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丹湯銳
宣傳工作歷來是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國際國內形勢更加紛繁復雜,如何通過宣傳工作有效引導教育、化解社會矛盾,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應深入、系統地研究戰時宣傳工作,分析其優缺點,為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守正創新提供借鑒和啟示。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解放戰爭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研究取得了長足發展,研究主題和內容不斷拓展,視角和方法更趨于多元,論述更加具體、客觀,形成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過程中,相關專著、論文的數量和質量較過去都有了進一步發展。首先,涉及解放戰爭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的專著日漸繁多,可歸結為以下幾類:一是系統梳理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工作,如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林之達主編的《中國共產黨宣傳史》、沈一之主編的《中國共產黨宣傳學概論》、李光輝主編的《中國共產黨宣傳思想工作理論與實踐研究》、鐘小武主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史》,這些專著基于不同視角都對解放戰爭時期黨的宣傳工作進行了全面探究。二是側重于不同的研究切入點探究宣傳工作的開展與成效,如張承先著述的《張承先回憶錄》以親身經歷講述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教育工作,尕峰盤山撰寫的《弘揚榜樣精神 凝聚發展力量:中國共產黨典型宣傳工作研究》對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利用典型宣傳開展工作的具體工作情況和經驗進行了全面考察,王雪竹編寫的《政治話語的影像呈現:中國共產黨的電影宣傳工作研究》則以電影這一載體梳理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電影宣傳工作實踐。這些專著以較小的切入點對宣傳工作展開了全面、細致的研究。
其次,相關論文研究無論是從發文量、研究主題,還是研究的學科分布,都呈現多樣化的增長趨勢。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以“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為關鍵詞,對1990-2022年發表的中文文獻進行檢索,在刨除不相關文獻后,共得到152篇文獻,并以此為數據范本進行分析。
第一,在文獻發表數量方面,如圖1所示,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這一節點之后,對解放戰爭時期的關注和研究有了大幅度增加。2019年《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的出臺,引發了對解放戰爭時期宣傳工作的熱議與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偉力。這為黨的宣傳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

圖1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的發文數量總體趨勢分析圖
第二,從研究主題和研究的學科分布來看,主要主題的研究范圍廣泛,涉及土地改革、群眾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新聞宣傳、民眾動員等多層次;研究者的學科分布以中國共產黨、中國近現代史、新聞與傳媒三個學科為主,同時涉及政治學、醫學教育、信息經濟與郵政經濟等多種學科,呈現出多樣化的分布趨勢,表明宣傳工作與其他學科建設的交互性不斷增強。
文獻發表數量是研究熱點的側面展現,主要主題可以反映出當前研究的重點,研究者的學科分布可以看出學科間的交叉研究趨勢。總體來看,解放戰爭時期黨的宣傳工作不局限于一種主題和單一學科,在未來還存在深入研究的空間。
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工作因勢而變,宣傳對象的選擇要放在歷史長河中進行研究探討。學術界關于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對象的研究呈現出多樣化趨勢,聚焦于不同的對象群體展開針對性研究。
其一,有的學者聚焦于民眾整體展開研究。王惠惠[1]認為,宣傳對象的態度影響著宣傳目標和方式的選擇,必須充分掌握其心理特征和行為觀念變化。中國共產黨在綏蒙地區的宣傳對象主要包括國民黨軍隊、人民群眾和中共黨員干部。其中人民群眾是開展宣傳工作的主要對象,他們在戰爭歷程中呈現出復雜的心理狀態,必須疏導整合不同的思想,開展細致、廣泛的宣傳工作,才能擴大中國共產黨在綏蒙地區的影響。
其二,對敵宣傳工作的研究。古琳暉、陳志勇[2]認為,通過各種渠道和辦法直接對國民黨軍隊展開政治輿論攻勢,動搖其士氣和軍心,為解放戰爭的最后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三,青年是時代變革的先鋒,也有學者聚焦于青年群體展開研究。黃孝波[3]認為,受到日本殖民統治的影響,東北知識青年在解放戰爭初期存在濃厚的盲目正統觀念,普遍存在猶疑、彷徨心理,因此加強輿論宣傳,改造他們的思想是獲得他們對于革命支持的關鍵。他以《知識》半月刊為載體,對東北知識青年的輿論引導的內容、方法和策略進行詳細探討。
其四,婦女是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群體,還有學者關注于婦女群體的宣傳教育。張雪楠[4]認為,由于封建傳統的桎梏與束縛,短時間內實現她們的解放存在一定困難,必須進行宣傳動員。通過國內外形勢政策的宣傳,使婦女充分了解戰爭形勢,堅定她們追隨黨的步伐,并且通過廣泛宣傳勞動光榮的思想,鼓勵婦女走出家門,發展生產,有力地推動了黨的中心任務的完成。
學界的觀點在總體上呈現出一定的趨同性:以解放戰爭進程為依據,以某一重大具體問題及不同時間節點來展開宣傳內容的研究。
