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萌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金城學院,江蘇南京 211156)
近年來,隨著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大眾對于綜藝節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今的綜藝節目不僅在形式上要具有趣味性,在內容上也要具有獨特性和深刻性,才能夠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獲得好口碑。近幾年,國家加大力度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這一背景下,為響應國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文化自信的號召,許多綜藝節目開始將目光聚焦到我國豐富的地域文化上,并將我國獨特的地域文化融入了節目內容當中,極大增加了節目的大眾關注度。
首先,早期的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還只局限于在某一地區播放,大多數是以方言類節目為主,導致節目的受眾群體比較有限,節目影響力相對較小,對于跨地域文化傳播的影響微乎其微[1]。隨著電視綜藝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普通話綜藝節目開始把目光看向地域文化,但大部分綜藝節目只是將地域文化的元素融入節目內容中,如《天天向上》《爸爸去哪兒》等綜藝節目在整體節目中加入有關地域文化的元素,但并不是以地域文化為主題而展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綜藝節目開始以地域文化為主題展開,其有關地域文化的內容也更具全面性和深刻性,面向的受眾群體也更廣泛。很多已經發展成熟的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一經播出就獲得了很高的社會評價,既實現了收視率與口碑的雙贏,也為我國優秀地域文化的傳播貢獻了重要的力量。如今,越來越多與地域文化有關的綜藝節目應運而生,而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在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發展過程后,在節目內容的展現上也越來越成熟,社會影響力也越來越強。許多觀眾通過節目也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對于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目前,我國的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層出不窮。許多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在播出時熱度居高不下,有力地宣傳了我國優秀的地域文化,引發了不同地域的觀眾針對彼此地域文化交流的熱潮,增加了地域間的凝聚力。例如,正在熱播的《聲生不息》,是芒果TV、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和湖南衛視聯合推出的以港樂為主題的獻禮“香港回歸25周年”的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這一節目主要圍繞港樂傳世金曲為主題,通過對港樂金曲的重新演繹來尋找港樂在新時代的表達。節目組邀請許多經典香港歌手同時也邀請了很多香港與內地的年輕音樂人加入,這樣的節目嘉賓設置有效地加強了兩岸年輕音樂人對于各自地域音樂文化的溝通與交流。在節目中,嘉賓們通過結合自身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港樂金曲又進行了全新詮釋,既使經典港樂煥發出時代新風采,也有效地打破了大眾間的地域文化隔閡,使香港音樂獲得更多受眾的喜愛。
近幾年,隨著大眾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加,綜藝節目由于其較強的娛樂性和通俗性在眾多電視節目中異軍突起,受到了觀眾的熱捧。在綜藝節目發展的早期,大部分社會關注度高的綜藝節目都還局限在怎樣提升內容的趣味性上,甚至有一些綜藝節目還會通過制造矛盾來吸引受眾的眼球,從而帶來了負面的社會影響。與此同時,寓意深刻的地域文化類節目卻很難吸引到觀眾的目光。首先,傳統的地域文化類節目過于一板一眼,內容缺乏趣味性,很難調動受眾的觀看欲望;其次,傳統的地域文化類節目更加注重內容的深刻性,在語言表達上不夠通俗化從而提高了節目收看的準入門檻,使節目的受眾群體受到了限制,也減少了大眾對于這一類節目的關注度。而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出現,巧妙地將我國優秀地域文化與綜藝的趣味性相結合,在宣傳地域文化的同時很好地融入了大眾所需要的娛樂性,并將一些傳統文化與時代潮流巧妙結合,打破了受眾限制,通過簡單易懂的表達將原本晦澀難懂的傳統地域文化傳播得更廣,有效提升了大眾對于地域文化的關注度,尤其是吸引了許多年輕觀眾的目光,既促進了我國跨地域文化傳播,也讓優秀的傳統地域文化煥發生機。例如,《聲生不息》雖然內容是以港樂金曲為主題,但是節目并不是一味地讓嘉賓對香港經典老歌進行復制性的演唱,而是以音樂競技的形式展開,通過主題競演對抗,來對一些具有時代意義的香港金曲進行改編創作。這一內容設置既可以清晰展現出香港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又可以幫助經典港樂突破時代的桎梏。通過改編創新為香港音樂注入新鮮血液,既提高了節目的娛樂性和可看性,又向社會全面地展現香港音樂的發展歷程,從而吸引了更多年輕觀眾來關注香港和大陸的音樂文化。
