到的都是主持人全程以嚴謹、理性的面孔與聲音進行播報,但早期的鳳凰衛視卻做出了重大變革,其主持人魯豫打造了一個可以“說新聞”的時代,此種電視新聞的傳播途徑具有非常濃厚的感染力與親和性,深受人們喜愛,有效提高了鳳凰衛視的收視率。同時,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開展了深入的改革,致力于打造專業內容并挖掘新聞報道的深度,為后續電視新聞媒體的創新奠定了良好基礎。如今電視新聞媒體不能僅僅利用電視平臺對新聞信息進行傳播,其需深刻認識到新媒體時代的誕生帶來的機遇與變化,既要考慮自身傳統播報習慣,還需要不斷優化拓展其他傳播途徑,大膽創新,優化內容與風格。電視新聞媒體必須充分了解當今大眾的需求,深刻掌握電視新聞信息的數據走向,對傳播形式與內容積極進行創新,如可以在微博或抖音上注冊屬于自己的賬號,并對新聞實時進行播報,利用新媒體平臺來吸引受眾群體的目光,擴大受眾群體范圍,增強電視新聞媒體的市場競爭力,充分挖掘新媒體價值。[4]
及時性是電視新聞最具價值的要素之一,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往往就是時效性的競爭,現場直播的形式具有很好的時效性,可以保證受眾群體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外界信息。與此同時,直播具有較少的傳播層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新聞的真實性與可靠性。[5]在新聞直播過程中,無論是受眾群體還是新聞采訪人員對即將發生的新聞都是完全未知的,可以充分體現出電視新聞的偶然性。因此,采用直播的形式對電視新聞進行播放更吸引受眾群體的眼球,激發受眾人群的情感共鳴。
直播的播放形式具有“零時差”“共時空”的特征,現場直播不僅可以在受眾群體面前對新聞事件的原本形象進行充分還原,還是電視新聞的第一發言者與見證者,可以有效避免因不實傳播造成的謠言。在四川汶川地震時期,中央電視臺僅僅在事發半小時內首先公布了第一條信息報道,接下來在20分鐘后,就對災后現場進行了電視新聞現場直播,正是直播的出現引發了全國人民群眾的情感共鳴。[6]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媒體不僅要對新聞背景以及實際現場環境進行展示,還需要優化直播形式,如可以積極應用嵌入體驗、現場追蹤調查、即時評說等多種播放方式進行信息傳遞,提高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的話語權。
無論是信息播放內容還是公信力上,電視新聞媒體都具有極大的優勢,如今電視新聞媒體人需要及時改變播放思路。電視新聞媒體可以嘗試開展更深入的新聞報道,從而提高自身在受眾群體心中的公信力。與新媒體對比而言,電視新聞媒體具有一定的權威與專業優勢,受眾群體也更愿意相信電視新聞媒體傳遞的信息。在新媒體時代,節目生產模式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電視新聞媒體必須提高與受眾群體之間的聯系,保證雙方之間進行良好互動。例如,重慶電視臺就曾與聯通開展了友好合作,開發了一款名為“新聞隨手拍”的應用程序,利于記者可以及時地回傳或記錄突發新聞。其還應用了有償的形式從受眾群體之中選用其拍攝的新聞要素,從而保證與受眾群體之間具有深入交流與良好互動。
在整體形象偏嚴肅的電視新聞元素之中加入審美元素以及文字語言的張力,是電視新聞媒體行業進行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創新點。在信息敘述上,電視新聞媒體可以利用多種形式的敘事角度以及結構,如應用平民故事化的敘述視角來還原電視新聞的真實性,在給予受眾群體真實具體新聞案例的同時配上精美的畫面,給予受眾群體強烈的感官刺激,充分彰顯電視新聞媒體的品格與情懷,提高電視新聞媒體的市場競爭力。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媒體需要打造滿足受眾群體心理需求的個性化服務,從而提高受眾群體數量與收視率。例如,電視新聞媒體可以在自身微博或抖音賬戶之中設置新聞模塊,從而讓人們根據自身喜好與想要了解的新聞內容自由選擇想要觀賞的節目。[7]在語言類電視新聞后也可以附上采訪過程中的完整視頻鏈接,讓受眾群體根據自身需求自由選擇是否觀看完整新聞。與此同時,電視新聞媒體還可以優化調整新聞的播出時間,不只在某個時間段中進行固定播出,還可以根據受眾群體的生活習慣對新聞播放時間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提高電視新聞的吸引力。
電視新聞媒體與新媒體相比具有可信度高、系統化強的優勢,在受眾群體心目中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很多新媒體播放平臺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具有開放性的特征,從而導致很多新聞無法分辨真假,常常出現網絡暴力、侵犯他人隱私以及新聞傳播失實的情況,受到大眾批評。電視新聞媒體傳遞的信息則真實性與可信任性較高[8],具有一定程度的公信力,這點對于媒體行業的變革與發展而言十分重要,因此,電視新聞媒體自身必須對這一無形資產產生足夠的重視,保證自身在受眾群體心目中的正面形象。電視新聞媒體從業人員需要在權威機構采集有價值的傳播信息,并使用全面、客觀的語言進行評價,積極傳播正能量新聞,指引受眾群體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推動社會和諧健康發展。在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媒體不應過于注重快和新,而應更好地沉淀下來,傳播令人信服的真實性的新聞信息,為日后的發展贏取寶貴的生存空間。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今人們的娛樂方式逐漸增多,這也在無形之中使人們對電視新聞媒體的要求更為嚴格。電視新聞媒體在傳播過程中需要積極改善以往傳統嚴肅、死板的播放形式,對事件進行深入挖掘。如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電視新聞媒體可以利用攝像機詳細記錄采訪的全過程,而后對相關人士進行采訪,并對新聞的前因后果進行深入剖析,應用整齊、押韻的語言對稿件進行編輯,可以在新聞播放過程中適度加入少量的娛樂性新聞,從而提高電視新聞媒體的吸引力。
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媒體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電視新聞媒體行業必須結合自身優勢與特征,借鑒新媒體的傳播內容與形式,對自身發展道路積極進行優化、創新與變革,與新媒體進行有效融合,拓展自身傳播路徑,保證自身公信力,擴大受眾群體范圍,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推動電視新聞媒體行業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