第一,關于這一時期某一具體問題的研究范圍非常廣泛,涉及土地改革、婦女解放、城市接管、解放區建設、戰時輿論等各個方面,其中對土地改革運動的宣傳是學界考察的重點。有研究者把報紙和土地改革宣傳聯系起來,如沈聰[5]、劉勝男[6]、韓石[7]三位研究者都通過《東北日報》這一載體對東北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宣傳進行研究;覃敬[8]則考察了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解放區黨報關于解放戰爭時期土地改革運動的宣傳。也有研究者對區域性土地改革進行探究,如張金鳳[9]對不同階段晉察冀解放區土改的宣傳進行了全面梳理。
第二,根據解放戰爭階段劃分宣傳內容。學者們主要通過根據解放戰爭形勢和重要時間節點來總結黨的宣傳工作的內容。有的研究者從解放戰爭的發展階段出發,分階段揭示宣傳工作內容。唐劍君[10]以內戰爆發和爭取全國革命最后勝利作為節點依據,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宣傳重點是對戰爭局勢、土改、民主運動、接管城市及對未來新中國大政方針的宣傳。劉亞瓊[11]則在前人基礎上做了更為細致的劃分,她認為在內戰爆發前主要是爭取和平民主宣傳階段,戰爭防御階段主要是對土地改革及第二戰場的宣傳,戰略反攻階段主要圍繞全國性軍事宣傳和土地改革錯誤傾向的糾正方面,戰略決戰階段是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宣傳。朱志偉[12]根據具體邊區實際,以政協協議簽訂、內戰全面爆發、晉察冀與晉冀魯豫解放區合并三個時間節點為劃分依據,將晉察冀邊區民眾宣傳工作劃分為三個階段,宣傳內容主要涉及軍事宣傳、邊區建設、土地改革三個方面。也有研究者通過梳理宣傳工作的歷程,對解放戰爭時期的宣傳工作內容進行簡單概括。湯梅[13]在梳理宣傳工作的百年歷程中對解放戰爭時期的宣傳內容進行了論述,主要包括力爭民主的宣傳、對解放區土地改革及揭露美蔣陰謀的宣傳、將革命進行到底等內容的宣傳。還有學者對民族地區和海外地區的宣傳工作予以關注。亢茜[14]認為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地區宣傳思想工作的主要著力點是圍繞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建立新中國開展宣傳工作。張龍平[15]認為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海外宣傳內容主要為民眾最為關注的政治和社會事件,通過China Digest《中國文摘》來宣傳中共的政治主張、經濟社會治理經驗和中共領導人的國際形象。可以發現,學者們研究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時各抒己見,雖然他們所參照的劃分依據有所不同,但都按照線索邏輯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內容梳理。
學術界對于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運用多種宣傳載體來進行內容傳播。
有的研究者聚焦于單一宣傳載體來解讀宣傳工作。其一,報紙是重要的輿論宣傳媒介。李鵬[16]聚焦于晉綏解放區的宣傳工作,以宣傳方式和特色為主要切入點,對中共晉綏分局的機關報《晉綏日報》在不同階段的版面設置與布局、編輯方法與風格、報道方式以及通訊組織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細致深入的研究。其二,無線電廣播是銳利的宣傳武器。孟詩堯[17]選擇無線電廣播作為對比國共兩黨宣傳工作的切入點,詳細介紹了廣播宣傳內容、宣傳效果,并以“濟南特別市新華廣播電臺”的廣播宣傳作為個案進行研究,表明廣播是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開展宣傳工作的重要武器。其三,標語口號是簡潔有力的宣傳工具。王歡[18]認為,標語口號作為宣傳手段具有通俗易懂、貼近實際、深入人心的特點,在推進黨的政策執行、壯大我軍力量和吸引優秀青年等方面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對共產黨在延安時期的成長壯大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其四,部分學者對一些特別的宣傳媒介予以關注。李軍全[19]認為鄉村節慶與政治傳播的結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宣傳的一個鮮明特征,在春節期間中國共產黨通過刊發宣傳要點來規整宣傳內容,通過拓展宣傳途徑來生產宣傳效益,通過實施宣傳監管來保持宣傳導向,最終實現了較好的宣傳效能。牛貫杰、賈佩[20]創造性地考察了中國共產黨在日歷中的政治宣傳,通過發行的日歷宣傳政治理念和主張,達到對廣大勞動群眾進行政治教育的效果。
也有研究者對開展宣傳工作的宣傳方式進行系統綜合考察。鞏茹敏[21]指出,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主要通過三種渠道和載體進行有效宣傳,分別是:以《解放日報》和《新華日報》為主要載體的報刊宣傳、以新華社為主要載體的廣播宣傳和書信傳單等其他形式的宣傳。
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工作經歷了百年歷史長河,不同時期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對解放戰爭時期的宣傳工作進行抽象概括的學術成果較少,但可以從部分學者的相關研究中得到借鑒。姜怡[22]認為,中國共產黨適應戰爭局勢、根據階段發展的矛盾變化相應的調整每一時期的宣傳策略,在宣傳作風方面具有嚴謹科學的傾向,依托報紙、廣播展開多種宣傳方式,根據不同階層的特點采取因人而異的宣傳內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展宣傳工作的四個特點。
學界對解放戰爭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的歷史作用進行了多維度考察,主要從宣傳黨的政策、促進解放區建設、瓦解敵軍、推動解放戰爭進程等多個方面展開。梁宇瑤[23]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宣傳動員工作在臨汾戰役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不僅促進了解放區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并且推動了解放戰爭的進程乃至全國的解放。張磊、賈書梅[24]指出,對東北抗聯歷史的宣傳給人們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激勵,從而保衛和擴大了解放區,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石。向婷、向麗雄[25]認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同階段,由于階段特征和任務的不同,每一階段黨的新聞宣傳工作具有不同的內容,這一時期的新聞宣傳工作對于保障歷史任務的完成、社會進步、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宣傳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的價值就在于為現實提供參照,使人們獲得一定的經驗和啟示。學術界眾多學者立足時代形勢,對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的歷史進行了多維度、深層次的探究,對開展宣傳工作的具體經驗和時代啟示進行了概括與總結。
