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瑞霞
(臨沂大學 圖書館,山東 臨沂 276000)
位于沂蒙山區腹地的臨沂市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形成有獨具特色的沂蒙文化。收集、整理這些獨具特色的地方文獻資源,可以展現沂蒙特有的歷史文化和快速發展的沂蒙大地,讓世人進一步了解沂蒙,研究沂蒙,熱愛沂蒙大地。特色館藏是圖書館在長期的文獻信息收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獨特性的文獻信息資源,是最能體現一個圖書館存在價值的重要館藏[1]。臨沂大學圖書館依托濃厚的沂蒙歷史文化,將沂蒙特色文化資源作為特色館藏建設的主要方向,根據“立足本地,服務地方”的觀念建設具有沂蒙特色的地域文化館藏,對本地文化進行保護、傳承和發展。
臨沂大學圖書館廣泛征集各方意見和建議,召開特色館藏資源建設討論會,群策群力,擬訂特色館藏建設方案,明確把“地方性”作為特色館藏發展方向,把為沂蒙人民服務作為圖書館的館藏特色目標,以“強化特色、突出紅色、辦出成色”的發展戰略為支撐,以傳承和弘揚沂蒙歷史文化為宗旨,以建設“開放式、數字化、多功能、綜合性”圖書館為目標,為學校發展,為沂蒙老區人民發展提供文獻決策依據。沂蒙特色館藏使圖書館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資源共享機制中占有一席之地[2]。
強化特色,突出紅色,傳承沂蒙紅色文化。臨沂大學圖書館依托豐富的沂蒙歷史文化資源,有目的,有步驟地建設沂蒙特色館藏資源,在館藏特色發展中突出紅色主題,以培植紅色基因作為主旋律,努力打造沂蒙精神理論研究高地,促進沂蒙地域特色文化的發展。同時通過各種創新服務舉措,做好地方文化資源的挖掘、保護和研究工作,逐步在資源共建共享時代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彰顯革命老區大學的育人特色。
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中,單一分散的館藏資源不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要使資源具有完整性,必須得走資源整合的道路,進行共建共享。臨沂大學圖書館加強跨部門、跨領域的橫向合作,與市圖書館、檔案館、史志辦、市委黨校等單位互通有無,在本區域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滿足區域性的信息需求。在互利互惠的原則下,建立完善的合作機制,可以有效避免資源同質化,實現資源互補,互通有無,對于拓展沂蒙特色館藏品牌效益,擴大特色資源影響力有著很大的意義。
資源標準化是實現資源交換和檢索準確化的前提條件,數據的規范化是資源共建共享的基礎。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中,要在宏觀上制定特色館藏發展政策、整體戰略規劃、發展目標及相關規章制度等,使工作人員在工作時能夠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在微觀上要明確具體工作目標、文獻著錄標準等。嚴格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著錄,才能避免重復建設,降低消耗,保證數據庫的兼容性。同時,數據的規范標準還能提高文獻檢索的查全率和查準率,提高資源使用率。
特色館藏建設項目是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必須經過不斷經營與積累,一定要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①在思想上要提高認識,認識到特色館藏發展的重要性,意識到圖書館只有提煉區域優勢,構建與本校、本地經濟文化特征相適應的特色館藏,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特色館藏核心能力,與學校教學、科研相融合,為沂蒙經濟的發展,為沂蒙文化的傳承提供全方位的服務。②特色館藏建設不是一個部門的任務,而是應該凝聚全館各部門的力量,調動全館各部門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形成一個分工明確、協作共贏的良好工作局面。
整理和開發利用地方特色資源是一項系統工程,圖書館要確保專職特藏工作人員,以保證特色資源建設的連續性。在發達國家,大學圖書館特色館藏管理人員崗位是一種固定職業,也是圖書館正常配置的工作崗位之一[3]。臨沂大學圖書館一直很重視特色館藏工作,從最初的兼職特藏工作人員到2000年的兩名專職地方文獻工作人員,發展到現在的特藏部一個部門。人員的相對固定,使得文獻資源的搜集整理等工作相對穩定,對于特色館藏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起著基礎作用。特藏工作人員集多元角色于一體,既是資源的管理者又是服務者,必須不斷提高其專業素質和學科服務能力,以應對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特色館藏與普通館藏相比較,其學術價值獨特,把這些相關的文獻資料單獨集中存放,其整體價值遠遠大于單個藏品相加的文獻價值。在圖書館開辟特色館藏專室,可以充分彰顯圖書館與眾不同的特色,更好地發揮文獻的整體價值。同時,所收藏的特色文獻中有一些收藏價值較高的單件文獻和一些珍貴的文獻資料,不適宜與普通文獻一起放在外借書庫,更適于單獨存放。為了更好展示圖書館的館藏特色,臨沂大學圖書館專門建設了4個名人館,開辟了兩個大的書庫作為特色文獻展示中心,并制定了特色文獻室閱覽制度來規范讀者行為,保護特色資源。特色空間的創設,充分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彰顯了悠久的沂蒙歷史文化和偉大的沂蒙精神。
