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群 田德楚 陳彥旸
(作者單位:廣州廣播電視臺)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迭代,傳媒行業的環境不斷變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用戶的收視習慣也在發生改變,以廣播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面臨著重大的機遇與挑戰。在此背景下,廣州廣播電視臺積極借助多頻道網絡(Multi-Channel Network,MCN)模式進行媒體融合轉型,于2021年組建粵伴灣MCN,先后入駐微信視頻號、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形式上以短視頻生產為核心內容,兼顧長視頻與移動直播,內容上聚焦新聞資訊、廣州本地生活與嶺南文化,在打造主持人品牌形象的同時孵化社會達人,發展直播電商,積極發揮媒體服務功能,探索具有廣州廣播電視臺特色的媒體融合發展之路。
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不可逆的時代潮流,而搭建MCN被視作廣電媒體深度融合的重要實現路徑。
MCN最早出現于優兔(You Tube)平臺,被定義為一種向視頻內容創作者與廣告商提供用戶增長、內容規劃運營、商業變現的營利機構[1]。2020年,直播帶貨興起,各大廣電媒體紛紛入局,廣電MCN作為專業內容生產者向平臺提供優質內容,各大平臺也相繼推出合作計劃,在流量、資源、資金等方面對廣電MCN機構加以扶持,廣電MCN在此契機下蓬勃發展[2]。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自2015年起,我國MCN機構數量不斷增加,2020年迎來爆發式增長,MCN機構數量達到28 000家,預計2023年我國MCN機構數量將達到47 177家。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邊界正在不斷消融。隨著新技術不斷被現有媒介與大眾傳播行業所采納,媒體融合的內涵也在不斷演化[3]。有學者提出兩種理解媒體融合的方式:第一,從媒介組織的邊界來看,媒體融合就是人利用不同媒體傳輸不同的內容;第二,從社會形態變化的角度來看,不同維度上的媒介依托數字平臺整合為一體,形成一個全球化的“網絡社會”,而媒介組織是這個網絡中的節點[4]。
基于用戶流失、傳播渠道狹窄、既有廣告模式效益衰減等現實情況,廣電媒體紛紛作出轉型MCN的決定[5]。廣電媒體的媒體融合實踐,要求按照一體化理念,實現電視頻道與社交網絡、移動客戶端等多類型媒介資源的整合,推動技術、人才、平臺等生產要素互融互通,而MCN的運營模式也恰好符合這一要求。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媒體融合實踐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基本保障[6],從戰略層面提出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方向[7]。2020年11月,廣電總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的通知,提出“加快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廣播電視主流媒體”。
廣州廣播電視臺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探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內容、平臺等方面的融合路徑,粵伴灣MCN的建立與發展是廣州廣播電視臺實踐媒體深度融合的關鍵步驟。粵伴灣MCN把握自身優勢,致力于打造具有傳播力、影響力及公信力的媒體,牢牢抓住產業需求,深入了解受眾,做好媒體服務,為廣大內容生產者提供內容生產、推廣及商業變現的平臺,進一步探索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廣電MCN是媒體融合發展的產物,也是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徑,有助于突破體制機制壁壘,提供更加專業的生產管理模式,更好地整合資源,實現跨平臺聯動。
從定位上來看,粵伴灣MCN立足粵港澳大灣區,依托廣電自身優勢,構建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多元場景,致力于廣府網紅孵化、新媒體運營及政務服務,打造正能量“網紅”平臺,開拓了“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新模式,推動媒體深度融合,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致力于公益事業,以媒體的視角記錄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展現廣府文化特色。