首先,學者們一直認為,雖然當今時代宣傳思想工作所面臨的的時代環境、社會條件、宣傳對象和任務都與解放戰爭時期有所不同,但仍存在許多具有借鑒意義的歷史經驗。沈一之主編的《中國共產黨宣傳學概論》(上、下冊)系統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以來宣傳工作的經驗,他認為,宣傳思想工作在政治上必須同中央保持一致,加強宣傳隊伍建設,全社會重視宣傳思想工作的傳統等等,是我們黨的寶貴經驗和優良傳統。[26]王艷[27]從貼近群眾、利用重大節日組織宣傳、及時糾正宣傳偏差、注重榜樣宣傳四個方面總結提煉了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太原時宣傳工作的經驗。總的來說,學界關于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經驗的研究成果,大都是學者們基于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的系統性概括,對新形勢下宣傳工作的守正創新具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
其次,學者在立足時代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展望未來,探索出一系列實現宣傳思想工作守正創新的時代啟示。孔國慶[28]通過對內向性宣傳和外向性宣傳任務的梳理,深刻解讀出宣傳工作要適時調整任務、加強正面和典型宣傳、分層宣傳的時代啟示。李宗建、余一凡[29]認為,中國共產黨新時期宣傳工作要堅持正確理論指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要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作為立足點、切入點和著力點;堅持“三貼近”的原則;堅持改革創新,推動宣傳思想工作理念、方式、手段、機制變革。
整體而言,學者們關于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工作的相關研究已經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研究內容翔實,其優點主要體現在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上。
從研究視角來看,趨向于多元化。大部分學者以“內容——方法——成效”這一脈絡進行研究,但也產生了較為新穎的切入點和視角,如從群體研究視角出發對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報人群體的研究,以書刊報紙的出版與利用為線索對新聞宣傳業的研究。這些研究者的切入點更小,研究更為細致深入。
從研究方法來看,跳出單一學科局限,結合傳播學、歷史學、宣傳學等學科的知識,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根據歷史事實立論,從整體上對宣傳工作進行了綜合分析。
綜上而言,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國內學者關于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的相關研究成果穩定攀升。但還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需要繼續積極研究探索。
第一,缺乏宣傳工作運行的系統性研究。現有研究成果中對解放戰爭時期黨的宣傳工作大都聚焦于宣傳主體、內容、方式等環節的宣傳工作實踐進行了研究,并未對黨的宣傳工作各個環節系統運行以及如何相互發揮作用進行詳細考察,缺乏全面、深入的論述。而系統性的研究才能更好的掌握宣傳工作。
第二,研究視角單一、研究區域不平衡。通過已有的宣傳工作的相關研究不難看出,大多集中于整個解放戰爭時期的宣傳工作或某一宣傳媒介的研究上,即使是區域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陜甘寧邊區、晉察冀邊區,區域性民眾宣傳工作研究相對較為薄弱,關于其他解放區的宣傳問題缺少整體性研究。
第三,缺少區域性對比研究。解放戰爭時期南北方解放區所面臨的情況、開展的宣傳工作不是完全一致的,鮮有學者涉及兩種區域對比研究的,幾乎都是注重論述單一區域。
基于此,在未來深化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的相關研究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一是拓展整體性和系統性研究,加強區域性宣傳工作的整體性研究,探究宣傳工作的系統運行機制;二是加強對比研究,深度挖掘不同區域之間宣傳工作的差別化對比研究,以及通過國共對比的視角來深度剖析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能夠深入民眾、灌輸力強且高效的原因所在。以此對民族復興征程上,宣傳思想工作實現守正創新、有效引導教育人民、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提供新的借鑒和啟迪。
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工作是建黨百年來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我們在輿論上的斗爭武器。黨的十八大以來,學界對新時代宣傳工作的守正創新尤為關注,系統總結和梳理中國共產黨在執政區域發生轉變的解放戰爭這一時期的宣傳工作,進一步探求新的研究領域與研究視角,為如何實現人民群眾有效的引導教育、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提供經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