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功,馬秀君,史華勝
(鶴壁市人民醫院 泌尿外科,河南 鶴壁 458030)
經皮腎鏡取石術(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已經成為腎結石和輸尿管結石的首選治療術式,其具有創傷較小和恢復快等優點,但部分患者術后會并發泌尿道感染,如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可能會導致全身感染,影響患者身體健康[1]。因此,PCNL術后并發泌尿道感染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正常生理狀態下,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由甲狀腺分泌,當機體遭受細菌、病毒侵犯時,其他部位也會分泌PCT,導致PCT水平升高。有文獻[2]指出,PCT 數值對診斷細菌感染有一定意義。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功能廣泛,可調節機體的免疫應答和炎癥反應,并在介導機體炎癥反應及抗感染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已有研究[3]證明,IL-6 與細菌感染性疾病的發病有關,其水平的高低可反映感染的嚴重程度。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免疫和炎癥機制的研究熱點,被稱為機體固有免疫的重要防線,參與組織損傷和應激、炎癥反應、免疫應答、細胞分化和凋零等細胞的生理和病理過程[4]。血清PCT、IL-6和NF-κB水平均與炎癥和細菌感染有關,但對PCNL 術后泌尿道感染的診斷效能尚不清楚。鑒于此,本研究檢測PCNL患者術前及術后血清PCT、IL-6 和NF-κB 的水平變化,分析其對PCNL 術后并發泌尿道感染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 年6 月-2021 年6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行PCNL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開展前瞻性研究,根據術后有無并發泌尿道感染將其分為感染組(n=44)和未感染組(n=76)。120例患者中,男65例,女55例;年齡25~68 歲,平均(47.62±19.48)歲;腎結石80 例,輸尿管上段結石40 例;結石最大直徑(3.42±1.95)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1 納入標準 原發性單側或雙側腎或輸尿管上段結石者;首次行PCNL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2.2 排除標準 有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等先天性畸形者;除泌尿道感染外,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者;近6個月有腎穿刺、留置導尿管等治療史,或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者;合并凝血障礙、出血等血液疾病者;合并風濕病、皮肌炎和狼瘡性腎炎等免疫系統疾病者。
于術前及術后24 h 取患者靜脈血5 mL,離心(轉速3 000 r/min,離心半徑8 cm,時間10 min)后,取上清液,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采用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試劑盒購自深圳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血清PCT 和IL-6 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購自美國Biosource 公司),利用美國BIORAD 550酶標儀檢測血清NF-κB水平。
1.4.1 血清炎癥因子水平 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24 h血清PCT、IL-6和NF-κB水平。
1.4.2 血清炎癥因子對PCNL 術后并發泌尿道感染的診斷價值 觀察最佳截斷點(cut-off值)、靈敏度、特異度、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95%可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95%CI)。
選用SPSS 25.0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術前、術后24 h 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繪制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評價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對PCNL 術后并發泌尿道感染的診斷價值,AUC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術前血清PCT、IL-6 和NF-κB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24 h血清PCT、IL-6 和NF-κB 水平均較術前明顯升高(P<0.05),感染組術后24 h血清PCT、IL-6 和NF-κB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血清PCT、IL-6和NF-κB水平聯合診斷PCNL 術后并發泌尿道感染患者的靈敏度均高于單項指標(χ2=6.98,P=0.008;χ2=3.94,P=0.047;χ2=5.91,P=0.015),AUC均高于單項指標(Z=2.22,P=0.026;Z=2.06,P=0.039;Z=2.37,P=0.018),特異度與單項指標相近(P>0.05)。見表3和附圖。