從組織架構上看,粵伴灣MCN隸屬于廣州廣播電視臺全媒體傳播中心,與廣州廣播電視臺各頻道、“花城+”應用程序等內部平臺緊密聯系,通過優勢互補,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高效整合。同時充分利用現有媒介技術,提高內容產品的生產能力,在內容審核、輿情監測等環節不斷提升工作效率與安全保障,實現高質量發展、系統化運行。
粵伴灣MCN擁有強大的專業運營團隊,擁有廣播電視級專業視頻拍攝制作能力、5G+4K/8K+AI超高清產業、專業航拍隊伍、超高清全媒體組合式轉播車、視覺設計團隊、軟件開發團隊,具備各類大型線下活動策劃、落地執行、線上直播能力。
此外,粵伴灣MCN也十分關注“外部融合”。一方面,加強與抖音、快手等多平臺的合作,將擁有上億用戶的短視頻平臺作為投放渠道,實現廣告商與用戶的雙連接,拓展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在“媒體+”模式下,積極探索電商、直播等新的發展領域,打造新的MCN生態格局。
專注特定領域、服務精細用戶是MCN機構的基本運營模式[8]。在個性化消費時代,垂直細分的市場需求激增。粵伴灣MCN聚焦多個垂直領域,在中老年與中青年兩大千萬級網絡社區的基礎上,孵化打造一系列垂類賽道和個人品牌。
在老年賽道上,粵伴灣MCN聯合廣州老年開放大學共同打造“廣州老年學堂”,圍繞老年人的健康養生、文化娛樂等日常活動策劃線上直播。粵伴灣MCN還與廣州老齡辦共同打造了“花城老齡”媒體號,重點解讀與老年人相關的政策,并以街頭采訪的形式聚焦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在“廣州老年學堂”“花城老齡”兩大廣州廣播電視臺老年賽道王牌的助力下,粵伴灣MCN推出“樂齡派”融媒體品牌,由“樂齡派”工作室運營,圍繞與老年人相關話題,創作出一系列點擊量破百萬的短視頻,目前已成為廣東省老年媒體矩陣中的頭部品牌。
《花城環游記》面向廣大中青年群體,聚焦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由文旅達人帶領環游粵港澳大灣區,開發精品文旅路線,助力鄉村振興。以“達人種草+全民參與”的形式,探索大灣區的美食美景,玩轉大灣區、吃遍大灣區。在完成精品節目制作的同時,借助客戶端發起多平臺直播,加強與觀眾的互動。通過文旅達人的沉浸體驗,力求采用小眾、深度的出游方式,對大灣區文旅路線和美麗鄉村的歷史根源、文化內涵進行深度挖掘和創作,突出本地特色,打造內涵與形式共存的新業態,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變異系數能反映重金屬含量在各采樣點分布狀況[24-25]。研究區土壤pH變異系數為0.14,說明研究區內土壤理化性質較穩定。土壤中重金屬As、Cd、Cu、Hg和Pb的變異系數分別為1.29、1.80、0.88、1.15和1.03,均大于0.50,說明研究區這些重金屬含量在空間分布不均勻,可能出現了局部的點源污染。
粵伴灣MCN依托短視頻平臺進行垂直領域的專業內容生產,抓住短視頻賽道飛速發展的契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培育獨立品牌,逐步架構起多個垂類傳播矩陣,實現差異化運營。
依托原有的廣電資源,粵伴灣MCN借助頻道節目內容制作的經驗轉戰網絡視聽領域。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主持人往往具備較好的持續性內容輸出能力,優質的內容生產是廣電MCN的長板。“粉絲經濟”時代,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主持人通常自帶流量,主持人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在相關垂直領域進行專業內容生產,盤活主持人資源。粵伴灣MCN重點孵化“仲夏大表哥”“西關大小姐徐瑾”兩個主持人賬號,著力打造主持人品牌。 “仲夏大表哥”以地道“廣州仔”的身份,通過第一視角,帶領觀眾穿街走巷,探尋美味。從高檔餐館到“蒼蠅”小店再到路邊小攤,以極強的真實感和代入感,展現廣州的“人間煙火氣”和濃厚人情味。“西關大小姐徐瑾”以舊影像加現代拍攝手法,走進老字號、老城區感受新變化,見證城市與行業的變遷,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主持人以平民化的視角,以適應短視頻用戶觀看習慣的方式制作貼近民眾生活的短視頻內容,才能更好地與民眾共情,引發共鳴。此外,粵伴灣MCN還以簽約社會達人的形式吸納了許多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孵化對象拓展至專家學者、行業精英以及素人網紅。粵伴灣MCN作為專業生產機構,可以在內容策劃、運營推廣上協助社會達人,在與各類達人合作的同時,也更好地擴充了粵伴灣MCN的達人矩陣,為規模化的內容生產創造條件,突破傳統的管理模式,促進主流媒體與自媒體互相合作、共同發展,拓展MCN的經營空間。