圖書館設置地方文獻資料室,把與沂蒙地區有關的圖書、期刊、檔案等文獻集中存放,形成集借閱、咨詢、研究于一體化的實體資源庫,充分發揮文獻資源的價值。圖書館明確地方文獻收藏范圍和側重點,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征集。比如在圖書館網站發布征集啟示、網上購買、有償交換、走訪地方名人、相關部門等。圖書館對收集到的地方文獻根據其特殊性,制定了分類編目細則,在610非控主題詞字段增加了“地方文獻”一個操作靈活的字段,既保證了地方文獻著錄的規范性和標準性,也更深次地揭示了文獻的內容主題,體現了沂蒙地方特色。經過近20年的努力,圖書館的地方文獻收集整理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果,文獻品種收藏齊全,范圍廣泛,目前已收藏各類文獻三萬余冊,為本校地方文獻科研工作者及本地區地方文獻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地。
2015年,圖書館在收集、整理地方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成功創建“沂蒙地方作家文庫”?!耙拭傻胤阶骷椅膸臁彼C萃當代魯南地方作家作品及最新創作成果,文庫的建設既推介了本土作家作品,又找尋了一個文化交流平臺,可以實現地方作家進校園,有利于大學生認知本地作家,獲取沂蒙地方文化,加深對沂蒙鄉土文化的尋根。目前,文庫已征集到作家作品近千冊(件),囊括了小說、散文、詩歌、回憶錄等各種文學題材。
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沂蒙人民的革命斗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這片紅色沃土上,留下了具有珍貴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的紅色文獻,形成了內涵豐富的沂蒙紅色文化。臨沂大學是一所有著70年光榮辦學歷史的“紅色大學”,沂蒙紅色文化是臨沂大學特色校園文化的內涵。配合學校開展的“沂蒙紅色文化進校園”,圖書館把收集、整理、宣傳與利用沂蒙紅色文獻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做。圖書館注重紅色文獻的整理,用文獻的形式對讀者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講述沂蒙革命老區人民為革命無私奉獻、艱苦斗爭的歷史。
圖書館開辟專室,建設紅色館。紅色館內收藏了抗戰時期山東新華書店、戰時大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油印的紅色珍貴文獻等。由于這些珍貴歷史資料的稀缺性和價值高的特點,圖書館專門做了部分展柜,一方面對這些文獻進行集中存放展示,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其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兑拭煽谷諔馉幨贰贰兑拭煽箲鸶枨x》《光照千秋:山東革命烈士事跡選》等在書架上整齊排列,隨手取下一本,就可以讓人感受到崇高的愛國主義、寧死不屈的革命主義和英雄們忠于黨、忠于人民、熱愛祖國的精神。一些有關沂蒙抗戰的文學作品,如《三帥在沂蒙》《沂蒙英烈頌》《紅嫂》等不但可以在室內閱覽,也可以供師生借出閱讀。
圖書館通過建設各類特色數據庫對沂蒙特色信息資源進行有序整理,逐步形成一個完善的沂蒙特色信息服務平臺,構建成一個特色鮮明、具有較高共享價值的沂蒙地方特色資料數據庫群。
臨沂大學圖書館目前已經開發的有紅色文化數據庫、沂蒙革命烈士名錄、沂蒙地方文獻數據庫、沂蒙文史資料全文數據庫、沂蒙地方作家文庫等。2020年內準備啟動三山一坡(井岡山、寶塔山、沂蒙山、西柏坡)資源數據庫的建設任務。為了保證數據庫建設的標準與規范,自建特色專題數據庫主要是利用TPI系統來構建,讀者可通過題名、責任者等檢索點查找到相關文獻。數據庫目前以書目型數據庫為主,在以后的工作中,可逐漸把數據庫向索引型、全文型來擴展。專題數據庫的建設配合學校其他的研究部門,如山東革命根據地史料研究所、山東省紅色文化產業基地、沂蒙文化研究所等機構,為沂蒙文化的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為沂蒙文化的發展提供信息支持,為沂蒙文化的傳承創造條件。
臨沂大學作為臨沂本地的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本地享有很高的名望,社會認同度較高,也吸引許多當地名人和社會大眾捐贈文獻,奉獻愛心。圖書館加大宣傳力度,主動上門征集,采用“走出去,請回來”的形式,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持。同時,建立健全社會捐贈的各項規章制度,努力總結經驗,積極探索最優的捐贈圖書處理方式。制定了捐贈圖書捐贈細則,分類編目細則等,并單獨設立了捐贈書庫,以彰顯社會各界人士風采。其中,以2018年4月18日揭牌的“愛國學者徐廣存博士贈書珍藏館”為代表的“名人珍藏館”的建設尤為獨具特色。在珍藏館內,所有徐博士捐贈的珍貴實物分類存放,圖書、光盤、磁帶、錄像帶、鑼鼓、字畫,掛歷等井然有序,充分表現了徐先生心系祖國與家鄉,不忘家鄉教育的深厚情懷[4]。
雖然社會捐贈工作幾年前才剛剛起步,但已經從最初的被動接受捐贈轉向主動走出圖書館,與社會各界人士形成了良好的捐贈氛圍,捐贈者與圖書館之間有了心與心的交流。曾有學校一位80多歲的老教授親自到圖書館,捐贈過圖書之后,給館長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對圖書館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同時對捐贈圖書的管理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這種圖書館與捐贈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圖書館與讀者的范圍,上升到了更高文化層次上的氛圍。
臨沂大學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具有鮮明的沂蒙地域文化特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臨沂大學圖書館特色館藏雖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總體上特色文獻收集整理利用的力度還不夠,質量還須提高,在二次文獻、三次文獻的開發利用上還有很大的潛力。圖書館應努力抓住發展機遇,進一步強化館藏特色,提升圖書館知名度,助力沂蒙特色館藏品牌建設,為沂蒙文化的研究和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