在跨區域文化傳播中,許多地域文化進行跨地區間傳播的效果其實并不理想,有時在傳播中反而增加了不同地域間的文化隔閡,取得了反效果。尤其是早期的方言類節目,其受眾群體依然是自身方言區里的觀眾,本質上還屬于同一地域文化圈,在傳承自身地域文化的同時仍然局限在自身的地區中,并沒有達到跨地域傳播的效果[2]。例如,在2017年播出的《粵語好聲音》這一節目雖然邀請了許多香港音樂巨星,但是因為節目以方言為主,所以并沒有取得太大的社會反響,其主要影響力還局限在粵文化圈內,并沒有打破地域間的文化隔閡。而現在的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將地域文化以更具趣味性和包容性的形式展現給全國觀眾,使地域文化更易被其他區域的受眾所喜愛和關注。如《聲生不息》對于香港金曲不再只通過粵語來進行演繹,而是會邀請來自大陸的歌手和樂隊根據自己的理解將一些香港金曲進行創新改編,并在粵文化的基礎上融入自己地域的本土音樂文化,這種改編展示出的包容與創新極大地提高了觀眾的接受度,使得香港音樂更易被大陸觀眾所理解和接受。在節目的后期,一些歌手甚至打破人們對于香港歌曲的常規認知,采用普通話的形式進行演唱,讓大眾認識到香港音樂不只可以用粵語來演繹,打破了香港音樂的空間局限,使香港樂曲收獲了更多的普通話粉絲。
在早期以地域文化為主題的節目中,大部分的節目只是在一個單元里圍繞地域文化展開,所展示的內容不僅缺乏全面性與深刻性,還缺少與其他地域文化的融合,大多只起到了簡單的單向宣傳效果,并沒有跳出自身地域文化圈進行融合與創新[3]。但如今的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中,節目都是緊繞某一地域文化展開的,并且在節目進行的過程中,還會融入其他地域文化的元素,對本土文化進行二次創造,極大地促進了不同地域文化間的創新與融合。節目《聲生不息》不僅邀請了來自粵文化圈的歌手,還邀請了來自不同區域的大陸歌手,并且讓大陸歌手和香港歌手在競演中相互組隊。所以,在最后對于經典香港樂曲的整體演繹中,來自不同區域文化背景的大陸歌手將自身的地域文化與香港樂曲相結合,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呈現出了與以往香港音樂截然不同的風格,使香港樂曲更具文化包容性和創新性,這樣的節目設置,也讓觀眾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在融合與創新中所產生的火花,極大地鼓舞了大眾對于跨地域文化融合創新的熱情。
在早期的跨地域文化交流中,由于信息傳播的不對稱,人們對于某一地域的文化普遍都會有一些臉譜化的認知,例如,很多觀眾認為重慶人只吃辣,江南地區的女性更加溫柔等。而對于香港文化,大陸受眾普遍會認為粵文化圈對于內地文化的接受度較低,因為許多香港群眾在溝通交流中都更習慣使用粵語,所以,香港地區的群眾普遍普通話都不太好,這讓內地觀眾更加認定香港地區對于大陸文化的接受度和包容性普遍不高。如今,雖然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為各地域之間提供了交流和溝通的平臺,但是,綜藝節目的商業性還是為地域文化傳播帶來了負面的影響。許多綜藝節目為達到自身的商業目標會在節目中刻意迎合受眾的認知來獲取較高的收視率,甚至有些節目會在節目中刻意地去刻畫關于地域文化的一些臉譜化形象,從而制造社會輿論來為節目增加社會討論度。例如,《聲生不息》的節目組就會為了迎合大陸受眾的興趣通過剪輯來反復播放香港嘉賓的口音,從而進一步加深觀眾對于香港文化的刻板印象。所以,雖然現在的綜藝節目有效地提升了大眾對于地域文化的關注度,但是其對于地域文化的影響并不全是積極的。綜藝節目的商業性仍然會導致一些綜藝節目為了獲取更多利益來刻意將地域文化臉譜化。
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雖然是以地域文化為主題的綜藝節目,可是本質上還是具有綜藝節目的商業性[4]。所以,許多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為了提高收視率,以及解決廣告贊助等一系列商業問題,在節目播出的過程中,會邀請許多當紅明星甚至網絡紅人來吸引粉絲群體,為節目吸引流量。這就造成了大部分收看節目的觀眾都是這些明星嘉賓的粉絲,他們收看節目是為了追星而不是為了深入地去了解地域文化。這樣的節目定位雖然可以有效提升節目的收視率,但是對于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來說,這種做法無疑會導致很多原本想要通過節目了解地域文化的觀眾逐漸被明星之間的話題轉移了注意力。節目的重點也會為了迎合觀眾而逐漸偏離。例如,《聲生不息》節目組在結合香港流行音樂文化的同時,會更加著重展示幾位明星嘉賓之間的互動和競技環節,并且節目組還會通過給明星塑造不同的“人設”來為節目制造熱點話題,從而提升節目的收視率。所以,雖然強大的明星陣容可以使節目的受眾關注度有所提升,但也導致受眾的觀看重點發生偏離,節目的重點更偏向于制造明星話題而非地域文化宣傳。