附圖 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對PCNL術后并發泌尿道感染患者診斷效能的ROC曲線Attached fig.Diagnostic efficacy of ROC curve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fter PCNL

表3 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對PCNL術后并發泌尿道感染患者的診斷分析Table 3 Diagnostic analysis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fter PCNL
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和患者需求的增加,在上尿道結石外科治療中,開放性手術已逐漸被微創手術所取代。PCNL 是在臨床上廣受青睞的術式之一,其具有視野清晰、創傷小和痛苦輕等優點,但仍存在一些術后并發癥。其中,以泌尿道感染最常見,常常伴有尿痛、尿頻、尿急和紅腫熱痛等炎癥表現,會引發患者腰痛,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性功能障礙[5]。因此,臨床上需格外重視PCNL 術后泌尿道感染的風險和影響,積極尋找診斷泌尿道感染的敏感指標,以進行早期干預,降低泌尿道術后感染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24 h 血清PCT、IL-6 和NF-κB 水平均明顯高于術前,感染組術后24 h 血清PCT、IL-6 和NF-κB 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組,說明:血清PCT、IL-6和NF-κB水平在PCNL術后升高,且在并發泌尿道感染的患者中更高,提示:PCT、IL-6 和NF-κB 水平變化與PCNL 術后并發泌尿道感染有關。泌尿道感染多由PCNL術后破碎的結石及腎盂尿中的細菌引起,行PCNL時,經碎石工具擊碎的結石中存在大量細菌及內毒素,這些物質可通過腎盂小管、腎盂靜脈及穹隆破裂處進入機體,進而引發感染[6]。PCT 為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前體蛋白,作為特異性炎癥因子,參與機體各種炎癥反應[7]。健康人群血清中僅含有少量的PCT,在炎癥刺激,特別是嚴重細菌感染條件下,肌肉、肝腎和脂肪等多組織器官均可合成和分泌PCT,感染早期即可檢測到血液PCT 的濃度明顯升高[8-9]。因此,PCNL 術后患者血清PCT異常升高,可以提示機體存在細菌感染。IL-6作為促炎細胞因子,在機體發生感染或炎癥時,可由上皮細胞分泌,對局部及全身免疫反應具有促進作用[10]。由于PCNL 術后破碎結石會使機體釋放過多的細菌和內毒素,誘發炎癥反應,IL-6 趨化細胞因子參與炎癥反應,其在細胞中的水平可在數小時內達到峰值[11]。NF-κB 在體內參與多種促炎基因的轉錄,可調控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6、白細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環氧合酶-2 等炎癥因子的表達[12]。相關研究[13]報道,當感染發生后,激酶復合體使NF-κB 抑制蛋白迅速磷酸化,隨后降解并與NF-κB 解離,激活NF-κB,使其暴露核定位序列,轉入細胞核內與相應靶基因κB 位點結合,從而增強TNF-α、IL-6 和IL-1基因的轉錄,介導多種炎癥因子的生成。因此,PCNL 術后IL-6 和NF-κB 水平升高與感染密切相關,可能對泌尿道感染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本研究進一步進行ROC 分析,結果發現:血清PCT、IL-6 和NF-κB 水平聯合診斷PCNL 術后并發泌尿道感染的靈敏度及AUC 均高于單項診斷,而特異度并未明顯降低,說明:血清PCT、IL-6 和NF-κB水平均對PCNL術后并發泌尿道感染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聯合診斷效能更高,對臨床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有研究[14]顯示,PCT在細菌感染的診斷上具有一定意義。血清PCT水平早期診斷的特異性高,可作為細菌感染的可靠診斷指標。PCT水平不僅在機體感染細菌后升高,其水平還與感染嚴重程度相關[15],且血清PCT不易被降解,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不能確定感染細菌的種類,檢測時還可能存在假陰性與假陽性[16]。IL-6作為具有多種生物學活性的刺激因子,是啟動炎癥反應的細胞因子。高勇才等[17]研究發現,血清IL-6 水平不僅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尿路結石術后感染的嚴重程度,還可作為術后感染的診斷指標。NF-κB 具有多個中心調控作用,能調控多種基因的表達。HU等[18]研究報道,NF-κB可通過調控IL-6等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對感染的臨床診斷發揮作用。但血清IL-6和NF-κB水平在感染早期變化幅度較大,診斷靈敏度及特異度差異較大[19-20]。本研究將血清PCT、IL-6 和NF-κB 水平聯合用于PCNL 術后并發泌尿道感染的診斷中,可彌補單項診斷的不足,明顯提高了診斷效能。因此,建議臨床在PCNL術后,可早期監測患者血清PCT、IL-6 和NF-κB 水平變化,以指導治療,降低泌尿道感染發生率。
綜上所述,血清PCT、IL-6 和NF-κB 水平均對PCNL 術后并發泌尿道感染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3 者聯合診斷價值更高,能更好地為泌尿道感染的診斷提供參考依據。