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發展電子商務成為眾多傳統媒體轉型過程中的重要突破口。直播帶貨是指主播利用網絡終端,以現場直播的形式宣傳商品,進而給出購物鏈接,短時間內促成交易的廣告營銷行為[9]。《2021中國視頻電商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電商直播市場規模達9610億元,電商直播成為用戶常觀看的直播類型[10]。作為一種新的消費業態,電商直播也成為眾多廣電媒體跨界融合的重要突破口[11]。
粵伴灣MCN推出的“花城購”是廣州廣播電視臺唯一官方認可的電商平臺,依托專業內容生產和品牌公信力優勢,成為廣電媒體融合深入發展的新落腳點。在搭建“花城購”電商平臺的基礎上,粵伴灣MCN拓展電商直播,豐富電商運營模式,使直播帶貨成為MCN流量變現的重要渠道。同時,廣州廣播電視臺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的品牌資產,通過廣告等業務與眾多商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廣州廣播電視臺自身的品牌效應以及龐大的社群,為“花城購”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電商直播也成為優勢資源變現的重要渠道。
粵伴灣MCN創新利用多種網絡生產與營銷手段進入電商直播領域,依托自身豐富且多元的宣傳渠道,通過多媒體窗口打通社群,充分利用已有的主持人、達人資源,提高流量變現能力。在電商達人的培育上,“花城購”與學校合作,校企協力,共同培養電商核心人才,系統化輸出“專業對口、人崗匹配”的電商主播,打造了一支專業化、高效率的直播人才隊伍。
與其他MCN機構相比,廣電MCN在拓展本地產品、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直播電商服務平臺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在品類選擇上,“花城購”基于用戶特點,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華南地區,扎根廣州本土品牌進行選品,根據細分用戶群體的消費需求,篩選高質量、高性價比的商品。與此同時,“花城購”也是外來品牌進入廣州市場的重要窗口,加強對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此外,“花城購”也開辟了“花城助農專區”,積極助力鄉村振興,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廣電MCN的發展適應了主流媒體布局新興傳播陣地的需要。粵伴灣MCN隸屬于廣州廣播電視臺,與純粹的商業機構不同,作為主流媒體,粵伴灣MCN承擔著新聞發布、輿論引導等重要的社會功能,因其不可替代的服務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自身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粵伴灣MCN的服務性,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提供優質的新聞與生活資訊,粵伴灣MCN打造了一批政務資訊號,建立了多平臺新聞資訊與新聞短視頻賬號矩陣,提供實用資訊,方便民眾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其次,助力文旅宣傳,如通過參與廣州美食嘉年華,展現廣州獨特的美食文化,發揮主流媒體的影響力與公信力,塑造城市形象,增強城市文化核心競爭力;再次,積極參與公益事業,舉辦“健康跑”等公益活動,在新媒體端發揮主流媒體的引導力,實現多平臺、多渠道、立體化的傳播,彰顯人文關懷。
一直以來,粵伴灣MCN堅持底線思維,理清媒體的商業邊界,有效連接新媒體平臺與廣電媒體,樹立正確的內容生產理念,增強安全意識,積極引導媒體行業健康發展。
粵伴灣MCN的成立標志著廣州廣播電視臺正式入局MCN,廣電MCN作為一種相對開放、靈活的新業態,為廣電媒體的媒體融合轉型提供了一條市場化的路徑。
在媒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粵伴灣MCN以國家政策為導向,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發展情況,深挖垂直領域,搭建內容矩陣,打造主持人品牌,發展電子商務,并向社會提供媒體服務,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打造了一支信念堅定、能力突出的MCN專業團隊,適時轉型,有效提升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截至2022年10月,粵伴灣MCN已多次上榜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全國MCN機構榜單前5位。
接下來,粵伴灣MCN將根據科學有效的發展規劃,以更加專業的實踐水準持續性生產優質視聽內容,孵化優質品牌文化與賬號,提高流量變現能力,繼續探索可持續性的媒體融合發展路徑,將自身打造成廣州廣播電視臺的MCN新高地,助力廣州廣播電視臺向新型主流媒體集團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