在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中,為了使節目更加具有趣味性,提升節目吸引力,大部分節目都不再以單一的形式進行,而是會選擇融選秀競技、真人秀、訪談等多種形式為一體的制作方式[5]。所以,節目內容除了對于地域文化的展示和宣傳之外,還加入了其他的娛樂環節,這也導致在節目有限的播出時間內有關于地域文化的內容被大大縮減,節目在整體上并不能全面和深刻地展示出某一地域文化的獨特性。例如,在綜藝真人秀節目《新游記》中,節目組以我國的古典名著《西游記》為創意主題,邀請了6位明星嘉賓展開了一段為期21天的“人間歷險記”。在《新游記》的第4期節目中,6位明星嘉賓來到了潮汕文化的核心區——汕頭。節目組以潮汕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英歌舞”為主題,讓明星嘉賓分別加入不同的英歌舞戰隊并進行比賽競演。但是,在整期節目中對于英歌舞的完整展示還是著重放在了最后的競演環節,前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通過真人秀來著重刻畫了明星嘉賓在練習舞蹈時碰到的困難。從總體上來看,整期節目的大部分時間都被明星真人秀占據,對于英歌舞的展示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很難將英歌舞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深刻地展現給大眾。
首先,在國內現今的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中,節目的娛樂內容在整體內容中占比仍然較高,在地域文化的展示方面普遍不夠全面、深刻[6]。許多綜藝節目甚至會本末倒置,為了增加節目的收視率而把娛樂性放在前,文化性放在后。例如,在《新游記》節目中有關于明星真人秀的內容占比就很大,而各地方民俗傳統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意義的展現則占比較少;其次,節目對于許多地方傳統民俗挖掘的深度也不夠,更多的是利用明星真人秀來提高內容的趣味性。所以,為了使綜藝節目更好地為我國的地域文化傳播助力,綜藝節目應該在制作內容時增加地域文化內容的比重,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對地域文化進行全面深刻的宣傳。如在《新游記》的真人秀環節中,節目組就可以在展現明星排練“英歌舞”的過程中融入更多有關于“英歌舞”的內容,來向受眾解析“英歌舞”背后的故事及其包含的意義。這樣的設置既保證了節目的趣味性又沒有忽視節目的文化性,能夠有效地提高節目整體的地域文化深刻度。
我國早期許多綜藝節目在地域文化的傳播上基本都是單向宣傳,且節目形式同質化的情況比較嚴重,非常容易造成大眾的審美疲勞。例如,早期的綜藝節目在宣傳地域文化的時候,依然會采用地方文化元素加上真人秀競技的形式。而形式上的千篇一律使綜藝節目對于地域文化的展現缺乏新意,并不能很好地展現出地域文化的獨特性。所以,我國的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應該在節目形式上不斷創新,用新穎的節目設計助力我國的地域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如《聲生不息》的節目組并沒有局限于內地嘉賓,而是同時邀請了來自香港和大陸的選手并讓他們進行組合競演。這樣新穎的節目形式既滿足了觀眾對于節目新鮮感的需求,又有效地加強了地域間的交流融合。整檔節目讓大陸觀眾了解香港金曲的同時,也幫助香港金曲與大陸的音樂文化進行融合創新,煥發出新的時代風采。
近年來,國家大力鼓勵全社會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在積極推進地方特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在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內綜藝節目開始將節目主題聚焦到了我國豐富的地域文化上。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增多,也極大地提高了受眾對于我國地域文化的關注度,同時,也更好地幫助地域文化打破了自身的文化隔閡,促進了跨地域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使地域文化跳出了自身的文化圈,獲得了更多人的了解與喜愛,對跨地域文化傳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國內的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仍然沒有打破自身娛樂性和商業性的局限,在節目播出的過程中為了提高節目的收視率會邀請大量的明星嘉賓來為節目制造熱點話題,從而導致觀眾觀看節目的重點偏離。其次,許多綜藝節目為了迎合受眾的喜好會進一步強化大眾對于地域文化的刻板印象,這樣的做法不利于大眾對于地域文化的客觀認識。最后,許多地域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形式過于雜糅,沖淡了地域文化的傳播內容,對于地域文化的展示缺乏深刻性與全面性。所以,在國內綜藝節目對于地域文化的展現上,既需要增加地域文化內容的深度,也需要加強跨地域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